王者之风:《豹头王传说》OST印象谈

其实,我原定的标题是:王者,你的名字叫植松伸夫
纵观整个四月番,如果仅从音乐方面来考虑的话,我最关注的动画就是《豹头王传说》,没有之一。不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轻小说做原作,不是因为有著名漫画家皇名月第一次给动画做的人设,不是因为有成功执导《火影忍者》闻名的若林厚史监督,仅仅因为这四个字:植松伸夫。
如果对这个名字觉得陌生,那么换四个字:《最终幻想》。这个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全平台销量总合第一RPG系列游戏,从1987年的第一代开始,整整22年,它那些美轮美奂的音乐全部都是由植松伸夫谱写的。也因此,他曾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为最有影响力的100个音乐变革者之一。这个在游戏音乐界的王者,从没接触过跟他自己的行业一水之隔的动画配乐,《豹头王传说》是他第一次挑战动画配乐。为《最终幻想》系列音乐沉醉了这么多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此抱有120%的期待呢?
从《最终幻想》开始,植松伸夫就奠定了他的风格,而《最终幻想》系列也成就并且巩固了他的风格:大气恢弘,精致美丽,角色主题旋律深刻,在《豹头王传说》中,他的这种风格得到了延续以及发扬光大。《豹头王》的故事主题如标题所剧透的一样,讲述失去记忆的豹头人古因是如何展开自己的冒险寻找自己的身世最终成为王者的。这部气势磅礴的架空幻想小说描绘的是勇武无畏的古因波澜壮阔的生平,而与之相配的,就是植松伸夫为其谱写这整整2CD的华丽的交响篇章——
第一碟中从《Grand Opening - The Thread of Fate》开始,笛声与竖琴,提琴与三角铁,互为背景,互相突出,像是讲述一个故事的开始,慨叹起命运的捉弄。然后从平静的开头转向曲折的发展,锣和中提琴以及定音鼓的再加入,使得曲子有了交响乐的风格,然则,如同笔锋一转,故事有了转折,又开始了如诗般的倾诉,接着进入比之前更加紧张的情节,最终在紧凑的鼓点下进入终章,用竖琴如流水的拨弦收尾。只此一曲,就仿佛阐尽了古因的故事,如同标题所述一般,这描绘的正是命运的纹路。紧接着第二曲更加详细有力地向我们介绍了古因——《Guin's Theme》,同时也是动画片头曲的这首曲子强调的是节奏和力度,最初的手鼓鼓点富有节奏感的拍击让人联想到猎豹奔跑的姿态,而这个节奏一直持续到了中段转为抒怀,手铃作为点缀出现,然后曲子再一次转为壮大,并且配有男性的和声,更显得曲风辽阔威武,正如同古因自身强大的写照。但是,同样的旋律,在第六曲《Reluctance to Part at Sunset》中就变成了苍凉。小提琴拉开的仿佛是天空的幕,太阳无法抵抗地缓缓下坠,钢琴用高音嘶唱着不舍,用低音呢喃着依恋,却依旧不能阻止落日与我们挥别,所以一切只能低缓下来,满腔情怀只有无奈……不过第一碟中最能体现植松一贯游戏风格的,还是第十八曲《Victory》。带着进行曲的味道,雄壮地、激昂地,展现出来的是一支纪律严谨的部队获得胜利后那不乱方寸的喜悦,鼓、号、锣主导着旋律,直到把大家的情绪与目光都带到最高点,戛然而止,让余下的众人细细品味胜利的余韵。
第二碟中有不少描写场景的歌曲,比如第八曲《Beautiful Capital – Crysta》,开场气势虽然大,仿佛是为了说明这个城市的规模。但紧接着而来的详细描述却变得纤细,主要旋律用的高音较多,强调的是crystal秀丽的一面,这是座充满历史感、如名字描述一样遍地是水晶的美丽城市啊。到了十一曲《Out-of-Reach Feelings》曲子的感觉变得更加的纤细,钢琴和提琴配合得如泣如诉,优美得让人心碎,但是整首曲子都带着一种忧郁的迷茫,像是在寻找什么,却始终没有得到,如同标题所说的一般,找不到感觉。但绝对会让你找到感觉的是第十八曲《Rushing Wind and Crashing Waves》,显而易见的战曲,从第一个小节开始就让人骤然紧张了起来。风浪扑面而来,除了迎接它,你别无它法。激烈地、带着速度感,马不停蹄地奔跑,冲刺!直到将军挥手示意停止!而第二碟中最该被称道的人物主题曲,该是第二十一曲《Remus's Theme - Solitude's Shadow》,用这样一首曲子表现出了雷蒙斯这个人物的变化:从一开始细声细气的懦弱胆小的王子,因为磨难而觉醒,而让黑暗侵入了内心的罅隙,曲调变得阴沉而阴险,继而转为仓皇的有力,仿佛预示着他要做出什么决定,而曲子的后半明确了这种可能性:用提琴的颤音和不稳定的鼓点,来明确这危险的可能性!只是在最后,曲子还是趋于平缓,回到了正常平和的轨道,希望雷蒙斯未来的道路也要像这首曲子最后一般,变得明朗起来。
两张CD,四十二首歌曲,植松伸夫用他神技一般的双手,谱写了一场盛大的表演,整张OST单独听已然是艺术品,在片中更是和情节配合得天衣无缝,甚至有的时候喧宾夺主。植松伸夫的动画配乐处女作就如此让人惊艳,实则是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并非植松伸夫自己就是王者,而是王者,你的名字叫做植松伸夫。
纵观整个四月番,如果仅从音乐方面来考虑的话,我最关注的动画就是《豹头王传说》,没有之一。不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轻小说做原作,不是因为有著名漫画家皇名月第一次给动画做的人设,不是因为有成功执导《火影忍者》闻名的若林厚史监督,仅仅因为这四个字:植松伸夫。
如果对这个名字觉得陌生,那么换四个字:《最终幻想》。这个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全平台销量总合第一RPG系列游戏,从1987年的第一代开始,整整22年,它那些美轮美奂的音乐全部都是由植松伸夫谱写的。也因此,他曾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为最有影响力的100个音乐变革者之一。这个在游戏音乐界的王者,从没接触过跟他自己的行业一水之隔的动画配乐,《豹头王传说》是他第一次挑战动画配乐。为《最终幻想》系列音乐沉醉了这么多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此抱有120%的期待呢?
从《最终幻想》开始,植松伸夫就奠定了他的风格,而《最终幻想》系列也成就并且巩固了他的风格:大气恢弘,精致美丽,角色主题旋律深刻,在《豹头王传说》中,他的这种风格得到了延续以及发扬光大。《豹头王》的故事主题如标题所剧透的一样,讲述失去记忆的豹头人古因是如何展开自己的冒险寻找自己的身世最终成为王者的。这部气势磅礴的架空幻想小说描绘的是勇武无畏的古因波澜壮阔的生平,而与之相配的,就是植松伸夫为其谱写这整整2CD的华丽的交响篇章——
第一碟中从《Grand Opening - The Thread of Fate》开始,笛声与竖琴,提琴与三角铁,互为背景,互相突出,像是讲述一个故事的开始,慨叹起命运的捉弄。然后从平静的开头转向曲折的发展,锣和中提琴以及定音鼓的再加入,使得曲子有了交响乐的风格,然则,如同笔锋一转,故事有了转折,又开始了如诗般的倾诉,接着进入比之前更加紧张的情节,最终在紧凑的鼓点下进入终章,用竖琴如流水的拨弦收尾。只此一曲,就仿佛阐尽了古因的故事,如同标题所述一般,这描绘的正是命运的纹路。紧接着第二曲更加详细有力地向我们介绍了古因——《Guin's Theme》,同时也是动画片头曲的这首曲子强调的是节奏和力度,最初的手鼓鼓点富有节奏感的拍击让人联想到猎豹奔跑的姿态,而这个节奏一直持续到了中段转为抒怀,手铃作为点缀出现,然后曲子再一次转为壮大,并且配有男性的和声,更显得曲风辽阔威武,正如同古因自身强大的写照。但是,同样的旋律,在第六曲《Reluctance to Part at Sunset》中就变成了苍凉。小提琴拉开的仿佛是天空的幕,太阳无法抵抗地缓缓下坠,钢琴用高音嘶唱着不舍,用低音呢喃着依恋,却依旧不能阻止落日与我们挥别,所以一切只能低缓下来,满腔情怀只有无奈……不过第一碟中最能体现植松一贯游戏风格的,还是第十八曲《Victory》。带着进行曲的味道,雄壮地、激昂地,展现出来的是一支纪律严谨的部队获得胜利后那不乱方寸的喜悦,鼓、号、锣主导着旋律,直到把大家的情绪与目光都带到最高点,戛然而止,让余下的众人细细品味胜利的余韵。
第二碟中有不少描写场景的歌曲,比如第八曲《Beautiful Capital – Crysta》,开场气势虽然大,仿佛是为了说明这个城市的规模。但紧接着而来的详细描述却变得纤细,主要旋律用的高音较多,强调的是crystal秀丽的一面,这是座充满历史感、如名字描述一样遍地是水晶的美丽城市啊。到了十一曲《Out-of-Reach Feelings》曲子的感觉变得更加的纤细,钢琴和提琴配合得如泣如诉,优美得让人心碎,但是整首曲子都带着一种忧郁的迷茫,像是在寻找什么,却始终没有得到,如同标题所说的一般,找不到感觉。但绝对会让你找到感觉的是第十八曲《Rushing Wind and Crashing Waves》,显而易见的战曲,从第一个小节开始就让人骤然紧张了起来。风浪扑面而来,除了迎接它,你别无它法。激烈地、带着速度感,马不停蹄地奔跑,冲刺!直到将军挥手示意停止!而第二碟中最该被称道的人物主题曲,该是第二十一曲《Remus's Theme - Solitude's Shadow》,用这样一首曲子表现出了雷蒙斯这个人物的变化:从一开始细声细气的懦弱胆小的王子,因为磨难而觉醒,而让黑暗侵入了内心的罅隙,曲调变得阴沉而阴险,继而转为仓皇的有力,仿佛预示着他要做出什么决定,而曲子的后半明确了这种可能性:用提琴的颤音和不稳定的鼓点,来明确这危险的可能性!只是在最后,曲子还是趋于平缓,回到了正常平和的轨道,希望雷蒙斯未来的道路也要像这首曲子最后一般,变得明朗起来。
两张CD,四十二首歌曲,植松伸夫用他神技一般的双手,谱写了一场盛大的表演,整张OST单独听已然是艺术品,在片中更是和情节配合得天衣无缝,甚至有的时候喧宾夺主。植松伸夫的动画配乐处女作就如此让人惊艳,实则是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并非植松伸夫自己就是王者,而是王者,你的名字叫做植松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