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走到西藏
新疆走到西藏
■李皖
本来是自己的唱片,吴俊德却叫它“旅行者”——“旅行者”乐队的《旅行者》专辑(2008年录制,2010年出版)。这差不多等于匿名行为。
旅行者同时行走在两条道路上。一条是西藏之旅,一条是人生的旅途。2006年,吴俊德的人生处于低谷,“隐约感觉高原对我的呼唤,于是决定只身去西藏,寻找灵魂的寄托”。
“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路边的花香弥漫了天空/彩云伴晚霞映红了大地/琴声在呜咽/随夜色飘远/我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远”(《旅行者》)。特殊的心境带来特殊的体验,同时行走在两个路途上的感觉,真切地叠印在旅人心头,这是一种有点迷离的体验。
九首歌,差不多都诞生在路上。歌者神思飘忽,始终处于间离、恍惚的状态。沿途的风景,在歌声中缓缓掠过。现实的风景,不会比心里的风景更多。
西藏是地球上最靠近天空的地方,又是一个把天堂的价值看得远胜于凡间的所在。对西藏人来说,此生无求,像是一个过道,它的意义不在此处,而在它通往的彼端。看到那些安于贫穷、将一年所有收成都捐给寺院的衣衫褴褛的穷苦人,看到那些一步一仆一叩、手脚并用跪爬几十里路远赴拉萨朝圣的教徒,你的内心不可能不受震动。这时候,吴俊德在想什么?天晓得。但有一点很明确,他开始拥有另一种视觉。有一处他说:“联想到人内心的纯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内心里自己认为的一种外在的美,并不完全是一种真实的现象。”
西藏之旅,让吴俊德提前感受到死亡的意义。他以“快乐时代”为题歌唱死亡:“清晨的鸟儿快乐地歌唱/夜入朝露化作阳光/一切等待死亡的亲吻/美丽像山花在你眼里绽放”。在歌曲后记中,吴俊德很明确地说:“死亡才能将美丽从麻木中唤醒”。
但吴俊德并不是宗教了悟者,他的旅途之歌充满了含混之义。像是这么一种常见情形,经历一场人生的地震,生命坚实的桩基动摇,死亡的意义呈现,但是,对此生的否定,并没有发生。含糊地,这旅人持守着两端,不再坚执,手松开,眼开阔。饶是如此不清不楚,人生的偏执狭见,却无疑已经有了一个解决。
这放开之人,以劝诫的口吻谈“欲望之火”,对也许是他昔日的信念作了微弱否定:“寻觅自由翅翼的双手握着自由的枷锁”,“带不走的一切是不属于另一个世界”,“带不走的是你心里燃烧的火”。而从否定方向而来的对尘世坚执的蔑视,让他对环境保护抱以激情:“当最后一种鸟儿叫飞机的时候/当最后一种动物只剩下人的时候/……当我们发现钱财不能吃的时候/只有到那时/美丽世界已经远走”(《只有到那时》)。
这未尝不是个幸运,这旅行者的旅途并没有撞向虚无的南墙,反而通向了对一切虚假的排斥,通向了对物质主义、对营营苟苟的放下和解脱。由此,他不是走向了否定,而是更坚定地要肯定,要抛弃掉人生中所有的虚假,实实在在地拥抱这真生命。为刚出生的女儿,这父女之情表现得如此美、这样妙:“拜托你快乐的小鸟啊/请在屋檐下轻声歌唱/千万别吵醒睡着的孩子/不然她会追逐你们离开我身边”(《摇篮曲》)。而以下断然肯定已带有曙光的意味:“生命来自付出/需要每个人都放下自己/生命来自真诚/不是相遇时躲避的眼睛/虚伪化作尘埃/随风漫步街头若隐若现/虚伪带着面具/我们照着镜子猜着自己”,“黑暗透出阳光/我们一起走在路上”(《生命之路》)。
吴俊德1972年出生于新疆,是援疆汉人第二代。出于这个身份,《旅行者》专辑有一种浓郁的新疆汉族味儿,优美无以名状。与文字的辞不达意比起来,这音乐的魅力却准确实在,一百倍的强大。
与许多民谣歌者不同,吴俊德不用民谣吉他伴奏,他弹的是古典吉他,这让这些歌曲有一种精美到极致的印象。这还不算,精妙的吉他声中,又时时间入颗粒精圆的新疆弹拨乐。做自由音乐人之前,吴俊德做过职业拳击手、自行车赛车手、铲车司机,有如此能耐的人,身体能力和协调性必是超乎常人。可能是这种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吴俊德最终傲视群雄的不俗天资。他成了弹拨乐的“大拿”——先接触古典吉他,出于乐队的急需快速改弹贝斯,跟哈萨克民乐圣手马木尔学会了冬不拉,又自己摸熟了新疆乐器都塔尔、弹拨尔。
但技术却不是《旅行者》的最高明之处。除了这弹拨乐器,还有那么多神妙的打击乐、吹奏乐,最恰当的方式反倒是听不见。这打击乐如沙、如水、如风、如树叶、如山野,融入了真实声音的采样,像也是环境中的真实声音;特色吹奏乐埙、箫、苏尔笛、呼唛、口哨,毫不出镜地融入背景,成为了天地之声。全部乐声,都具有原声的特质,都像是大自然的声响。而吴俊德温厚的歌声,通篇采用和声多轨录制,也成为一种圆融。听着这歌曲,我们没觉得这是行吟者在歌唱,而就是看见他走着,走在现实世界和灵魂世界的交界地带,周围是天光、云影、旷野、野花,天边的雪山遥遥,高原的天唱飘渺,旅行者神思飘飞,与这一切,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
吴俊德本是“舌头”乐队的贝斯手。这个来自新疆的、几年前最富有现实感的摇滚乐队,现在处于休整状态。当时代最尖锐的讽刺和批判无话可说,打起了午睡的鼾声,“舌头”成员却分裂为若干个民谣歌手个体。尤其是吴俊德,歌声如此温暖,躁郁、尖刻不见,审视的目光完全回转向内,在低潮中自省徘徊,重新叩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如吴俊德这般,近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年群体和时代气质,似在发生某种转变。
■李皖
本来是自己的唱片,吴俊德却叫它“旅行者”——“旅行者”乐队的《旅行者》专辑(2008年录制,2010年出版)。这差不多等于匿名行为。
旅行者同时行走在两条道路上。一条是西藏之旅,一条是人生的旅途。2006年,吴俊德的人生处于低谷,“隐约感觉高原对我的呼唤,于是决定只身去西藏,寻找灵魂的寄托”。
“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路边的花香弥漫了天空/彩云伴晚霞映红了大地/琴声在呜咽/随夜色飘远/我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远”(《旅行者》)。特殊的心境带来特殊的体验,同时行走在两个路途上的感觉,真切地叠印在旅人心头,这是一种有点迷离的体验。
九首歌,差不多都诞生在路上。歌者神思飘忽,始终处于间离、恍惚的状态。沿途的风景,在歌声中缓缓掠过。现实的风景,不会比心里的风景更多。
西藏是地球上最靠近天空的地方,又是一个把天堂的价值看得远胜于凡间的所在。对西藏人来说,此生无求,像是一个过道,它的意义不在此处,而在它通往的彼端。看到那些安于贫穷、将一年所有收成都捐给寺院的衣衫褴褛的穷苦人,看到那些一步一仆一叩、手脚并用跪爬几十里路远赴拉萨朝圣的教徒,你的内心不可能不受震动。这时候,吴俊德在想什么?天晓得。但有一点很明确,他开始拥有另一种视觉。有一处他说:“联想到人内心的纯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内心里自己认为的一种外在的美,并不完全是一种真实的现象。”
西藏之旅,让吴俊德提前感受到死亡的意义。他以“快乐时代”为题歌唱死亡:“清晨的鸟儿快乐地歌唱/夜入朝露化作阳光/一切等待死亡的亲吻/美丽像山花在你眼里绽放”。在歌曲后记中,吴俊德很明确地说:“死亡才能将美丽从麻木中唤醒”。
但吴俊德并不是宗教了悟者,他的旅途之歌充满了含混之义。像是这么一种常见情形,经历一场人生的地震,生命坚实的桩基动摇,死亡的意义呈现,但是,对此生的否定,并没有发生。含糊地,这旅人持守着两端,不再坚执,手松开,眼开阔。饶是如此不清不楚,人生的偏执狭见,却无疑已经有了一个解决。
这放开之人,以劝诫的口吻谈“欲望之火”,对也许是他昔日的信念作了微弱否定:“寻觅自由翅翼的双手握着自由的枷锁”,“带不走的一切是不属于另一个世界”,“带不走的是你心里燃烧的火”。而从否定方向而来的对尘世坚执的蔑视,让他对环境保护抱以激情:“当最后一种鸟儿叫飞机的时候/当最后一种动物只剩下人的时候/……当我们发现钱财不能吃的时候/只有到那时/美丽世界已经远走”(《只有到那时》)。
这未尝不是个幸运,这旅行者的旅途并没有撞向虚无的南墙,反而通向了对一切虚假的排斥,通向了对物质主义、对营营苟苟的放下和解脱。由此,他不是走向了否定,而是更坚定地要肯定,要抛弃掉人生中所有的虚假,实实在在地拥抱这真生命。为刚出生的女儿,这父女之情表现得如此美、这样妙:“拜托你快乐的小鸟啊/请在屋檐下轻声歌唱/千万别吵醒睡着的孩子/不然她会追逐你们离开我身边”(《摇篮曲》)。而以下断然肯定已带有曙光的意味:“生命来自付出/需要每个人都放下自己/生命来自真诚/不是相遇时躲避的眼睛/虚伪化作尘埃/随风漫步街头若隐若现/虚伪带着面具/我们照着镜子猜着自己”,“黑暗透出阳光/我们一起走在路上”(《生命之路》)。
吴俊德1972年出生于新疆,是援疆汉人第二代。出于这个身份,《旅行者》专辑有一种浓郁的新疆汉族味儿,优美无以名状。与文字的辞不达意比起来,这音乐的魅力却准确实在,一百倍的强大。
与许多民谣歌者不同,吴俊德不用民谣吉他伴奏,他弹的是古典吉他,这让这些歌曲有一种精美到极致的印象。这还不算,精妙的吉他声中,又时时间入颗粒精圆的新疆弹拨乐。做自由音乐人之前,吴俊德做过职业拳击手、自行车赛车手、铲车司机,有如此能耐的人,身体能力和协调性必是超乎常人。可能是这种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吴俊德最终傲视群雄的不俗天资。他成了弹拨乐的“大拿”——先接触古典吉他,出于乐队的急需快速改弹贝斯,跟哈萨克民乐圣手马木尔学会了冬不拉,又自己摸熟了新疆乐器都塔尔、弹拨尔。
但技术却不是《旅行者》的最高明之处。除了这弹拨乐器,还有那么多神妙的打击乐、吹奏乐,最恰当的方式反倒是听不见。这打击乐如沙、如水、如风、如树叶、如山野,融入了真实声音的采样,像也是环境中的真实声音;特色吹奏乐埙、箫、苏尔笛、呼唛、口哨,毫不出镜地融入背景,成为了天地之声。全部乐声,都具有原声的特质,都像是大自然的声响。而吴俊德温厚的歌声,通篇采用和声多轨录制,也成为一种圆融。听着这歌曲,我们没觉得这是行吟者在歌唱,而就是看见他走着,走在现实世界和灵魂世界的交界地带,周围是天光、云影、旷野、野花,天边的雪山遥遥,高原的天唱飘渺,旅行者神思飘飞,与这一切,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
吴俊德本是“舌头”乐队的贝斯手。这个来自新疆的、几年前最富有现实感的摇滚乐队,现在处于休整状态。当时代最尖锐的讽刺和批判无话可说,打起了午睡的鼾声,“舌头”成员却分裂为若干个民谣歌手个体。尤其是吴俊德,歌声如此温暖,躁郁、尖刻不见,审视的目光完全回转向内,在低潮中自省徘徊,重新叩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如吴俊德这般,近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年群体和时代气质,似在发生某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