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嗓音,更像是一种乐器的声音
中孝介的歌,可能需要心灵纯净的时候来听,或者说,当心灵荡起波澜,他的歌,会像一阵逆来的微风,把你从那波澜处携走,暂时远离,暂时平静……
其实,我并不喜欢他唱节奏较快的歌(虽然比起很多流行歌曲,那歌的节奏、速度都还算慢),因为只有在足够慢的诠释里,你才会静下心来只是去感受那个嗓音(日本民谣唱法)的余韵,慢慢品味犹如某种弦乐器演奏出来的婉转。就好像是《花》的前40秒,你可以完全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忽略掉背景音乐,让那个特别的曲折的声线带着你化成一缕青烟,不住地向上……向上……成螺旋,又或是不规则的路径上升,整个人好像是在被一点一点地抽空,心跳悄悄加速,也许是因为不知道他要带你去哪,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将会坠落吧?当那纯净的段落将要结束时,你会变得越发紧张,回过神,嘴唇竟然变得有些干涩,那种感觉,意犹未尽,让人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反复……
《花》过了前40秒后,我便并不那么中意,也许我有点极端,喜欢纯净的东西,又或是极为杂乱的玩意儿,总之,介于其间的都不是我所爱,就像有闺蜜形容我说,“在她的世界,非黑即白。”但我一定要说,中孝介的声音太特别,以至于我称之为是属于乐器的声音,可那嗓音又是那么不容易被乐器掩盖,就好像乐谱中的五线谱,即使音符再怎样花俏,都不能改变五条线的一如既往,背景音乐如何喧扬,都挡不住中孝介声音的穿透力。
爱听中孝介不代表每一首歌都喜欢,《童话》就是不喜欢之一,也许是因为光良版先入为主了,所以怎么听中孝介的版本怎么觉得生硬,又或许是我不懂日文的缘故?总之,感觉古怪,人声是人声,配乐配配乐,像是油和水,总也融不到一起。
说白了,就是喜欢中孝介那种民谣的唱法,其他的偏流行音乐都不喜欢他唱,只觉得他能用那种唱法把我带到别处,时空转移一般,这个时候很适合想一些有的没的,比如,为什么有些人要离开,为什么有些人本不该留却留下,有的事情为什么总那么不尽人意,再装一点,就是些,人生问题,呵呵,想也想不明白,但却乐意合着他的歌一起胡思乱想,任由思绪杂飞,没有目的,享受这种不尴不尬的过程。人嘛,大多数都一辈子活得不尴不尬的。
这张专辑极力要推荐的就是《花》,虽然《家路》也是我上述的那种突出人声的唱法,但是却少了《花》中的绕梁余韵,不知是我又肤浅地先入为主,还是怎么?
另外,《恋爱的指标》算是把音乐和人声融合得比较中听的吧,至少我这么认为,音乐比较轻松,不用配合它想太多,可以只当是走路去某地时的伴奏,假装自己是傻大姐型电影女主角,自然可以享受那个音乐的氛围。
《Goin' on》则是反其道,伴奏比人声更好听,应该是吉他的声音,旋律我想用摩登来俗气地表达,很适合做某些小资电影的背景音乐,而中孝介那个日化的英文发音,实在让我不敢恭维,Rap部分我只能小赞一下他的声线还是性感的,仅说至此。
《Ave Maria》,我本很期待他的唱法, 但是听了之后,没法闭眼想象教堂里出现他的这个版本是什么情景。不过还是值得一听,与众不同。
所以说,我又胡乱划拉了一篇虎头蛇尾的乐评吗?
哦,最后《My life》也是我很推荐的,就说他的王牌就是好好把歌唱慢吧?不要管背景音乐节奏怎样,只要他慢慢唱,就能把听得人唱到歌里……
其实,我并不喜欢他唱节奏较快的歌(虽然比起很多流行歌曲,那歌的节奏、速度都还算慢),因为只有在足够慢的诠释里,你才会静下心来只是去感受那个嗓音(日本民谣唱法)的余韵,慢慢品味犹如某种弦乐器演奏出来的婉转。就好像是《花》的前40秒,你可以完全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忽略掉背景音乐,让那个特别的曲折的声线带着你化成一缕青烟,不住地向上……向上……成螺旋,又或是不规则的路径上升,整个人好像是在被一点一点地抽空,心跳悄悄加速,也许是因为不知道他要带你去哪,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将会坠落吧?当那纯净的段落将要结束时,你会变得越发紧张,回过神,嘴唇竟然变得有些干涩,那种感觉,意犹未尽,让人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反复……
《花》过了前40秒后,我便并不那么中意,也许我有点极端,喜欢纯净的东西,又或是极为杂乱的玩意儿,总之,介于其间的都不是我所爱,就像有闺蜜形容我说,“在她的世界,非黑即白。”但我一定要说,中孝介的声音太特别,以至于我称之为是属于乐器的声音,可那嗓音又是那么不容易被乐器掩盖,就好像乐谱中的五线谱,即使音符再怎样花俏,都不能改变五条线的一如既往,背景音乐如何喧扬,都挡不住中孝介声音的穿透力。
爱听中孝介不代表每一首歌都喜欢,《童话》就是不喜欢之一,也许是因为光良版先入为主了,所以怎么听中孝介的版本怎么觉得生硬,又或许是我不懂日文的缘故?总之,感觉古怪,人声是人声,配乐配配乐,像是油和水,总也融不到一起。
说白了,就是喜欢中孝介那种民谣的唱法,其他的偏流行音乐都不喜欢他唱,只觉得他能用那种唱法把我带到别处,时空转移一般,这个时候很适合想一些有的没的,比如,为什么有些人要离开,为什么有些人本不该留却留下,有的事情为什么总那么不尽人意,再装一点,就是些,人生问题,呵呵,想也想不明白,但却乐意合着他的歌一起胡思乱想,任由思绪杂飞,没有目的,享受这种不尴不尬的过程。人嘛,大多数都一辈子活得不尴不尬的。
这张专辑极力要推荐的就是《花》,虽然《家路》也是我上述的那种突出人声的唱法,但是却少了《花》中的绕梁余韵,不知是我又肤浅地先入为主,还是怎么?
另外,《恋爱的指标》算是把音乐和人声融合得比较中听的吧,至少我这么认为,音乐比较轻松,不用配合它想太多,可以只当是走路去某地时的伴奏,假装自己是傻大姐型电影女主角,自然可以享受那个音乐的氛围。
《Goin' on》则是反其道,伴奏比人声更好听,应该是吉他的声音,旋律我想用摩登来俗气地表达,很适合做某些小资电影的背景音乐,而中孝介那个日化的英文发音,实在让我不敢恭维,Rap部分我只能小赞一下他的声线还是性感的,仅说至此。
《Ave Maria》,我本很期待他的唱法, 但是听了之后,没法闭眼想象教堂里出现他的这个版本是什么情景。不过还是值得一听,与众不同。
所以说,我又胡乱划拉了一篇虎头蛇尾的乐评吗?
哦,最后《My life》也是我很推荐的,就说他的王牌就是好好把歌唱慢吧?不要管背景音乐节奏怎样,只要他慢慢唱,就能把听得人唱到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