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在悲观主义世界的乐观主义者

想为Tamas Wells好好写一个乐评的想法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只是越熟悉越喜欢的歌手,对我来说写起乐评来就越难。生怕因为自己太喜爱而失去评判音乐的理性思维,使整个乐评显得一点都不客观。所以,在《Thirty people away》面世接近一个月,巡演结束快一个月,耳机循环了也快一个月的今天,搭着声演坊“乐评有奖”的东风,终于下了笔。
实际上,我特别不喜欢大家把音乐归类。比如听陈绮贞曹方Tamas Wells就必须是热爱“小清新”的姿态,应该干一些比如在某个冬日暖阳的早晨突然情绪来潮湿了眼眶一类的事。倘若真的喜欢什么音乐就能将人分类,那我们的世界是不是简单得多?比如你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在得知你的女朋友喜欢LADY GAGA之后断定她一定是个夜店份子并阻挠你们的感情。
然而人类的情感和这个世界一样并非那么简单,是的吧?正如喜欢Tamas Wells的我,也会听LADY GAGA;正如世界不全如Tamas Wells的歌声一般美好,他温暖治愈的歌声下,其实有着很多很多个悲伤的故事。若不是看了独立音地的专访,我也不知道这个唱片的名字背后那么哀伤。(详见http://www.douban.com/note/98139614/)
无论从最早期最为人所熟知的《Valder Fields》还是这一张专辑,Tamas Wells作为一个歌者的姿态正如他这个人一般谦逊。他在歌曲中不泛滥悲伤(你想知道泛滥悲伤是什么吗?请听豆瓣电台华语兆赫),也不过度去渲染喜悦,他一直如巡演的状态一样,简单地站在台上,穿着或许就是在平常穿的衣服,简单自在并且不带很多感情上的诱导性去哼唱。
说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是因为那么悲伤的题材如果交给Maximilian Hecker或Chris Garneau去演绎这或许会变成特别伤感和催人泪下的歌;但到了Tamas Wells的口中,如此悲伤的题材,我们竟可以在这天籁般的声音中感觉到治愈的力量——仿佛他说忘掉这一些悲伤吧,在我的歌声中重获力量勇敢去面对这个世界,勇敢去和现实战斗。也正是因为这个,Tamas Wells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终高于Maximilian Hecker和Chris Garneau。如果你觉得这三个人毫无区别,都是“小清新一卦”,那就因为你并没有好好去感受他们的音乐。
在发行和巡演前,我一度特别担心这张专辑的质素。因为今年我特别期待的几大新专发行后口碑都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当我听到主打悄悄在豆瓣上线时,我就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就拿这个天籁般的声音,我怀疑就算拿客家山歌要他唱,可能他也能唱萌一番听众。同时也意识到即使我还算客观的评论会被别人误会是主观印象,我也依旧要给这张专辑满满档档的五星——因为Kylie Minogue新专带来的遗憾他完完全全弥补了。
如果要从这张专辑选一首最喜欢的歌,这实在是太难的一件事。因为在巡演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Your Hands into Mine》,但是CD彻底发行后,我发现被选为新专辑首播主打的《The Crime at Edmond Lake》实际上是循环度最高的歌,并且其他歌的水准也丝毫不逊色于主打,例如《Fire Balloons》呓语般的结尾就让我暖翻了。《England Had a Queen》又是我觉得《Valder Fields》颇具欢快和治愈双功能的一首歌......这样想来想去,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金海心《独立日》之后自己久违的满分专辑——首首都可以做主打,首首都好听到满档的五星专辑。
其实音乐本没有太多的类别之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Belle and Sebastian认为自己是个Rock的团队,但他们在虾米上的标签基本都是小清新。只要我们听得舒服,听得喜欢,何必管别人怎么说?补充一个小插曲,这张专辑声演坊最终抛弃了环保包装采用了玻璃盒子,我个人其实蛮开心的。而这张专辑也顺利成为本年度我认为最该推荐的专辑,也是我今年听到的最棒的新专辑。排在《Thirty people away》后面的是Belle and Sebastian的《Write About Love》,声演坊2011年的发行计划里如果可以加上后面这一张,那么就完美了。
实际上,我特别不喜欢大家把音乐归类。比如听陈绮贞曹方Tamas Wells就必须是热爱“小清新”的姿态,应该干一些比如在某个冬日暖阳的早晨突然情绪来潮湿了眼眶一类的事。倘若真的喜欢什么音乐就能将人分类,那我们的世界是不是简单得多?比如你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在得知你的女朋友喜欢LADY GAGA之后断定她一定是个夜店份子并阻挠你们的感情。
然而人类的情感和这个世界一样并非那么简单,是的吧?正如喜欢Tamas Wells的我,也会听LADY GAGA;正如世界不全如Tamas Wells的歌声一般美好,他温暖治愈的歌声下,其实有着很多很多个悲伤的故事。若不是看了独立音地的专访,我也不知道这个唱片的名字背后那么哀伤。(详见http://www.douban.com/note/98139614/)
无论从最早期最为人所熟知的《Valder Fields》还是这一张专辑,Tamas Wells作为一个歌者的姿态正如他这个人一般谦逊。他在歌曲中不泛滥悲伤(你想知道泛滥悲伤是什么吗?请听豆瓣电台华语兆赫),也不过度去渲染喜悦,他一直如巡演的状态一样,简单地站在台上,穿着或许就是在平常穿的衣服,简单自在并且不带很多感情上的诱导性去哼唱。
说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是因为那么悲伤的题材如果交给Maximilian Hecker或Chris Garneau去演绎这或许会变成特别伤感和催人泪下的歌;但到了Tamas Wells的口中,如此悲伤的题材,我们竟可以在这天籁般的声音中感觉到治愈的力量——仿佛他说忘掉这一些悲伤吧,在我的歌声中重获力量勇敢去面对这个世界,勇敢去和现实战斗。也正是因为这个,Tamas Wells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终高于Maximilian Hecker和Chris Garneau。如果你觉得这三个人毫无区别,都是“小清新一卦”,那就因为你并没有好好去感受他们的音乐。
在发行和巡演前,我一度特别担心这张专辑的质素。因为今年我特别期待的几大新专发行后口碑都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当我听到主打悄悄在豆瓣上线时,我就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就拿这个天籁般的声音,我怀疑就算拿客家山歌要他唱,可能他也能唱萌一番听众。同时也意识到即使我还算客观的评论会被别人误会是主观印象,我也依旧要给这张专辑满满档档的五星——因为Kylie Minogue新专带来的遗憾他完完全全弥补了。
如果要从这张专辑选一首最喜欢的歌,这实在是太难的一件事。因为在巡演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Your Hands into Mine》,但是CD彻底发行后,我发现被选为新专辑首播主打的《The Crime at Edmond Lake》实际上是循环度最高的歌,并且其他歌的水准也丝毫不逊色于主打,例如《Fire Balloons》呓语般的结尾就让我暖翻了。《England Had a Queen》又是我觉得《Valder Fields》颇具欢快和治愈双功能的一首歌......这样想来想去,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金海心《独立日》之后自己久违的满分专辑——首首都可以做主打,首首都好听到满档的五星专辑。
其实音乐本没有太多的类别之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Belle and Sebastian认为自己是个Rock的团队,但他们在虾米上的标签基本都是小清新。只要我们听得舒服,听得喜欢,何必管别人怎么说?补充一个小插曲,这张专辑声演坊最终抛弃了环保包装采用了玻璃盒子,我个人其实蛮开心的。而这张专辑也顺利成为本年度我认为最该推荐的专辑,也是我今年听到的最棒的新专辑。排在《Thirty people away》后面的是Belle and Sebastian的《Write About Love》,声演坊2011年的发行计划里如果可以加上后面这一张,那么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