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我原以为你有自由的灵魂

这是星光五班的人物吧,当年我力挺的孙自佑至今首张专辑遥遥无期,倒是这位顺道踢馆的中美混血先出了张专辑。
这位仁兄最感动我的除了那首《The Blower's Daughter》,还有就是他面对袁惟仁力邀他参加星光六班时的回答,他说,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总觉得要是问的是其他人,他们一定会一口答应,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客套。
然后在世人快要忘记这么一位外国留学生时,他又出现了,带着自己第一张专辑出现在康熙来了。除了言语上沟通的不够熟练外,我总觉得他还没有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在节目中显得无所适从。
倪安東瞬间晋升为明星。
曾经在踢馆时近乎完美的现场,在唱片中好似没有发挥的空间。他的声音并没有很特别,我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一直觉得他唱歌的方式很熟悉,后来想起是很像solar,用外国人的发音方式唱中文都是那样的共鸣。
我一直在想他的卖点在哪里,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外表,嗓音还行,唱腔还未成型。如果一直打着星光五踢馆魔王的称号是走不远的吧,踢馆前辈比他强的比比皆是。萧敬藤当年第一张专辑的风头比他强很多阿,林育群在国外同样发展的很好啊。
我认为,在星光大道那几场PK积累起来的人气实在太微弱了。前期升势不够,后期宣传不足。
对我来说,我总觉得他是不会走这条路的,我以为他已经回到地球另一端了,但是他又出现了,我对此很难接受。
回头说说专辑好了。我听了几遍,但是每次都没办法完整听完,我实在是抓不住这张专辑重点在哪儿,心想,不就是一张很普通的流行专辑吗。
这些歌,让他唱也可以,让别人唱也没什么不行。
换言之,这些歌并不是非他不可。在这里非创作歌手就比创作歌手吃亏很多,选歌稍有不慎就沦落为演绎歌曲的傀儡,况且还是这种刚出道对自我风格毫无觉悟的新人。张惠妹虽然不写歌,但她自己强大的个人风格已经把每首歌直接据为己有了。
他在唱这些歌的时候鲜有自己的表情。
当然同名主打《第一课》已经竭尽所能地在表达他的心声,可是就像他在娱乐节目中无所适从的表现一样,这首歌他唱的也很困惑(这种感觉倒是很符合这首歌)。
《末日快乐》的歌词还行,就是觉得歌曲很浮躁,而且我不是很喜欢开头几句的最后一个音他压下来发出的鼻腔共鸣。
其他歌曲基本上没啥可圈可点之处,那首录音室版的《The Blower's Daughter》在我看来比鸡肋好不了多少,因为有现场版的珠玉在前阿。
在我看来,这是一张很急功近利的专辑,反映了台湾唱片业普遍浮躁的状态,(我也觉得这话有点武断=。=)专辑中的每首歌的旋律都朗朗上口,甚至总觉得每首歌都有那么一滴滴熟悉又说不出来像哪首歌。
虽说玉不琢不成器,可是琢了之后,总有像我这种人要生气,所谓众口难调嘛。因为我总觉得是台湾流水线一样的唱片制造业让这么一个曾经在舞台上真情流露的爱好唱歌的青年变成所谓的歌手,用各种制造业惯有的伎俩把他规制得毫无自由发挥的空间=。=
倪安東,我原以为你有自由的灵魂,原来我们都在现实中受困。
这位仁兄最感动我的除了那首《The Blower's Daughter》,还有就是他面对袁惟仁力邀他参加星光六班时的回答,他说,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总觉得要是问的是其他人,他们一定会一口答应,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客套。
然后在世人快要忘记这么一位外国留学生时,他又出现了,带着自己第一张专辑出现在康熙来了。除了言语上沟通的不够熟练外,我总觉得他还没有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在节目中显得无所适从。
倪安東瞬间晋升为明星。
曾经在踢馆时近乎完美的现场,在唱片中好似没有发挥的空间。他的声音并没有很特别,我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一直觉得他唱歌的方式很熟悉,后来想起是很像solar,用外国人的发音方式唱中文都是那样的共鸣。
我一直在想他的卖点在哪里,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外表,嗓音还行,唱腔还未成型。如果一直打着星光五踢馆魔王的称号是走不远的吧,踢馆前辈比他强的比比皆是。萧敬藤当年第一张专辑的风头比他强很多阿,林育群在国外同样发展的很好啊。
我认为,在星光大道那几场PK积累起来的人气实在太微弱了。前期升势不够,后期宣传不足。
对我来说,我总觉得他是不会走这条路的,我以为他已经回到地球另一端了,但是他又出现了,我对此很难接受。
回头说说专辑好了。我听了几遍,但是每次都没办法完整听完,我实在是抓不住这张专辑重点在哪儿,心想,不就是一张很普通的流行专辑吗。
这些歌,让他唱也可以,让别人唱也没什么不行。
换言之,这些歌并不是非他不可。在这里非创作歌手就比创作歌手吃亏很多,选歌稍有不慎就沦落为演绎歌曲的傀儡,况且还是这种刚出道对自我风格毫无觉悟的新人。张惠妹虽然不写歌,但她自己强大的个人风格已经把每首歌直接据为己有了。
他在唱这些歌的时候鲜有自己的表情。
当然同名主打《第一课》已经竭尽所能地在表达他的心声,可是就像他在娱乐节目中无所适从的表现一样,这首歌他唱的也很困惑(这种感觉倒是很符合这首歌)。
《末日快乐》的歌词还行,就是觉得歌曲很浮躁,而且我不是很喜欢开头几句的最后一个音他压下来发出的鼻腔共鸣。
其他歌曲基本上没啥可圈可点之处,那首录音室版的《The Blower's Daughter》在我看来比鸡肋好不了多少,因为有现场版的珠玉在前阿。
在我看来,这是一张很急功近利的专辑,反映了台湾唱片业普遍浮躁的状态,(我也觉得这话有点武断=。=)专辑中的每首歌的旋律都朗朗上口,甚至总觉得每首歌都有那么一滴滴熟悉又说不出来像哪首歌。
虽说玉不琢不成器,可是琢了之后,总有像我这种人要生气,所谓众口难调嘛。因为我总觉得是台湾流水线一样的唱片制造业让这么一个曾经在舞台上真情流露的爱好唱歌的青年变成所谓的歌手,用各种制造业惯有的伎俩把他规制得毫无自由发挥的空间=。=
倪安東,我原以为你有自由的灵魂,原来我们都在现实中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