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街43号与于坚的诗及其他
闭目“塞”听·塞林格格听音乐札记之三
鲍家街43号与于坚的诗及其他
塞林格格
说鲍家街43号大概有好些人不知道何许人也,说汪峰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对嘛,“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就是那个汪峰嘛。许多年以前,汪峰是鲍家街43号乐队的主唱兼节奏吉他,走的是摇滚路线。他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后来,他单飞了,“飞得更高”。
鲍家街43号据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这让塞林格格想起昆明大诗人于坚最负盛名的那首诗《尚义街六号》,不用录在这里了吧?打字好累的。也许于坚的诗给了少年汪峰创作的灵感吧,那个时候他大概才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从鲍家街43号第一张同名专辑中可以看得出来些许端倪。不知道汪峰有没有在公开场合承认过受于坚的诗的影响,塞林格格不是狗仔队,没打听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塞林格格在听《鲍家街43号》时,老是会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想起于坚的诗。
其中的《李建国》几乎是于坚《罗家生》的翻版。有着可贵的叙事性、底层关注、平民意识和人生悲悯。
李建国
他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他有一个美满的好生活
有老婆有孩子却很寂寞
亲戚多朋友多却很失落
你一定在哪儿见过他
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他爱喝冰镇的可口可乐
他爱穿时髦的便宜货
他喜欢看七点钟的新闻联播
他喜欢听邓丽君的流行歌
你一定在哪儿见过他
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如果你问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每个人
他很忙他很累却没有结果
他很怕他很担心一无所有
他说他总感觉无所适从
他说他找不到幸福的路
他已经习惯了说谎话
他已经无所谓真或假
他走在大街上那么潇洒
他站在镜子前觉得自己那么傻
你一定在哪儿见过他
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如果你问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每个人
于坚的《罗家生》也很有名,兹录如下:
罗家生
他天天骑一辆旧“来铃”
在烟囱冒烟的时候
来上班
驶过办公楼
驶过锻工车间
驶过仓库的围墙
走进那间木板搭成的小屋
工人们站在车间门口
看到他 就说
罗家生来了
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谁也不问他是谁
全厂都叫他罗家生
工人常常去敲他的小屋
找他修手表 修电表
找他修收音机
“文化大革命”
他被赶出厂
在他的箱子里
搜出一条领带
他再来上班的时候
还是骑那辆“来铃”
罗家生
悄悄地结了婚
一个人也没有请
四十二岁
当了父亲
就在这一年
他死了
电炉把他的头
炸开了一大条口
真可怕
埋他的那天
他老婆没有来
几个工人把他抬到山上
他们说 他个头小
抬着不重
从前他修的表
比新的还好
烟囱冒烟了
工人们站在车间门口
罗家生
没有来上班
现在,汪峰早已成功超越和转型于鲍家街43号时期,不知道也不想讨论对于音乐而言,这种转变是幸还是不幸,可以肯定的是,汪峰为更多的人所知唱片为更多的人所买,当然是大好事。可以肯定的是,鲍家街43号的那些音乐注定属于怀旧的时光了。
塞林格格还想说的是,关于《尚义街六号》一类的东西,除了鲍家街43号,还有孔庆东的散文《47楼207》,塞林格格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写过一篇类似的东西,叫《白楼204》,贴出来怀旧一把。
白楼204
毕业之际,遵友之命作此文。有东施效颦,孔庆“西”效孔庆“东”之嫌,却也顾不得许多。
白楼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然名不副实,叫之灰楼更为贴切,然而它毕竟曾经白过,犹若我们毕竟曾是新生,曾经年轻。白楼二层所居者都是中文系各酸丁秀才,204寝室尤为酸也。
95年进校后不久,一场雨打湿了室门,原先被石灰印痕掩盖的室门显出本来面目,有前辈师兄所留墨宝,以隶书郑重写下谐音“二林寺”,并有一联曰: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戏谑之言,其中大既包含了很多情感恨事吧?转念一想,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联包孕了一二三,应是包罗万物,不应纯着释家理解。况且“二”者,“准”也,二林寺应为少林寺之预科班,寺中所居怕不皆是武林高手?于是默许了这个称谓,用墨笔重新填染,算是保留了夜大一大人文景观。后来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在门上半工笔半写意了一幅济颠的画像,破扇遮颜,似哭似笑,鹑衣百结,作游戏之态,旁书“佛祖心中留”,并画一方印,题为“八大棍僧”。后来 有值班室查夜,对此严加制止,我们坚守了几个学期,最终还是被冲刷掉了,连着我的济公。
八大棍僧皆留恋红尘,实在无一有佛缘,然却颇有佛性,按佛家南宗,怕是稍加点悟便能成佛的。老大主持方丈有钱时便视之为粪土,信手抛撒,慷慨之极,然则月底便四处化缘,化不到便引吭“汇款归来兮,食无鱼”;老二身强力壮,为本寺护法,为本寺提水数年如一日从不计效,爱好 写新诗与武术,上课时很少听课,要么一动不动地直视某处发愣,要么涂抹一些让人看不懂的诗句;老三身材瘦小,吃得睡得不见增肥,颇多谑语,号之为“猩猩仔”,体育选修课,选 了龙教头的武术课,得了全班最高分97.5,令人刮目相看;老四自称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后,可户口上填的却是汉族,其驰骋沙场的雄风在打双升时略可窥见乃祖余影;老五喜卧床上戴一耳塞边听音乐边看书,有时就餐等一应杂事常托人带至床头完成,性喜音乐,大学期间学成吉他,时在寝室及床上弹拨哀怨之声;老六时常出外,每至熄灯时分方才蹑足回寝室就寝,喜好足球,黑暗中踢倒几个凳子不在话下,介于此,本寺物聘其为客座教授;老七是在下,不多赘述;老幺是本地土生土长之布依土著,也好音乐,吉他,不过对西方音乐流派、乐队颇为熟稔,常满嘴跑着外国百家姓。
八大棍僧四年来似乎皆有情事,但较之其他寝室心动者多,行动者少,众人皆归罪于主持方丈领导无方,但最终结成数对善果,皆非本系女施主,这里不便铺陈,只引老二一偈:“爱情总在绝望时到来”与诸师弟师妹共勉。
98年在下一时不慎遭一刀割去阑尾,老三似有所悟去医院检查,查出患甲肝,于是全室人等并与本寺往来甚密之人皆受抽血化验,寺院也被紫外线扫射消毒一番,是时二林寺上下处于一片萧杀之中,所余六人与吾班诸同学往返奔波于两间医院,此时颇见同室同班之谊,幸得不久吾与老三皆告痊愈,在下大彻大悟,又觉不一年即将分离,常扼腕叹息。
不久二林寺诸高僧经四年修炼皆将云游四方,不知何时能聚?是时,老大击磬,老二擂鼓,老三吹笛,老四老六附掌,老五老七老幺弹吉他,众人高歌郑钧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然后洒泪而别,将此一段《白楼204》之故事记下,以待后继之人,那时雨水打湿室门,不见“二林寺”,不见济公,不见八位兄弟了。/
写《白楼204》那一年,塞林格格22岁,才华横溢或以为自己才华横溢。
这篇文章就这样整长了,是该长些。
2007-8-29
更多请至塞林格格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563/
鲍家街43号与于坚的诗及其他
塞林格格
说鲍家街43号大概有好些人不知道何许人也,说汪峰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对嘛,“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就是那个汪峰嘛。许多年以前,汪峰是鲍家街43号乐队的主唱兼节奏吉他,走的是摇滚路线。他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后来,他单飞了,“飞得更高”。
鲍家街43号据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这让塞林格格想起昆明大诗人于坚最负盛名的那首诗《尚义街六号》,不用录在这里了吧?打字好累的。也许于坚的诗给了少年汪峰创作的灵感吧,那个时候他大概才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从鲍家街43号第一张同名专辑中可以看得出来些许端倪。不知道汪峰有没有在公开场合承认过受于坚的诗的影响,塞林格格不是狗仔队,没打听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塞林格格在听《鲍家街43号》时,老是会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想起于坚的诗。
其中的《李建国》几乎是于坚《罗家生》的翻版。有着可贵的叙事性、底层关注、平民意识和人生悲悯。
李建国
他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他有一个美满的好生活
有老婆有孩子却很寂寞
亲戚多朋友多却很失落
你一定在哪儿见过他
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他爱喝冰镇的可口可乐
他爱穿时髦的便宜货
他喜欢看七点钟的新闻联播
他喜欢听邓丽君的流行歌
你一定在哪儿见过他
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如果你问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每个人
他很忙他很累却没有结果
他很怕他很担心一无所有
他说他总感觉无所适从
他说他找不到幸福的路
他已经习惯了说谎话
他已经无所谓真或假
他走在大街上那么潇洒
他站在镜子前觉得自己那么傻
你一定在哪儿见过他
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如果你问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每个人
于坚的《罗家生》也很有名,兹录如下:
罗家生
他天天骑一辆旧“来铃”
在烟囱冒烟的时候
来上班
驶过办公楼
驶过锻工车间
驶过仓库的围墙
走进那间木板搭成的小屋
工人们站在车间门口
看到他 就说
罗家生来了
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谁也不问他是谁
全厂都叫他罗家生
工人常常去敲他的小屋
找他修手表 修电表
找他修收音机
“文化大革命”
他被赶出厂
在他的箱子里
搜出一条领带
他再来上班的时候
还是骑那辆“来铃”
罗家生
悄悄地结了婚
一个人也没有请
四十二岁
当了父亲
就在这一年
他死了
电炉把他的头
炸开了一大条口
真可怕
埋他的那天
他老婆没有来
几个工人把他抬到山上
他们说 他个头小
抬着不重
从前他修的表
比新的还好
烟囱冒烟了
工人们站在车间门口
罗家生
没有来上班
现在,汪峰早已成功超越和转型于鲍家街43号时期,不知道也不想讨论对于音乐而言,这种转变是幸还是不幸,可以肯定的是,汪峰为更多的人所知唱片为更多的人所买,当然是大好事。可以肯定的是,鲍家街43号的那些音乐注定属于怀旧的时光了。
塞林格格还想说的是,关于《尚义街六号》一类的东西,除了鲍家街43号,还有孔庆东的散文《47楼207》,塞林格格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写过一篇类似的东西,叫《白楼204》,贴出来怀旧一把。
白楼204
毕业之际,遵友之命作此文。有东施效颦,孔庆“西”效孔庆“东”之嫌,却也顾不得许多。
白楼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然名不副实,叫之灰楼更为贴切,然而它毕竟曾经白过,犹若我们毕竟曾是新生,曾经年轻。白楼二层所居者都是中文系各酸丁秀才,204寝室尤为酸也。
95年进校后不久,一场雨打湿了室门,原先被石灰印痕掩盖的室门显出本来面目,有前辈师兄所留墨宝,以隶书郑重写下谐音“二林寺”,并有一联曰: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戏谑之言,其中大既包含了很多情感恨事吧?转念一想,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联包孕了一二三,应是包罗万物,不应纯着释家理解。况且“二”者,“准”也,二林寺应为少林寺之预科班,寺中所居怕不皆是武林高手?于是默许了这个称谓,用墨笔重新填染,算是保留了夜大一大人文景观。后来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在门上半工笔半写意了一幅济颠的画像,破扇遮颜,似哭似笑,鹑衣百结,作游戏之态,旁书“佛祖心中留”,并画一方印,题为“八大棍僧”。后来 有值班室查夜,对此严加制止,我们坚守了几个学期,最终还是被冲刷掉了,连着我的济公。
八大棍僧皆留恋红尘,实在无一有佛缘,然却颇有佛性,按佛家南宗,怕是稍加点悟便能成佛的。老大主持方丈有钱时便视之为粪土,信手抛撒,慷慨之极,然则月底便四处化缘,化不到便引吭“汇款归来兮,食无鱼”;老二身强力壮,为本寺护法,为本寺提水数年如一日从不计效,爱好 写新诗与武术,上课时很少听课,要么一动不动地直视某处发愣,要么涂抹一些让人看不懂的诗句;老三身材瘦小,吃得睡得不见增肥,颇多谑语,号之为“猩猩仔”,体育选修课,选 了龙教头的武术课,得了全班最高分97.5,令人刮目相看;老四自称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后,可户口上填的却是汉族,其驰骋沙场的雄风在打双升时略可窥见乃祖余影;老五喜卧床上戴一耳塞边听音乐边看书,有时就餐等一应杂事常托人带至床头完成,性喜音乐,大学期间学成吉他,时在寝室及床上弹拨哀怨之声;老六时常出外,每至熄灯时分方才蹑足回寝室就寝,喜好足球,黑暗中踢倒几个凳子不在话下,介于此,本寺物聘其为客座教授;老七是在下,不多赘述;老幺是本地土生土长之布依土著,也好音乐,吉他,不过对西方音乐流派、乐队颇为熟稔,常满嘴跑着外国百家姓。
八大棍僧四年来似乎皆有情事,但较之其他寝室心动者多,行动者少,众人皆归罪于主持方丈领导无方,但最终结成数对善果,皆非本系女施主,这里不便铺陈,只引老二一偈:“爱情总在绝望时到来”与诸师弟师妹共勉。
98年在下一时不慎遭一刀割去阑尾,老三似有所悟去医院检查,查出患甲肝,于是全室人等并与本寺往来甚密之人皆受抽血化验,寺院也被紫外线扫射消毒一番,是时二林寺上下处于一片萧杀之中,所余六人与吾班诸同学往返奔波于两间医院,此时颇见同室同班之谊,幸得不久吾与老三皆告痊愈,在下大彻大悟,又觉不一年即将分离,常扼腕叹息。
不久二林寺诸高僧经四年修炼皆将云游四方,不知何时能聚?是时,老大击磬,老二擂鼓,老三吹笛,老四老六附掌,老五老七老幺弹吉他,众人高歌郑钧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然后洒泪而别,将此一段《白楼204》之故事记下,以待后继之人,那时雨水打湿室门,不见“二林寺”,不见济公,不见八位兄弟了。/
写《白楼204》那一年,塞林格格22岁,才华横溢或以为自己才华横溢。
这篇文章就这样整长了,是该长些。
2007-8-29
更多请至塞林格格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