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雯碟赏】我最喜欢王菲的十首粤语歌
(上)
忘记你像忘记我
曲:张国荣 | 词:林夕 | 编:RICHARD YUEN
据说王菲和张国荣是好友,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在音乐上的合作好象就这么一首。
很少能听到王菲能把一首歌唱得那么凄婉和细腻,并且在吐字上可谓是字字珠玑,象极了那个时期的林忆莲,特别是非常清晰的用气,这首歌也可以算是她作品中的异数了。
Miss You Night & Day
曲:EDMONDS/D.BRISTOL/S.JOHNSON 词:周礼茂
在现在的流行乐坛,特别在台湾,R &B可以说是大行其道了,但是在十多年钱,王菲已经在这方面有了非常好的探索,其实相比起来,现在很多歌手在演绎R &B却还不如当时的王菲,王菲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不管是高低音,还是转音方面的技巧都非常的显示出相当的功底,特别是加入了很多即兴的成分,使得整首歌曲在并不怎么有起伏的音乐显得高潮迭起,从这首歌也可以看出王菲对于演绎SOUL或者BLUES都有自己的精准的理解。
红粉菲菲
记得有一个菲迷把王菲所有R &B和SOUL风格的歌曲都烧在一盘磁带了,反复听,他说非常的过瘾。
不过我觉得在她的那一类型歌曲中最过瘾的就是这首《红粉菲菲》了。当时的王菲在造型上可以说是很性感的,轻起的樱唇,迷茫的眼神,外加一些皮草装扮,是当时你常常看得见的行头。而这首歌就非常之性感,引歌部分婉转醇厚的低音,副歌部分华彩绚丽的高音,特别在高音部分非常游刃有余的转接,就象是欣赏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极为舒展,并且大胆,因为我即使在听欧美音乐中,也很少听到歌手能在高音区做如此大幅度的回转。尽管现在听起来有些稚嫩和不合常规,但是却野味和爆发力十足。这和之后的王菲简直是大相径庭。
当然谈起王菲早期的一首歌曲——《流非飞》也同样很野,但是我不太喜欢当时的舞曲,所以没有选那首。
知己知彼
曲:elisabeth fraser robin guthrie simon raythonde 词:林夕 编:adrian chan
从《胡思乱想》这张专集开始,王菲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演唱技巧都往北欧方向靠了,在演唱上最明显的区别就在高音不再象以前那样尖锐犀利,而是变得飘了起来,此所谓“仙音派”,这是当时广东歌里面是很少有的。王菲当然还是没有放弃技巧,但是却变得内敛和有节制起来。喜欢这首歌一是喜欢她的香艳和华丽,其次就是林夕的词了。当然,王菲在现场演唱这场歌曲的表情,比约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情居然是一样自我和飘逸,对四周热情的人群熟视无睹——总之,都很酷,呵呵。
暗涌
曲:陈辉阳 | 词:林夕 | 编:陈辉阳
记得以前,在论坛上,有很多人在争论,到底是黄耀明和王菲的《暗涌》好,争到最后,明哥把王菲PK了下去。其实,我当然是更喜欢王菲的版本,当时前提是听了王菲的现场---《唱游大世界王菲香港演唱会98-99》之后,因为在唱片版,在非常宏大的管旋乐团的伴奏下,王菲的演绎就被掩盖了。但是在听到那张现场唱片中,只有钢琴的伴奏下,整首歌的氛围就得到非常的冷处理,王菲声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正是这种内敛和压抑的处理,才是所谓的“暗涌”。否则,就成了明哥式的闷骚了。
(下)
其实能入选到十首的基本上都是1997年前的作品,的确,以1997年为基准,我们可以把那个时期叫做王菲的粤语时代,在那之前,她还算是纯粹意义上的香港本土歌手,那时候的她就跟现在的大部分香港歌手一样,习惯把打榜成绩比较好的广东歌翻唱成国语。对于广东话市场做得更用心一些,唱片也够花心思,特别是从1992年的《COMING HOME》之后,几乎是每一张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一种风格绝对不会超过三首。求新求变的意图十分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说,丰富了广东歌的风格,使之不在局限在三段式的打榜情歌那个小框架。
迷路
曲:C.Y.KONG 词:林夕
在王菲所有的广东话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张就是《DI-DAR》了。以前就有专业评论指出这是王菲开始流露出个人浓烈意识形态的一张专辑,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开始强调一种概念,一种整体的感觉,整张专辑光是词林夕就占了九首,这在之前是非常少见的。当然所谓的整体性还包括了编曲,配器,其实里面的歌曲的风格都还是很所区别的,但是十首歌的配器都严格控制在一种色调之中,所以即使是放在一起,都不会觉得很突兀。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林夕在里面的词,看上去显得很灰色,很抽象,他往往喜欢把某种具体的感情或是写成一种抽象的色彩,或是幻化成一个具体的场景,桥段,或是通过一种直观的事物,甚至颜色,气味将内心世界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使之叠加,成为类似意识流的东西,这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毕竟,把什么都说得太明白,就不好玩了。
这首《迷路》就是这张专辑最有代表性的。
约定
曲:陈小霞 词:林夕
其实王菲能够普罗大众,就是因为即使在她非常另类的专辑中,都回夹着几首类似《暧昧》《约定》《爱与痛的边缘》之类的歌曲。记得一个女友说,其实她根本就不是太喜欢《讨好自己》那张专辑,说里面的歌太另类了,但是唯独喜欢《爱与痛的边缘》那首歌,说:“要拿来唱唱。”
在这类歌曲中,我还是喜欢《约定》,喜欢这种可以一品再品的淡然,微甘的感觉,王菲并没有太多感情的流露,但是一句:“就算你壮阔胸膛 不敌天气
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就已经让人为之动容。相反,周惠那个版本就有些肤浅和腻味,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想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两种约定所放在的场合的不同,一个是深秋的离别,一个是教堂钟声下的婚礼现场,显然,套用王菲的一首歌词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不是来得太快就是来得太迟,美丽的错误往往最接近真实”。
理想中的甜密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现实中的悲苦才让人回味。
如风
曲:张宇 词:林振强
这是我喜欢王菲开始,一首很典型的香港风味的三段式打榜情歌,至少旋律很优美,但是要是演唱我倒更喜欢王菲在现场唱这首歌曲,现在听来,这不是一首典型意义上王菲的一首代表作,因为这里面的歌词完全和她本人不搭界,至少,在那个时期,她不会作出:“来又如风离又如风 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 人在途中人在时空
相识也许不过擦过梦中”的感叹。
但是,这绝对是一首广东歌的经典之作
一人分饰两角
作词:黄伟文 / 作曲:AMK
引用一个专业网站的评论:一张绝版的EP让人想到的是炒价,然而剔除商业的因素,这张确实是张不可多得的EP,《一人分饰两角》单曲无庸置疑是当中的亮点,AMK 和黄伟文的合作可说是完美之作。
所谓完美之做,就在于我们很难分清,这首歌是王菲的授意下,还是黄伟文自己对王菲个性精准的描述,那个自我,又有些自闭的王菲在黄伟文的笔下活灵活现——那是我心目中最初对王菲的印象。这就好比林夕之于王菲,多年以后这首歌也入选了黄伟文自己的精选集。当然王菲和独立乐队AMK的合作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绝笔。
胡思乱想
曲:elisabeth fraser robin guthrie simon raythonde 词:林夕 编:adrian chan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首歌曲是翻唱自Cocteau Twins的《 BlueBeard》,原曲是一首非常飘逸的仙音派代表作,北欧色彩非常浓郁。但是王菲却把它改编成一首很轻快清新的非主流摇滚,换一种说法就是以吉它伴奏为主的BRIT-POP(英式摇滚)。王菲的确是一个能把别人的作品翻唱得富于自己浓重的个人色彩,我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王菲,那个自在,年轻,肆意妄为,叛逆的王菲,那个《重庆森林》里的阿菲。这首歌就成全了我对那个时期王菲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