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烟绕指凉
我坦言,我是在张国荣自杀后才开始关注他,真正的的喜欢上他。没办法,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人习惯于被死亡所震撼,比如说我。当然,我也不否认很多人对张国荣恨之至,而也有很多人对他爱之至,比如说我。
努力的想要用精炼的语言给张国荣的精神气质一个形象的概括,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种余烟绕指的氤氲,而语言却无法随烟流转。对于张国荣的映像永远是那个三十年代,穿着一身灰色西服,戴着一副墨镜,手指上烟雾缭绕,眉宇间萦绕着一丝忧郁的男子。
有人说:“作为一个男人,只有张国荣能够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这句话真是经典之至,实在难得的是一个男子能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别误会,那是一个男人的惊艳,和女人不同。
眼神是一个人的底牌,而张国荣的眼神,有时候,你还真无法说清楚有什么。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夜半歌声》里那个毁容后眼神隐忍的张国荣,《东邪西毒》中那个眼神忧郁且淡漠的张国荣,《阿飞正传》中那个眼神挑逗且风流尽显的张国荣。“风情万种”的张国荣,却又是同一个张国荣。如果说一个人的背影也是诠释他的精神气质的载体,那么毫无疑问,张国荣成就了这种经典。无法忘记的是《阿飞正传》中张国荣那个落寞的背影,也无法忘记张国荣和唐先生走在大街上,被狗仔队头拍到的那个模糊,却柔美的背影。只是时光流转,那个穿着短裙,披着长头发,在演唱会上向唐先生求婚的张国荣却怎么也不忍让人看下去。
有人说张国荣的自杀,是因为他没能走出《霸王别姬》,但是毫无疑问《霸王别姬》成就了“哥哥”演艺生涯的辉煌,而张国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的经典。我实在是不明白,陈凯歌怎回有如此的鬼才,能够把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刻画得如此的细腻,丝丝入扣。但是整部片子让我映像极为深刻的却是张国荣被强制戒毒的场景。一个镜头打向金鱼缸,自由自在游动的金鱼,背后却是一张被放大的模糊的脸,脸上似乎有颓废,有痛苦,有狰狞,但在模糊的镜头中始终隐藏不住的是那让人不忍卒读的凄凉眼神。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奈,无助,想要反抗的无力感尽现其中。
如果说经典,能够用来诠释张国荣的经典,或者说由张国荣诠释的经典,毫无疑问,王家卫已让风光尽现。这个有着大头,大脸,大肚,看似无比粗犷的香港导演似乎总能把视角和眼光瞥向常人思维无法企及的角落。于是就有了《春光咋泄》,有了《阿飞正传》,有了《东邪西毒》。《东邪西毒》里的张国荣,一直觉得这是他的本色演绎,深藏在心底的爱意,淡写在脸上的愁意,连笑意也是颇让人玩味的。或许,张曼玉那个看似自豪,却浸透着凄凉的笑容足以诠释一切吧。“他太自信了,他以为我一定会和他在一起,结果我却嫁给了他哥哥。”在氤氲的橘黄色幽光的背后,或许这个红衣女子和欧阳峰都已明白,在这场和爱有关的赌局中,他们都不是赢家,而且输得彻彻底底。当林青霞借着酒意说:“即使你的心里有多么的不愿意,请你一定要骗我,说你爱我。”张国荣说:“是的,我爱你”。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心中的另外一个人,只是这句本该郑重其事的话,此时却已是云淡风轻。岁月轻叹,几翻春暮几多愁,物是人非事事休。
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记,却记得越清楚。不该望掉的人忘掉了,该忘掉的人,却记得得越来越清楚,成为一生一世的梦魇。这偏是“醉生梦死”,一坛为爱情酿的酒。那首歌《醉生梦死》,听了一遍,却再也不敢听第二遍,心中的惶恐久久不能退去。歌曲的节奏声声击中你的心弦,张国荣的声音如同被酒浸泡过的“醉生梦死”。或者说《醉生梦死》这首歌就如同那坛酒一样,独此一壶,一遍就够了。
百听不厌的是〈往事如风〉,〈风再起时〉,张国荣低低的嗓音似乎总能把你想要涌起的情感,愣生生的给压下去,但留给你的却也不是云淡风轻。在听〈千千阕歌〉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想起“哥哥”在那常告别演唱会上眼角渗出的点点泪光。一直在听〈偷情〉,一个本来我会鄙视且不屑的主题,在张国荣的演绎之下却有是另一翻风味。中间的那段对白,再加上太多的“如果”,把一个男人的谎言诠释得淋漓尽致。“或者偷心先要偷情,为了担一个愉快罪名,能浏览遍好风景才要去认命,才不需要突发事情”。这样一种行乐需及时的太多多少也会让人惶恐不安吧!
据说张国荣曾经想自编自演一部片子,片名就叫《偷心》。故事大致上讲的是一个女孩他们加楼上搬来一个钢琴家。女孩很快就爱上了钢琴家,爱上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姿势,甚至是一抹极不经意的微笑。但是钢琴家却在一夜之间不知所踪,女孩为此茶饭不思。但是事实是,钢琴家只不过是个骗子而已,他根本就不会弹钢琴,那美妙的乐曲只不过是他用录音机放出来的罢了。或许这样一看似简单的片子也能反映出很多人对于张国荣的某种感情。喜欢的只是他举手投足间的魅力,无关其他。即使真正的真相也不过如此,但真正的喜欢也不过如此。心甘情愿的把心交出去,说不清谁是骗子,也说不清对与错
据说,张国荣曾经和梅艳芳约定,如果在四十岁的时候,张国荣没有结婚,而她也没有嫁人,他们就结婚。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机会等到那个时候,〈胭脂扣〉的故事也不知能在哪个时空演绎了。2003年的愚人节,“哥哥”用生命跟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或许,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玩笑,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蜂拥而至,老天一直和我们开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玩笑。只是常人,被愚弄了,也只能嫣然一笑,凄凉与悲哀的酒也只能自己喝了。
一屡余烟绕指,四月的香港在那一天没有下雪。
努力的想要用精炼的语言给张国荣的精神气质一个形象的概括,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种余烟绕指的氤氲,而语言却无法随烟流转。对于张国荣的映像永远是那个三十年代,穿着一身灰色西服,戴着一副墨镜,手指上烟雾缭绕,眉宇间萦绕着一丝忧郁的男子。
有人说:“作为一个男人,只有张国荣能够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这句话真是经典之至,实在难得的是一个男子能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别误会,那是一个男人的惊艳,和女人不同。
眼神是一个人的底牌,而张国荣的眼神,有时候,你还真无法说清楚有什么。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夜半歌声》里那个毁容后眼神隐忍的张国荣,《东邪西毒》中那个眼神忧郁且淡漠的张国荣,《阿飞正传》中那个眼神挑逗且风流尽显的张国荣。“风情万种”的张国荣,却又是同一个张国荣。如果说一个人的背影也是诠释他的精神气质的载体,那么毫无疑问,张国荣成就了这种经典。无法忘记的是《阿飞正传》中张国荣那个落寞的背影,也无法忘记张国荣和唐先生走在大街上,被狗仔队头拍到的那个模糊,却柔美的背影。只是时光流转,那个穿着短裙,披着长头发,在演唱会上向唐先生求婚的张国荣却怎么也不忍让人看下去。
有人说张国荣的自杀,是因为他没能走出《霸王别姬》,但是毫无疑问《霸王别姬》成就了“哥哥”演艺生涯的辉煌,而张国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的经典。我实在是不明白,陈凯歌怎回有如此的鬼才,能够把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刻画得如此的细腻,丝丝入扣。但是整部片子让我映像极为深刻的却是张国荣被强制戒毒的场景。一个镜头打向金鱼缸,自由自在游动的金鱼,背后却是一张被放大的模糊的脸,脸上似乎有颓废,有痛苦,有狰狞,但在模糊的镜头中始终隐藏不住的是那让人不忍卒读的凄凉眼神。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奈,无助,想要反抗的无力感尽现其中。
如果说经典,能够用来诠释张国荣的经典,或者说由张国荣诠释的经典,毫无疑问,王家卫已让风光尽现。这个有着大头,大脸,大肚,看似无比粗犷的香港导演似乎总能把视角和眼光瞥向常人思维无法企及的角落。于是就有了《春光咋泄》,有了《阿飞正传》,有了《东邪西毒》。《东邪西毒》里的张国荣,一直觉得这是他的本色演绎,深藏在心底的爱意,淡写在脸上的愁意,连笑意也是颇让人玩味的。或许,张曼玉那个看似自豪,却浸透着凄凉的笑容足以诠释一切吧。“他太自信了,他以为我一定会和他在一起,结果我却嫁给了他哥哥。”在氤氲的橘黄色幽光的背后,或许这个红衣女子和欧阳峰都已明白,在这场和爱有关的赌局中,他们都不是赢家,而且输得彻彻底底。当林青霞借着酒意说:“即使你的心里有多么的不愿意,请你一定要骗我,说你爱我。”张国荣说:“是的,我爱你”。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心中的另外一个人,只是这句本该郑重其事的话,此时却已是云淡风轻。岁月轻叹,几翻春暮几多愁,物是人非事事休。
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记,却记得越清楚。不该望掉的人忘掉了,该忘掉的人,却记得得越来越清楚,成为一生一世的梦魇。这偏是“醉生梦死”,一坛为爱情酿的酒。那首歌《醉生梦死》,听了一遍,却再也不敢听第二遍,心中的惶恐久久不能退去。歌曲的节奏声声击中你的心弦,张国荣的声音如同被酒浸泡过的“醉生梦死”。或者说《醉生梦死》这首歌就如同那坛酒一样,独此一壶,一遍就够了。
百听不厌的是〈往事如风〉,〈风再起时〉,张国荣低低的嗓音似乎总能把你想要涌起的情感,愣生生的给压下去,但留给你的却也不是云淡风轻。在听〈千千阕歌〉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想起“哥哥”在那常告别演唱会上眼角渗出的点点泪光。一直在听〈偷情〉,一个本来我会鄙视且不屑的主题,在张国荣的演绎之下却有是另一翻风味。中间的那段对白,再加上太多的“如果”,把一个男人的谎言诠释得淋漓尽致。“或者偷心先要偷情,为了担一个愉快罪名,能浏览遍好风景才要去认命,才不需要突发事情”。这样一种行乐需及时的太多多少也会让人惶恐不安吧!
据说张国荣曾经想自编自演一部片子,片名就叫《偷心》。故事大致上讲的是一个女孩他们加楼上搬来一个钢琴家。女孩很快就爱上了钢琴家,爱上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姿势,甚至是一抹极不经意的微笑。但是钢琴家却在一夜之间不知所踪,女孩为此茶饭不思。但是事实是,钢琴家只不过是个骗子而已,他根本就不会弹钢琴,那美妙的乐曲只不过是他用录音机放出来的罢了。或许这样一看似简单的片子也能反映出很多人对于张国荣的某种感情。喜欢的只是他举手投足间的魅力,无关其他。即使真正的真相也不过如此,但真正的喜欢也不过如此。心甘情愿的把心交出去,说不清谁是骗子,也说不清对与错
据说,张国荣曾经和梅艳芳约定,如果在四十岁的时候,张国荣没有结婚,而她也没有嫁人,他们就结婚。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机会等到那个时候,〈胭脂扣〉的故事也不知能在哪个时空演绎了。2003年的愚人节,“哥哥”用生命跟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或许,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玩笑,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蜂拥而至,老天一直和我们开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玩笑。只是常人,被愚弄了,也只能嫣然一笑,凄凉与悲哀的酒也只能自己喝了。
一屡余烟绕指,四月的香港在那一天没有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