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Death in Vegas《The Contino Sessions》

电子气息很浓郁。
“死于拉斯维加斯”(Death In Vegas)是由理查德·费尔利斯(Richard Fearless)、蒂姆·霍姆斯(Tim Holmes)和史蒂夫·希利尔(Steve Hillier)组成的3人英伦乐队,在英国的吉他音乐潮流和电子音乐潮流中均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999年发行的《The Contino Sessions会议》大胆的将巨拍、人声和吉他噪音共冶一炉。《悲歌》(Dirge)开场清脆的电吉他带出“鸽子”(One Dove)乐队中的女主唱多特·阿利森(Dot Allison)如梦似幻的嗓音,然后就是让人懒洋洋的巨拍节奏,《灵魂拍卖商》(Soul Auctioneer)由迷幻的电子杂音打头阵,之后黑暗幽闭的节拍破茧而出,一派慵懒颓靡。与巨拍领域的其它乐队相比, “死于拉斯维加斯”似乎早已跳出巨拍的框框,比如更多的吉他伴奏和极少的声音采样,转身投入黑暗幽闭的迷幻音乐之中,准确的讲,他们是用电子手法来炮制迷幻的摇滚乐队,伊基·波普(Iggy Pop)和阿利森等客席乐手的演绎为乐队带来慑人色彩。
Death In Vegas,这支由Richard Fearless和Tim Holmes,Steve Hillier三人组成的英伦乐队,无论在英国的吉他音乐潮流还是电子音乐潮流中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被国内的许多杂志都争相报道过。
由最初的在传统英伦吉他流行音乐的基础上,融汇了Trip-Hop节拍、人声的这种做法,在如今看来已经是不新鲜了,并且类似的还有更早的Bowery Electric。但在Death In Vegas的手上,摇滚和电子就象是雪碧和酒,两者发生了一番奇妙的化学反应。
最初Death In Vegas的1997年第一张大碟《Dead Elvis》还是在小心翼翼地尝试着电子元素的融入,直到两年后的第二张大碟《The Contino Sessions》才开始真正大胆地将Trip-Hop节拍、人声和吉他噪音共冶一炉,调制出一杯味道奇特的美酒。不过和Bowery Electric后期保守不同的是,Death In Vegas并没有放弃实验的步伐,2002年的第三张大碟《Scorpio Rising》再次邀请到了许多非主流音乐界的主唱来担任人声,但遗憾的是Death In Vegas太迁就这些乐队主唱自己的嗓音特色,而完全失去了Death In Vegas自己的音乐个性,给人的感觉更象是仅仅由Death In Vegas出面邀请了一帮乐队朋友做了一张摇滚合集而已。
不管如何,如果你对电子之前一直报有偏见的话,建议看完我的文字后,来尝试听一下Death In Vegas的音乐作品,或许从此你会感受到另一种奇妙的音乐世界。
“死于拉斯维加斯”(Death In Vegas)是由理查德·费尔利斯(Richard Fearless)、蒂姆·霍姆斯(Tim Holmes)和史蒂夫·希利尔(Steve Hillier)组成的3人英伦乐队,在英国的吉他音乐潮流和电子音乐潮流中均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999年发行的《The Contino Sessions会议》大胆的将巨拍、人声和吉他噪音共冶一炉。《悲歌》(Dirge)开场清脆的电吉他带出“鸽子”(One Dove)乐队中的女主唱多特·阿利森(Dot Allison)如梦似幻的嗓音,然后就是让人懒洋洋的巨拍节奏,《灵魂拍卖商》(Soul Auctioneer)由迷幻的电子杂音打头阵,之后黑暗幽闭的节拍破茧而出,一派慵懒颓靡。与巨拍领域的其它乐队相比, “死于拉斯维加斯”似乎早已跳出巨拍的框框,比如更多的吉他伴奏和极少的声音采样,转身投入黑暗幽闭的迷幻音乐之中,准确的讲,他们是用电子手法来炮制迷幻的摇滚乐队,伊基·波普(Iggy Pop)和阿利森等客席乐手的演绎为乐队带来慑人色彩。
Death In Vegas,这支由Richard Fearless和Tim Holmes,Steve Hillier三人组成的英伦乐队,无论在英国的吉他音乐潮流还是电子音乐潮流中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被国内的许多杂志都争相报道过。
由最初的在传统英伦吉他流行音乐的基础上,融汇了Trip-Hop节拍、人声的这种做法,在如今看来已经是不新鲜了,并且类似的还有更早的Bowery Electric。但在Death In Vegas的手上,摇滚和电子就象是雪碧和酒,两者发生了一番奇妙的化学反应。
最初Death In Vegas的1997年第一张大碟《Dead Elvis》还是在小心翼翼地尝试着电子元素的融入,直到两年后的第二张大碟《The Contino Sessions》才开始真正大胆地将Trip-Hop节拍、人声和吉他噪音共冶一炉,调制出一杯味道奇特的美酒。不过和Bowery Electric后期保守不同的是,Death In Vegas并没有放弃实验的步伐,2002年的第三张大碟《Scorpio Rising》再次邀请到了许多非主流音乐界的主唱来担任人声,但遗憾的是Death In Vegas太迁就这些乐队主唱自己的嗓音特色,而完全失去了Death In Vegas自己的音乐个性,给人的感觉更象是仅仅由Death In Vegas出面邀请了一帮乐队朋友做了一张摇滚合集而已。
不管如何,如果你对电子之前一直报有偏见的话,建议看完我的文字后,来尝试听一下Death In Vegas的音乐作品,或许从此你会感受到另一种奇妙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