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虚御风,天地清魂
每听无谱之乐,都不禁想起金庸笔下的“无招胜有招”。随性所至,自是真实不虚;寄意天然,本就气象无极。
李祥霆先生的琴箫即兴演奏作品,大概已出《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三种,然而最喜《宋人词意》这一辑,或许是感于那几首清雅蕴藉的宋词吧。众曲皆以词章发意,并以词句命名,“起舞弄清影”、“一棹碧涛春水路”、“垂柳栏杆尽日风”,听之清风萦耳,念来清气叩齿,而目之所及,四向皆是宋人山水:林泉野鹤,江天烟树,身形恍然化作山舍一客,潇湘一蓑。冥然神游,逸兴遄飞,真个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宋人诗词机趣非常,往往拈出一片萧然孤寂、清静空灵之境,而这正和了琴箫之音。《乐记•乐象》云:“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正所谓:“乐者,天地之和也。”古人气贯灵通,身心俱与天地往来,感天而动,抚地而止,演奏着自然的旋律,甚之者只发一声长啸,更甚者静对风月,洒然而笑,大音希声,便是音乐至高之境。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对宇宙敞开胸怀,无处不流动着生命的交响。中华之魂,从来飞逸于自然之间,琴之中正平和,箫之清肃和远,全在一个“和”字,和四宇之生民,和万物之机妙,和天地之气运。生死的局促,兴亡的沧桑,民族的纷争,国家的较量,在此天地之间,却又如何?
题外别有一叹。李祥霆先生的琴箫即兴演奏,先冥思入定,悠然抚琴,录音后聆琴操箫,亲为吟和,琴箫演奏都由一人完成,我本来不知,以为世上真有如此心照而知音者!如今慨然。
李祥霆先生的琴箫即兴演奏作品,大概已出《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三种,然而最喜《宋人词意》这一辑,或许是感于那几首清雅蕴藉的宋词吧。众曲皆以词章发意,并以词句命名,“起舞弄清影”、“一棹碧涛春水路”、“垂柳栏杆尽日风”,听之清风萦耳,念来清气叩齿,而目之所及,四向皆是宋人山水:林泉野鹤,江天烟树,身形恍然化作山舍一客,潇湘一蓑。冥然神游,逸兴遄飞,真个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宋人诗词机趣非常,往往拈出一片萧然孤寂、清静空灵之境,而这正和了琴箫之音。《乐记•乐象》云:“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正所谓:“乐者,天地之和也。”古人气贯灵通,身心俱与天地往来,感天而动,抚地而止,演奏着自然的旋律,甚之者只发一声长啸,更甚者静对风月,洒然而笑,大音希声,便是音乐至高之境。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对宇宙敞开胸怀,无处不流动着生命的交响。中华之魂,从来飞逸于自然之间,琴之中正平和,箫之清肃和远,全在一个“和”字,和四宇之生民,和万物之机妙,和天地之气运。生死的局促,兴亡的沧桑,民族的纷争,国家的较量,在此天地之间,却又如何?
题外别有一叹。李祥霆先生的琴箫即兴演奏,先冥思入定,悠然抚琴,录音后聆琴操箫,亲为吟和,琴箫演奏都由一人完成,我本来不知,以为世上真有如此心照而知音者!如今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