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你太多心事,但已經不再重要

一不小心,情書變成了家書。楊千嬅的港女定位,就此又上一台階。從前勇字掛在心口,共享那些港女的喜怒哀樂,勝利挫折。她的歌,好像是電話那頭的嘮叨,一字一句進駐你的心裡。而現在,她的喜宴是全城盛世。新娘的花球,是拋向所有跟著她一路哭笑的儐相,和貴客。楊千嬅成為一個榜樣,是那些不安日子之後的修成正果,是一種象徵的強心針。如此一來,詞要怎麼寫,歌要怎麼唱?《Home》是意料外的禮物,卻又在情理之中。華星復活與共結連理的雙喜臨門,這些感想必須用廣東話唱。 新碟實際無關感慨,仍然是自我。是《M vs. M》的婚後版,也是不改本色的宣言。唱片副標題表明,丁太這個稱謂並不是要楊小姐做一個附屬,也因此成為該唱片的又一個可聽之處。不過,儘管背負了許多的情感糾結,《Home》的主觀意義仍然高出了這張碟的實際品質,聽得人戰戰兢兢。 自我一直都是楊千嬅的主題,是任何時候在她的唱片裡都可以得到的內容。年紀越大,境況越好,箴言越少。擺在人們眼前的疑問是:楊千嬅可以共患難,但是否能同喜樂?於是《Home》裡充滿的,便是這種類型的回答。《呼吸需要》是關於一種小小的知足,《鬥零踭》是自信與鼓勵,《飲酒思源》是感恩,《初見》是等待與確定,《我係我》當然是自我的探索與堅持:滿篇的回饋與幸福之意,是眼下這個階段所獨有的楊千嬅才可以演繹得到。 值得商酌之處不少。《呼吸需要》是話題之作——電影《志明與春嬌》的關聯作品。歌詞將吸煙與呼吸結合起來,不算新穎,也不至於貽笑大方。不過若揣摩女性心思,歌詞還做得不夠好。編曲配得清新,卻張力有欠,白白可惜已經深入民心的劇情設定。最重要的一點,這首歌的旋律並不好聽,在以往的楊千嬅新碟裡這是難得一見的。《初見》則反其道行之,命題與角度傳統,老老實實講回電影中的中女心態,只是定位所致,讓聽者不由自主聯想到TVB。唯《飲酒思源》大方得體,卻不再新鮮。 《斗零踭》與《我係我》是唱片內的兩首佳作,詞曲配唱結合得天衣無縫,與主唱人的此刻心情也搭配得宜。當然,這兩首歌絕對是楊千嬅的拿手好戲,不會過於強勢,也不至太小心翼翼,說服力十足。從創作角度講,《斗零踭》是藍奕邦的討巧之作,是猶如大學生回頭看中學數學難題的那種豁然。保守得聰明,也就無需苛責。于逸堯則一直是楊千嬅非主打或遺珠歌曲的最佳貢獻者,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恐怕也不會因演唱人嫁為人婦而改變。 所以,《Home》是給所有人的回答,給那些同楊千嬅一同起起落落的人,給那些為己為人都手心捏汗的人。這不是公主最終嫁給了王子,而是鄰家女最終遇上好姻緣,是路上行人終有歸屬的同樂之喜。喜悅自然已經滿溢,不過是同歡樂的那種力量欠奉。楊千嬅唱,我們聽的這種盛況似乎終會改變。眼下再唱《姊妹》,雙方角色都已互換。唱的人不再是楊千嬅,也不是陳奕迅,而是台下千千萬萬的我們,獻上祝福的同時,也要求好姊妹抱一抱,傳達好運。像《Home》這樣的傳達,還不足夠。吸取教訓,抱緊了情人,當然是好結局。要想照耀萬人,還請再多點信心。 稿件發表於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