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漫步(转)
《古都漫步》这张专辑的英文名是“Ramble in Kyoto”,所以,我更喜欢将这张专辑叫做漫步京都。十二首曲子,屠颖用流畅优美的旋律描画京都风情,钢琴的音色清亮华丽,宛转如水,映出城市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却似未曾改变的容颜。 日本是个实在让我又恨又爱且羡且叹的国度,也是我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的地方之一,或许这种执念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对屠颖这张专辑的评价,当我还未曾试听这张专辑时,只是看到这张专辑的名字和曲目,就已经喜欢上这张专辑。雪落三千院、古都随想、流离花、哲学之道、花宴、紫式部、曾根崎心中、衹园暮色、燕尾蝶、岚山夜泊、雨夜南禅寺、夜樱,仅仅是念着这些曲名,便已觉如诗如画口齿生香,更何况,屠颖的编曲和演奏,从不会令人失望。
雪落三千院是第一曲,主旋律简单而简短,然而就在不断的重复中,只于音调、节奏和装饰音上进行些许变化,便生出焕然一新的感觉,一如飞雪漫天却并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纷纷扬扬,相似而不是。闭目聆听,如见雪落之景,飞琼碎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光彩,或缓或急,或沉或扬,优雅轻盈仿若精灵之舞。
曾记昔年,有一个素衣淡妆少女,举手投足是贵族世家的从容优雅,浅笑回眸是自在悠然的活泼灵动,于叔父兄长宠溺的目光中微微一笑,道是“未若柳絮因风舞”。世人不曾见她斯时斯地的无忧笑靥,却为这一比拟惊艳千年。
又记隋时,赵师雄过罗浮,日暮止宿,梦与美人对酌梅林,并有绿衣童子歌舞为兴,然“东方既白,起见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
而或盛唐,男儿佩吴钩,慷慨戍边城,一日送友人归京,军帐设饮,击节长吟,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琴琵琶和飞雪,与君共一醉。纵使生平坎坷,终有快意时候。
听着旋律,会想起许多关于与雪相关的典故,那些优美精致的画面,仿佛随着乐音越升越高,终消失在渺渺云天。及至睁眼,却是在三千院里,远山庭院苍杳浅淡,唯见些许轮廓,仿佛淡墨山水,清冷高古,而思及前尘往事,不过万古长空,一朝白雪而已。音乐止息,而座前的小炉炉火还盛,水沸茶开,幽香满室。
这一首曲子,是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我觉得里面有禅的意味,不断重复的旋律,仿佛千百世的轮回,流光变幻,却始终有静谧的心境。三千院位于京都洛北原,是日本天台宗大师最澄始建,距今上千年。院里古木参天,青苔幽然,有阅尽沧桑的古老,而四月樱花、五月杜鹃、七月紫阳与十月红叶,年年往复,是非常绚丽的胜景。而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寺院的名字,三千院,三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数悲欢离合,入得此门,红尘紫陌当尽皆沉淀。
第二曲是古都随想。我素来以为,想要认真地识得一个城市,当漫步于大街小巷,听听方言,看看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京都这样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若仅仅是去各个有名的景点作到此一游,未免辜负行程。古都随想这一曲曲风明快,于闲适中带着些许活泼,很像我旅行时的风格,本来安安静静走着,乍然见了什么精巧别致的,便蹦跳雀跃不已。
古城是值得期许的,不经意间路过一个百年历史的民居,不经意间看到草丛中隐约的白石佛龛,不经意间看到边沿已被打磨光滑的古老水井,不经意间看到林间不知通往何处幽苔绰约的小径,不经意间听闻琉璃风铃的脆响,不经意间迎面遇上妆容精致打着绢伞缓步行来的和服艺伎……这一切不经意间的微小细节,圆满了关于古都的记忆,成全了关于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无数或欢喜或忧伤的故事的猜想。
第三曲是流離花,这个名字,窃以为用繁体敲出来更符合这首曲子的意境。樱花在日本非常普及,即使在深山小涧边上,也可以看到樱树横斜水面,更何况京都呢。若得花开时节,风过处,落英成阵,倾入溪涧,清丽明媚。
或许是钢琴音色太明亮,或许是曲子节奏相对轻快,几乎没有“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的伤感,飞花流水,真正就是飞花流水,水流花落两无情,一任飘零向天涯。在冰雪消融后,枝头慢慢冒出一小颗一小颗珍珠似的花蕾,不知哪一夜春雨润透,晓光里悄然开放,踏青路过,便是饱览了一树绚烂。最喜欢中间一段轻快连弹,像是风过时的落花景象,花瓣在空中翻动,飞远,几回腾落,终究飘入溪涧,层层铺开,宛如锦绣。之后的旋律宛如和缓陈述,溪水扬波,又将落花冲开,或聚或散,载沉载浮,最后流到无人知道的地方。有些惋惜?或许吧。然天地一逆旅,无非同归万古尘,想想便也释然。
第四曲是哲学之道。这个名字通常容易被理解为通往哲学的道路,嗯,这么说也没错啦。哲学之道是京都一条著名的旅游散步小路,从若王子神社到银阁寺,长度大约两公里,与琵琶湖的疏水分流渠并行,沿岸颇多古建筑,且花木繁盛,一年四季风致嫣然,由于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太郎(Kitaro Nishida)经常在此散步而得名。
我觉得哲学家是很可爱的一类人,这个印象来源于德国作家乌多·马夸特——一个哲学博士,的一本小书。乌多·马夸特在这本叫作《和苏格拉底散步》的书的导言里写了一件关于萨特必须证明自己为萨特的趣事,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一篇文章里写了史上闻名的诸多哲学家的散步故事,悠哉游哉,信手拈来。
古清十郎曾对剑心说,“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时此刻,有什么酒是不好喝的呢”,我想,这句话某些程度上反映了东方哲人的精神特质。相较于西方的人本,东方或许更强调天人合一,试图于自然间求解人生。
又或者,我把问题复杂化了,其实,要散步么,当然要找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都如是。哲学之道,春天有繁盛的樱花,花飞流水,自然成画;夏天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与月色水色相映,宛如梦幻;秋季红叶如火,燃烧一年之绚烂;冬季冰雪皑皑,静水深流,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若说人生如旅途,怎么能不走走这哲学之道呢。
第五,花宴。花宴具体何指,我是找不到典故出处,最相近的也无非是探花宴,想昔年青年才俊,高中功名,正是志得意满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流,固然是风光无限,却不大和这首曲子。隐约记得另有一种说法,说花宴是古代日本贵族间的一种习俗,在花盛之时,为青年未婚男女举办的宴会。鉴于专辑名是漫步京都,所以我想后一种说法更合适。
略带急促的开篇,是谁匆匆的步伐么?无端想起滨崎步《voyage》的MV,那明丽的贵族少女和落魄武士的爱情,那个MV里我最记得的是终局之时昏红的月影中,古代公主留下血泪,沉睡在湖底的画面。于贵族而言,或许爱情是个奢侈品,即使最初是情投意合,随着家族利益的分合摩擦,到最后,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感觉。
不过,无论是长相守也罢,天涯永别也罢,在最初的最初,花宴上的邂逅,总是记忆中难得的亮色罢。这一曲的主旋律我还是很喜欢的,颇有流水光阴娓娓道来的感觉,安静宁和。
世事无常,浮云来去,可是,感谢神明,在有阳光也有雨水的四月的一天,我和你曾经在缤纷的花树下相遇。
第六曲紫式部。这个女子可是顶顶有名,但凡谈到日本古典文学,不得不提她的《源氏物语》。这部小说我是闻名已久,然而高三才真正看了一遍。彼时是坐在我后面的叶子借了这部小说,翻看后说甚是无趣,正好当时上课也很无趣,于是我便借了来,用一个上午看完。
紫式部的文笔是不错的,纤细优美,这部小说对于时代特点和人物性格也描写得很仔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贵族们动辄借以言情的和歌,但是也仅此而已了。或许终究受限于其身份,紫式部笔下的人物情节都略嫌优柔,我还记得叶子当时的评价是,“受不了了,这些男人和女人怎么能这样!”不过,且不论吾等观点如何,这部小说应是相对真实地书写了那个时代吧。
平安时代通常被认为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时代,天皇的权力在此终结,仿佛袅袅青烟中木像泥塑的神佛,被虚幻地尊崇着供奉在高台上。可是,这也是个让我注目的时代,大概是因为佐为吧,在炽烈如火的红叶下走出峨冠素袍的少年,唇边浅笑,眉上轻愁,清雅绝艳。又或是因为安培晴明,这位传说中身为白狐之子的阴阳师,风采绝世,于月下把盏,身边的栀子花散发幽然的芳香。平安京时代之于日本,或如汉唐之于中国,无论是表面上的盛世繁华,或是流传千载的诡秘妖冶的传说,足以成为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消遣。
第七曲,曾根崎心中,这个题目,若不作些功课还真不知道其意云何。曾根崎心中,或名曾根崎情死,是日本人偶净琉璃和歌舞伎中的一个著名戏剧,讲述了一对情侣在人事背离后相约殉情的故事。男主人公在其叔父的酱油店里做学徒,因为勤快老实被叔父看上意图招赘,然而有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不愿背弃爱人而拒绝了叔父的要求,大怒的叔父便与其断绝了亲戚关系并要求其归还为其添置衣物的金钱。被亲人断绝关系后的男主人公又遭遇了友人的背叛,他将继母的订婚金借给友人,当时友人许诺三日内归还,可三日后却矢口否认曾经借钱,男主人公将被欺骗的事公之于众,但没有人相信。同时,游女身份的女主人公卷入一场打闹而被客人带走。被指责为不孝不义的男主人公认为已经没有可以证明清白挽回名誉的办法,便暗中寻找到女主人公,两人决定一同寻死。最后两人在梅田曾根崎的露天神森林中殉情。
虽然并未亲见这出戏剧,但是从前也曾惊鸿一瞥过日本的歌舞伎片断,于是约略可以揣测当男主人公失去周边的人的信任之时悲怆愤慨的表演,而莫名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小人物的纠结离合,虽是市井闹剧,却倍见苍凉。
屠颖手下的这曲子,全曲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叙事感,而演奏者于指尖力度上的掌握非常漂亮,即使不知道曾根崎心中为何物,也不会妨碍了欣赏。
第八曲,衹园暮色。衹园是京都八坂神社的门前街道,据说是日本规格最高的繁华街之一,道路两旁有用纵横方向的细细方材建成的格子窗,精致而古雅,若再有浓妆艳服木屐纸伞而过的艺伎,便是一幅极美丽的画作了。
衹园以衹园祭最为闻名,衹园祭和东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并列为日本三大祭礼。这个发源于平安时代的祭礼,最初是为了祛除当时京都流行的疫病,到如今,最初成为了京都市民文化的绝佳展示。早先用六十六根棍子(代表平安时代日本的六十六个地区)做成送往神泉苑的神轿,在今时已被华丽精致的二十九部游行舆车代替。衹园祭一般占用了整个七月,包括神轿洗礼、宵山祭(又名为屏风祭)和舆车游行等环节,是京都夏季不可错过的盛大节日。尤其宵山祭,街上游人繁多,小商贩们叫卖的声音,小孩子们兴奋的叫喊,还有亲朋好友间的呼唤,混杂在一起,极是热闹,极为亲切。
这一个有千年历史的盛大祭典,要细细说起来,那就不是一下子能说好的。况且,我听屠颖的这首衹园暮色,并不像是在叙写衹园祭景象,而更像是在写暮色里的衹园花街。京都是日本歌舞伎的发源地,自庆长(后阳成、后水尾天皇年号)初,出云巫女阿国在京都四条河源策划歌舞伎表演以来,岁末的歌舞伎年终大表演就成了京都居民每年年末不可或缺的盛事。京都的歌舞伎很是出色,大多居住在衹园附近,所以,屠颖这首曲风静谧和缓的衹园暮色,更像是描写衹园的歌舞伎,暮色中灯火下,窗前坐候。
或许这个曲名还有另一种意思,即美人迟暮。全曲有种波澜不惊的沉静,即使是在繁华如斯的衹园。初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想起曹子建的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第九曲是燕尾蝶。燕尾蝶遍布世界,并非日本所独有,因此我想,这个曲名大概来自于岩井俊二的同名电影。岩井的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过,根据所得到的资讯,这部电影似乎以一个中国女孩在日本的遭遇为明线,讲述了导演眼中日本都市社会结构和居民价值观的变迁,就像燕尾蝶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一样。
这首曲子的原曲是日月无双,旋律是我已经非常熟悉的了,因而,真的很难将其和燕尾蝶联系起来。我听到这首曲子的感觉,之时恰如一句诗句: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第十曲是岚山夜泊,我对其的喜欢程度在这张专辑里仅次于第一曲雪落三千院。岚山在京都西郊,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大堰川流经其北,山势绵延,水流蜿蜒。山上青松常青,樱树挺拔,若在春季,或于晴日看流水飞花,或于雨天看云雾绕山,皆是佳景。不过既然名为夜泊,岚山苍杳,大概只能见着一个轮廓,泊船大堰川边,坐见一江夜色,大概会思绪联翩吧。
这个题目不免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枫桥夜泊》,而听曲的感觉,则让我想到杜牧的“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月色如水水如银,天涯路,为谁飘零,恐将儒冠误一生。
庭院静,梧桐影,玉绳转,夜深沉,鸿雁无处问,凭谁识此心。
或者,上面这随手写的几句并不是十分恰当。这首曲子听起来很有静夜思的味道,两下相思,叹息却不悲凉。
第十一曲,雨夜南禅寺。南禅寺是日本最早由皇室发愿建造的禅宗寺院,因此是日本禅宗的最高寺院,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堪称日本国宝。此寺依山而建,周围树木葱郁,一年四季皆有森森意。记得从前看过一段文字,言道万物有境,如亭之境为“寂寂小亭人不见,夕阳云影共依依”,如山之境为“一点飞鸿远山外,烟霞灭没有无间”。于是我想,深山古刹,夜雨淋漓,仿佛从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中都浸透森森冷意,或者也是雨的境界之一罢。
听雨之词,我最欣赏的便是蒋捷的《虞美人》,“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然而听屠颖的这首曲子,有威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处,有急促如骤雨打新荷处,有缓静如雨滴透彻润物无声处,竟是不必去想如许多感慨,不必去想人生无常,只要此时此地,安安静静听雨就好。
第十二曲,夜樱。在这张专辑中,只有第一曲雪落三千院和最后一曲夜樱是屠颖完完全全的原创曲,而这两曲都非常经典。
日本的国花有两种,象征皇室的菊花和国民喜爱的樱花,春天赏樱是日本的传统习俗之一,甚至日本气象厅每年都会为国民发布樱花开花日期预测,这便是所谓樱前线。赏夜樱的风俗自八代将军吉宗始,这位幕府将军为了培养庶民的赏花习惯,在江户(今天的东京)城内城外栽种了数以万计的染井吉野樱,更于每年三月一日在吉野原游廊举办樱花祭,这个庆典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全日本都举行的春季盛典。
在日光和煦暖风轻拂的日子里,朋友家人会成群结伴地外出踏青,醉倒在纷飞的樱吹雪中。而晚上的樱花,被夜和灯光染成紫色,别有一种妖冶魅惑,仿佛随时从树下将走出花精。
屠颖手下这首夜樱,或缓或急,缓如枝垂樱风中摇曳,急如绯樱落雪,听着有很轻松而舒缓的心情,就如同和好友相伴踏青赏樱一般。樱花,花期并不长,然而它们那样美丽优雅地开放、飞落,那样全心全意地珍惜这份时光年华,那样坦然从容地、甚至是微笑地迎接消没的命运。
于是,无论人生之路上有多少不如意,在这样短暂却绚烂的美丽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或者该说,有良朋美景,这样的人生已经足够好.
雪落三千院是第一曲,主旋律简单而简短,然而就在不断的重复中,只于音调、节奏和装饰音上进行些许变化,便生出焕然一新的感觉,一如飞雪漫天却并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纷纷扬扬,相似而不是。闭目聆听,如见雪落之景,飞琼碎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光彩,或缓或急,或沉或扬,优雅轻盈仿若精灵之舞。
曾记昔年,有一个素衣淡妆少女,举手投足是贵族世家的从容优雅,浅笑回眸是自在悠然的活泼灵动,于叔父兄长宠溺的目光中微微一笑,道是“未若柳絮因风舞”。世人不曾见她斯时斯地的无忧笑靥,却为这一比拟惊艳千年。
又记隋时,赵师雄过罗浮,日暮止宿,梦与美人对酌梅林,并有绿衣童子歌舞为兴,然“东方既白,起见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
而或盛唐,男儿佩吴钩,慷慨戍边城,一日送友人归京,军帐设饮,击节长吟,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琴琵琶和飞雪,与君共一醉。纵使生平坎坷,终有快意时候。
听着旋律,会想起许多关于与雪相关的典故,那些优美精致的画面,仿佛随着乐音越升越高,终消失在渺渺云天。及至睁眼,却是在三千院里,远山庭院苍杳浅淡,唯见些许轮廓,仿佛淡墨山水,清冷高古,而思及前尘往事,不过万古长空,一朝白雪而已。音乐止息,而座前的小炉炉火还盛,水沸茶开,幽香满室。
这一首曲子,是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我觉得里面有禅的意味,不断重复的旋律,仿佛千百世的轮回,流光变幻,却始终有静谧的心境。三千院位于京都洛北原,是日本天台宗大师最澄始建,距今上千年。院里古木参天,青苔幽然,有阅尽沧桑的古老,而四月樱花、五月杜鹃、七月紫阳与十月红叶,年年往复,是非常绚丽的胜景。而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寺院的名字,三千院,三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数悲欢离合,入得此门,红尘紫陌当尽皆沉淀。
第二曲是古都随想。我素来以为,想要认真地识得一个城市,当漫步于大街小巷,听听方言,看看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京都这样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若仅仅是去各个有名的景点作到此一游,未免辜负行程。古都随想这一曲曲风明快,于闲适中带着些许活泼,很像我旅行时的风格,本来安安静静走着,乍然见了什么精巧别致的,便蹦跳雀跃不已。
古城是值得期许的,不经意间路过一个百年历史的民居,不经意间看到草丛中隐约的白石佛龛,不经意间看到边沿已被打磨光滑的古老水井,不经意间看到林间不知通往何处幽苔绰约的小径,不经意间听闻琉璃风铃的脆响,不经意间迎面遇上妆容精致打着绢伞缓步行来的和服艺伎……这一切不经意间的微小细节,圆满了关于古都的记忆,成全了关于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无数或欢喜或忧伤的故事的猜想。
第三曲是流離花,这个名字,窃以为用繁体敲出来更符合这首曲子的意境。樱花在日本非常普及,即使在深山小涧边上,也可以看到樱树横斜水面,更何况京都呢。若得花开时节,风过处,落英成阵,倾入溪涧,清丽明媚。
或许是钢琴音色太明亮,或许是曲子节奏相对轻快,几乎没有“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的伤感,飞花流水,真正就是飞花流水,水流花落两无情,一任飘零向天涯。在冰雪消融后,枝头慢慢冒出一小颗一小颗珍珠似的花蕾,不知哪一夜春雨润透,晓光里悄然开放,踏青路过,便是饱览了一树绚烂。最喜欢中间一段轻快连弹,像是风过时的落花景象,花瓣在空中翻动,飞远,几回腾落,终究飘入溪涧,层层铺开,宛如锦绣。之后的旋律宛如和缓陈述,溪水扬波,又将落花冲开,或聚或散,载沉载浮,最后流到无人知道的地方。有些惋惜?或许吧。然天地一逆旅,无非同归万古尘,想想便也释然。
第四曲是哲学之道。这个名字通常容易被理解为通往哲学的道路,嗯,这么说也没错啦。哲学之道是京都一条著名的旅游散步小路,从若王子神社到银阁寺,长度大约两公里,与琵琶湖的疏水分流渠并行,沿岸颇多古建筑,且花木繁盛,一年四季风致嫣然,由于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太郎(Kitaro Nishida)经常在此散步而得名。
我觉得哲学家是很可爱的一类人,这个印象来源于德国作家乌多·马夸特——一个哲学博士,的一本小书。乌多·马夸特在这本叫作《和苏格拉底散步》的书的导言里写了一件关于萨特必须证明自己为萨特的趣事,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一篇文章里写了史上闻名的诸多哲学家的散步故事,悠哉游哉,信手拈来。
古清十郎曾对剑心说,“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时此刻,有什么酒是不好喝的呢”,我想,这句话某些程度上反映了东方哲人的精神特质。相较于西方的人本,东方或许更强调天人合一,试图于自然间求解人生。
又或者,我把问题复杂化了,其实,要散步么,当然要找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都如是。哲学之道,春天有繁盛的樱花,花飞流水,自然成画;夏天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与月色水色相映,宛如梦幻;秋季红叶如火,燃烧一年之绚烂;冬季冰雪皑皑,静水深流,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若说人生如旅途,怎么能不走走这哲学之道呢。
第五,花宴。花宴具体何指,我是找不到典故出处,最相近的也无非是探花宴,想昔年青年才俊,高中功名,正是志得意满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流,固然是风光无限,却不大和这首曲子。隐约记得另有一种说法,说花宴是古代日本贵族间的一种习俗,在花盛之时,为青年未婚男女举办的宴会。鉴于专辑名是漫步京都,所以我想后一种说法更合适。
略带急促的开篇,是谁匆匆的步伐么?无端想起滨崎步《voyage》的MV,那明丽的贵族少女和落魄武士的爱情,那个MV里我最记得的是终局之时昏红的月影中,古代公主留下血泪,沉睡在湖底的画面。于贵族而言,或许爱情是个奢侈品,即使最初是情投意合,随着家族利益的分合摩擦,到最后,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感觉。
不过,无论是长相守也罢,天涯永别也罢,在最初的最初,花宴上的邂逅,总是记忆中难得的亮色罢。这一曲的主旋律我还是很喜欢的,颇有流水光阴娓娓道来的感觉,安静宁和。
世事无常,浮云来去,可是,感谢神明,在有阳光也有雨水的四月的一天,我和你曾经在缤纷的花树下相遇。
第六曲紫式部。这个女子可是顶顶有名,但凡谈到日本古典文学,不得不提她的《源氏物语》。这部小说我是闻名已久,然而高三才真正看了一遍。彼时是坐在我后面的叶子借了这部小说,翻看后说甚是无趣,正好当时上课也很无趣,于是我便借了来,用一个上午看完。
紫式部的文笔是不错的,纤细优美,这部小说对于时代特点和人物性格也描写得很仔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贵族们动辄借以言情的和歌,但是也仅此而已了。或许终究受限于其身份,紫式部笔下的人物情节都略嫌优柔,我还记得叶子当时的评价是,“受不了了,这些男人和女人怎么能这样!”不过,且不论吾等观点如何,这部小说应是相对真实地书写了那个时代吧。
平安时代通常被认为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时代,天皇的权力在此终结,仿佛袅袅青烟中木像泥塑的神佛,被虚幻地尊崇着供奉在高台上。可是,这也是个让我注目的时代,大概是因为佐为吧,在炽烈如火的红叶下走出峨冠素袍的少年,唇边浅笑,眉上轻愁,清雅绝艳。又或是因为安培晴明,这位传说中身为白狐之子的阴阳师,风采绝世,于月下把盏,身边的栀子花散发幽然的芳香。平安京时代之于日本,或如汉唐之于中国,无论是表面上的盛世繁华,或是流传千载的诡秘妖冶的传说,足以成为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消遣。
第七曲,曾根崎心中,这个题目,若不作些功课还真不知道其意云何。曾根崎心中,或名曾根崎情死,是日本人偶净琉璃和歌舞伎中的一个著名戏剧,讲述了一对情侣在人事背离后相约殉情的故事。男主人公在其叔父的酱油店里做学徒,因为勤快老实被叔父看上意图招赘,然而有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不愿背弃爱人而拒绝了叔父的要求,大怒的叔父便与其断绝了亲戚关系并要求其归还为其添置衣物的金钱。被亲人断绝关系后的男主人公又遭遇了友人的背叛,他将继母的订婚金借给友人,当时友人许诺三日内归还,可三日后却矢口否认曾经借钱,男主人公将被欺骗的事公之于众,但没有人相信。同时,游女身份的女主人公卷入一场打闹而被客人带走。被指责为不孝不义的男主人公认为已经没有可以证明清白挽回名誉的办法,便暗中寻找到女主人公,两人决定一同寻死。最后两人在梅田曾根崎的露天神森林中殉情。
虽然并未亲见这出戏剧,但是从前也曾惊鸿一瞥过日本的歌舞伎片断,于是约略可以揣测当男主人公失去周边的人的信任之时悲怆愤慨的表演,而莫名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小人物的纠结离合,虽是市井闹剧,却倍见苍凉。
屠颖手下的这曲子,全曲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叙事感,而演奏者于指尖力度上的掌握非常漂亮,即使不知道曾根崎心中为何物,也不会妨碍了欣赏。
第八曲,衹园暮色。衹园是京都八坂神社的门前街道,据说是日本规格最高的繁华街之一,道路两旁有用纵横方向的细细方材建成的格子窗,精致而古雅,若再有浓妆艳服木屐纸伞而过的艺伎,便是一幅极美丽的画作了。
衹园以衹园祭最为闻名,衹园祭和东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并列为日本三大祭礼。这个发源于平安时代的祭礼,最初是为了祛除当时京都流行的疫病,到如今,最初成为了京都市民文化的绝佳展示。早先用六十六根棍子(代表平安时代日本的六十六个地区)做成送往神泉苑的神轿,在今时已被华丽精致的二十九部游行舆车代替。衹园祭一般占用了整个七月,包括神轿洗礼、宵山祭(又名为屏风祭)和舆车游行等环节,是京都夏季不可错过的盛大节日。尤其宵山祭,街上游人繁多,小商贩们叫卖的声音,小孩子们兴奋的叫喊,还有亲朋好友间的呼唤,混杂在一起,极是热闹,极为亲切。
这一个有千年历史的盛大祭典,要细细说起来,那就不是一下子能说好的。况且,我听屠颖的这首衹园暮色,并不像是在叙写衹园祭景象,而更像是在写暮色里的衹园花街。京都是日本歌舞伎的发源地,自庆长(后阳成、后水尾天皇年号)初,出云巫女阿国在京都四条河源策划歌舞伎表演以来,岁末的歌舞伎年终大表演就成了京都居民每年年末不可或缺的盛事。京都的歌舞伎很是出色,大多居住在衹园附近,所以,屠颖这首曲风静谧和缓的衹园暮色,更像是描写衹园的歌舞伎,暮色中灯火下,窗前坐候。
或许这个曲名还有另一种意思,即美人迟暮。全曲有种波澜不惊的沉静,即使是在繁华如斯的衹园。初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想起曹子建的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第九曲是燕尾蝶。燕尾蝶遍布世界,并非日本所独有,因此我想,这个曲名大概来自于岩井俊二的同名电影。岩井的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过,根据所得到的资讯,这部电影似乎以一个中国女孩在日本的遭遇为明线,讲述了导演眼中日本都市社会结构和居民价值观的变迁,就像燕尾蝶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一样。
这首曲子的原曲是日月无双,旋律是我已经非常熟悉的了,因而,真的很难将其和燕尾蝶联系起来。我听到这首曲子的感觉,之时恰如一句诗句: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第十曲是岚山夜泊,我对其的喜欢程度在这张专辑里仅次于第一曲雪落三千院。岚山在京都西郊,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大堰川流经其北,山势绵延,水流蜿蜒。山上青松常青,樱树挺拔,若在春季,或于晴日看流水飞花,或于雨天看云雾绕山,皆是佳景。不过既然名为夜泊,岚山苍杳,大概只能见着一个轮廓,泊船大堰川边,坐见一江夜色,大概会思绪联翩吧。
这个题目不免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枫桥夜泊》,而听曲的感觉,则让我想到杜牧的“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月色如水水如银,天涯路,为谁飘零,恐将儒冠误一生。
庭院静,梧桐影,玉绳转,夜深沉,鸿雁无处问,凭谁识此心。
或者,上面这随手写的几句并不是十分恰当。这首曲子听起来很有静夜思的味道,两下相思,叹息却不悲凉。
第十一曲,雨夜南禅寺。南禅寺是日本最早由皇室发愿建造的禅宗寺院,因此是日本禅宗的最高寺院,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堪称日本国宝。此寺依山而建,周围树木葱郁,一年四季皆有森森意。记得从前看过一段文字,言道万物有境,如亭之境为“寂寂小亭人不见,夕阳云影共依依”,如山之境为“一点飞鸿远山外,烟霞灭没有无间”。于是我想,深山古刹,夜雨淋漓,仿佛从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中都浸透森森冷意,或者也是雨的境界之一罢。
听雨之词,我最欣赏的便是蒋捷的《虞美人》,“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然而听屠颖的这首曲子,有威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处,有急促如骤雨打新荷处,有缓静如雨滴透彻润物无声处,竟是不必去想如许多感慨,不必去想人生无常,只要此时此地,安安静静听雨就好。
第十二曲,夜樱。在这张专辑中,只有第一曲雪落三千院和最后一曲夜樱是屠颖完完全全的原创曲,而这两曲都非常经典。
日本的国花有两种,象征皇室的菊花和国民喜爱的樱花,春天赏樱是日本的传统习俗之一,甚至日本气象厅每年都会为国民发布樱花开花日期预测,这便是所谓樱前线。赏夜樱的风俗自八代将军吉宗始,这位幕府将军为了培养庶民的赏花习惯,在江户(今天的东京)城内城外栽种了数以万计的染井吉野樱,更于每年三月一日在吉野原游廊举办樱花祭,这个庆典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全日本都举行的春季盛典。
在日光和煦暖风轻拂的日子里,朋友家人会成群结伴地外出踏青,醉倒在纷飞的樱吹雪中。而晚上的樱花,被夜和灯光染成紫色,别有一种妖冶魅惑,仿佛随时从树下将走出花精。
屠颖手下这首夜樱,或缓或急,缓如枝垂樱风中摇曳,急如绯樱落雪,听着有很轻松而舒缓的心情,就如同和好友相伴踏青赏樱一般。樱花,花期并不长,然而它们那样美丽优雅地开放、飞落,那样全心全意地珍惜这份时光年华,那样坦然从容地、甚至是微笑地迎接消没的命运。
于是,无论人生之路上有多少不如意,在这样短暂却绚烂的美丽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或者该说,有良朋美景,这样的人生已经足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