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飞白西盖蒂
我一直在听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听了很多的大师演奏,仍然最喜欢Szigeti。 演奏本身,就如乐评所说,西盖蒂和其他大师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郑延益说他“发音是干的,揉音慢得不象话,跳弓都是毛的,拉什么听起来都吃力”。的确,每一弓似乎都在下力拉,一些快速乐曲(像BWV1001 Sonata Presto)的跳弓听起来也不舒服。不过,一个实诚人,即使有点口拙,也挡不住别人对他的喜爱,而滑舌的人就不一样了。西盖蒂有技术缺陷,可很少现出来。除非一直跳弓,不过那样的滑溜曲子本来就不中听,也不适合他。 但只要速度稍慢下来,他的演奏听起来就柔美流畅了。无伴奏小提琴里的Andante,Largo,Loure,还有几个Double,他拉得不比谁差,不用担心他的琴音会毛枯。 进一步说,他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琴音,少了甜润明亮,却扎实浑厚,这种琴音在演奏巴赫的无伴奏时,绝不会吃亏,运用得法更会增加内蕴。有人提到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曲时,说这就是强琴所难,一把把柔美的琴一直拉到声嘶力竭。真的,声嘶力竭,这尤以恰空一曲最为典型。技术修养稍欠的演奏者,几乎要拉破琴嗓了——但是西老就不会,浑厚的琴音,在极高把位几弦同鸣之时仍然维持着力道。这便是大师的功力,我听无数琴音,润则润矣,亮则亮矣,却不免单薄发虚。柔声的曲子尚可应对,一遇到恰空这样的,那真的是撕破了喉咙,让人不忍再听。难怪有人说西老的弓子能拉出金石之音,声音虽干却暗含力道。 因而在这里,我觉得即使米尔斯坦和海飞兹两位大师的恰空,也未必就比西盖蒂的更出色。他们的演奏结构可能更清晰,而声音却有些许紧薄。 除了独到的琴音,西老的演奏,极重呼吸韵律。乐句内的轻重缓急,乐句间的呼吸停顿,都是恰到好处。既不断魂又不气喘,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再拿恰空来说,开头的悲鸣长音,没有几个人可以拉足力道,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拉出铿锵顿挫。要么力道显疲,要么不注意乐句间的停顿,顿长了就断了气;两句迅速连接,以为可以快马加鞭趁势而行,却没有蓄足力道,因而气喘。难怪郑延益要说西老拉琴颇有京剧唱蕴,因为他琴音浑厚,顿挫有度。 像我这般口拙的人,自然景仰西老。世间琴嗓滑润如月华流水者何其多,而如苍松如焦墨飞白者,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