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一下:明月 山河,夜深千帐灯
明月 山河,夜深千帐灯
最早在七年前知道周云蓬是因为小河。那时候听到了小河唱的“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这首歌,甚为喜爱。觉得小河就是一个民工,而我也是在车间里干活,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且,小河嗓音的辨识度,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我的菜”(关于小河以后再评)。
然而从小河的链接里,很容易链接到周云蓬那里去。但当时周并未引起我的好感,可能是和他演唱的方式有关—基本上在那里深沉的碎碎念,而且念的都是诗或者诗性的语言。比如那首“沉默如迷的呼吸”(小河贡献了此歌的木吉他独奏)。而在当时,除了梨花教主能吸引我,任何诗歌都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当时并不知道诗是高度抽象凝练集中的展现社会生活和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说当时我就和周云蓬才见而过了。现在当然就很不同了,“沉默如迷的呼吸”这个phrase是如此的让人瞠目结舌不知所措的奇幻,已经成为众多小文青的经常引用语。
显然小河与周云蓬是好哥们,从周云蓬也唱了一首“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前门楼子上”就可以看出来。此后周云蓬的很多歌曲的制作都由小河操刀,展现了很强的实验性。比如周的那首“如果你突然瞎了怎么办”特点就十分鲜明。
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你是像一根木头一样矗立在午后阳光下,还是把所有的钱捐给乞丐,然后去沿街乞讨?周云蓬十几岁的时候就完全看不见了。然后周云蓬开始了满中国的流浪,成了一个流浪歌手。多年后,他看社会比很多视力健全的人事看的更透彻,他,成了一个盲侠。韩寒出版的《独唱团》第一篇文章(“绿皮火车”),是周云蓬的自传,讲述了周云蓬和铁道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周怎么成为现在的他。周的歌曲《盲人影院》带有自传性质,展示了一个盲人的精神世界。他昭示我们的世界并非限定在物理空间上,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思想有多辽远,我们的疆土就有多大。
之后出的《中国孩子》(未正式出版,独立发行)更是极大的震撼了我。我以为流浪歌手不仅是要住在有朝北的窗的阁楼里,和有一个死心塌地的情人,更要有对土地的深爱、对众生的关怀。周云蓬的强项无疑在于唱思想。从这一点上看,周云蓬是一个行吟的诗人。他践行了“生活在低处”。
我潜意识里对周云蓬的期待是出一版《中国孩子II》,尽管他彼时又出了一张《清炒苦瓜》,内有一首海子的诗“九月”,周将此诗唱的已入化境。而此时我早已完全接受了他的唱法,不论是低音部分还是高亢的呼喊,都和诗的意境十分契合。
看得出来,周的另一首重要的歌曲《不会说话的爱情》在圈子里收受到热捧。难怪在周的最新专辑《牛羊下山》里,周和小河各唱了一个版本。对于这首歌,这次,我站在周的一边。(听说韩寒喜欢小河演唱的版本,这说明理解周云蓬是需要时间的)周对声音和气息的控制表现出他是已然一个大师了。《不会说话的爱情》是一首悲伤的歌,是两口子过不下去了,要分别的“离歌”。这一点从歌词“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我们只好在彼此的梦境里虚幻的徘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然而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营造了一种“平淡的悲伤和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日常的悲伤,一种从容不迫的悲伤。这是因为此曲一开始的铺垫造成的。“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没有床亮着灯,没有人在途中,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里荡开”。一切都要发生,一切都正在发生,自然而然,他们走向分手的明天,走向明天的未知旅途。我冒昧的把这首歌当成了周老师一段感情生活的总结。嗯,就像清炒苦瓜之味。“平静、淡定”乃周较之小河的演唱的高明之处。
《不会说话的爱情》的“绣花绣的累了吗?牛羊也下山了。”引出了周的新专辑的名称《牛羊下山》。此专辑的风格大变,因为周不唱现代诗了,而是超然的改唱“古诗”了!对此我大惑不解。为什么周会放下当下,返回千年之前?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我们与古人的精神世界在某时某地会相通,会互感。周用此专辑,打破了时空的藩篱。错乱的时空间,带给人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牛羊下山》中有一“神作”,是“春歌”。周用轻松戏虐的方式,解构了李白和汪伦的情谊,唱的“极不严肃”。“桃花潭水”?他们也是酒肉朋友啊。这是不是周和小河的隐喻呢?而且,此曲的末尾还用苏白(苏州话旁白)念出“不会说话的爱情”的歌词,让人兴奋。
从当下去拜访1200年的过去,不是寻求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因为没有无视现实生活状态的艺术,《牛羊下山》也是如此。此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是“长相思”,听此曲,仿佛把我带到了周云蓬云游四方的那段岁月。前奏部分是西北的朔风阵阵,紧接着梆子声踏点而来。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是词牌名。此曲的第一部分是李煜的“长相思”,幽怨凄婉,欲唱还休。下半部分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让周唱的的豪气冲天又带些苍凉和悲怆,我欣赏他在此曲中高亢的呼喊,虽然只有一两句。
我曾以为,周云蓬是当代中国的杜甫,告诉人们“路有冻死骨”。可是写到现在,我发现很难用一个标签对周云蓬做评价了。他生活在他思想的大大的王国里,超脱的做着国王。时不时推出几首“国王的新歌”,不仅为我们刺破现实,也为我们编织着奇幻的梦境。
最早在七年前知道周云蓬是因为小河。那时候听到了小河唱的“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这首歌,甚为喜爱。觉得小河就是一个民工,而我也是在车间里干活,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且,小河嗓音的辨识度,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我的菜”(关于小河以后再评)。
然而从小河的链接里,很容易链接到周云蓬那里去。但当时周并未引起我的好感,可能是和他演唱的方式有关—基本上在那里深沉的碎碎念,而且念的都是诗或者诗性的语言。比如那首“沉默如迷的呼吸”(小河贡献了此歌的木吉他独奏)。而在当时,除了梨花教主能吸引我,任何诗歌都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当时并不知道诗是高度抽象凝练集中的展现社会生活和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说当时我就和周云蓬才见而过了。现在当然就很不同了,“沉默如迷的呼吸”这个phrase是如此的让人瞠目结舌不知所措的奇幻,已经成为众多小文青的经常引用语。
显然小河与周云蓬是好哥们,从周云蓬也唱了一首“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前门楼子上”就可以看出来。此后周云蓬的很多歌曲的制作都由小河操刀,展现了很强的实验性。比如周的那首“如果你突然瞎了怎么办”特点就十分鲜明。
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你是像一根木头一样矗立在午后阳光下,还是把所有的钱捐给乞丐,然后去沿街乞讨?周云蓬十几岁的时候就完全看不见了。然后周云蓬开始了满中国的流浪,成了一个流浪歌手。多年后,他看社会比很多视力健全的人事看的更透彻,他,成了一个盲侠。韩寒出版的《独唱团》第一篇文章(“绿皮火车”),是周云蓬的自传,讲述了周云蓬和铁道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周怎么成为现在的他。周的歌曲《盲人影院》带有自传性质,展示了一个盲人的精神世界。他昭示我们的世界并非限定在物理空间上,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思想有多辽远,我们的疆土就有多大。
之后出的《中国孩子》(未正式出版,独立发行)更是极大的震撼了我。我以为流浪歌手不仅是要住在有朝北的窗的阁楼里,和有一个死心塌地的情人,更要有对土地的深爱、对众生的关怀。周云蓬的强项无疑在于唱思想。从这一点上看,周云蓬是一个行吟的诗人。他践行了“生活在低处”。
我潜意识里对周云蓬的期待是出一版《中国孩子II》,尽管他彼时又出了一张《清炒苦瓜》,内有一首海子的诗“九月”,周将此诗唱的已入化境。而此时我早已完全接受了他的唱法,不论是低音部分还是高亢的呼喊,都和诗的意境十分契合。
看得出来,周的另一首重要的歌曲《不会说话的爱情》在圈子里收受到热捧。难怪在周的最新专辑《牛羊下山》里,周和小河各唱了一个版本。对于这首歌,这次,我站在周的一边。(听说韩寒喜欢小河演唱的版本,这说明理解周云蓬是需要时间的)周对声音和气息的控制表现出他是已然一个大师了。《不会说话的爱情》是一首悲伤的歌,是两口子过不下去了,要分别的“离歌”。这一点从歌词“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我们只好在彼此的梦境里虚幻的徘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然而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营造了一种“平淡的悲伤和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日常的悲伤,一种从容不迫的悲伤。这是因为此曲一开始的铺垫造成的。“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没有床亮着灯,没有人在途中,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里荡开”。一切都要发生,一切都正在发生,自然而然,他们走向分手的明天,走向明天的未知旅途。我冒昧的把这首歌当成了周老师一段感情生活的总结。嗯,就像清炒苦瓜之味。“平静、淡定”乃周较之小河的演唱的高明之处。
《不会说话的爱情》的“绣花绣的累了吗?牛羊也下山了。”引出了周的新专辑的名称《牛羊下山》。此专辑的风格大变,因为周不唱现代诗了,而是超然的改唱“古诗”了!对此我大惑不解。为什么周会放下当下,返回千年之前?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我们与古人的精神世界在某时某地会相通,会互感。周用此专辑,打破了时空的藩篱。错乱的时空间,带给人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牛羊下山》中有一“神作”,是“春歌”。周用轻松戏虐的方式,解构了李白和汪伦的情谊,唱的“极不严肃”。“桃花潭水”?他们也是酒肉朋友啊。这是不是周和小河的隐喻呢?而且,此曲的末尾还用苏白(苏州话旁白)念出“不会说话的爱情”的歌词,让人兴奋。
从当下去拜访1200年的过去,不是寻求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因为没有无视现实生活状态的艺术,《牛羊下山》也是如此。此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是“长相思”,听此曲,仿佛把我带到了周云蓬云游四方的那段岁月。前奏部分是西北的朔风阵阵,紧接着梆子声踏点而来。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是词牌名。此曲的第一部分是李煜的“长相思”,幽怨凄婉,欲唱还休。下半部分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让周唱的的豪气冲天又带些苍凉和悲怆,我欣赏他在此曲中高亢的呼喊,虽然只有一两句。
我曾以为,周云蓬是当代中国的杜甫,告诉人们“路有冻死骨”。可是写到现在,我发现很难用一个标签对周云蓬做评价了。他生活在他思想的大大的王国里,超脱的做着国王。时不时推出几首“国王的新歌”,不仅为我们刺破现实,也为我们编织着奇幻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