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秋
期盼了很久Jay的红馆演唱会,在舞台上不断爆发的艳丽焰火里结束。离场的人潮就像粘稠的沥青,缓慢地蔓延开去,填满了红馆周围的马路、天桥、车站和隧道。盛夏的深夜没有一点儿风,闷热的空气凝滞得有如浆糊。
我一路往回家的过海巴士车站走去,心情不免有点失落,因为很多想听的歌都没有唱,和Rainy细数了一遍,没有《蒲公英的约定》,没有《七里香》,没有《轨迹》,没有《晴天》,没有《一路向北》,没有《最长的电影》,没有《夜曲》,没有《黑色幽默》……《说好的幸福呢》倒是有,却只是由“浪花兄弟”来演唱,这两个家伙留给我的印象只限于在《康熙来了》里打酱油,让我倒胃口的不是他们穿得像戚继光年代在福建烧杀抢掠的日本浪人,鉴于目前相当紧张的中日关系显得很不合时宜,而是他们居然把这首歌remix成快版。
板长寿司与“超时代”
板长寿司是这一次的主赞助商,我记得他家有5块钱一件的三文鱼寿司,以及晚饭时分门口的长长队伍。在香港,能够吸引人排队等候的东西未免太多,公立医院的门诊、一年一度的书展、新推出的苹果产品……就连日本料理店也是。
今晚去红馆之前,我们也想去某家知名的连锁店吃日本料理,拿着号码牌等了半小时,时间过得就和大学的课堂上,眼睁睁地盯着手表倒数着等下课一样缓慢。最后我们还是去了红磡老区芜湖路上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寿司店,倒是价廉物美。
从芜湖路到红馆,要经过阴森森的一片区域,三座硕大的殡仪馆在夜色里显得更加肃穆,附近的街上全是花店和棺材店,偶尔有些阴阳怪气的店主凑上来说“来,买个花圈吧”,不知道是故意吓唬吓唬过路人还是真的活见鬼了。
联想到这次演唱会的名字叫“超时代”,我们从灯火通明的芜湖街穿越到萧杀的殡仪馆一带,也有点暗合了这个主题,仿佛是跨过了漫长的岁月,人生的阴晴圆缺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其实,Jay以及他的歌之于我,也是如此。
《可爱女人》与《青蜂侠》
前几天我看了《海洋天堂》,当作为片尾曲的《说了再见》伴随着黑底白字的演职员表出现,我有点被打动了。一般这些催泪片都不免有些装逼(相信要是换了黄晓明当男主角一定会非常难看),但是李连杰和文章的表演很自然,而一句“说了再见才发现再也见不到”让片中那些细碎平实的片段又一次掠过脑海。
Jay的新专辑《跨时代》我已经不算很熟悉了,由于《海洋天堂》的感人,很希望听一次现场的《说了再见》,可惜Jay并没有在这一场唱这首歌。而另一首我比较心水的《雨下一整晚》,是和意想不到的嘉宾曾志伟和Jay合唱的,志伟演唱时夸张地纠结的脸部肌肉引得大家笑声连连,背后的大屏幕正在放志伟和Jay在电影《大灌篮》里合作的片段。
老实说,近年来Jay放在电影和电视剧的精力更多了,不再像差不多十年前刚出道的时候,全心全意地做音乐。演唱会上有一段video,里面回顾了Jay的星路历程,第一首歌是《可爱女人》,第一次拍电影是《头文字D》……而明年,他的新片《青蜂侠》就要上映了。尽管他的演技没有音乐天赋高,多少受到质疑,但是Jay一直很努力地想在影视上取得进步。
然而,对于我来说,在整晚的演唱会上,最耐听的还是《龙卷风》、《爱在西元前》那几首旧歌。那时候我还在读初中,在学校后门的CD店里,Jay还是初登场的新人。我买过一张他的盗版集锦,主要是《周杰伦》和《范特西》的一些歌,还有翻唱别人的作品。封面上的Jay深沉地低着头,稍长的头发盖在瘦削的脸上,背景是绿色的墙,似乎也在诠释着“青涩”两个字。
我想,很多人都记得,那时候集锦碟里必然会收录的两首演唱会live,《蜗牛》和《你比从前快乐》,也会记得那两段script,“下面要唱一首,不是自己的歌……歌名叫《瓜(蜗)牛》”以及“下面要唱一首,宪哥的歌”,还有唱完《蜗牛》之后某个女歌迷声嘶力竭的尖叫。
《阳光宅男》的快与《龙卷风》的慢
上次Rainy跟我争论我们大一那年出的是哪一张专辑,我说是《十一月的肖邦》,她很肯定地说是《依然范特西》,她说她对Jay太熟悉了,后来她发现到底还是她记错。
除了最初那几张盗版集锦CD,从《八度空间》开始,几乎每一张Jay的专辑我都买了正版,一直到《十一月的肖邦》。妈妈一直问我:“为什么你这么喜欢这个小眼睛的家伙?”
也许我并不是特别钟情Jay,只是他的歌恰好成为了一种刻录从中学到大学这一阶段的回忆的介质罢了。就像是年轮,Jay每年都会出一张新专辑——《八度空间》刚出来,我们高中的军训开始了,在某次拉歌中,我被拉出去唱了一首《回到过去》;《叶惠美》发行了,我们正在上暑假的奥林匹克竞赛班;到《七里香》面世,我们已经在紧张地备战高考了,每次偷偷在自习课上听到那一句“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我都不免往窗外看看有没有麻雀;又到了《十一月的肖邦》,我已经身在交大,那时在异地的女友把港版的CD寄到了上海,没多久我们就分手了,这成了最后的礼物——有着这样的故事,我又怎么会记错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呢?
大四毕业那年,我把我所有的正版CD送给了一个很喜欢Jay的学妹,最近两年,我都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循环播放Jay的专辑了。
演唱会上,Jay和一个白色的钢琴从台下升起,他弹唱了一首《阳光宅男》,结束之后,用蹩脚的广东话说:“这首歌,好快,但是,我好中意快。”全场哄堂大笑之后,他又说:“下来这一首,慢一点,一点点的慢。”然后就是熟悉的《龙卷风》前奏,红馆里马上沸腾了。
在排队等吃寿司的时候,或是在等苹果专门店开门发售iPhone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可是,时间其实像《龙卷风》,“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秋”,无声地流逝。不知不觉,我就听着Jay的歌走过了中学和大学,不知不觉,我就开始要为了生活劳碌奔波,不知不觉,我们都垂垂老矣。
我一路往回家的过海巴士车站走去,心情不免有点失落,因为很多想听的歌都没有唱,和Rainy细数了一遍,没有《蒲公英的约定》,没有《七里香》,没有《轨迹》,没有《晴天》,没有《一路向北》,没有《最长的电影》,没有《夜曲》,没有《黑色幽默》……《说好的幸福呢》倒是有,却只是由“浪花兄弟”来演唱,这两个家伙留给我的印象只限于在《康熙来了》里打酱油,让我倒胃口的不是他们穿得像戚继光年代在福建烧杀抢掠的日本浪人,鉴于目前相当紧张的中日关系显得很不合时宜,而是他们居然把这首歌remix成快版。
板长寿司与“超时代”
板长寿司是这一次的主赞助商,我记得他家有5块钱一件的三文鱼寿司,以及晚饭时分门口的长长队伍。在香港,能够吸引人排队等候的东西未免太多,公立医院的门诊、一年一度的书展、新推出的苹果产品……就连日本料理店也是。
今晚去红馆之前,我们也想去某家知名的连锁店吃日本料理,拿着号码牌等了半小时,时间过得就和大学的课堂上,眼睁睁地盯着手表倒数着等下课一样缓慢。最后我们还是去了红磡老区芜湖路上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寿司店,倒是价廉物美。
从芜湖路到红馆,要经过阴森森的一片区域,三座硕大的殡仪馆在夜色里显得更加肃穆,附近的街上全是花店和棺材店,偶尔有些阴阳怪气的店主凑上来说“来,买个花圈吧”,不知道是故意吓唬吓唬过路人还是真的活见鬼了。
联想到这次演唱会的名字叫“超时代”,我们从灯火通明的芜湖街穿越到萧杀的殡仪馆一带,也有点暗合了这个主题,仿佛是跨过了漫长的岁月,人生的阴晴圆缺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其实,Jay以及他的歌之于我,也是如此。
《可爱女人》与《青蜂侠》
前几天我看了《海洋天堂》,当作为片尾曲的《说了再见》伴随着黑底白字的演职员表出现,我有点被打动了。一般这些催泪片都不免有些装逼(相信要是换了黄晓明当男主角一定会非常难看),但是李连杰和文章的表演很自然,而一句“说了再见才发现再也见不到”让片中那些细碎平实的片段又一次掠过脑海。
Jay的新专辑《跨时代》我已经不算很熟悉了,由于《海洋天堂》的感人,很希望听一次现场的《说了再见》,可惜Jay并没有在这一场唱这首歌。而另一首我比较心水的《雨下一整晚》,是和意想不到的嘉宾曾志伟和Jay合唱的,志伟演唱时夸张地纠结的脸部肌肉引得大家笑声连连,背后的大屏幕正在放志伟和Jay在电影《大灌篮》里合作的片段。
老实说,近年来Jay放在电影和电视剧的精力更多了,不再像差不多十年前刚出道的时候,全心全意地做音乐。演唱会上有一段video,里面回顾了Jay的星路历程,第一首歌是《可爱女人》,第一次拍电影是《头文字D》……而明年,他的新片《青蜂侠》就要上映了。尽管他的演技没有音乐天赋高,多少受到质疑,但是Jay一直很努力地想在影视上取得进步。
然而,对于我来说,在整晚的演唱会上,最耐听的还是《龙卷风》、《爱在西元前》那几首旧歌。那时候我还在读初中,在学校后门的CD店里,Jay还是初登场的新人。我买过一张他的盗版集锦,主要是《周杰伦》和《范特西》的一些歌,还有翻唱别人的作品。封面上的Jay深沉地低着头,稍长的头发盖在瘦削的脸上,背景是绿色的墙,似乎也在诠释着“青涩”两个字。
我想,很多人都记得,那时候集锦碟里必然会收录的两首演唱会live,《蜗牛》和《你比从前快乐》,也会记得那两段script,“下面要唱一首,不是自己的歌……歌名叫《瓜(蜗)牛》”以及“下面要唱一首,宪哥的歌”,还有唱完《蜗牛》之后某个女歌迷声嘶力竭的尖叫。
《阳光宅男》的快与《龙卷风》的慢
上次Rainy跟我争论我们大一那年出的是哪一张专辑,我说是《十一月的肖邦》,她很肯定地说是《依然范特西》,她说她对Jay太熟悉了,后来她发现到底还是她记错。
除了最初那几张盗版集锦CD,从《八度空间》开始,几乎每一张Jay的专辑我都买了正版,一直到《十一月的肖邦》。妈妈一直问我:“为什么你这么喜欢这个小眼睛的家伙?”
也许我并不是特别钟情Jay,只是他的歌恰好成为了一种刻录从中学到大学这一阶段的回忆的介质罢了。就像是年轮,Jay每年都会出一张新专辑——《八度空间》刚出来,我们高中的军训开始了,在某次拉歌中,我被拉出去唱了一首《回到过去》;《叶惠美》发行了,我们正在上暑假的奥林匹克竞赛班;到《七里香》面世,我们已经在紧张地备战高考了,每次偷偷在自习课上听到那一句“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我都不免往窗外看看有没有麻雀;又到了《十一月的肖邦》,我已经身在交大,那时在异地的女友把港版的CD寄到了上海,没多久我们就分手了,这成了最后的礼物——有着这样的故事,我又怎么会记错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呢?
大四毕业那年,我把我所有的正版CD送给了一个很喜欢Jay的学妹,最近两年,我都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循环播放Jay的专辑了。
演唱会上,Jay和一个白色的钢琴从台下升起,他弹唱了一首《阳光宅男》,结束之后,用蹩脚的广东话说:“这首歌,好快,但是,我好中意快。”全场哄堂大笑之后,他又说:“下来这一首,慢一点,一点点的慢。”然后就是熟悉的《龙卷风》前奏,红馆里马上沸腾了。
在排队等吃寿司的时候,或是在等苹果专门店开门发售iPhone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可是,时间其实像《龙卷风》,“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秋”,无声地流逝。不知不觉,我就听着Jay的歌走过了中学和大学,不知不觉,我就开始要为了生活劳碌奔波,不知不觉,我们都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