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静亦动 皆Olivia
从认识Olivia Ong的第一首歌sometimes when we touch,我就彻底被这个清澈的声音所折服。
Precious Stones是她很早时候的作品,与之后的bossa nova风格很不一样,这张专辑充满了舞曲节奏、动感氛围。没有想到我喜欢的fade away的原版竟然是这样的动感曲风,一开始挺接受不了的,后来听听也就爱上了这样的诠释。尤其对于fall in step with me印象深刻,虽然这张专辑现在我已经很少听了,但是每每闲暇时候还是会哼起这首歌的旋律:so fall in step with me and let me tell you this…总的来说,听惯了Olivia后来的清新柔美,之前这张动感流畅的专辑还是值得玩味的,就如同唱片的AB面一样,这张B面同样精彩、同样有爱。
近期看到一本音乐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拿Olivia和王若琳作比较,曰:Olivia是“山寨王若琳”、“不够讨喜”、“类似王若琳唱腔的小姑娘”、“能走多远”…看到如此的质疑与讽刺我很是气愤,很想质问该文章的笔者到底是否认真听过Olivia的音乐没有,她的风格一开始就很特例,很有个人风格,怎么可以用山寨来形容和“诋毁”?!对于王若琳,我只听过她的一张专辑,印象和感觉不深,也就删掉了,我承认王不是我的菜,但至少我不会蔑视她也是自己用心诠释的音乐,因为音乐无罪,听者有别。
Precious Stones是她很早时候的作品,与之后的bossa nova风格很不一样,这张专辑充满了舞曲节奏、动感氛围。没有想到我喜欢的fade away的原版竟然是这样的动感曲风,一开始挺接受不了的,后来听听也就爱上了这样的诠释。尤其对于fall in step with me印象深刻,虽然这张专辑现在我已经很少听了,但是每每闲暇时候还是会哼起这首歌的旋律:so fall in step with me and let me tell you this…总的来说,听惯了Olivia后来的清新柔美,之前这张动感流畅的专辑还是值得玩味的,就如同唱片的AB面一样,这张B面同样精彩、同样有爱。
近期看到一本音乐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拿Olivia和王若琳作比较,曰:Olivia是“山寨王若琳”、“不够讨喜”、“类似王若琳唱腔的小姑娘”、“能走多远”…看到如此的质疑与讽刺我很是气愤,很想质问该文章的笔者到底是否认真听过Olivia的音乐没有,她的风格一开始就很特例,很有个人风格,怎么可以用山寨来形容和“诋毁”?!对于王若琳,我只听过她的一张专辑,印象和感觉不深,也就删掉了,我承认王不是我的菜,但至少我不会蔑视她也是自己用心诠释的音乐,因为音乐无罪,听者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