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发着呆 然后微微笑 接着紧紧闭上眼
It loops again and again
就像那段上千行的代码,无数次的循环...
对我而言,写程序和写文章有些共同点,比如都不是我的主业,比如多发生在深夜里,比如都是一种需要反复敲击键盘的过程,比如过程中都追求一种形式上的所谓优美,比如形式都是为了实现一些想要实现的目的,还比如这一实现目的的过程都能使自己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快感
想来音乐大抵也是如此,只可惜我不太懂音律,只会乱弹两下键盘,却一直没能领悟那黑白琴键还有音符间的精微奥妙
如果有这么一个线性变换,把生活和音乐联系起来,那么以这些音乐为基底,大约也就能糅杂了那些在另一个坐标系里看来毫不相干的快乐和忧伤,于是可以借音乐表达那些复杂而矛盾的自己又不想一字一句描述的小情感,这大概就是音乐与文字作为生活的两组基底的区别所在
只是生活可能是个无穷维的空间...
记得我大概不下七八次将这25首歌(算上南拳妈妈2首是27)从头到尾连续听完了吧,大概就是七八个这样思路被堵塞的夜晚
周董的演唱会很多,完整听过的CD有三场,早期横空出世的The one,04年这场无与伦比,还有07年的所谓世界巡回,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在工体真正听了一次现场的超时代,若论起承转合,04年这次算是走向巅峰的路上的里程碑,其实我一直不觉得他有什么巅峰,在一个华语乐坛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出道而一跃成为神话,没有什么铺垫,没有什么寂寂无名(如果他早年给人写歌屡投不中的经历不算在内的话),如果有巅峰的话也是一直在巅峰至少到2008年
有人说The one是个不可超越的神话,的确作为第一次演唱会它起点太高了。听The one的时候是初中,那套华丽的红色鳞甲,那三张似乎不可超越的专辑,那二十首至今大概都能背下歌词的歌曲,the one就像是初恋,更像是一种符号,你会记得它每一笔一划的纹路,就像你记得你们那一次走过的那条街或是那一次说过的那句话,甚至街边的那个小摊或是说话时嘴角的弧度,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记得又为什么要记得,你就是忘不掉。忘不掉就忘不掉吧,let it be.
07年的世界巡回演唱会的DVD是在某个研究微分方程模型的深夜里第一次看完的,说实话给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首歌,就是他坐在钢琴边弹唱最长的电影和蒲公英的约定,就是喜欢这种静静的钢琴伴着吟唱的感觉
而这一场我在好多年听过好多遍的演唱会,似乎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最早是高一的夏天,那首瓦解和那段经典的星晴+回到过去+最后的战役+爱我别走,似乎那是个单纯的年代,纯到就喜欢 瓦解 里那种属于夏天淡而唯美的忧愁,于是每到夏天我就会很想听南拳妈妈,因为他们的歌只属于夏天
后来很喜欢翻唱的那首倒带,我还没有无聊到从歌词里去挖掘所谓双J的种种,但是那首倒带在过去两年在KTV里点了很多次,当然我也不好意思说我是什么借景抒情借题发挥之类的闷骚,只是那时候偏偏就这么矫情地喜欢悲伤
前两天午休时候又听了一遍,可能是因为我把中间大段迷迷糊糊过去了,于是最后这首 轨迹 在我耳边循环了好久。我第一次听轨迹的时候,心情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而非常不好,只能拿考试年级前五做消遣排解(那时候怎么会有如此伟大的兴趣爱好),然后就在考完试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学校的角落里听歌,那大概是我唯一一次听歌听到泪流出眼眶。可能轨迹就属于那种时不时地听到就会让我莫名其妙地被感动的歌曲,大概是因为最初听到的那段时期那段记忆给我的阴影比较深。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就像是个不满秩的变换,把一切都退化成不可恢复的符号,退化到捧着这些符号,我只会记得悲伤和阴影,而忘却了一切缘起缘灭。那我也只好把它们收藏了,时不时地翻出来回味一下,不为了什么怀旧,只是一个人在深夜想不出算法解不了方程写不下程序的时候拿来矫情一下,打发打发寂寞
就像歌词里写的:
我会发着呆 然后微微笑 接着紧紧闭上眼
又想了一遍,
在我忘记之前
就像那段上千行的代码,无数次的循环...
对我而言,写程序和写文章有些共同点,比如都不是我的主业,比如多发生在深夜里,比如都是一种需要反复敲击键盘的过程,比如过程中都追求一种形式上的所谓优美,比如形式都是为了实现一些想要实现的目的,还比如这一实现目的的过程都能使自己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快感
想来音乐大抵也是如此,只可惜我不太懂音律,只会乱弹两下键盘,却一直没能领悟那黑白琴键还有音符间的精微奥妙
如果有这么一个线性变换,把生活和音乐联系起来,那么以这些音乐为基底,大约也就能糅杂了那些在另一个坐标系里看来毫不相干的快乐和忧伤,于是可以借音乐表达那些复杂而矛盾的自己又不想一字一句描述的小情感,这大概就是音乐与文字作为生活的两组基底的区别所在
只是生活可能是个无穷维的空间...
记得我大概不下七八次将这25首歌(算上南拳妈妈2首是27)从头到尾连续听完了吧,大概就是七八个这样思路被堵塞的夜晚
周董的演唱会很多,完整听过的CD有三场,早期横空出世的The one,04年这场无与伦比,还有07年的所谓世界巡回,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在工体真正听了一次现场的超时代,若论起承转合,04年这次算是走向巅峰的路上的里程碑,其实我一直不觉得他有什么巅峰,在一个华语乐坛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出道而一跃成为神话,没有什么铺垫,没有什么寂寂无名(如果他早年给人写歌屡投不中的经历不算在内的话),如果有巅峰的话也是一直在巅峰至少到2008年
有人说The one是个不可超越的神话,的确作为第一次演唱会它起点太高了。听The one的时候是初中,那套华丽的红色鳞甲,那三张似乎不可超越的专辑,那二十首至今大概都能背下歌词的歌曲,the one就像是初恋,更像是一种符号,你会记得它每一笔一划的纹路,就像你记得你们那一次走过的那条街或是那一次说过的那句话,甚至街边的那个小摊或是说话时嘴角的弧度,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记得又为什么要记得,你就是忘不掉。忘不掉就忘不掉吧,let it be.
07年的世界巡回演唱会的DVD是在某个研究微分方程模型的深夜里第一次看完的,说实话给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首歌,就是他坐在钢琴边弹唱最长的电影和蒲公英的约定,就是喜欢这种静静的钢琴伴着吟唱的感觉
而这一场我在好多年听过好多遍的演唱会,似乎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最早是高一的夏天,那首瓦解和那段经典的星晴+回到过去+最后的战役+爱我别走,似乎那是个单纯的年代,纯到就喜欢 瓦解 里那种属于夏天淡而唯美的忧愁,于是每到夏天我就会很想听南拳妈妈,因为他们的歌只属于夏天
后来很喜欢翻唱的那首倒带,我还没有无聊到从歌词里去挖掘所谓双J的种种,但是那首倒带在过去两年在KTV里点了很多次,当然我也不好意思说我是什么借景抒情借题发挥之类的闷骚,只是那时候偏偏就这么矫情地喜欢悲伤
前两天午休时候又听了一遍,可能是因为我把中间大段迷迷糊糊过去了,于是最后这首 轨迹 在我耳边循环了好久。我第一次听轨迹的时候,心情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而非常不好,只能拿考试年级前五做消遣排解(那时候怎么会有如此伟大的兴趣爱好),然后就在考完试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学校的角落里听歌,那大概是我唯一一次听歌听到泪流出眼眶。可能轨迹就属于那种时不时地听到就会让我莫名其妙地被感动的歌曲,大概是因为最初听到的那段时期那段记忆给我的阴影比较深。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就像是个不满秩的变换,把一切都退化成不可恢复的符号,退化到捧着这些符号,我只会记得悲伤和阴影,而忘却了一切缘起缘灭。那我也只好把它们收藏了,时不时地翻出来回味一下,不为了什么怀旧,只是一个人在深夜想不出算法解不了方程写不下程序的时候拿来矫情一下,打发打发寂寞
就像歌词里写的:
我会发着呆 然后微微笑 接着紧紧闭上眼
又想了一遍,
在我忘记之前
© 本文版权归作者 CRF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