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下的有限

这个给台湾带来了Pop&Rock风暴的乐团当年有多红想必不用旧事重提,连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事情是,僕竟然会给一张华语大碟写乐评——毕竟听了多年的J-Pop,对欧美摇滚的单调乏味只顾情绪宣泄和华语乐坛的PV当道早就不屑一顾;同时又觉得情理之中,在还不会用搜索引擎下MP3的时候,只有这个乐团能让自己抛下暗恋的人不看去看电视放的PV……然而直到今天,才发现F.I.R也跟当年的自己一样不成熟,无论什么东西都和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且坠落的速度竟跨越了数个光年,而《无限》则是他们还能被称作“天团”的最后证据。
出道作受到极大好评的F.I.R开始想爬上一个全新的高度,于是这张专辑里什么东西都往大处做,赚翻了的公司大手笔地送他们到英国录音,还有各种名人Staff等等等等,但许多歌词完全暴露了台湾音乐人喜好文艺却不知所云的缺陷,空有大架子里面却不见得有内涵,病句成堆地妄想唯美,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华丽词藻在僕的耳朵里最后只沦为了发声的衬托工具。虽然有电子与管弦乐的结合等对于华语歌来说尚为新鲜的尝试,然而英国人写弦乐编曲的事实又彻底证明华语乐坛依然没有独立制作神曲的能力,此后F.I.R在各种自我超越和自我高度的纠结中走向没落的歧路,急于用各种曲风杂揉来证明自己的多变性而不肯回归专辑整体感的本质,《飞行部落》中饱受诟病的这点其实在《无限》早已可以预见。
1.无限(4)
总是让人觉得“啊,怎么这么短”的快节奏Digital Rock,Intro那段称为经典都不为过,从重低音渐渐进入,再用Bass和synthesizer迅速刷过,这种活用synthesizer音色制造迷幻感的尝试在华语乐坛里基本是没有的,间奏的部分甚至跟avex这些日系电子的大手都相去不远了,另外鄙视那个画面切换快还老变颜色令人头晕的PV。
2.千年之恋(4)
不可思议的是,这张专辑里唯一一首会让僕不断回想起高潮的曲子便是《千年之恋》,当然自己仍然觉得Intro和Outro用的乐器是在装×扮神秘,那音色分明是南亚系的带有佛教气息的东西,和沙漠这个主题差十万八千里去了。和弦乐烘托起的宏大宽阔的格局相对之下,Faye的高音和爆发力在这首歌里明显受到了考验,对于Rock而言她依然太弱。间奏中用电子处理的女声实在太像J-Pop的做法,结尾匆匆加速到急急停止则完全毁掉了大气编曲带来的余韵。
3.LOVE*3(2.5)
听到开头的第一反应就是,哪个家伙想出这么难听的东西?玩Jazz也不是这么玩的,何况这首歌插在这张本不欢乐的专辑里只算多余。
4.盛宴…(3)
承上启下的一段小插曲,将上一曲的欢乐嬉闹过渡到下一曲的落寞。
5.应许之地(3)
这曲大概就是制作人在装×的证明之一,歌词说了耶路撒冷又说了爱和恨和神圣之类的,令人不禁怀疑它是否在隐喻中东多年的战局,但那心情和Faye的语气又似是爱情故事般软弱,最后只落到祈求天使治愈这个不伦不类的中庸落脚点上。爱尔兰风笛的音色在间奏里显得无比刺耳,倒是Intro和Outro的《魔戒》OST演奏者吹的笛音多少能让人想起些什么。
6.把爱放开(3.5)
开头男声唱《我们的爱》那段不要也可以,Intro的感觉是用synthesizer和电吉他精致而冷淡地煽情,高潮部分的最后一句仍算很有杀伤力,乐段之间的转折较为出色,但高潮部分的重复则显得力度不足,总之是首谁都没发挥好的歌。
7.NeverLand(3)
这首歌充分证明欢闹曲绝对是F.I.R的死穴之一,Faye的声音在跳脱感强的高音域里变得漂浮不定且有小女生乱喊之嫌,作曲没新意,高潮部分的一小节跟《我们的爱》完全相同,而且将这样小品式欢闹的曲子插在所谓的大气作品之间显得很没水准。
8.The Legend 传说…(3.5)
抒情的音乐配上一段英语念白感觉相当像National Geographic的节目介绍,不知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听到一张音乐专辑里这样讲故事会不会觉得相当违和。
9.刺鸟(4)
开头承接上一曲用了野外的鸟鸣声,渐渐过渡到弦乐。说实话僕能将这首歌听上这么多次完全是拜Terence Teo所写的管弦乐编曲所赐,无论是Vocal还是歌词都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配得上音乐的水准,爆发力和硬度都相当欠缺,高音部分假声在仅仅比一般人高些许的地方漂浮。一段歌词重复唱的习惯将传说的表达空间压缩得一点不剩,另外还用了很多穿越的装×词汇来无病呻吟,和国内之前流行的青春散文一个格局。
10.爱的力量(3)
又是首适合Live,硬挤在《无限》里根本格格不入的曲子,僕要问的事只有一件,就是你们到底发了什么烧要在这样的曲子里插进富有古老宗教意味的歌咏?
11.死心的理由(3.5)
为纪念戴安娜王妃而作的一曲,Intro的音乐着实有些俗,且编曲上一直刻意用沙铃和Outro那种不知道叫的电子音色(一般在电影的视觉效果上都展现为星光洒落)来煽情,在唱最后一句之前居然还特意抽泣一下,就有些恶俗了。
12.I Can’t Go On(3)
曲子故意写成快跑调的感觉,PUNK味很重,用Bass和电吉他的变化撑起全曲,算是很有实验性质的作品。
13.What’s Next?(2.5)
开头的对白掺上的街头杂音非常吵,但后来的JAZZ还不错。
对于这张专辑,僕只能说中了罩门是没得救的,而且还是把自己放进这么高的位置和这么远大的目标里——其实什么天团什么理想什么创作是神圣使命都是虚的,如果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乱赶鸭子上架的话基本就是这种下场。一首欢快吵闹一首沉重感伤的编排是怎么回事?还有The Legend和刺鸟竟然被放到这样押后的位置,难怪后来华纳还要出个“刺鸟荣耀珍藏版”来强调它的存在(虽然也是骗钱)。好歌不是没有,但好专辑却要花上比曲目数多10倍的精力去经营,华语圈凑数作的习惯该改改了。
原载:http://odawara-hikari.blogbus.com/
出道作受到极大好评的F.I.R开始想爬上一个全新的高度,于是这张专辑里什么东西都往大处做,赚翻了的公司大手笔地送他们到英国录音,还有各种名人Staff等等等等,但许多歌词完全暴露了台湾音乐人喜好文艺却不知所云的缺陷,空有大架子里面却不见得有内涵,病句成堆地妄想唯美,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华丽词藻在僕的耳朵里最后只沦为了发声的衬托工具。虽然有电子与管弦乐的结合等对于华语歌来说尚为新鲜的尝试,然而英国人写弦乐编曲的事实又彻底证明华语乐坛依然没有独立制作神曲的能力,此后F.I.R在各种自我超越和自我高度的纠结中走向没落的歧路,急于用各种曲风杂揉来证明自己的多变性而不肯回归专辑整体感的本质,《飞行部落》中饱受诟病的这点其实在《无限》早已可以预见。
1.无限(4)
总是让人觉得“啊,怎么这么短”的快节奏Digital Rock,Intro那段称为经典都不为过,从重低音渐渐进入,再用Bass和synthesizer迅速刷过,这种活用synthesizer音色制造迷幻感的尝试在华语乐坛里基本是没有的,间奏的部分甚至跟avex这些日系电子的大手都相去不远了,另外鄙视那个画面切换快还老变颜色令人头晕的PV。
2.千年之恋(4)
不可思议的是,这张专辑里唯一一首会让僕不断回想起高潮的曲子便是《千年之恋》,当然自己仍然觉得Intro和Outro用的乐器是在装×扮神秘,那音色分明是南亚系的带有佛教气息的东西,和沙漠这个主题差十万八千里去了。和弦乐烘托起的宏大宽阔的格局相对之下,Faye的高音和爆发力在这首歌里明显受到了考验,对于Rock而言她依然太弱。间奏中用电子处理的女声实在太像J-Pop的做法,结尾匆匆加速到急急停止则完全毁掉了大气编曲带来的余韵。
3.LOVE*3(2.5)
听到开头的第一反应就是,哪个家伙想出这么难听的东西?玩Jazz也不是这么玩的,何况这首歌插在这张本不欢乐的专辑里只算多余。
4.盛宴…(3)
承上启下的一段小插曲,将上一曲的欢乐嬉闹过渡到下一曲的落寞。
5.应许之地(3)
这曲大概就是制作人在装×的证明之一,歌词说了耶路撒冷又说了爱和恨和神圣之类的,令人不禁怀疑它是否在隐喻中东多年的战局,但那心情和Faye的语气又似是爱情故事般软弱,最后只落到祈求天使治愈这个不伦不类的中庸落脚点上。爱尔兰风笛的音色在间奏里显得无比刺耳,倒是Intro和Outro的《魔戒》OST演奏者吹的笛音多少能让人想起些什么。
6.把爱放开(3.5)
开头男声唱《我们的爱》那段不要也可以,Intro的感觉是用synthesizer和电吉他精致而冷淡地煽情,高潮部分的最后一句仍算很有杀伤力,乐段之间的转折较为出色,但高潮部分的重复则显得力度不足,总之是首谁都没发挥好的歌。
7.NeverLand(3)
这首歌充分证明欢闹曲绝对是F.I.R的死穴之一,Faye的声音在跳脱感强的高音域里变得漂浮不定且有小女生乱喊之嫌,作曲没新意,高潮部分的一小节跟《我们的爱》完全相同,而且将这样小品式欢闹的曲子插在所谓的大气作品之间显得很没水准。
8.The Legend 传说…(3.5)
抒情的音乐配上一段英语念白感觉相当像National Geographic的节目介绍,不知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听到一张音乐专辑里这样讲故事会不会觉得相当违和。
9.刺鸟(4)
开头承接上一曲用了野外的鸟鸣声,渐渐过渡到弦乐。说实话僕能将这首歌听上这么多次完全是拜Terence Teo所写的管弦乐编曲所赐,无论是Vocal还是歌词都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配得上音乐的水准,爆发力和硬度都相当欠缺,高音部分假声在仅仅比一般人高些许的地方漂浮。一段歌词重复唱的习惯将传说的表达空间压缩得一点不剩,另外还用了很多穿越的装×词汇来无病呻吟,和国内之前流行的青春散文一个格局。
10.爱的力量(3)
又是首适合Live,硬挤在《无限》里根本格格不入的曲子,僕要问的事只有一件,就是你们到底发了什么烧要在这样的曲子里插进富有古老宗教意味的歌咏?
11.死心的理由(3.5)
为纪念戴安娜王妃而作的一曲,Intro的音乐着实有些俗,且编曲上一直刻意用沙铃和Outro那种不知道叫的电子音色(一般在电影的视觉效果上都展现为星光洒落)来煽情,在唱最后一句之前居然还特意抽泣一下,就有些恶俗了。
12.I Can’t Go On(3)
曲子故意写成快跑调的感觉,PUNK味很重,用Bass和电吉他的变化撑起全曲,算是很有实验性质的作品。
13.What’s Next?(2.5)
开头的对白掺上的街头杂音非常吵,但后来的JAZZ还不错。
对于这张专辑,僕只能说中了罩门是没得救的,而且还是把自己放进这么高的位置和这么远大的目标里——其实什么天团什么理想什么创作是神圣使命都是虚的,如果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乱赶鸭子上架的话基本就是这种下场。一首欢快吵闹一首沉重感伤的编排是怎么回事?还有The Legend和刺鸟竟然被放到这样押后的位置,难怪后来华纳还要出个“刺鸟荣耀珍藏版”来强调它的存在(虽然也是骗钱)。好歌不是没有,但好专辑却要花上比曲目数多10倍的精力去经营,华语圈凑数作的习惯该改改了。
原载:http://odawara-hikari.blogb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