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只待成追忆
“几番雨水 几多梦 几多哀华 几多细雨
大海边 西湖旁 桥影在柔眸里淌”
或许是太习惯了没有发现,川语中竟也有如此的雅词。
零九年十一月的川南小城,初冬清晨微蓝的灰色天幕,有雨伴着南方海水的潮汐而来,在雾蒙蒙的空气里洇染开来,清冷中化出一场平凡中崛起的典雅。
因为白水的音乐,从此我记认这座城市便能以一种诗意的姿态。譬如在每个冬天能够坐上南下的火车,隔着车窗倾听季风匆匆把雨水往南边赶,也想象自己是急于还归于那片温暖潮润土地的候鸟。
《南方以南》,绝对是这张专辑里最受欢迎的top 3。清淡悠远的词曲,哀而不伤,仿佛温润的水汽,足以滋润每个根植于南方的人游荡的心。最喜欢那句“南方南方南方”,深沉的男声和柔美的女声相互映衬,三次重叠,念起来抑扬顿挫,确实是咬牙切齿(……)地唱出了对南方的思念。
白老师的声音可以说是标准的南方男人的声音(笑),而袁田小姐阴柔流畅的女高音与其的配合和谐完美。《巴山夜雨纷纷》中,这种配合的美可说达到了极致。高三的冬天,深夜里结束若能和着雨声听这首歌,整个城市都在心里静了下来。
长久以来一直对自己生长的这座城市不甚热爱,因为它拥挤狭隘,环境脏乱,常年被称作“灰城”。若有机会上新闻也是作为“十大污染/酸雨城市”被曝光,教科书的地图上几乎不见它的名字。尽管从小被反复灌输的“五粮液原产地”和“万里长江第一城”是它拥有的两枚熠熠生辉的宝石,自己仍难以对它拥有多少信心。宜宾,这座三十万人口的城市,却聚集着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市民群体。那时我上豆瓣不愿意标明自己是宜宾人,未指望过能在这座城市获得文艺熏陶,很希望有机会能移居到大点的城市。高中是全市一流的国示高中,我的同学里没有一个知道豆瓣的,估计全校也没几个人知道。
直到零九年的初春,听到Bloody Woods的《colour》,后来又到豆瓣上找到了白老师的《冬》,这么好听的音乐竟然就诞生在这座自己生长却一直缺乏信心的城市,好神奇!(> <)
因为白老师和他的音乐,我逐渐树立起对这块土地和生长于此的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重新审视自己其实一直未看清的家乡,才明白这不仅是有世俗烟火气的小城,也是历史与地势都得天独厚的古城。它不仅有最易于表现出的拥挤杂乱,这拥挤杂乱之下,几乎是必然地存在着某些明亮的宝藏。
白老师就是隐于这座城市的骄傲。
现在的宜宾,文艺气氛仍然稀薄,可是——
当我站在戎州大桥上,看到不远处的合江门下岷江和金沙江一清一浊两股江水交汇成的长江无止无息地向东奔流,突然真正地理解“万里长江第一城”的意味。以前它在我脑海里只是一个机械的名号,因为我没有真正地阅读过它。对于这座城,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