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朋友的] 没有烦恼的快乐并不够快乐,没有快乐的烦恼不值得烦恼

(朋友推荐我听“无大“时专门写的,和大家分享)
初听推荐: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1906-1986)在1960年录音由Archive发型的版本
收藏推荐:
史塔克(Janos Starker)RCA的红蜡印版
这个版本在1989年录制是公认"巴赫无大"最完美的版本(演奏、录音、乐器等方面)
听音建议:
可以自己先听一遍,不必从头到尾,因为它是组曲创作于不同的时期,不是交响乐没有必要在一个时间从头到尾听,但它的情绪是连贯的,觉得喜欢的曲子就留下来多听几次,最后把你最喜欢的提出来作为平时单独听的曲目,这样"巴赫无大"就可以一直伴随着你了,大提琴本身的音色就是一种很温和的声音,本来就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巴赫的音乐有一种和禅相似的启蒙力量,让人在放松情绪的情况下思考感悟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对音响没有什么苛求,不需要高音太好的器材,一般器材的中低音区已经可以很好的表现这个组曲。
个人推荐:
第三组曲(C调)的第五曲(Suite No. 3 In C Major: Bourree 1 - 2 )这是我们最熟知的"无大"曲目因为最常拿来作为独奏的曲目,它有"和谐之音"的称号,是整个"无大"里最为和谐和恬静的曲子,值得一听再听。
第一组曲(G调)的第一曲(Suite No. 1 In G Major: Prelude)这个是无大标志性的曲目,它是整个组曲的开篇,能把你带入"无大"的情绪当中,很多人把它叫做"光之曲",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临终时候他会看到一束光,一束引领他到另一个未知世界的光,这时他这个世界的种种回忆也会在这束光中闪现,让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这就是"无大"开篇情绪。
其他的曲子看你自己喜欢,"无大"里有很多种情绪的曲目,每个人所喜欢的会不同。
感想:
听完"无大"你试想你要离开人世时(当然是健康的情绪,非自杀的那种),如果你回顾一生的林林总总,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当然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是我们生活在当下却雾里看花,快乐和烦恼总是相伴的,我们总想远离烦恼只要快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烦恼的快乐并不够快乐,没有快乐的烦恼不值得烦恼。
初听推荐: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1906-1986)在1960年录音由Archive发型的版本
收藏推荐:
史塔克(Janos Starker)RCA的红蜡印版
这个版本在1989年录制是公认"巴赫无大"最完美的版本(演奏、录音、乐器等方面)
听音建议:
可以自己先听一遍,不必从头到尾,因为它是组曲创作于不同的时期,不是交响乐没有必要在一个时间从头到尾听,但它的情绪是连贯的,觉得喜欢的曲子就留下来多听几次,最后把你最喜欢的提出来作为平时单独听的曲目,这样"巴赫无大"就可以一直伴随着你了,大提琴本身的音色就是一种很温和的声音,本来就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巴赫的音乐有一种和禅相似的启蒙力量,让人在放松情绪的情况下思考感悟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对音响没有什么苛求,不需要高音太好的器材,一般器材的中低音区已经可以很好的表现这个组曲。
个人推荐:
第三组曲(C调)的第五曲(Suite No. 3 In C Major: Bourree 1 - 2 )这是我们最熟知的"无大"曲目因为最常拿来作为独奏的曲目,它有"和谐之音"的称号,是整个"无大"里最为和谐和恬静的曲子,值得一听再听。
第一组曲(G调)的第一曲(Suite No. 1 In G Major: Prelude)这个是无大标志性的曲目,它是整个组曲的开篇,能把你带入"无大"的情绪当中,很多人把它叫做"光之曲",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临终时候他会看到一束光,一束引领他到另一个未知世界的光,这时他这个世界的种种回忆也会在这束光中闪现,让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这就是"无大"开篇情绪。
其他的曲子看你自己喜欢,"无大"里有很多种情绪的曲目,每个人所喜欢的会不同。
感想:
听完"无大"你试想你要离开人世时(当然是健康的情绪,非自杀的那种),如果你回顾一生的林林总总,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当然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是我们生活在当下却雾里看花,快乐和烦恼总是相伴的,我们总想远离烦恼只要快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烦恼的快乐并不够快乐,没有快乐的烦恼不值得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