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唱给了青春,而不是我们
【声音】
有一种声音,他是一边在日式大街蹦哒一边“哼哼哈兮”两句,就绿色了枯黄松脆的经书,白纸黑字冬虫夏草轻而易举化为跳动的音符,每一个音节都挑衅地望着你——“屌不屌?”
这个声音叫周杰伦。
即便是再专业的乐评人也无法预料,当四大天王日渐式微,阿妹、王菲一干天后开始走下神坛。引领华语乐坛的居然是一个相貌平平,头戴鸭舌帽,害羞腼腆,随便在大街上也能找出一大把的“头低低男生”。他没有张学友的气场,没有王菲的特立独行,外表更是与那些当红小生差之甚远,即使是他的歌声除了“口齿不清”也难找到第二个特点。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青年。甫一登场,就震撼乐坛。只是两句“哼哼哈兮”,三张专辑,就让他拿奖拿到手软,荣登《时代》封面,与天王政客富豪享受同级待遇,俘获一代人的同时又悄然改变着上一代人的思维,即便是再保守的媒体也不得不用“小天王”这样暧昧的词形容他。
你看,上帝就是这么爱开玩笑。
【Good Old Days】
我依然记得小学毕业那个夏天,暖风吹得我的脚丫痒痒,窗外是没完没了的蝉鸣,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停的来回倒带听《简单爱》一个上午,做着绚烂瑰丽的白日梦。
我依然记得上初中,每个周末夜晚坐夜班车回家,空荡荡的公交车活像恐怖片片场,车窗折射霓虹灯光在我脸上浮现一层斑驳的阴影。手里的CD机播放的音乐飘荡在钢筋水泥森林上空的,这旋律的背后分明是这个时代的浮躁不安和无数少男少女的快乐脆弱的梦想。
我依然记得上高中,每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听《我很忙》,只是因为喜欢《青花瓷》里的浅唱低吟在心湖荡漾一圈圈涟漪的温暖。
我清楚地记得那些画面,却找不到画面背后的感觉。
这世间有多少事,我们曾经天真地相信刻骨铭心至死不渝,到最后,只是轻轻地睁开眼,却发现,那些美好就这么潺潺的溜走。
Good Old Days!
【我沉湎与你的十年,即使时光不再归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捧着杰伦的新专辑,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心里却是想着:
“好像不如上一张,也许下一张会好一些吧。”
到后来:
“不算太糟糕,有几首还可以吧。”
再到后来:
“平平淡淡,似乎大不如前了唉。”
到现在:
“没感觉”
是的,“没感觉”是我听完两首新专辑主打歌而不愿继续听下去的最真切感受。
诚然,他的歌词押韵的漂亮,他的旋律依旧悲伤,却拉不住我一去不回的青春。
我曾经不愿任何人碰我买的杰伦的专辑,即使他们的手比我干净。
我曾经对杰伦的个唱无动于衷,只是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分享对杰伦的爱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以为周杰伦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坚定的认为他的每一首歌都是写给像我这样平凡而又坚定的普通歌迷。
我猜,应该不在少数。
可是今天,当我听《跨时代》,甚至在码字的时候还一遍遍回放曾经的挚爱《范特西》,却找不到一丝能够激起肾上腺素的感动。
也许,周杰伦真的变了。
当初那个在阴天中顶着一头乱发撑伞憨憨地笑着唱“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开个唱会祈求粉丝“我可不可以少说话多唱歌?”的朴素青年如今不断变换发型,熟练地开玩笑变魔术,一出场便是天王风范的舞步。
曾经,听不清他模糊饶舌的唱腔在唱些什么,但我真切感受到那简单明快的旋律带给我直入心扉的感动。
如今,他的吐词清晰,旋律披上了华丽的外衣,纵使有方文山铺张奢华到浪费的诗词,我却挖掘不到初听《简单爱》里的惊艳。
从听不清到听得清,从听得懂到听不懂,十年光景而已。
或许变的是我们。
陈医生唱到,曾经梦想 拯救宇宙
许多年以后 在电影院看 天灾人祸
快毁灭的地球 总会出现英雄
不知不觉也欣然接受 那并不是我
这也许是对我们最好的描述。
曾经只认定周杰伦,
如今对他的流行乐不屑一顾,心里却在默默祈祷,陈医生,陈老师,你们可别像周杰伦一样红啊!
或者只是周遭变化的太快。
从10块到12块到18块,再到后来32块。
这些如今只是起到填饱我肚子作用的数字却实实在在承担着我的青春。
从磁带到CD。
从MP3到无损音乐。
科技的进步让音乐传播地更加快捷方便,让音乐的效果愈加原味真实。
可是失去的却是旧时光的质感。
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倒带的质感。
历尽千辛等到新专辑的质感。
那一声声环绕耳边的质感。
【他唱给了青春,而不是我们】
十年了,周杰伦写了二百三十二首歌;十年了,周杰伦只唱了一首歌——青春。
他唱给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唱给了幻想把世界踩在脚下的青春,唱给了相信永恒的青春,而不是我们。
亦或者,他只是唱给了贴着“青春”标签的市场吧。
和受众成长是一件残酷的事,他们会长大,会挑剔,会说你怎么一成不变,会说你跳的不如Rain、东方神起,会说你的饶舌没有联合公园帅,会说比歌神差远了,会说你很多很多。
正如大神王学圻在《梅兰芳》里演绎的那样,今天那个不惜花千金只为后台一睹真容的看客,明天也许是第一个将茶壶砸向你的人。
只是因为听腻了,只是因为有人唱得更好。
看客眼里,名伶也好,戏子也罢,和婊子何异?
原谅他的改变,这个在我们外人看来花团锦簇的娱乐圈又有多少杀机暗涌?
有多少人一边觊觎他的盛名,一边等待有朝一日的落井下石?
有多少狂热的粉丝可以保证未来某一天周杰伦被曝光被泄露被诬陷甚至不再和你口味的时候,不会像送给阿娇那样送给他一句“去死吧!”
甚至有多少年轻人此刻窝在桌子底下,一边写歌一边积蓄小宇宙,等待有一天取代杰伦?
就像郭敬明不管把自己p成另一个人,他的书里永远都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千篇一律的残酷青春。
同样为了市场,他会去耍酷扮帅,他会把专辑做的越来越华丽,华丽到“非主流”,他会不断揣度潮流哪怕他一直引领潮流。
但,他永远只是唱给“青春”,唱给那些不怕千万人阻挡骄傲倔强的十五六岁的青少年。
【挽歌】
如今的周杰伦,他的才华早已证明,他的地位万人膜拜,他的成就难以企及,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慢慢消磨吧。
李碧华说的好,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爱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间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美好在于“没时间变坏”。
我只是庆幸,在杰伦的歌声于我来说还残留一丝余香而不是变成老奶奶的裹脚布时,我能够坦然放开。
说来好笑,当初曾经那样用力地崇拜,盲目地坚信。今天,居然轻而易举地转身离开。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里那个小正太义无反顾地将那张意大利圆舞曲的黑胶唱片抛向沧海,以此作为对青春的告别。我释然,我的那张黑胶唱片刻着“周杰伦”三个字。
谢谢你,周杰伦。
有一种声音,他是一边在日式大街蹦哒一边“哼哼哈兮”两句,就绿色了枯黄松脆的经书,白纸黑字冬虫夏草轻而易举化为跳动的音符,每一个音节都挑衅地望着你——“屌不屌?”
这个声音叫周杰伦。
即便是再专业的乐评人也无法预料,当四大天王日渐式微,阿妹、王菲一干天后开始走下神坛。引领华语乐坛的居然是一个相貌平平,头戴鸭舌帽,害羞腼腆,随便在大街上也能找出一大把的“头低低男生”。他没有张学友的气场,没有王菲的特立独行,外表更是与那些当红小生差之甚远,即使是他的歌声除了“口齿不清”也难找到第二个特点。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青年。甫一登场,就震撼乐坛。只是两句“哼哼哈兮”,三张专辑,就让他拿奖拿到手软,荣登《时代》封面,与天王政客富豪享受同级待遇,俘获一代人的同时又悄然改变着上一代人的思维,即便是再保守的媒体也不得不用“小天王”这样暧昧的词形容他。
你看,上帝就是这么爱开玩笑。
【Good Old Days】
我依然记得小学毕业那个夏天,暖风吹得我的脚丫痒痒,窗外是没完没了的蝉鸣,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停的来回倒带听《简单爱》一个上午,做着绚烂瑰丽的白日梦。
我依然记得上初中,每个周末夜晚坐夜班车回家,空荡荡的公交车活像恐怖片片场,车窗折射霓虹灯光在我脸上浮现一层斑驳的阴影。手里的CD机播放的音乐飘荡在钢筋水泥森林上空的,这旋律的背后分明是这个时代的浮躁不安和无数少男少女的快乐脆弱的梦想。
我依然记得上高中,每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听《我很忙》,只是因为喜欢《青花瓷》里的浅唱低吟在心湖荡漾一圈圈涟漪的温暖。
我清楚地记得那些画面,却找不到画面背后的感觉。
这世间有多少事,我们曾经天真地相信刻骨铭心至死不渝,到最后,只是轻轻地睁开眼,却发现,那些美好就这么潺潺的溜走。
Good Old Days!
【我沉湎与你的十年,即使时光不再归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捧着杰伦的新专辑,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心里却是想着:
“好像不如上一张,也许下一张会好一些吧。”
到后来:
“不算太糟糕,有几首还可以吧。”
再到后来:
“平平淡淡,似乎大不如前了唉。”
到现在:
“没感觉”
是的,“没感觉”是我听完两首新专辑主打歌而不愿继续听下去的最真切感受。
诚然,他的歌词押韵的漂亮,他的旋律依旧悲伤,却拉不住我一去不回的青春。
我曾经不愿任何人碰我买的杰伦的专辑,即使他们的手比我干净。
我曾经对杰伦的个唱无动于衷,只是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分享对杰伦的爱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以为周杰伦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坚定的认为他的每一首歌都是写给像我这样平凡而又坚定的普通歌迷。
我猜,应该不在少数。
可是今天,当我听《跨时代》,甚至在码字的时候还一遍遍回放曾经的挚爱《范特西》,却找不到一丝能够激起肾上腺素的感动。
也许,周杰伦真的变了。
当初那个在阴天中顶着一头乱发撑伞憨憨地笑着唱“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开个唱会祈求粉丝“我可不可以少说话多唱歌?”的朴素青年如今不断变换发型,熟练地开玩笑变魔术,一出场便是天王风范的舞步。
曾经,听不清他模糊饶舌的唱腔在唱些什么,但我真切感受到那简单明快的旋律带给我直入心扉的感动。
如今,他的吐词清晰,旋律披上了华丽的外衣,纵使有方文山铺张奢华到浪费的诗词,我却挖掘不到初听《简单爱》里的惊艳。
从听不清到听得清,从听得懂到听不懂,十年光景而已。
或许变的是我们。
陈医生唱到,曾经梦想 拯救宇宙
许多年以后 在电影院看 天灾人祸
快毁灭的地球 总会出现英雄
不知不觉也欣然接受 那并不是我
这也许是对我们最好的描述。
曾经只认定周杰伦,
如今对他的流行乐不屑一顾,心里却在默默祈祷,陈医生,陈老师,你们可别像周杰伦一样红啊!
或者只是周遭变化的太快。
从10块到12块到18块,再到后来32块。
这些如今只是起到填饱我肚子作用的数字却实实在在承担着我的青春。
从磁带到CD。
从MP3到无损音乐。
科技的进步让音乐传播地更加快捷方便,让音乐的效果愈加原味真实。
可是失去的却是旧时光的质感。
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倒带的质感。
历尽千辛等到新专辑的质感。
那一声声环绕耳边的质感。
【他唱给了青春,而不是我们】
十年了,周杰伦写了二百三十二首歌;十年了,周杰伦只唱了一首歌——青春。
他唱给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唱给了幻想把世界踩在脚下的青春,唱给了相信永恒的青春,而不是我们。
亦或者,他只是唱给了贴着“青春”标签的市场吧。
和受众成长是一件残酷的事,他们会长大,会挑剔,会说你怎么一成不变,会说你跳的不如Rain、东方神起,会说你的饶舌没有联合公园帅,会说比歌神差远了,会说你很多很多。
正如大神王学圻在《梅兰芳》里演绎的那样,今天那个不惜花千金只为后台一睹真容的看客,明天也许是第一个将茶壶砸向你的人。
只是因为听腻了,只是因为有人唱得更好。
看客眼里,名伶也好,戏子也罢,和婊子何异?
原谅他的改变,这个在我们外人看来花团锦簇的娱乐圈又有多少杀机暗涌?
有多少人一边觊觎他的盛名,一边等待有朝一日的落井下石?
有多少狂热的粉丝可以保证未来某一天周杰伦被曝光被泄露被诬陷甚至不再和你口味的时候,不会像送给阿娇那样送给他一句“去死吧!”
甚至有多少年轻人此刻窝在桌子底下,一边写歌一边积蓄小宇宙,等待有一天取代杰伦?
就像郭敬明不管把自己p成另一个人,他的书里永远都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千篇一律的残酷青春。
同样为了市场,他会去耍酷扮帅,他会把专辑做的越来越华丽,华丽到“非主流”,他会不断揣度潮流哪怕他一直引领潮流。
但,他永远只是唱给“青春”,唱给那些不怕千万人阻挡骄傲倔强的十五六岁的青少年。
【挽歌】
如今的周杰伦,他的才华早已证明,他的地位万人膜拜,他的成就难以企及,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慢慢消磨吧。
李碧华说的好,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爱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间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美好在于“没时间变坏”。
我只是庆幸,在杰伦的歌声于我来说还残留一丝余香而不是变成老奶奶的裹脚布时,我能够坦然放开。
说来好笑,当初曾经那样用力地崇拜,盲目地坚信。今天,居然轻而易举地转身离开。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里那个小正太义无反顾地将那张意大利圆舞曲的黑胶唱片抛向沧海,以此作为对青春的告别。我释然,我的那张黑胶唱片刻着“周杰伦”三个字。
谢谢你,周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