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几句说小娟,和这张蛋疼的专辑
说说小娟。
我第一次听小娟唱歌是07年的迷笛,民谣舞台上。小娟一身黑色长裙,抱着吉他弹唱红雪莲。当时觉得这首歌非常好听,以为是小娟写的,后来才知道不是。小娟的key很高,虽然唱腔很甜,但天生的声线很哑,配着歌还是有些苍凉的味道。
迷笛之后知道小娟还翻唱过一些老民歌,出过两张翻唱专辑,往事如风还是往事如烟还是什么的,因为专辑名字和翻唱的歌名特别像,到现在我也没记住。
去年有一次和现场酒吧的老板聊天,当时还有几个酒吧的朋友在,我们拿了吉他手鼓唱歌玩,有个哥们弹红雪莲,我唱;于是就说到小娟,现场老板说现在请不起小娟了。作为一个常泡豆瓣的人我一点也不诧异。豆瓣音乐人业务上线也就是这一两年里的事情,期间小娟的关注度突然增高许多,于是大家突然发现小娟就这么红了。
原因可能是几点。一是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的推出。这样的组合比较类似苏阳乐队,刘冬虹和沙子云云,让大家感觉小娟成为了某一个音乐工作团体的中心和灵魂。二是小娟的经纪人是公路。公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遥远的乡愁》那段时间我也当床头书来翻看。其三,有王三表等文化人的推崇,小娟在圈里的口碑似乎一直不错。另外就是公路和小娟一行的台湾之行,和不同台湾音乐工作者交流也让小娟的音乐和普通的内地土民谣之间拉开了一些距离,各种宣传和在民间的推广度也相对更高。
顺带一提,07年底马世芳出大陆简体版的《地下乡愁蓝调》,多少也勾起了乐迷对民歌时代的感性回顾。那段时间也是我特别迷台湾7、80年代民歌的时间。
一般我比较喜欢原创的民谣歌手,对于翻唱起家的,关注也是因为喜欢那些歌。所以开始如果不是红雪莲,估计我也不会主动听小娟。后来听过几张专辑之后,更加觉得小娟的东西实在很平,没有那种揪人心的东西。看到淡水这张的文案写着小娟的众多光环和头衔,只能感叹以我的感知力估计是难以理解何以有这样的高度。
两张翻唱专辑之后小娟以乐队的姿态出了《红布绿花朵》,走了原创路线,我想这必定是值得一听的。但跑上来就又纳闷了,为什么里头会收《天空之城》?这支曲子是一支非常特别非常有其独有境界的曲子,放在一张原创的所谓“山谷里”的民谣专辑里让人总感觉横着也不是,竖着也不是。然后听其他的歌,原创和翻唱的听上去都一个感觉,“说不上不好听,也说不上好听,这感觉非常蛋疼”。(引号内的是引用=_,=)并且听不出山谷味儿,也听不出唱歌人到底是快乐幸福,还是平静孤独,到底是在抒发何种心意?最终,我只能觉得,有些人红得很奇怪,比如小娟。
台北到淡水。
一张来头很不小的专辑。说实话,之前蔡琴大婶出《爱像一首歌》,我就已经觉得唱将们翻唱老民歌的路必定是走不下去的。民歌时代的编曲和唱法都显得很“旧”了,说白点就是非常“土”。要翻唱,必然在编曲上得另辟蹊径。对于摇滚来讲,为什么新兴乐队做出来的东西总感觉浮着,是因为大家都嫌老金属或者老的朋克太“过时”了,现在也不差条件,所以乱七八糟一堆合成,说好听也不像,说不好听也不像,教人很困惑,就是鸡动不起来,有时候你还真宁愿听老齐柏林飞艇一段一分多钟的guitar solo,好过新歌里各种声音忙忙碌碌不知所云。你说翻唱民歌,唱得好听并不难,音色如当年般质朴纯净也不难,但有多少翻唱能像Jeff Buckley翻唱老科恩的Hallejujah一样倾注身心录音22遍非要把歌和歌者的灵魂都唱出来不可的?蔡琴大婶翻《张三的歌》时用bossa nova的风格,我就狠怵了几下才习惯(明显我更喜欢李寿全编曲里那键盘的“叮叮”声在反复空回的悲伤,编曲大颠覆,这忧伤味儿就全没了),《爱像一首歌》整张也是说不清味道,到底好还是不好非常难讲,至少琴姐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多少能听出些晨昏相接的韵味儿,里头的《木棉道》就是我还比较喜欢的一首;
但是我一般都很尊重对民歌的翻唱,因为这年代有音乐人愿意把20年前非常通俗非常小情小爱非常纯朴(罗大佑语,风花雪月之,哗啦啦啦乎)的民歌当回事儿,再去重新演绎,所以我本身就不想诟病这事儿,因为对民歌实在是喜爱的紧。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重新演绎”。
回到《淡水》。下的时候就很纠结,因为按照以前听小娟的经历,实在是不太看好,但看歌单,是忍不住不听的。挑了回旋曲先听。说实话我的心立刻碎了,就像个杯具打碎一样... 我想起齐豫,想起殷正洋在永远的未央歌演唱会上一袭青衣深情而唱,想起杨弦的歌声……然后听微风往事,乡间小路,最后无力地点开美丽的稻穗...……
评论里有人说了毁民歌,好吧,我很凭良心地说,我的确也是这么觉得的。
编曲平庸,唱腔千篇一律,回旋曲没了悲怆,乡间小路没了叶老师的土气和欢快,微风往事没了惆怅,如果没了二重唱的甜美和朝气,美丽的稻穗更是听不下去。如果还要说,那就是hi-fi的效果没的说,但基本上所有的歌都非常难听,庸才毁尤物。对于小娟这样一个中国民谣乐圈里的人物,做出这样的专辑实在太离谱了。配合着这么大来头的包装,实在有点对不起热爱民歌和不懂民歌的乐迷。(热爱民歌的受不了,不懂的以为也就这样儿了)
逆流而上。
我只能说小娟这次太重口味。
不是所有非主牛都能挑战重口味的.............
我第一次听小娟唱歌是07年的迷笛,民谣舞台上。小娟一身黑色长裙,抱着吉他弹唱红雪莲。当时觉得这首歌非常好听,以为是小娟写的,后来才知道不是。小娟的key很高,虽然唱腔很甜,但天生的声线很哑,配着歌还是有些苍凉的味道。
迷笛之后知道小娟还翻唱过一些老民歌,出过两张翻唱专辑,往事如风还是往事如烟还是什么的,因为专辑名字和翻唱的歌名特别像,到现在我也没记住。
去年有一次和现场酒吧的老板聊天,当时还有几个酒吧的朋友在,我们拿了吉他手鼓唱歌玩,有个哥们弹红雪莲,我唱;于是就说到小娟,现场老板说现在请不起小娟了。作为一个常泡豆瓣的人我一点也不诧异。豆瓣音乐人业务上线也就是这一两年里的事情,期间小娟的关注度突然增高许多,于是大家突然发现小娟就这么红了。
原因可能是几点。一是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的推出。这样的组合比较类似苏阳乐队,刘冬虹和沙子云云,让大家感觉小娟成为了某一个音乐工作团体的中心和灵魂。二是小娟的经纪人是公路。公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遥远的乡愁》那段时间我也当床头书来翻看。其三,有王三表等文化人的推崇,小娟在圈里的口碑似乎一直不错。另外就是公路和小娟一行的台湾之行,和不同台湾音乐工作者交流也让小娟的音乐和普通的内地土民谣之间拉开了一些距离,各种宣传和在民间的推广度也相对更高。
顺带一提,07年底马世芳出大陆简体版的《地下乡愁蓝调》,多少也勾起了乐迷对民歌时代的感性回顾。那段时间也是我特别迷台湾7、80年代民歌的时间。
一般我比较喜欢原创的民谣歌手,对于翻唱起家的,关注也是因为喜欢那些歌。所以开始如果不是红雪莲,估计我也不会主动听小娟。后来听过几张专辑之后,更加觉得小娟的东西实在很平,没有那种揪人心的东西。看到淡水这张的文案写着小娟的众多光环和头衔,只能感叹以我的感知力估计是难以理解何以有这样的高度。
两张翻唱专辑之后小娟以乐队的姿态出了《红布绿花朵》,走了原创路线,我想这必定是值得一听的。但跑上来就又纳闷了,为什么里头会收《天空之城》?这支曲子是一支非常特别非常有其独有境界的曲子,放在一张原创的所谓“山谷里”的民谣专辑里让人总感觉横着也不是,竖着也不是。然后听其他的歌,原创和翻唱的听上去都一个感觉,“说不上不好听,也说不上好听,这感觉非常蛋疼”。(引号内的是引用=_,=)并且听不出山谷味儿,也听不出唱歌人到底是快乐幸福,还是平静孤独,到底是在抒发何种心意?最终,我只能觉得,有些人红得很奇怪,比如小娟。
台北到淡水。
一张来头很不小的专辑。说实话,之前蔡琴大婶出《爱像一首歌》,我就已经觉得唱将们翻唱老民歌的路必定是走不下去的。民歌时代的编曲和唱法都显得很“旧”了,说白点就是非常“土”。要翻唱,必然在编曲上得另辟蹊径。对于摇滚来讲,为什么新兴乐队做出来的东西总感觉浮着,是因为大家都嫌老金属或者老的朋克太“过时”了,现在也不差条件,所以乱七八糟一堆合成,说好听也不像,说不好听也不像,教人很困惑,就是鸡动不起来,有时候你还真宁愿听老齐柏林飞艇一段一分多钟的guitar solo,好过新歌里各种声音忙忙碌碌不知所云。你说翻唱民歌,唱得好听并不难,音色如当年般质朴纯净也不难,但有多少翻唱能像Jeff Buckley翻唱老科恩的Hallejujah一样倾注身心录音22遍非要把歌和歌者的灵魂都唱出来不可的?蔡琴大婶翻《张三的歌》时用bossa nova的风格,我就狠怵了几下才习惯(明显我更喜欢李寿全编曲里那键盘的“叮叮”声在反复空回的悲伤,编曲大颠覆,这忧伤味儿就全没了),《爱像一首歌》整张也是说不清味道,到底好还是不好非常难讲,至少琴姐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多少能听出些晨昏相接的韵味儿,里头的《木棉道》就是我还比较喜欢的一首;
但是我一般都很尊重对民歌的翻唱,因为这年代有音乐人愿意把20年前非常通俗非常小情小爱非常纯朴(罗大佑语,风花雪月之,哗啦啦啦乎)的民歌当回事儿,再去重新演绎,所以我本身就不想诟病这事儿,因为对民歌实在是喜爱的紧。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重新演绎”。
回到《淡水》。下的时候就很纠结,因为按照以前听小娟的经历,实在是不太看好,但看歌单,是忍不住不听的。挑了回旋曲先听。说实话我的心立刻碎了,就像个杯具打碎一样... 我想起齐豫,想起殷正洋在永远的未央歌演唱会上一袭青衣深情而唱,想起杨弦的歌声……然后听微风往事,乡间小路,最后无力地点开美丽的稻穗...……
评论里有人说了毁民歌,好吧,我很凭良心地说,我的确也是这么觉得的。
编曲平庸,唱腔千篇一律,回旋曲没了悲怆,乡间小路没了叶老师的土气和欢快,微风往事没了惆怅,如果没了二重唱的甜美和朝气,美丽的稻穗更是听不下去。如果还要说,那就是hi-fi的效果没的说,但基本上所有的歌都非常难听,庸才毁尤物。对于小娟这样一个中国民谣乐圈里的人物,做出这样的专辑实在太离谱了。配合着这么大来头的包装,实在有点对不起热爱民歌和不懂民歌的乐迷。(热爱民歌的受不了,不懂的以为也就这样儿了)
逆流而上。
我只能说小娟这次太重口味。
不是所有非主牛都能挑战重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