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是命途多舛的个人际遇,一端是音乐领域多变的华彩传奇

当我们描述一个人或事物时,总习惯找一个参照物去比较,但这对帕蒂•奥斯汀却很困难,她的壮阔音乐人生从4岁开始,此后54年的光阴两端,一端是命途多舛的个人际遇,一端是音乐领域多变的华彩传奇。
1、4岁开口征服阿波罗剧院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一切人事皆可逐本溯源。
当一代爵士名伶蒂娜•华盛顿牵着这个幸运的孩子走上舞台,当4岁的小姑娘有些滑稽地站在椅子上以童稚之音开腔演唱《Teach Me Tonight》时,后台的一干爵士名流都星光黯淡,那一刻,整个阿波罗剧院都属于这个叫帕蒂•奥斯汀的女孩。
多年以后已经是R&B音乐界制作天王的昆西•琼斯回忆道:“难以想象那样的小家伙有着那么成熟的演唱技巧,当我看到她瘦小的膝盖时,才确信她真是一个4岁的孩子。”
此后,所有人都知道,蒂娜•华盛顿与当时已经在乐坛声名鹊起的制作人昆西•琼斯,分别是奥斯汀的教母和教父。有着这样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音乐起点,还有父亲是爵士长号手的家学渊源,谁都会猜想,小奥斯汀该有怎样的一个灿烂前程呢?
命运的车轮总是喜欢在无限风光的生活轨迹上突然转弯。在娱乐多元化的大势下,1960年代后摇滚乐的异军突起,爵士乐发展的大环境逐渐萧条,谁能想到,4岁开始登台的奥斯汀,又等了22年才发行了第一张个人EP专辑。
1960年代到1980年代期间的大多数时间里,奥斯汀受雇担任了一些歌手与乐队的录音室乐手,为他们担任和声,参与众多的唱片创作,担当暖场歌手。今天我们翻看奥斯汀受雇合作的这些乐队与歌手的名单时,却也足够惊诧,涉及的音乐领域宽泛到令人咋舌,比如“灵歌之父”詹姆士•布朗,硬波普与融合爵士领域的吉他手乔治•班森,在民谣摇滚与世界音乐领域耕耘的保罗•西蒙,R&B女歌手罗贝塔•弗莱克,流行领域的哈利•贝拉方特等。
说来心酸,为了能合法地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奥斯汀改大了自己的年龄,因此在今天很多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她的传记里,她都是1948年出生,而后来她在采访中透露,实际上她1950年8月10日生于纽约的哈莱姆黑人区。
2、三位老师,皆是“传奇”
蒂娜•华盛顿、昆西•琼斯、埃拉•菲茨杰拉德,影响帕蒂•奥斯汀一生的这三个人都是伟大传奇。
帕蒂•奥斯汀的“教母”、四大爵士天后之一的华盛顿是她音乐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华盛顿应该是爵士乐四大天后中音乐风格最宽泛的实验者,布鲁斯、R&B、Jazz都常被她信手拈来,她甚至有一个名头是“布鲁斯女王”,也许这也影响和造就了奥斯汀不拘一格的音乐演进之路。我们在奥斯汀50多年的演唱生涯里,可以发现灵歌、R&B、布鲁斯、流行曲、Funk、大乐队摇摆爵士等风格,令人眼花缭乱。
或多或少总带着一点俗艳之风,这是蒂娜•华盛顿演唱上遭人诟病的地方,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觉得华盛顿的演唱过于浓腻。好在这一点在奥斯汀身上得到了稀释,她的确继承了华盛顿的华丽多变,但她同时是简单质朴的,简单之处在于她表达上的直接——她没有去承担早期布鲁斯与爵士女歌手的诉求民权使命的角色,她不是思想者,她只是一个倾诉者,她大部分声音里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充满了庶民的欢乐与渴求,她是情感表达上的巨人。
耐人寻味的是,一代名伶蒂娜•华盛顿仅活了39岁,却有七段婚姻,她的教女奥斯汀今年59岁仍然未婚,也许这算是一种“反叛”的传承。
另一位对奥斯汀至关重要的人物是她的“教父”、天才的R&B与流行乐创作人、制作人昆西•琼斯(曾获79项格莱美提名、27项格莱美奖)。如果说华盛顿只是一位启蒙人,那么琼斯则是奥斯汀真正意义上的伯乐与音乐导师。
奥斯汀9岁起,昆西•琼斯就带着她在欧洲巡演。整个1980年代,奥斯汀都签约于琼斯自创的音乐厂牌,发行了四张唱片。也因为琼斯在音乐上的R&B和流行倾向,使得奥斯汀在这一期间的音乐作品更加市场化、商业化,但是毫无疑问,1980年代也是奥斯汀音乐上的真正成熟期,1981年收录于《Every Home Should Have One》专辑中、由奥斯汀与詹姆士•英格拉姆共同演绎的歌曲《Baby, Come to Me》在多个单曲排行榜上雄踞第一,攀上了奥斯汀迄今为止在商业流行领域的巅峰,这一时期奥斯汀的几张专辑市场反响都不错,她音乐道路上的荆棘之墙从此豁然洞开。
从1990年代平稳过渡到2000年后,奥斯汀在音乐上找到了皈依,从气质到技巧,都向“爵士第一夫人”埃拉•菲茨杰拉德靠拢。从这个时期开始,奥斯汀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爵士歌手,在此之前的积年累月里,爵士当然属于她,但更多的时候,她的作品都被冠以灵歌与R&B的定语。
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永远微笑的埃拉•菲茨杰拉德”为奥斯汀的生命注入了什么样的崭新灵魂与力量,居然让这个接受过胃转流手术、哮喘病缠身、半月板撕裂、糖尿病二期患者一次次从死亡线上归来,重获新生。
3、再谱华章
奥斯汀已经处于谢幕期的音乐生命在新世纪再度谱写华彩篇章。2004年向埃拉•菲茨杰拉德致敬的专辑《For Ella》和2007年的大乐队摇摆专辑《Avant Gershwin》都获得格莱美最佳爵士演唱专辑提名,并最终凭借后者斩获了格莱美金唱机奖杯。
在此之前,奥斯汀九获格莱美提名,为何到58岁时才最终问鼎?2008年的格莱美奖余温尚在,也许我们可以就此做一个简单分析。
帕蒂•奥斯汀一出道就奠定了唱将级的基调,演唱音域宽广,情感充沛,具有黑人先天的爆发力和柔韧性,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就能获得格莱美的垂青,类似的歌手我们也可以列出不少,一句话,特色还不够鲜明,直到奥斯汀祭出拟声唱法这一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时,一切才水到渠成。
拟声唱法(scat)表现在爵士歌手利用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唱词模拟出乐器独奏效果,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出一段旋律与节奏,它最大限度地解释了爵士乐自由与即兴的特征。拟声唱法的表现力惊人,但同时也使得爵士歌手的创造力面临考验。根据研究它远比乐器即兴创作艰难,需要歌手根据听觉回馈判断音节与韵律节奏的走向。即使是最著名的一些爵士歌手,也有很多从未涉及这一领域,比如贝茜•史密斯、比莉•荷莉黛等。
拟声唱法上世纪初出现,被爵士第一夫人埃拉•菲茨杰拉德发展壮大,她是拟声唱法公认的第一人,但是拟声唱法在近些年的爵士乐中几无踪迹。因此无论是我们还是格莱美的评委在奥斯汀2004年的《For Ella》专辑中,在《How High the Moon》、《Honeysuckle Rose》、《You’ll Have to Swing It》这样神采飞扬的歌曲中听到拟声技巧时,无疑都是很大的一个惊喜,菲茨杰拉德在拟声唱法上的双唇音与爆破音交替使用的技巧,在奥斯汀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发扬。
单纯从演唱上看,2004年奥斯汀输给戴安娜•克瑞儿(专辑《Live In Paris》)已属蹊跷,因此2007年当奥斯汀在专辑《Avant Gershwin》中以铜管音色的拟声技巧切入《Lady Be Good》一曲时,其他提名对手就已经轰然倒下了。
1、4岁开口征服阿波罗剧院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一切人事皆可逐本溯源。
当一代爵士名伶蒂娜•华盛顿牵着这个幸运的孩子走上舞台,当4岁的小姑娘有些滑稽地站在椅子上以童稚之音开腔演唱《Teach Me Tonight》时,后台的一干爵士名流都星光黯淡,那一刻,整个阿波罗剧院都属于这个叫帕蒂•奥斯汀的女孩。
多年以后已经是R&B音乐界制作天王的昆西•琼斯回忆道:“难以想象那样的小家伙有着那么成熟的演唱技巧,当我看到她瘦小的膝盖时,才确信她真是一个4岁的孩子。”
此后,所有人都知道,蒂娜•华盛顿与当时已经在乐坛声名鹊起的制作人昆西•琼斯,分别是奥斯汀的教母和教父。有着这样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音乐起点,还有父亲是爵士长号手的家学渊源,谁都会猜想,小奥斯汀该有怎样的一个灿烂前程呢?
命运的车轮总是喜欢在无限风光的生活轨迹上突然转弯。在娱乐多元化的大势下,1960年代后摇滚乐的异军突起,爵士乐发展的大环境逐渐萧条,谁能想到,4岁开始登台的奥斯汀,又等了22年才发行了第一张个人EP专辑。
1960年代到1980年代期间的大多数时间里,奥斯汀受雇担任了一些歌手与乐队的录音室乐手,为他们担任和声,参与众多的唱片创作,担当暖场歌手。今天我们翻看奥斯汀受雇合作的这些乐队与歌手的名单时,却也足够惊诧,涉及的音乐领域宽泛到令人咋舌,比如“灵歌之父”詹姆士•布朗,硬波普与融合爵士领域的吉他手乔治•班森,在民谣摇滚与世界音乐领域耕耘的保罗•西蒙,R&B女歌手罗贝塔•弗莱克,流行领域的哈利•贝拉方特等。
说来心酸,为了能合法地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奥斯汀改大了自己的年龄,因此在今天很多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她的传记里,她都是1948年出生,而后来她在采访中透露,实际上她1950年8月10日生于纽约的哈莱姆黑人区。
2、三位老师,皆是“传奇”
蒂娜•华盛顿、昆西•琼斯、埃拉•菲茨杰拉德,影响帕蒂•奥斯汀一生的这三个人都是伟大传奇。
帕蒂•奥斯汀的“教母”、四大爵士天后之一的华盛顿是她音乐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华盛顿应该是爵士乐四大天后中音乐风格最宽泛的实验者,布鲁斯、R&B、Jazz都常被她信手拈来,她甚至有一个名头是“布鲁斯女王”,也许这也影响和造就了奥斯汀不拘一格的音乐演进之路。我们在奥斯汀50多年的演唱生涯里,可以发现灵歌、R&B、布鲁斯、流行曲、Funk、大乐队摇摆爵士等风格,令人眼花缭乱。
或多或少总带着一点俗艳之风,这是蒂娜•华盛顿演唱上遭人诟病的地方,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觉得华盛顿的演唱过于浓腻。好在这一点在奥斯汀身上得到了稀释,她的确继承了华盛顿的华丽多变,但她同时是简单质朴的,简单之处在于她表达上的直接——她没有去承担早期布鲁斯与爵士女歌手的诉求民权使命的角色,她不是思想者,她只是一个倾诉者,她大部分声音里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充满了庶民的欢乐与渴求,她是情感表达上的巨人。
耐人寻味的是,一代名伶蒂娜•华盛顿仅活了39岁,却有七段婚姻,她的教女奥斯汀今年59岁仍然未婚,也许这算是一种“反叛”的传承。
另一位对奥斯汀至关重要的人物是她的“教父”、天才的R&B与流行乐创作人、制作人昆西•琼斯(曾获79项格莱美提名、27项格莱美奖)。如果说华盛顿只是一位启蒙人,那么琼斯则是奥斯汀真正意义上的伯乐与音乐导师。
奥斯汀9岁起,昆西•琼斯就带着她在欧洲巡演。整个1980年代,奥斯汀都签约于琼斯自创的音乐厂牌,发行了四张唱片。也因为琼斯在音乐上的R&B和流行倾向,使得奥斯汀在这一期间的音乐作品更加市场化、商业化,但是毫无疑问,1980年代也是奥斯汀音乐上的真正成熟期,1981年收录于《Every Home Should Have One》专辑中、由奥斯汀与詹姆士•英格拉姆共同演绎的歌曲《Baby, Come to Me》在多个单曲排行榜上雄踞第一,攀上了奥斯汀迄今为止在商业流行领域的巅峰,这一时期奥斯汀的几张专辑市场反响都不错,她音乐道路上的荆棘之墙从此豁然洞开。
从1990年代平稳过渡到2000年后,奥斯汀在音乐上找到了皈依,从气质到技巧,都向“爵士第一夫人”埃拉•菲茨杰拉德靠拢。从这个时期开始,奥斯汀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爵士歌手,在此之前的积年累月里,爵士当然属于她,但更多的时候,她的作品都被冠以灵歌与R&B的定语。
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永远微笑的埃拉•菲茨杰拉德”为奥斯汀的生命注入了什么样的崭新灵魂与力量,居然让这个接受过胃转流手术、哮喘病缠身、半月板撕裂、糖尿病二期患者一次次从死亡线上归来,重获新生。
3、再谱华章
奥斯汀已经处于谢幕期的音乐生命在新世纪再度谱写华彩篇章。2004年向埃拉•菲茨杰拉德致敬的专辑《For Ella》和2007年的大乐队摇摆专辑《Avant Gershwin》都获得格莱美最佳爵士演唱专辑提名,并最终凭借后者斩获了格莱美金唱机奖杯。
在此之前,奥斯汀九获格莱美提名,为何到58岁时才最终问鼎?2008年的格莱美奖余温尚在,也许我们可以就此做一个简单分析。
帕蒂•奥斯汀一出道就奠定了唱将级的基调,演唱音域宽广,情感充沛,具有黑人先天的爆发力和柔韧性,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就能获得格莱美的垂青,类似的歌手我们也可以列出不少,一句话,特色还不够鲜明,直到奥斯汀祭出拟声唱法这一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时,一切才水到渠成。
拟声唱法(scat)表现在爵士歌手利用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唱词模拟出乐器独奏效果,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出一段旋律与节奏,它最大限度地解释了爵士乐自由与即兴的特征。拟声唱法的表现力惊人,但同时也使得爵士歌手的创造力面临考验。根据研究它远比乐器即兴创作艰难,需要歌手根据听觉回馈判断音节与韵律节奏的走向。即使是最著名的一些爵士歌手,也有很多从未涉及这一领域,比如贝茜•史密斯、比莉•荷莉黛等。
拟声唱法上世纪初出现,被爵士第一夫人埃拉•菲茨杰拉德发展壮大,她是拟声唱法公认的第一人,但是拟声唱法在近些年的爵士乐中几无踪迹。因此无论是我们还是格莱美的评委在奥斯汀2004年的《For Ella》专辑中,在《How High the Moon》、《Honeysuckle Rose》、《You’ll Have to Swing It》这样神采飞扬的歌曲中听到拟声技巧时,无疑都是很大的一个惊喜,菲茨杰拉德在拟声唱法上的双唇音与爆破音交替使用的技巧,在奥斯汀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发扬。
单纯从演唱上看,2004年奥斯汀输给戴安娜•克瑞儿(专辑《Live In Paris》)已属蹊跷,因此2007年当奥斯汀在专辑《Avant Gershwin》中以铜管音色的拟声技巧切入《Lady Be Good》一曲时,其他提名对手就已经轰然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