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伊稀
听依稀的歌是08年春转夏吧,空气里分解着春天新鲜热潮的泥土花草香,阵雨预报着初夏的到来。校园里湿气漫过黑夜等待黎明的路灯,耳机塞在耳朵里一个人在晚自习后回宿舍。或者,在图书馆里温习书本和课业。
依稀的声音和歌曲风格很醒耳,是那种能让耳朵记住的风格。没有小女生的娇柔,没有电子的魅惑,只是做她自己的音乐。如果只用流行、大陆、女声几个关键词来概定她,那么人还茫茫,乐海涛涛,她真的不起眼了。可是依旧是那句话——字者看字,心者看心。音乐也如此,有时候我很追求一首音乐的质感,它必须细微到每个元素都能激动我的听觉神经,可有时候,像依稀这样的音乐,我更看重的是她有别于清一色的流行乐坛的特色。这种特色就是乐者本身所固定的东西,她把她的灵魂放入音乐中去,那种东西铭心印耳,让人记住。
所以依稀伊稀,她的音乐《我喜欢》到这首《安静听完这一首》,歌者歌心,触动的自然不是耳机里的某根细微的铜丝或音频芯片上的原子,可是,倘若世界失去了光芒,眼睛不能感触了,那么声音辨识人的身份时,她就是依稀,依稀伊稀。
依稀的声音和歌曲风格很醒耳,是那种能让耳朵记住的风格。没有小女生的娇柔,没有电子的魅惑,只是做她自己的音乐。如果只用流行、大陆、女声几个关键词来概定她,那么人还茫茫,乐海涛涛,她真的不起眼了。可是依旧是那句话——字者看字,心者看心。音乐也如此,有时候我很追求一首音乐的质感,它必须细微到每个元素都能激动我的听觉神经,可有时候,像依稀这样的音乐,我更看重的是她有别于清一色的流行乐坛的特色。这种特色就是乐者本身所固定的东西,她把她的灵魂放入音乐中去,那种东西铭心印耳,让人记住。
所以依稀伊稀,她的音乐《我喜欢》到这首《安静听完这一首》,歌者歌心,触动的自然不是耳机里的某根细微的铜丝或音频芯片上的原子,可是,倘若世界失去了光芒,眼睛不能感触了,那么声音辨识人的身份时,她就是依稀,依稀伊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oyobel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