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Thx To 燕姿
八月九号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视频,就是前一天晚上燕姿在上海开演唱会时现场《我不难过》的大合唱,当熟悉的吉他扫弦响起的时候,我也做好了在电脑屏幕前和现场姿迷一起唱的准备。“又站在你家的门口,我们重复沉默......”这样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好听得不能再好听,喜欢得不能再喜欢的声音,有着现场千万姿迷不专业可是很有爱的和声的配合,所有的声音上的瑕疵在顷刻化作大海里的绣花针,默契铸就了最美的感动。我由最初的兴奋激动转化为温情脉脉,安静地跟着燕姿合唱,虽然我知道她听不到。
喜欢燕姿已经快十年了,从她出道时期的《天黑黑》,从她出道时期的Babyfat,一直到现在。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喜欢久了就会变成一种惯性,我想我对她的喜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吧,一种可能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习惯。这种喜欢,我想已经不是最初的狂热,不像初恋般的甜蜜,不像热恋般的激烈,也不是遇见另外一个人时的刹那心动,或者之后的啧啧称赞。瞬间的荷尔蒙分泌也只是存在于瞬间,我们的生活,最终只能稳定地以某些平衡的情绪作为背景,而现在喜欢燕姿的一种心情,就是这种已经沉淀下来的感觉。
第一次看见燕姿是在芒果台的《音乐不断》,那时候燕姿留着《天黑黑》里面的短发,在歌友会上唱着《浓眉毛》,当时并没有好感,心想又是哪个新人冒出来了,应该就是昙花一现吧。在燕姿已经发行过两张专辑之后的2001年的暑假,我从姐姐那里听到《我要的幸福》这张经典专辑,中板轻盈,旋律走向相当古怪的《我要的幸福》,极具爆发力的《零缺点》,青涩的《开始懂了》,简单温馨的小品《相信》......让我大呼“怎么可以这么好听”!毋庸置疑,燕姿的走红和她背后那支制作团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最初为燕姿打造的一首首歌,流畅的旋律轻而易举就俘获了我的心,于是,我开始搜寻她的首张同名专辑。
那时候我才十三岁,听CD只能向同学借来CD机,为了能每天都可以听到燕姿的歌,我向死党阿花要来了一个破烂的卡带机,买了一盘收录了燕姿前两张专辑的盗版卡带,用皮筋绑住摔过的几乎要裂开的卡带机,每天从头到尾地听。那只卡带机还特别容易绞带,我总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抽出和卡带机纠结的卡带把它卷好,再插进去按下播放键,再次沉醉在燕姿的歌声里。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那段时光,听CD对我而言属于福莫大焉的年代,听卡带听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年代。我想有时候喜欢一个人,真的不需要他有多么优秀,只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的那种感觉,碰上了优秀的人,和他在一起不舒服,没有感觉,纵使他有布拉德皮特那样的帅气面貌或是宋慧乔mm那样的天使气质,也不过是一张画皮罢了。喜欢一首歌也是一样,也许歌曲本身没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从乐评人看来不过是商业流水线上的作品,可是那首歌会让你怀念起某个人,怀念起某段旧时光,有了感动的力量,比什么都要强。燕姿带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成不了乐坛传奇没有关系,过气也没关系,听她的歌陪伴我成长,而我,也见证了她从青涩时光走到如今的女人模样,这不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儿么?
2001年的夏天,我第一次买了燕姿的CD《风筝》,虽然是盗版。第一首《绿光》将燕姿在我脑中的形象描绘成了一个精灵,从这以后,燕姿也多了一个叫做“音乐精灵”的称号。《绿光》也是燕姿所有快歌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充满了灵气,也让听歌的人有种幸福的感觉,哪怕当时它有多么的烂大街。之后的《风筝》充分显示了燕姿不同于其他女歌手的嗓音,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人评价燕姿的嗓音,说别的女歌手的声音给人一种很妖艳的感觉,而孙燕姿不同,有种踏实安稳的感觉。说的真是好啊,燕姿的嗓音就是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不浮躁,也不会过分低沉,刚刚好的一个平衡点。接下来的《任性》,那时候燕姿在MV里说着“一个任性的我,一个离开的你”,还是一个小女生的模样,当时我也不过刚上初二,钢琴上伴随着燕姿浅浅地吟唱,也为今后的专辑奠定了专属燕姿的气质。一首由燕姿创作,具有Bossa Nova味道的《真的》,懒洋洋的小舒服,和副歌部分高潮迭起,唱起来十分带劲儿的《逃亡》让我与阿花大叫“太好听了,太好听了”。从此阿花也开始喜欢燕姿,开始喜欢唱燕姿的歌曲,开始成为我听过的唱燕姿的歌唱得最好的人,而《风筝》,也是初中班上人均占有率仅次于《范特西》的一张专辑。那时候,燕姿是多么的人见人爱啊!
时光也前进到了2002年的冬天,燕姿发了她的第四张专辑《Start》,一张至今还被认为是翻唱类经典的专辑。相比很多人都喜欢的《Hey Jude》《橄榄树》《Silent all these years》,我更喜欢的是那首娓娓道来的《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除了用“浅浅吟唱”来描述燕姿的演唱,我找不到更适合的词了。有的时候仅仅有爱情是不够的?我不太明白这首歌原意是想表达什么,我只愿意按照我的想法,我的方式去理解。燕姿把这份无奈,唱到了我的心里。
初夏的时候,我去买了第一张正版的燕姿卡带《Leave》(当时还没有在音像店看到正版CD),虽然很多人从这一张开始认为燕姿的音乐走下坡路了,但是我觉得有点曲折总是好的,燕姿从出道开始就一帆风顺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如果没有一点波折,没有经历瓶颈,音乐上何来沉淀,燕姿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小女生,她想唱的也绝对不会是《超快感》那样徒有“快感”的歌了,只有有了更多丰富的经历,才会有更加成熟的作品呈现给我们。有人说《Leave》更像一块试验田,甚至其实验性质要超过后来的《完美的一天》,我不这样觉得,开篇的《作战》我不喜欢,抒情主打《我不爱》虽然远远没有《开始懂了》《我的爱》《爱情证书》那样火,但我很喜欢,编曲人将弦乐与钢琴结合得气势磅礴,看了《我不爱》的MV之后,我更加认为这是燕姿最大气的情歌,甚至有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直来直往》,很多人很意外燕姿可以挑战这样一首Hiphop风格的歌曲,当然结果没有让我们失望。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两首同曲异词的《一起走到》和《We will get there》,我记得高中时候我无意间哼起旋律,前排的女生转过头问我这是什么歌,很好听,嘿嘿,我想这就是燕姿的魔力,选中的歌总是有第一次听就能吸引住人的魔力。关于这两首歌,高中时期阿花还曾和同班两个男生一起为了新年的文艺汇演演出彩排过一段时间,只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对燕姿的喜爱还在继续,持续到03年的《未完成》,我买的第一张正版的燕姿的CD。《神奇》的印度风开启了这张专辑,就像当初一个VJ提起王菲在《流年》MV里面犹如纸娃娃的形象,依旧具备可看性只是没有当初的惊艳了,这张《未完成》同样也是如此,所有的歌曲都蛮好听,比如《学会》,比如《年轻无极限》,比如《永远》,可是已经没了当初《我要的幸福》《风筝》带给我巨大的惊喜感。我想起前不久听E神的《H3M》,一年前《富士山下》《明年今日》《落花流水》《最佳损友》带给我的高峰体验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这影响我对E神的迷恋么?我会斩钉截铁地说“不会!”这才是真的感情,我宁愿也称之为迷信。对于燕姿我想也是如此,从理性上去思考,燕姿,到底还可以在音乐上带给我们多大的可能性?可是更多时候,我想的都是,你唱吧,只要你还唱,我就一直顶你到底!《未完成》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不难过》,每次碰到别人问我最喜欢燕姿的哪首歌,我一定毫不犹豫地答道“《我不难过》”。在燕姿首张同名专辑就贡献了《天黑黑》《爱情证书》《自然》《和平》这四首单从听觉上就足够悦耳的作品的李偲菘,到了这首《我不难过》,算是一个顶峰了,想起小S的那句话“我想你的人生应该也够了吧”,我想,李偲菘,有了这首《我不难过》,姿迷对你今后能写出更好的旋律也只能是奢望了。作词人杨明学的英年早逝,也为这首歌提供了一个可以伤感的故事背景。03年的这首《我不难过》,我听了六年,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感动,燕姿,把它唱的太悲伤了。
三年内发了六张专辑的燕姿,说她累了,要去休息了,于是就有了一年的短暂告别,有了告别前的《The moment》,又出现了一首烂大街的歌,《遇见》,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姿迷最喜欢的,都不是燕姿广为人所知的歌曲,比如《天黑黑》,比如《开始懂了》,又比如这首《遇见》。我想说的就是,燕姿唱出了《遇见》里面那种丝丝入扣的感情,可是我同时也想说,之后没有任何一次Live版本好过这个录音室版本。燕姿本人很喜欢的《The moment》,我也不是顶喜欢,我最喜欢的还是比较冷门的《不能和你一起》,那是在03年的冬天,我将这首歌反复地听,反复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小声哼唱,所以这首歌总能勾起我对那个冬天的回忆,有快要化掉的雪,有灰色的阴沉的天空,无关人,只关乎风景。
经历了一年的沉寂,燕姿在2004年的秋天唱着《我的爱》回来了,那时候我也已经高二了。第一次从音像店听说有预购这回事儿,马上去买了预购版,预购版封面上的燕姿很好看,粉色的脸蛋,有种梦幻的感觉。等到正式版出来的那天,我记得去音像店换了正式版以后晚上去上了英语新概念,太郎问我碟拿到没有,我说拿到了,他说把歌词本人给他看看,我没给他,只是怕他翻看的时候不注意把本儿给弄折了,为此他还挺不高兴的。回去以后打开CD机,放上《Stefanie同名专辑》,想象着碟片在CD机里面飞速旋转的样子,音乐声就这样缓缓地流出,很美妙,很惬意。老实说,《奔》还是把我汗了一哈,燕姿在里面的爆发感已经不及出道时期的《超快感》和《零缺点》那样来得纯粹,高音部分也显得有些薄弱。主打《我的爱》画面感十足,就像唱片文案所说的,一首展现燕姿独特Vocal的美丽情歌,准确点说,一首充满了遗憾的美丽情歌。“我的爱,明明还在,转身了才明白,该把幸福找回来,而不是各自缅怀......”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丽。《我也很想他》,一首温情的歌曲,彭学斌和April写的词让燕姿唱起来就好像在和我们说话,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我想起次年在家乡举办的一个广播电台歌手大赛的预赛中,阿花还去录了这首歌作为参赛作品,以至于后来去KTV她都不想再唱这首歌了。《Stefanie》这张专辑的销量数字据官方所言是两百多万,是真是假其实无所谓,卖得再差,休息一年人气下滑,都不会改变我对她的爱。燕姿也凭借这张专辑获得了第二年台湾金曲奖国语最佳女演唱人,圆了自己一个金曲歌后的梦。我想,休息一年的燕姿需要这样的数字,这样的成绩来鼓舞自己的,我不相信一个靠唱歌吃饭的歌手完全不在乎市场反映,不在乎奖项,但是也不会相信燕姿是一个完全只为赚钱吃饭的歌手,她有追求,这是我们所有姿迷有目共睹的,不然就不会有接下来在台湾销量遭遇滑铁卢的《完美的一天》。
2005年《完美的一天》刚上市的时候,我也觉得燕姿怎么会出这样一张专辑,当时我还说,从横向上比,这比同期的《丝路》好听很多,可是从纵向上比呢?比以往任何一张燕姿的专辑都要差。听了没多长时间,我就借给太郎去听了,但是没几天,我又开始怀念燕姿的声音了,又拿回来重听,这确实是燕姿最耐听的一张。《完美的一天》《梦不落》依旧是体现燕姿灵气的精髓作品,和金山首次合作的《眼泪成诗》没有达到特别出彩的效果,可仍然在我心里是燕姿最凄美的情歌,《隐形人》的出现也让很多乐评人惊叹燕姿对于情歌的拿捏越来越成熟,小硕为她写的《流浪地图》有点小清新,林一峰为她写的《Honey Honey》则是燕姿首次尝试甜蜜曲风......倒是话题之作《第一天》听多了真的很闹心。《完美的一天》在台湾的销量并不理想,从此燕姿不再是台湾唱片界呼风唤雨的顶级“天后”,可是我真的很想说,我不在乎,我真的不在乎,所以当燕姿在07年发行了那张保守的,被我骂得狗血喷头的《逆光》之后我想,燕姿啊燕姿,你就不能继续走你的独立+流行的路线么?《我要的幸福》那个时期已经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够回去的了。其实燕姿本人很喜欢《完美的一天》的风格的,她不只一次在节目上表示《完美的一天》这张专辑真的蛮不错的,可是市场没有给燕姿足够的信心去坚持自己喜欢的路线。之后燕姿离开了和她有革命感情的华纳,我,又开始漫长的等待,等待燕姿回到舞台上唱歌。
中学时代就这样过去了,2001年那年暑假开始听燕姿唱《我要的幸福》,听着卡带里传来燕姿的声音,我想起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钱》,对,那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去买CD机听高品质的声音,只能听着破烂的卡带机颤颤巍巍地滚动着盗版卡带,可是那时候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只要不绞带,只要你的声音能够稳稳当当地放出来,我就可以满意得手舞足蹈。2005年拿着预购版里面的小票去换《完美的一天》正式版的时候,我还问音像店里面的店员“《完美的一天》卖的怎么样?”得到一句“当然很好”之后心满意足的地笑了,我才不管是不是真的卖得很好呢,就算卖得不怎么样,又怎么样呢?
转眼上大学了,九月份军训的时候听同学说燕姿发精选集了,去音像店一打听,不但限量,还卖得很贵,其实我想这不应该是递进关系而应该是因果关系吧。大一那阵子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非常的差,好在有巍巍,总是及时地安慰我,所以对于精选集里面的一首燕姿以前未发表过的所谓新歌《雨天》也有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你能原谅,我有雨天,偶尔胆怯,你都了解,过去那些,大雨落下的瞬间,我突然发现......”这是一首失恋的歌,我的坏心情虽然和失恋没有一点关联,可是那段时间总是听着这首歌,我说过的,喜欢一首歌,并非要这首歌的词曲编多么高明,只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有这么一首歌来陪伴,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培养出来。现在再听《雨天》,除了能想起刚进大学里面的岁月,那段时间重庆的天空真的很应景,总是灰蒙蒙的,飘着雨,歌曲本身所讲述的故事,跟有种打动我的力量。钢琴声犹如雨点,敲打在心里,燕姿开始娓娓道来,主歌部分波澜不惊,副歌部分情绪忽然激动起来,特别是到了最高潮处,燕姿升调以后的真假音转换,我想起MV里面郭采洁顶着大雨跳着《绿光》,之后燕姿嗓音一收为整首歌做结,留下郭采洁用嗲嗲却让人怜惜的声音说着“只剩我一个人了”,不能仅仅用“悲伤”两个字来形容了。我想,有了这首《雨天》抚慰人心,再黑暗的日子里,也不会觉得什么也看不见吧。
等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燕姿又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加入百代之后的首张专辑《逆光》,我想是我对燕姿的期望太高了,我觉得她在音乐上的可能性远远不只以前的那么多,《逆光》让我特别失望,我在我的博客上写了篇对《逆光》的评价(当然很多是负面的),被一个网友骂得要死,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李偲菘,《我怀念的》就远远没有《我不难过》的旋律拧巴得让我心疼,而《爱情的花样》《咕叽咕叽》这种歌,对于现在的燕姿来说,还有唱的必要么?所以我最喜欢的是那首冷门的《关于》,那句“受过伤的记忆,一直都还没有痊愈”又是如此应景,深得我心,真不知道我还要“矫情”多长时间?!《逆光》之后,燕姿恢复了自由身,过着自由自在完全不受约束的生活,想唱歌时候就唱,不想唱歌时候就到处走走看看,顺带和个老外谈着恋爱,这样的生活,我相信是燕姿最喜欢的,最享受的。既然她喜欢,那就随她去吧。
2000年,没有一个22岁的女生,像你这样唱歌,2009年,答案是......E神不是有一首烂大街的歌叫《十年》么?“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哈哈,“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如果真的可以遇见你,我,会怎样向你问候呢?爸妈那个时代的偶像是邓丽君,邓丽君之后是王菲,你是不是王菲的接班人我想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在意的,你,就是你,做你自己最好。我又要重复我那个说了好几遍的观点了,现在还喜欢着你,并非只是因为你有好听的歌,你有自然亲切的笑容(我很喜欢你傻笑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你陪伴了我成长,从以前的小男生到现在的大学生(虽然现在还被一些人叫做小P孩),你代表了我们姿迷的一个时代,这种感情,不是只有几首好听的歌能办到的。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如果你喜欢了一位偶像》,不管是不是蔡康永写的,我觉得写得真的很好,“请你一定要让妈妈知道”我妈已经知道你是我的大爱了,就好像高中时候我跟巍巍说我妈虽然觉得买CD浪费钱但是如果是燕姿出新专辑还是会鼎力支持的,“请你一定要为她写一些文字”,我这不正在写么?我觉得作为我的大爱,我真的有必要写写你。“请你一定认真地喊一遍她的名字”,每次你出现在电视上,我总会大喊,“燕姿!”看着你和上海那些幸运的姿迷合唱《我不难过》,我感动得鼻子发酸。“请你一定为了她要更好地生活”暑假的一天我躺在床上,想,我生活在这个时代,有很多时候会沮丧,觉得人生灰暗,可是幸运的是让我听到了你,听到了菲,听到了E神,我还可以沉浸在金山的词作里面不能自已,我还有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的死党们,我,是不是该满足了?“请你一定要去看一场她的演唱会”,E神的演唱会我已经看过了,我想,燕姿,我是不是该去看看你的了。
喜欢燕姿已经快十年了,从她出道时期的《天黑黑》,从她出道时期的Babyfat,一直到现在。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喜欢久了就会变成一种惯性,我想我对她的喜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吧,一种可能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习惯。这种喜欢,我想已经不是最初的狂热,不像初恋般的甜蜜,不像热恋般的激烈,也不是遇见另外一个人时的刹那心动,或者之后的啧啧称赞。瞬间的荷尔蒙分泌也只是存在于瞬间,我们的生活,最终只能稳定地以某些平衡的情绪作为背景,而现在喜欢燕姿的一种心情,就是这种已经沉淀下来的感觉。
第一次看见燕姿是在芒果台的《音乐不断》,那时候燕姿留着《天黑黑》里面的短发,在歌友会上唱着《浓眉毛》,当时并没有好感,心想又是哪个新人冒出来了,应该就是昙花一现吧。在燕姿已经发行过两张专辑之后的2001年的暑假,我从姐姐那里听到《我要的幸福》这张经典专辑,中板轻盈,旋律走向相当古怪的《我要的幸福》,极具爆发力的《零缺点》,青涩的《开始懂了》,简单温馨的小品《相信》......让我大呼“怎么可以这么好听”!毋庸置疑,燕姿的走红和她背后那支制作团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最初为燕姿打造的一首首歌,流畅的旋律轻而易举就俘获了我的心,于是,我开始搜寻她的首张同名专辑。
那时候我才十三岁,听CD只能向同学借来CD机,为了能每天都可以听到燕姿的歌,我向死党阿花要来了一个破烂的卡带机,买了一盘收录了燕姿前两张专辑的盗版卡带,用皮筋绑住摔过的几乎要裂开的卡带机,每天从头到尾地听。那只卡带机还特别容易绞带,我总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抽出和卡带机纠结的卡带把它卷好,再插进去按下播放键,再次沉醉在燕姿的歌声里。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那段时光,听CD对我而言属于福莫大焉的年代,听卡带听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年代。我想有时候喜欢一个人,真的不需要他有多么优秀,只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的那种感觉,碰上了优秀的人,和他在一起不舒服,没有感觉,纵使他有布拉德皮特那样的帅气面貌或是宋慧乔mm那样的天使气质,也不过是一张画皮罢了。喜欢一首歌也是一样,也许歌曲本身没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从乐评人看来不过是商业流水线上的作品,可是那首歌会让你怀念起某个人,怀念起某段旧时光,有了感动的力量,比什么都要强。燕姿带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成不了乐坛传奇没有关系,过气也没关系,听她的歌陪伴我成长,而我,也见证了她从青涩时光走到如今的女人模样,这不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儿么?
2001年的夏天,我第一次买了燕姿的CD《风筝》,虽然是盗版。第一首《绿光》将燕姿在我脑中的形象描绘成了一个精灵,从这以后,燕姿也多了一个叫做“音乐精灵”的称号。《绿光》也是燕姿所有快歌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充满了灵气,也让听歌的人有种幸福的感觉,哪怕当时它有多么的烂大街。之后的《风筝》充分显示了燕姿不同于其他女歌手的嗓音,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人评价燕姿的嗓音,说别的女歌手的声音给人一种很妖艳的感觉,而孙燕姿不同,有种踏实安稳的感觉。说的真是好啊,燕姿的嗓音就是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不浮躁,也不会过分低沉,刚刚好的一个平衡点。接下来的《任性》,那时候燕姿在MV里说着“一个任性的我,一个离开的你”,还是一个小女生的模样,当时我也不过刚上初二,钢琴上伴随着燕姿浅浅地吟唱,也为今后的专辑奠定了专属燕姿的气质。一首由燕姿创作,具有Bossa Nova味道的《真的》,懒洋洋的小舒服,和副歌部分高潮迭起,唱起来十分带劲儿的《逃亡》让我与阿花大叫“太好听了,太好听了”。从此阿花也开始喜欢燕姿,开始喜欢唱燕姿的歌曲,开始成为我听过的唱燕姿的歌唱得最好的人,而《风筝》,也是初中班上人均占有率仅次于《范特西》的一张专辑。那时候,燕姿是多么的人见人爱啊!
时光也前进到了2002年的冬天,燕姿发了她的第四张专辑《Start》,一张至今还被认为是翻唱类经典的专辑。相比很多人都喜欢的《Hey Jude》《橄榄树》《Silent all these years》,我更喜欢的是那首娓娓道来的《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除了用“浅浅吟唱”来描述燕姿的演唱,我找不到更适合的词了。有的时候仅仅有爱情是不够的?我不太明白这首歌原意是想表达什么,我只愿意按照我的想法,我的方式去理解。燕姿把这份无奈,唱到了我的心里。
初夏的时候,我去买了第一张正版的燕姿卡带《Leave》(当时还没有在音像店看到正版CD),虽然很多人从这一张开始认为燕姿的音乐走下坡路了,但是我觉得有点曲折总是好的,燕姿从出道开始就一帆风顺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如果没有一点波折,没有经历瓶颈,音乐上何来沉淀,燕姿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小女生,她想唱的也绝对不会是《超快感》那样徒有“快感”的歌了,只有有了更多丰富的经历,才会有更加成熟的作品呈现给我们。有人说《Leave》更像一块试验田,甚至其实验性质要超过后来的《完美的一天》,我不这样觉得,开篇的《作战》我不喜欢,抒情主打《我不爱》虽然远远没有《开始懂了》《我的爱》《爱情证书》那样火,但我很喜欢,编曲人将弦乐与钢琴结合得气势磅礴,看了《我不爱》的MV之后,我更加认为这是燕姿最大气的情歌,甚至有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直来直往》,很多人很意外燕姿可以挑战这样一首Hiphop风格的歌曲,当然结果没有让我们失望。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两首同曲异词的《一起走到》和《We will get there》,我记得高中时候我无意间哼起旋律,前排的女生转过头问我这是什么歌,很好听,嘿嘿,我想这就是燕姿的魔力,选中的歌总是有第一次听就能吸引住人的魔力。关于这两首歌,高中时期阿花还曾和同班两个男生一起为了新年的文艺汇演演出彩排过一段时间,只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对燕姿的喜爱还在继续,持续到03年的《未完成》,我买的第一张正版的燕姿的CD。《神奇》的印度风开启了这张专辑,就像当初一个VJ提起王菲在《流年》MV里面犹如纸娃娃的形象,依旧具备可看性只是没有当初的惊艳了,这张《未完成》同样也是如此,所有的歌曲都蛮好听,比如《学会》,比如《年轻无极限》,比如《永远》,可是已经没了当初《我要的幸福》《风筝》带给我巨大的惊喜感。我想起前不久听E神的《H3M》,一年前《富士山下》《明年今日》《落花流水》《最佳损友》带给我的高峰体验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这影响我对E神的迷恋么?我会斩钉截铁地说“不会!”这才是真的感情,我宁愿也称之为迷信。对于燕姿我想也是如此,从理性上去思考,燕姿,到底还可以在音乐上带给我们多大的可能性?可是更多时候,我想的都是,你唱吧,只要你还唱,我就一直顶你到底!《未完成》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不难过》,每次碰到别人问我最喜欢燕姿的哪首歌,我一定毫不犹豫地答道“《我不难过》”。在燕姿首张同名专辑就贡献了《天黑黑》《爱情证书》《自然》《和平》这四首单从听觉上就足够悦耳的作品的李偲菘,到了这首《我不难过》,算是一个顶峰了,想起小S的那句话“我想你的人生应该也够了吧”,我想,李偲菘,有了这首《我不难过》,姿迷对你今后能写出更好的旋律也只能是奢望了。作词人杨明学的英年早逝,也为这首歌提供了一个可以伤感的故事背景。03年的这首《我不难过》,我听了六年,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感动,燕姿,把它唱的太悲伤了。
三年内发了六张专辑的燕姿,说她累了,要去休息了,于是就有了一年的短暂告别,有了告别前的《The moment》,又出现了一首烂大街的歌,《遇见》,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姿迷最喜欢的,都不是燕姿广为人所知的歌曲,比如《天黑黑》,比如《开始懂了》,又比如这首《遇见》。我想说的就是,燕姿唱出了《遇见》里面那种丝丝入扣的感情,可是我同时也想说,之后没有任何一次Live版本好过这个录音室版本。燕姿本人很喜欢的《The moment》,我也不是顶喜欢,我最喜欢的还是比较冷门的《不能和你一起》,那是在03年的冬天,我将这首歌反复地听,反复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小声哼唱,所以这首歌总能勾起我对那个冬天的回忆,有快要化掉的雪,有灰色的阴沉的天空,无关人,只关乎风景。
经历了一年的沉寂,燕姿在2004年的秋天唱着《我的爱》回来了,那时候我也已经高二了。第一次从音像店听说有预购这回事儿,马上去买了预购版,预购版封面上的燕姿很好看,粉色的脸蛋,有种梦幻的感觉。等到正式版出来的那天,我记得去音像店换了正式版以后晚上去上了英语新概念,太郎问我碟拿到没有,我说拿到了,他说把歌词本人给他看看,我没给他,只是怕他翻看的时候不注意把本儿给弄折了,为此他还挺不高兴的。回去以后打开CD机,放上《Stefanie同名专辑》,想象着碟片在CD机里面飞速旋转的样子,音乐声就这样缓缓地流出,很美妙,很惬意。老实说,《奔》还是把我汗了一哈,燕姿在里面的爆发感已经不及出道时期的《超快感》和《零缺点》那样来得纯粹,高音部分也显得有些薄弱。主打《我的爱》画面感十足,就像唱片文案所说的,一首展现燕姿独特Vocal的美丽情歌,准确点说,一首充满了遗憾的美丽情歌。“我的爱,明明还在,转身了才明白,该把幸福找回来,而不是各自缅怀......”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丽。《我也很想他》,一首温情的歌曲,彭学斌和April写的词让燕姿唱起来就好像在和我们说话,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我想起次年在家乡举办的一个广播电台歌手大赛的预赛中,阿花还去录了这首歌作为参赛作品,以至于后来去KTV她都不想再唱这首歌了。《Stefanie》这张专辑的销量数字据官方所言是两百多万,是真是假其实无所谓,卖得再差,休息一年人气下滑,都不会改变我对她的爱。燕姿也凭借这张专辑获得了第二年台湾金曲奖国语最佳女演唱人,圆了自己一个金曲歌后的梦。我想,休息一年的燕姿需要这样的数字,这样的成绩来鼓舞自己的,我不相信一个靠唱歌吃饭的歌手完全不在乎市场反映,不在乎奖项,但是也不会相信燕姿是一个完全只为赚钱吃饭的歌手,她有追求,这是我们所有姿迷有目共睹的,不然就不会有接下来在台湾销量遭遇滑铁卢的《完美的一天》。
2005年《完美的一天》刚上市的时候,我也觉得燕姿怎么会出这样一张专辑,当时我还说,从横向上比,这比同期的《丝路》好听很多,可是从纵向上比呢?比以往任何一张燕姿的专辑都要差。听了没多长时间,我就借给太郎去听了,但是没几天,我又开始怀念燕姿的声音了,又拿回来重听,这确实是燕姿最耐听的一张。《完美的一天》《梦不落》依旧是体现燕姿灵气的精髓作品,和金山首次合作的《眼泪成诗》没有达到特别出彩的效果,可仍然在我心里是燕姿最凄美的情歌,《隐形人》的出现也让很多乐评人惊叹燕姿对于情歌的拿捏越来越成熟,小硕为她写的《流浪地图》有点小清新,林一峰为她写的《Honey Honey》则是燕姿首次尝试甜蜜曲风......倒是话题之作《第一天》听多了真的很闹心。《完美的一天》在台湾的销量并不理想,从此燕姿不再是台湾唱片界呼风唤雨的顶级“天后”,可是我真的很想说,我不在乎,我真的不在乎,所以当燕姿在07年发行了那张保守的,被我骂得狗血喷头的《逆光》之后我想,燕姿啊燕姿,你就不能继续走你的独立+流行的路线么?《我要的幸福》那个时期已经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够回去的了。其实燕姿本人很喜欢《完美的一天》的风格的,她不只一次在节目上表示《完美的一天》这张专辑真的蛮不错的,可是市场没有给燕姿足够的信心去坚持自己喜欢的路线。之后燕姿离开了和她有革命感情的华纳,我,又开始漫长的等待,等待燕姿回到舞台上唱歌。
中学时代就这样过去了,2001年那年暑假开始听燕姿唱《我要的幸福》,听着卡带里传来燕姿的声音,我想起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钱》,对,那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去买CD机听高品质的声音,只能听着破烂的卡带机颤颤巍巍地滚动着盗版卡带,可是那时候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只要不绞带,只要你的声音能够稳稳当当地放出来,我就可以满意得手舞足蹈。2005年拿着预购版里面的小票去换《完美的一天》正式版的时候,我还问音像店里面的店员“《完美的一天》卖的怎么样?”得到一句“当然很好”之后心满意足的地笑了,我才不管是不是真的卖得很好呢,就算卖得不怎么样,又怎么样呢?
转眼上大学了,九月份军训的时候听同学说燕姿发精选集了,去音像店一打听,不但限量,还卖得很贵,其实我想这不应该是递进关系而应该是因果关系吧。大一那阵子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非常的差,好在有巍巍,总是及时地安慰我,所以对于精选集里面的一首燕姿以前未发表过的所谓新歌《雨天》也有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你能原谅,我有雨天,偶尔胆怯,你都了解,过去那些,大雨落下的瞬间,我突然发现......”这是一首失恋的歌,我的坏心情虽然和失恋没有一点关联,可是那段时间总是听着这首歌,我说过的,喜欢一首歌,并非要这首歌的词曲编多么高明,只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有这么一首歌来陪伴,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培养出来。现在再听《雨天》,除了能想起刚进大学里面的岁月,那段时间重庆的天空真的很应景,总是灰蒙蒙的,飘着雨,歌曲本身所讲述的故事,跟有种打动我的力量。钢琴声犹如雨点,敲打在心里,燕姿开始娓娓道来,主歌部分波澜不惊,副歌部分情绪忽然激动起来,特别是到了最高潮处,燕姿升调以后的真假音转换,我想起MV里面郭采洁顶着大雨跳着《绿光》,之后燕姿嗓音一收为整首歌做结,留下郭采洁用嗲嗲却让人怜惜的声音说着“只剩我一个人了”,不能仅仅用“悲伤”两个字来形容了。我想,有了这首《雨天》抚慰人心,再黑暗的日子里,也不会觉得什么也看不见吧。
等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燕姿又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加入百代之后的首张专辑《逆光》,我想是我对燕姿的期望太高了,我觉得她在音乐上的可能性远远不只以前的那么多,《逆光》让我特别失望,我在我的博客上写了篇对《逆光》的评价(当然很多是负面的),被一个网友骂得要死,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李偲菘,《我怀念的》就远远没有《我不难过》的旋律拧巴得让我心疼,而《爱情的花样》《咕叽咕叽》这种歌,对于现在的燕姿来说,还有唱的必要么?所以我最喜欢的是那首冷门的《关于》,那句“受过伤的记忆,一直都还没有痊愈”又是如此应景,深得我心,真不知道我还要“矫情”多长时间?!《逆光》之后,燕姿恢复了自由身,过着自由自在完全不受约束的生活,想唱歌时候就唱,不想唱歌时候就到处走走看看,顺带和个老外谈着恋爱,这样的生活,我相信是燕姿最喜欢的,最享受的。既然她喜欢,那就随她去吧。
2000年,没有一个22岁的女生,像你这样唱歌,2009年,答案是......E神不是有一首烂大街的歌叫《十年》么?“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哈哈,“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如果真的可以遇见你,我,会怎样向你问候呢?爸妈那个时代的偶像是邓丽君,邓丽君之后是王菲,你是不是王菲的接班人我想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在意的,你,就是你,做你自己最好。我又要重复我那个说了好几遍的观点了,现在还喜欢着你,并非只是因为你有好听的歌,你有自然亲切的笑容(我很喜欢你傻笑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你陪伴了我成长,从以前的小男生到现在的大学生(虽然现在还被一些人叫做小P孩),你代表了我们姿迷的一个时代,这种感情,不是只有几首好听的歌能办到的。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如果你喜欢了一位偶像》,不管是不是蔡康永写的,我觉得写得真的很好,“请你一定要让妈妈知道”我妈已经知道你是我的大爱了,就好像高中时候我跟巍巍说我妈虽然觉得买CD浪费钱但是如果是燕姿出新专辑还是会鼎力支持的,“请你一定要为她写一些文字”,我这不正在写么?我觉得作为我的大爱,我真的有必要写写你。“请你一定认真地喊一遍她的名字”,每次你出现在电视上,我总会大喊,“燕姿!”看着你和上海那些幸运的姿迷合唱《我不难过》,我感动得鼻子发酸。“请你一定为了她要更好地生活”暑假的一天我躺在床上,想,我生活在这个时代,有很多时候会沮丧,觉得人生灰暗,可是幸运的是让我听到了你,听到了菲,听到了E神,我还可以沉浸在金山的词作里面不能自已,我还有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的死党们,我,是不是该满足了?“请你一定要去看一场她的演唱会”,E神的演唱会我已经看过了,我想,燕姿,我是不是该去看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