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时代
我个人对音乐的爱好集中在新世纪音乐上,对流行音乐不怎么待见。但张靓颖的音乐,是唯一一个让我享受的完整过程。
我喜欢她,最初是因为她独一无二的唱功,到后来,是越来越喜欢她本人。因为她,我开始听我一些以前我从来不听的音乐。4年多来,她的音乐反复改造着我的耳朵,让我开始懂得欣赏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作为一个音乐个体,她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却看到了整个世界。
成为她的歌迷之后,对她开始有这样那样的期许,而一直在努力往前的她从来没让我感到过失望。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是资深乐迷,之前也没想写过乐评,但是这张《我相信》听得我手舞足蹈,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感觉。
1,Intro
或许Intro就预示着靓颖中西合璧的走向以及自我定义。很多人都从旋律中听出了中国风的感觉,而配器却并没有使用琵琶、梆笛、古筝等民族乐器;时远时近的飘渺妖娆的女声演绎,也与靓颖对自己的“Vocal Artist”的定义相契合;后半截的Rap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了一些时尚感。
2,热
跟名字一样,这首歌很来劲,自然也就成了专辑里打头阵的曲目。气息控制得当;跟靓颖之前的快歌比,这首歌的明显进步在于它从整体上秀出了音色的性感和靓颖的自信。
这不是说以前的那些歌就不自信不性感,例如,《Dear Jane》里的那几句“啦啦啦……”就很有女人味。改变在于自信与性感由点状分布扩展到了一个完整的面,这点让人十分惊喜。
3,我相信
大气,深情,动听。就像文案所写的那样,欧陆电气化R&B风与华语音乐轻盈的旋律结合,或许更多的意义在于中西合璧的尝试,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进步创造可能。
整首歌的旋律没有太大的特别,但是贵在流畅;歌词都是一些短句,朗朗上口。转音和铺在后层的海豚音都恰到好处,锦上添花。如果将海豚音铺在上层的话,还真的会有些喧宾夺主。错落有致的鼓点很有生气,让人愉悦。这么大气的一首歌就不该配上哭哭啼啼的悲情歌词。靓颖亲自填词,坦露心声,最后它成了一首鼓舞人心并且动听的励志歌曲,意境也更开阔。
有人说这首歌像Leona Lewis的《better in time》,有人说像碧昂斯的《halo》。我觉得《我相信》与前两首歌差异很大,谈不上相像。前两首歌情绪比较高亢,歌词分布也很密集,而争议最大的鼓点,也能听出明显的不同。 但我认为,即使有借鉴欧美音乐,也不能因此抹杀有益的尝试。
4,就这样好了
这首歌的传播将得益于在华人听众中广泛存在的芭乐情节。但我个人觉得这首歌的编曲很冒险:副歌的前两句,靓颖的声音有意比伴奏快一拍,容易节奏感不上不下的听众误以为是唱错节奏了。这可能会影响这首情歌的传唱度。
5,I do
身边的同学听惯了靓颖的深沉大气或婉约动人,对她的这种女生的可爱一面不怎么适应。然而这首歌的“可爱”一点都不显得矫情,而是很自然;靓颖也秀出了纯净漂亮的音色。和声的那句“魔鬼魔鬼,你是魔鬼魔鬼”也越发动人。
这首歌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靓颖的那首《身体语言》,凉粉们也应该还记得曲中的撒娇声和哑然失笑凸显了青春美少女的俏皮可爱。只是经3年打磨后的靓颖掌控能力比以前更强,处理方式也更成熟。抛开包装和宣传不谈,《I do》从技术层面和演绎方式上来说是首成功的歌曲。
6,如果这就是爱情
对于一些爱K歌而音域十分有限的朋友来说,这首歌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麻烦。主歌部分的女中音演绎是一个障碍:除了音域问题外,主歌的情绪该如何拿捏也是一个问题。不过他们应该不会望而却步,就像他们面对《画心》和《木兰星》那样,因为这首歌实在是太动听了。
洒狗血的歌未必感动得了人,说不定反而让人厌倦,许多乐迷便非常憎恶又哭又闹的网络情歌。在《我们说好的》达到了靓式都市情歌的一个制高点之后,靓颖开始寻求自己在都市情歌演绎方式上的突破:一个让人遗憾的尝试便是《黑夜里的光》。靓颖知道,要把都市情歌唱出一个较高境界,需要收敛、需要淡然。然而,《黑夜里的光》(它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跟不瘟不火的编曲也有关系)的收敛有些过分了,适得其反。相反,《如果这就是爱情》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编曲没有了《我们说好的》那样的繁重;演唱时的修饰音婉转动人;主歌部分情绪收敛,副歌由挥洒归复于平静,整首歌的意境也就出来了。歌词说不上深刻,但是现实感很强,加上几个“如果”开头的设问句增强气势,足以打动人心了。
7,快活
这首歌的歌词稍微让我感觉有些无聊。 这样一首有力量的歌,词却显得如此空洞乏味。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华语流行音乐中广泛存在。在当今的政治氛围下,他们不太会去创作像欧美的摇滚、朋克那样强烈批判社会现实、负载社会理想的歌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该拓宽自己的创作题材的社会来源;他们也可以带着镣铐起舞,汉语强大的表意功能足以支撑起他们的笔杆。
8,办不到
这首歌的第三句很有意思。整首歌很嘻哈很俏皮,而第三突然冒出了宗华那严肃的声音,让人感觉很有戏剧感。事实上宗华的声音所到之处便有这种戏剧感,使得这首歌也更加有意思。
中间那声过了电的海豚音也很惊艳。
9,低嗨
在华语乐坛来说,海豚音的确是靓颖一个标志性的必杀技。但海豚音是不能滥用的,之前听过华语乐坛某男歌手一首歌中海豚音独立成为了副歌部分,加上失败的编曲,导致那声海豚音显得非常突兀。而维塔斯的《歌剧2》,编曲和作曲上都在主歌部分有个气氛的渲染和铺垫,海豚音宝剑出鞘则是水到渠成。
《画心》中的近一分钟的海豚音是点睛之笔;《我相信》中的海豚音铺在后层,主次得当。这都是海豚音的成功应用。《低嗨》是一个过场曲,铺在后层的海豚音很慵懒很放松,一点不尖利突兀,而是显得非常有情调。
10,I don't wanna pray
夜幕降临之后,洗个澡,来一顿烛光晚餐。如果需要音乐,这首歌是再合适不错了。专辑里的神来之作,有情调又有格调。
有的凉粉会联想到上一张专辑中的《为难》,还有之前的《日落大道》。这类歌曲都是一个风情路线。但是这首《I don't wanna pray》的高明之处在于,除了演唱方式外,还从作曲的思维上让整首歌显得摇曳有风情(副歌部分的百转千回最明显),这种摇曳让歌曲明显有了之前这类歌曲没有的平衡感,就像握着长竿走钢丝一样,不管怎么摇摆,人就是不会掉下来。
11,我们都辜负了爱
编曲上有很大的留白,突出人声的优美。很难得听到靓颖在情歌中的演唱都集中在高音区。
不抢耳,属于越听越好听的那种,确实一首非常精致的音乐小品。话不多说,大家自己去品味吧。
12,需要你
也许是因为听了太多的迷人精致的新世纪音乐作品,流行音乐的曲调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而曲调不是我个人评价流行音乐的标准。相对来说,这首歌的曲调没多大特别。然而靓颖的演唱非常的有张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副歌第3个字,踩着鼓点让能量喷薄而出。这能量足以让人产生共鸣。
Bonus Track——
木兰星
还是简单说一下吧。与《木兰星》,《木兰情》从旋律上来说可能会更有吸引力。但是我却特别喜欢《木兰星》,因为我能够感受到靓颖声音的张力与深度。
记得曾经有位编辑形容梁朝伟的眼神之所以迷人,不是因为里面干净得什么都没有,而是因为蕴含着太多太多。副歌第二遍大爆发,把之前所谓的隐忍啊什么的全部抛开,声线里有了太多的内容,不容人细数,也不容人分解。而且咬字也特别讲究:副歌第二遍时,“吞”字上你能够听到她的梗咽,真的是如鲠在喉啊。如此淋漓尽致的演绎,怎能不让人惊叹?直到歌曲最后一句,“逆着风走过燕然山”,“山”字突然放空,编曲中的风声与之配合,之前的一切突然随风消逝,让这首歌的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
朝思暮想
作为百变Diva,如果没有这样一首作品纪录自己声音的一个别人不怎么熟悉的侧面,应该会是件憾事。《I do》所展现的是青春气息的甜美,而《朝思暮想》则是成熟的甜美——这种纯粹的甜美在歌坛已不多见。不说优美的旋律,光是声音已能迷倒众生。有音乐人林海把关,风格自然会偏向古典。稍微有些遗憾的是配器加得太多,编曲稍显繁重。
后记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说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歌手的声音及演绎。
周围很多朋友总是凭旋律是否符合个人审美而评价歌的好坏。但流行音乐的重心可能真不该在曲调上面。现代流行音乐的历史应该也有上百年了。按数学的排列组合来说,我们听的调调在不经意间已然大同小异、似曾相识。抛开作词不谈,编曲、歌手的声音及演绎方式的精益求精,应该是一个成熟乐坛为之奋斗的方向。
张靓颖就是这样一个歌手,她的作品更深的意义藏在编曲和演绎方式里。靓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vocal artist。有了正确的定位,加上自身的实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靓颖的前途。
我喜欢她,最初是因为她独一无二的唱功,到后来,是越来越喜欢她本人。因为她,我开始听我一些以前我从来不听的音乐。4年多来,她的音乐反复改造着我的耳朵,让我开始懂得欣赏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作为一个音乐个体,她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却看到了整个世界。
成为她的歌迷之后,对她开始有这样那样的期许,而一直在努力往前的她从来没让我感到过失望。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是资深乐迷,之前也没想写过乐评,但是这张《我相信》听得我手舞足蹈,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感觉。
1,Intro
或许Intro就预示着靓颖中西合璧的走向以及自我定义。很多人都从旋律中听出了中国风的感觉,而配器却并没有使用琵琶、梆笛、古筝等民族乐器;时远时近的飘渺妖娆的女声演绎,也与靓颖对自己的“Vocal Artist”的定义相契合;后半截的Rap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了一些时尚感。
2,热
跟名字一样,这首歌很来劲,自然也就成了专辑里打头阵的曲目。气息控制得当;跟靓颖之前的快歌比,这首歌的明显进步在于它从整体上秀出了音色的性感和靓颖的自信。
这不是说以前的那些歌就不自信不性感,例如,《Dear Jane》里的那几句“啦啦啦……”就很有女人味。改变在于自信与性感由点状分布扩展到了一个完整的面,这点让人十分惊喜。
3,我相信
大气,深情,动听。就像文案所写的那样,欧陆电气化R&B风与华语音乐轻盈的旋律结合,或许更多的意义在于中西合璧的尝试,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进步创造可能。
整首歌的旋律没有太大的特别,但是贵在流畅;歌词都是一些短句,朗朗上口。转音和铺在后层的海豚音都恰到好处,锦上添花。如果将海豚音铺在上层的话,还真的会有些喧宾夺主。错落有致的鼓点很有生气,让人愉悦。这么大气的一首歌就不该配上哭哭啼啼的悲情歌词。靓颖亲自填词,坦露心声,最后它成了一首鼓舞人心并且动听的励志歌曲,意境也更开阔。
有人说这首歌像Leona Lewis的《better in time》,有人说像碧昂斯的《halo》。我觉得《我相信》与前两首歌差异很大,谈不上相像。前两首歌情绪比较高亢,歌词分布也很密集,而争议最大的鼓点,也能听出明显的不同。 但我认为,即使有借鉴欧美音乐,也不能因此抹杀有益的尝试。
4,就这样好了
这首歌的传播将得益于在华人听众中广泛存在的芭乐情节。但我个人觉得这首歌的编曲很冒险:副歌的前两句,靓颖的声音有意比伴奏快一拍,容易节奏感不上不下的听众误以为是唱错节奏了。这可能会影响这首情歌的传唱度。
5,I do
身边的同学听惯了靓颖的深沉大气或婉约动人,对她的这种女生的可爱一面不怎么适应。然而这首歌的“可爱”一点都不显得矫情,而是很自然;靓颖也秀出了纯净漂亮的音色。和声的那句“魔鬼魔鬼,你是魔鬼魔鬼”也越发动人。
这首歌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靓颖的那首《身体语言》,凉粉们也应该还记得曲中的撒娇声和哑然失笑凸显了青春美少女的俏皮可爱。只是经3年打磨后的靓颖掌控能力比以前更强,处理方式也更成熟。抛开包装和宣传不谈,《I do》从技术层面和演绎方式上来说是首成功的歌曲。
6,如果这就是爱情
对于一些爱K歌而音域十分有限的朋友来说,这首歌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麻烦。主歌部分的女中音演绎是一个障碍:除了音域问题外,主歌的情绪该如何拿捏也是一个问题。不过他们应该不会望而却步,就像他们面对《画心》和《木兰星》那样,因为这首歌实在是太动听了。
洒狗血的歌未必感动得了人,说不定反而让人厌倦,许多乐迷便非常憎恶又哭又闹的网络情歌。在《我们说好的》达到了靓式都市情歌的一个制高点之后,靓颖开始寻求自己在都市情歌演绎方式上的突破:一个让人遗憾的尝试便是《黑夜里的光》。靓颖知道,要把都市情歌唱出一个较高境界,需要收敛、需要淡然。然而,《黑夜里的光》(它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跟不瘟不火的编曲也有关系)的收敛有些过分了,适得其反。相反,《如果这就是爱情》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编曲没有了《我们说好的》那样的繁重;演唱时的修饰音婉转动人;主歌部分情绪收敛,副歌由挥洒归复于平静,整首歌的意境也就出来了。歌词说不上深刻,但是现实感很强,加上几个“如果”开头的设问句增强气势,足以打动人心了。
7,快活
这首歌的歌词稍微让我感觉有些无聊。 这样一首有力量的歌,词却显得如此空洞乏味。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华语流行音乐中广泛存在。在当今的政治氛围下,他们不太会去创作像欧美的摇滚、朋克那样强烈批判社会现实、负载社会理想的歌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该拓宽自己的创作题材的社会来源;他们也可以带着镣铐起舞,汉语强大的表意功能足以支撑起他们的笔杆。
8,办不到
这首歌的第三句很有意思。整首歌很嘻哈很俏皮,而第三突然冒出了宗华那严肃的声音,让人感觉很有戏剧感。事实上宗华的声音所到之处便有这种戏剧感,使得这首歌也更加有意思。
中间那声过了电的海豚音也很惊艳。
9,低嗨
在华语乐坛来说,海豚音的确是靓颖一个标志性的必杀技。但海豚音是不能滥用的,之前听过华语乐坛某男歌手一首歌中海豚音独立成为了副歌部分,加上失败的编曲,导致那声海豚音显得非常突兀。而维塔斯的《歌剧2》,编曲和作曲上都在主歌部分有个气氛的渲染和铺垫,海豚音宝剑出鞘则是水到渠成。
《画心》中的近一分钟的海豚音是点睛之笔;《我相信》中的海豚音铺在后层,主次得当。这都是海豚音的成功应用。《低嗨》是一个过场曲,铺在后层的海豚音很慵懒很放松,一点不尖利突兀,而是显得非常有情调。
10,I don't wanna pray
夜幕降临之后,洗个澡,来一顿烛光晚餐。如果需要音乐,这首歌是再合适不错了。专辑里的神来之作,有情调又有格调。
有的凉粉会联想到上一张专辑中的《为难》,还有之前的《日落大道》。这类歌曲都是一个风情路线。但是这首《I don't wanna pray》的高明之处在于,除了演唱方式外,还从作曲的思维上让整首歌显得摇曳有风情(副歌部分的百转千回最明显),这种摇曳让歌曲明显有了之前这类歌曲没有的平衡感,就像握着长竿走钢丝一样,不管怎么摇摆,人就是不会掉下来。
11,我们都辜负了爱
编曲上有很大的留白,突出人声的优美。很难得听到靓颖在情歌中的演唱都集中在高音区。
不抢耳,属于越听越好听的那种,确实一首非常精致的音乐小品。话不多说,大家自己去品味吧。
12,需要你
也许是因为听了太多的迷人精致的新世纪音乐作品,流行音乐的曲调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而曲调不是我个人评价流行音乐的标准。相对来说,这首歌的曲调没多大特别。然而靓颖的演唱非常的有张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副歌第3个字,踩着鼓点让能量喷薄而出。这能量足以让人产生共鸣。
Bonus Track——
木兰星
还是简单说一下吧。与《木兰星》,《木兰情》从旋律上来说可能会更有吸引力。但是我却特别喜欢《木兰星》,因为我能够感受到靓颖声音的张力与深度。
记得曾经有位编辑形容梁朝伟的眼神之所以迷人,不是因为里面干净得什么都没有,而是因为蕴含着太多太多。副歌第二遍大爆发,把之前所谓的隐忍啊什么的全部抛开,声线里有了太多的内容,不容人细数,也不容人分解。而且咬字也特别讲究:副歌第二遍时,“吞”字上你能够听到她的梗咽,真的是如鲠在喉啊。如此淋漓尽致的演绎,怎能不让人惊叹?直到歌曲最后一句,“逆着风走过燕然山”,“山”字突然放空,编曲中的风声与之配合,之前的一切突然随风消逝,让这首歌的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
朝思暮想
作为百变Diva,如果没有这样一首作品纪录自己声音的一个别人不怎么熟悉的侧面,应该会是件憾事。《I do》所展现的是青春气息的甜美,而《朝思暮想》则是成熟的甜美——这种纯粹的甜美在歌坛已不多见。不说优美的旋律,光是声音已能迷倒众生。有音乐人林海把关,风格自然会偏向古典。稍微有些遗憾的是配器加得太多,编曲稍显繁重。
后记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说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歌手的声音及演绎。
周围很多朋友总是凭旋律是否符合个人审美而评价歌的好坏。但流行音乐的重心可能真不该在曲调上面。现代流行音乐的历史应该也有上百年了。按数学的排列组合来说,我们听的调调在不经意间已然大同小异、似曾相识。抛开作词不谈,编曲、歌手的声音及演绎方式的精益求精,应该是一个成熟乐坛为之奋斗的方向。
张靓颖就是这样一个歌手,她的作品更深的意义藏在编曲和演绎方式里。靓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vocal artist。有了正确的定位,加上自身的实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靓颖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