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on及Pop-Rock

虽然我认为,没有细细品味一个乐队的作品、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乐队的创作历史就妄自往他们身上贴标签发表一通俗浅的装X的伪乐评,是一件对音乐人很不尊重的事情。但我还是想说,Hanson的摇滚我觉得应该是pop-rock,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曲风定义:说放荡暴力的硬气不如Guns & Rose,说悲情厚重不如Nirvana,说咆哮不如Linkin Park抑或Rolling Stone,说颓废不如恶之花Suede,说浓郁的时代背景或浓烈的社会意识不如U2和摇滚鼻祖The Beatles;至于pop方面说深情不如Westlife,说轻快不如Belle&Sebastian或者Electrophonvintage(这个当然不可能了根本不是一个范儿)……其实我这样的比较漏洞百出,因为我把每个经典乐队之所以经典的地方拿出来和这样一个年轻的摇滚乐队(生理年龄年轻,其实创作年龄已经很大了,这也是他们风靡的原因之一)全方面地比较,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找茬。总之,我想说的是,pop-rock稍微一走偏就落入俗套,除非你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这个特色要足以支撑你的作品永远发展下去,幸运的话成为经典,让以后的人在回顾摇滚史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形容词来说“所有的摇滚乐队都不如Hanson XXX”。不过pop-rock也是有牛逼闪闪的前辈的,当然就是Bon Jovi。据说,曾经为BonJovi操刀的经纪人Steve Lironi给Hanson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
摇滚发展到现在,很重的硬摇滚、金属摇滚、黑暗摇滚以及迷幻摇滚等等摇滚形式貌似都只有被很多地下独立音乐者、以及真正理解摇滚精神的崇高的人们如珍宝般热爱和珍藏着,因为这种强烈的极端的直指内心和社会脓疮的旋律及表现形式决定纯正的摇滚绝不会成为“大众的”宠儿。而Pop-rock似乎更能成为流行主流的灵魂,或者说pop和rock的结合更能让大众接受,因为这种摇滚在常人眼里更加“干净”,没有毒品、没有性、没有纹身、没有反战,更没有政治。流行元素比较强的摇滚,会比较受80后和70后末期的人的欢迎,很明显这个群体包括了我。其实这样也挺好,不管纯正不纯正,至少rock又有了一种延续和传播的载体,至少还有人在用心做摇滚。其实摇滚精神是什么呢,在我肤浅地看来就是“自由”和“平等”,各种繁复怪异的音乐形式本来就是兼容并包崇尚自由的摇滚精神的体现。既然你做摇滚了,只要你还心里还知道什么是摇滚你就尽情折腾吧总有人会来骂你的也总有人会来肯定你的,“强烈的自我否定”也是摇滚最重要的元素,如果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你也太不摇滚了。自摇滚诞生以来,“XX-rock”等N个衍生词层出不穷,幸运的是这N中形式中大多数都贯穿了摇滚精神的底线。
回到Hanson,我想我在这里啰哩八嗦一堆是因为,起初像Hanson这样的音乐我一定会执意贴上pop的标签而不愿承认它是rock。看完有一期羽西关于他们的访谈后,我又搜罗了些资料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三个可爱的男人,我想他们也是摇滚的,或者说我希望他们真的是摇滚的。Hanson具有pop-rock的典型存在方式:个人生活朴素、内敛、传统和干净。Hanson最初自由进行的质朴创作有一种Aaron Carter早期的天真烂漫阳光,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真的还只是孩子,最大的Isaac16岁、Taylor13岁、Zac才11岁。但没想到一出道,“他们的音乐便跨越了国籍的藩篱,超越了年龄的限制,无论老少都喜欢上了他们”。之后他们的专辑慢慢变得成熟与感性(个人觉得《Middle Of Nowhere》里的Where's the love和Look at You、Yearbook还是比较中听的,略显抒情的Weird也不错),很有趣的是你可以从前后几张专辑中听出乐队中最小的兄弟Zac的变声,97年最早的几张专辑里的声音还颇让人感觉到是个小女孩儿声,那种呼喊配以稍显稚嫩的童声,带给你的感动和震撼与成熟的摇滚如Linkin Park抑或post-punk如JoyDivision是迥然不同的。这让我想起了MJ的Tell Me Why。:)总之,正如某乐评所说“Hanson 有着和当时支配着 90 年代的忧郁乏味截然相反的充满阳光的快乐的流行音乐的理解”,希望汉森兄弟不要走偏,一直用心去做摇滚,你们的音乐要是有力量的有精神的。
我以为,伟大的唱片,必将影响着一个时代以及接踵而至的无数时代,而不是一时的脍炙人口。
摇滚发展到现在,很重的硬摇滚、金属摇滚、黑暗摇滚以及迷幻摇滚等等摇滚形式貌似都只有被很多地下独立音乐者、以及真正理解摇滚精神的崇高的人们如珍宝般热爱和珍藏着,因为这种强烈的极端的直指内心和社会脓疮的旋律及表现形式决定纯正的摇滚绝不会成为“大众的”宠儿。而Pop-rock似乎更能成为流行主流的灵魂,或者说pop和rock的结合更能让大众接受,因为这种摇滚在常人眼里更加“干净”,没有毒品、没有性、没有纹身、没有反战,更没有政治。流行元素比较强的摇滚,会比较受80后和70后末期的人的欢迎,很明显这个群体包括了我。其实这样也挺好,不管纯正不纯正,至少rock又有了一种延续和传播的载体,至少还有人在用心做摇滚。其实摇滚精神是什么呢,在我肤浅地看来就是“自由”和“平等”,各种繁复怪异的音乐形式本来就是兼容并包崇尚自由的摇滚精神的体现。既然你做摇滚了,只要你还心里还知道什么是摇滚你就尽情折腾吧总有人会来骂你的也总有人会来肯定你的,“强烈的自我否定”也是摇滚最重要的元素,如果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你也太不摇滚了。自摇滚诞生以来,“XX-rock”等N个衍生词层出不穷,幸运的是这N中形式中大多数都贯穿了摇滚精神的底线。
回到Hanson,我想我在这里啰哩八嗦一堆是因为,起初像Hanson这样的音乐我一定会执意贴上pop的标签而不愿承认它是rock。看完有一期羽西关于他们的访谈后,我又搜罗了些资料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三个可爱的男人,我想他们也是摇滚的,或者说我希望他们真的是摇滚的。Hanson具有pop-rock的典型存在方式:个人生活朴素、内敛、传统和干净。Hanson最初自由进行的质朴创作有一种Aaron Carter早期的天真烂漫阳光,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真的还只是孩子,最大的Isaac16岁、Taylor13岁、Zac才11岁。但没想到一出道,“他们的音乐便跨越了国籍的藩篱,超越了年龄的限制,无论老少都喜欢上了他们”。之后他们的专辑慢慢变得成熟与感性(个人觉得《Middle Of Nowhere》里的Where's the love和Look at You、Yearbook还是比较中听的,略显抒情的Weird也不错),很有趣的是你可以从前后几张专辑中听出乐队中最小的兄弟Zac的变声,97年最早的几张专辑里的声音还颇让人感觉到是个小女孩儿声,那种呼喊配以稍显稚嫩的童声,带给你的感动和震撼与成熟的摇滚如Linkin Park抑或post-punk如JoyDivision是迥然不同的。这让我想起了MJ的Tell Me Why。:)总之,正如某乐评所说“Hanson 有着和当时支配着 90 年代的忧郁乏味截然相反的充满阳光的快乐的流行音乐的理解”,希望汉森兄弟不要走偏,一直用心去做摇滚,你们的音乐要是有力量的有精神的。
我以为,伟大的唱片,必将影响着一个时代以及接踵而至的无数时代,而不是一时的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