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杭天在新加坡的演出
晚上8点,6月1号,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
场子坐满了大概一半,大家都很安静得等待着演出开始。观众中什么人都有,老外,白领,中年人偏多,居然还有50多岁的老auntie…...随着音乐厅断断续续的三声提示铃响,场内灯光渐渐暗淡下来,演出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杨一,一头长发,灰褐色的长袖T恤。以前也没有见过他的照片,不过觉得比我想象中的要胖,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沧桑,也许在人们的意识中,街头艺术家们都应该是沧桑的吧。
杨一没有说什么话,调了调他那把木吉他就开始了演唱。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不错,杨一现场的声音比起他的录音室作品更要显得低沉。第一首歌是《小镇》,平和的和弦,朴实的歌词,仿佛带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想起平凡的父老乡亲,孤身在外追求的游子(追求什么呢?是梦想吗?),心里泛起陈陈感动。
一曲终了,杨一跟观众问好之后说接下来他将不再说话,据说这是他街头表演一直的习惯。他说,他用他的音乐带着我们走过中国的黄土大地。
接下来的曲目是《上路吧,朋友!》,这名字让我想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只要挣够了路费,就往更远的地方走。其实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可抛不开。 要想活得精彩,就上路吧,朋友!” 词写得真好,也许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简单吧,也许所谓“垮掉的一代”和我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无法相提并论,不过谁没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呢。我们总是把很多东西背在身上,然后笑着对自己妥协,满意敷衍着自己说:其实生活在别处。
演出的中途,舞台的背幕上开始播放一些可能是随行带来的一些影像,看着杨一走过城市,走过乡村,走过旧民居的大院,走过繁忙的菜市场,也看见了他的名间导师歪嘴李生才。影像里很多东西看上去距离我如此遥远而陌生,拖拉机,破旧的院落,高高的柴垛,是否已经在城市这座监狱关了太久的缘故呢?
接下来的一些曲目我都比较熟悉,《花扇面》,《买菜》,《样样干》,《烤白薯》等等,音乐是简单的,歌词是朴实的,演唱是真挚的。我就喜欢他歌那种叙事性的平实,口琴加上吉他,说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大小事情,作品中藏着深深的人文关怀。演唱中途有几个观众退场,老外们反而坐着听得很认真,实在是让我奇怪。(我觉得杨一最重要的就要知道他的词,老外不懂华文,我不知道他们的感觉)
杨一演出了大约1个小时,静静的退场。灯亮,中场休息时间,下面的1个小时将由杭天演出。(我身边坐的两个中年OL也借这中途休息时间溜了,哈哈)
对于杭天,之前我并没有听过他们的音乐,只看过一些网络上的宣传,说什么中国布鲁斯之类,也没有太关注,不过到也是充满期待。
出场的是四个帅气的年轻人,3把吉他1把贝斯。杭天扎着长发,留着小胡子,味道十足。
照样的和观众问好,以后每一首歌曲,杭天用中文和英文报出曲目名字。
第一首歌是《我也梦回唐朝》,可不是沿袭唐朝的那种重金属,而是颇有韵味的民谣小调。歌词同样引用了不少唐朝诗词典故,舍弃了那种词赋满江的豪气,却带着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杭天的声音听出来很舒服,很洒脱的感觉。
接下来一些曲目都还不错,《冷水浇头》和《姑娘你让我脑袋发昏》中对恋爱男女的形象白描;《我们都是快乐的牛羊》里对模式化生活的反讽调侃,《这并不是过分的要求》里面采用了二胡伴奏,歌中充满了对农民兄弟的深情。两首分别向Bob Dylan和东史郎致敬的歌曲内容也非常有水准。
相比杨一,杭天的音乐显然更吸引当场观众的注意:乐队配合默契,悦耳的编曲,二胡的运用(虽然我个人认为没什么新意)。不过我认为他的音乐和布鲁斯根本扯不上太大关系,至少不是我心目中那种黑人带着原始草根性的布鲁斯,有些曲目在音乐上反而和猫王时期的音乐相似(太过相似了,给我感觉就是换了中文歌词,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抛开这些技术上的东西不谈,杭天的歌大致是轻松的,让人愉悦的。和弦赏心悦目,歌词押韵而琅琅上口,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1个小时后,所有演出结束。观众多次鼓掌并叫着“安可”,杨一,杭天与其乐队成员一起上台谢幕。这个时候的气氛最热烈,呵呵。
走出音乐厅,漫步在新加坡河边,夜里的凉风吹的人很舒服,正如我今晚听到的音乐。我想也许民谣就应该是这样吧,所有轻松的,沉重的情绪都籍着平易近人的曲调表现出来。套用一句诗来俗一下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哈哈。
场子坐满了大概一半,大家都很安静得等待着演出开始。观众中什么人都有,老外,白领,中年人偏多,居然还有50多岁的老auntie…...随着音乐厅断断续续的三声提示铃响,场内灯光渐渐暗淡下来,演出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杨一,一头长发,灰褐色的长袖T恤。以前也没有见过他的照片,不过觉得比我想象中的要胖,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沧桑,也许在人们的意识中,街头艺术家们都应该是沧桑的吧。
杨一没有说什么话,调了调他那把木吉他就开始了演唱。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不错,杨一现场的声音比起他的录音室作品更要显得低沉。第一首歌是《小镇》,平和的和弦,朴实的歌词,仿佛带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想起平凡的父老乡亲,孤身在外追求的游子(追求什么呢?是梦想吗?),心里泛起陈陈感动。
一曲终了,杨一跟观众问好之后说接下来他将不再说话,据说这是他街头表演一直的习惯。他说,他用他的音乐带着我们走过中国的黄土大地。
接下来的曲目是《上路吧,朋友!》,这名字让我想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只要挣够了路费,就往更远的地方走。其实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可抛不开。 要想活得精彩,就上路吧,朋友!” 词写得真好,也许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简单吧,也许所谓“垮掉的一代”和我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无法相提并论,不过谁没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呢。我们总是把很多东西背在身上,然后笑着对自己妥协,满意敷衍着自己说:其实生活在别处。
演出的中途,舞台的背幕上开始播放一些可能是随行带来的一些影像,看着杨一走过城市,走过乡村,走过旧民居的大院,走过繁忙的菜市场,也看见了他的名间导师歪嘴李生才。影像里很多东西看上去距离我如此遥远而陌生,拖拉机,破旧的院落,高高的柴垛,是否已经在城市这座监狱关了太久的缘故呢?
接下来的一些曲目我都比较熟悉,《花扇面》,《买菜》,《样样干》,《烤白薯》等等,音乐是简单的,歌词是朴实的,演唱是真挚的。我就喜欢他歌那种叙事性的平实,口琴加上吉他,说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大小事情,作品中藏着深深的人文关怀。演唱中途有几个观众退场,老外们反而坐着听得很认真,实在是让我奇怪。(我觉得杨一最重要的就要知道他的词,老外不懂华文,我不知道他们的感觉)
杨一演出了大约1个小时,静静的退场。灯亮,中场休息时间,下面的1个小时将由杭天演出。(我身边坐的两个中年OL也借这中途休息时间溜了,哈哈)
对于杭天,之前我并没有听过他们的音乐,只看过一些网络上的宣传,说什么中国布鲁斯之类,也没有太关注,不过到也是充满期待。
出场的是四个帅气的年轻人,3把吉他1把贝斯。杭天扎着长发,留着小胡子,味道十足。
照样的和观众问好,以后每一首歌曲,杭天用中文和英文报出曲目名字。
第一首歌是《我也梦回唐朝》,可不是沿袭唐朝的那种重金属,而是颇有韵味的民谣小调。歌词同样引用了不少唐朝诗词典故,舍弃了那种词赋满江的豪气,却带着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杭天的声音听出来很舒服,很洒脱的感觉。
接下来一些曲目都还不错,《冷水浇头》和《姑娘你让我脑袋发昏》中对恋爱男女的形象白描;《我们都是快乐的牛羊》里对模式化生活的反讽调侃,《这并不是过分的要求》里面采用了二胡伴奏,歌中充满了对农民兄弟的深情。两首分别向Bob Dylan和东史郎致敬的歌曲内容也非常有水准。
相比杨一,杭天的音乐显然更吸引当场观众的注意:乐队配合默契,悦耳的编曲,二胡的运用(虽然我个人认为没什么新意)。不过我认为他的音乐和布鲁斯根本扯不上太大关系,至少不是我心目中那种黑人带着原始草根性的布鲁斯,有些曲目在音乐上反而和猫王时期的音乐相似(太过相似了,给我感觉就是换了中文歌词,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抛开这些技术上的东西不谈,杭天的歌大致是轻松的,让人愉悦的。和弦赏心悦目,歌词押韵而琅琅上口,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1个小时后,所有演出结束。观众多次鼓掌并叫着“安可”,杨一,杭天与其乐队成员一起上台谢幕。这个时候的气氛最热烈,呵呵。
走出音乐厅,漫步在新加坡河边,夜里的凉风吹的人很舒服,正如我今晚听到的音乐。我想也许民谣就应该是这样吧,所有轻松的,沉重的情绪都籍着平易近人的曲调表现出来。套用一句诗来俗一下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