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光”——低调才女雷光夏

抬头的阳光,低头的浅吟。她在光影盛夏中清透,犹如一记清雷刺穿脑海中我们记忆的小路。在那里我们曾流连,在生活中我们渐渐将那段时光淡忘。而一首《我们的八十年代》带我们回到那寂寞的年华、林荫的小道。朦胧的甜蜜与苦涩都在她的歌声下寂寂苏醒,绽放记忆的冰花。姗姗来迟的光夏,并不迟地将我们带回到那逝去的年代,带那失去的韶华不着痕迹地返回梦中。 那里,是我们最璀璨又最伤感惆怅的时光,那里有最真实最自我的我们。
曾经有人预言,在华语乐坛中唯一能与陈姗妮一比高下的女词手便是这位半出半隐、名不见经传的雷光夏。但她始终不曾大红大紫声名远播,在非主流音乐中亦是低调者的她甚至还被当作一个乐坛新人。一九六八年出生的雷光夏,她的歌声早已陪伴了我们十年之久。在音乐的国度里,她像一个安静的牧羊人,在远离喧嚣的角落静静地躺在她寂寞的名字上,望着她自己的月空。她的歌声,胜月皎洁。那轮明亮的月弯,像一个巨大的乐符,谱写着甜美的月光牧羊曲。
她没有最流光溢彩的华丽,或许在时下华语乐坛,任何人的歌声与王菲相比都不能算作华丽。她的华丽来自于内心的恬淡,不带一丝锋芒,不着半点斧气。技巧是多余的,花腔是无谓的。从容而歌,即使她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个非职业歌者。她的歌声绝非最悦耳,甚至有些涩,有种雾障重重的感觉。听她的歌,我竟然会产生一种我在听陈姗妮的歌的错觉。甚至之前一些描写陈姗妮歌声的文字,最初也是写给雷光夏的。其实两人的音色差别很大,姗妮更浑浓,光夏更虚浮。姗妮的歌声更苦楚更沧桑更无奈,光夏则愈淡然愈哀然愈怅然。也许同的是,那不同女人身上相同的寂寞吧。陈姗妮的寂寞生在华灯璀璨猖獗之处,欢歌悲思。雷光夏的寂寞则是那黑暗之光,在黑寂中慢慢点燃心中暖甜。
黑暗之光,低调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