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的,装文化也请不要糟塌古文

(某人说看不懂,我来更新一下。猗兰操,就是作者以兰自比的琴歌。
写这篇文章,一是出于调笑之意纯粹为了好玩,二是希望这样的词能够写得更好,既然要仿古,起码要仿的象一些,不要连语法都拎勿清,而且违背了兰的传统审美意象,难免会有让人觉得是在糟践传统文化。
我只与想讨论交流的人讨论交流,至于旁的,就无暇顾及了。毕竟我还要准备论文考试一堆东西,没那个心情和时间来浪费。某人,不是有猫腻,只是觉得伤心,这样诋毁我没意思,所谓“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吧,我把你当朋友看,你也不要一再试探我的容忍,涵养不是用来试探的。
另外,有意见说所谓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跟这些东西计较较真啥的,大约是这个意思。那么我要说,真正做学问的人,更要有这种较真的精神,这方面,事例很多,不一一赘举。如果连这些关乎文化的东西都故作清高不去理会,传统从何而来因何而彰?
下面就几个问题做一下阐述。
一,韩愈有十琴操,这是其中的一篇。琴操,是琴歌的一种,能够抚琴而歌,和于音律。琴操也好,词也好,都是配乐而歌的。至于古韵的问题,他既然配乐使用就是的幽兰操,就能够和而歌之,没有什么问题,有疑问的,可以去查阅《弦歌雅韵》,自然能够有解答。
有人说“显然这个是为了押普通话的韵,作为歌词必须考虑读音。歌词和乐府、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歌词不能独立于曲,独立于口语。这一点如果搞不清楚,硬要拿词的标准来要求歌词,就没什么意思了”,歌词、乐府、词,都是有曲相配的,要不就不用讲格律讲平仄了,随便写写就是。另,这不是乐府或词,是琴操,是一种诗体,沧浪诗话曰:“有口号,有歌行,有乐府,有楚词,有琴操。”
二,茂与贸通假的问题。“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是古文特有的现象。但不是说读音相同或者字形相近就能通假,茂,说文“草丰盛也”,通“贸”的用法,据我所知只在《汉书·叙传》有,意思是贸易、买卖,“商以足用,茂迁有无”;贸,作形容词,混乱貌、纷乱貌,贸的通假用法,通“侔”,意谓相等。贸通不了茂。所以“雪霜茂茂,蕾蕾于冬”的写法,是错的,也不要把雪霜独立的敷衍出一个意思,把“茂茂”硬塞到后面去,没有这种语法,你想多了。“蕾蕾于冬”的问题,下面也有讲,不赘述。
三,你要反驳我,那么请你指出你论据的来源,我说的这些,都是有出处的。至于来源,不要用百度百科这种不靠谱的(它对猗兰操的解释狗屁不通),一次二次三次文献都分不清的,也不要用。真要做学术,怎样引用,是基本的素质。
四,一首歌词,再怎样基本要求,起码也得文理通顺晓畅。瞎唬烂,就是要被批判。
五,专业原因,我一直相信虽然真理不辩自明,但意见却需要自由市场,对于不文明的评论,我不会删,诸位请自重。
六,对于某些稍微有点文化素养的人都不成问题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猗兰操》一二句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出于何典?若不用典就不要装。 (众香拱之,一是并非用典,一是与全文兰的高洁独立操守形象有悖。)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猗兰操》三四句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猗兰操》八七句,这句就相当操蛋了,八七。韵不是这么押的,文法也不是这么通的。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天外飞仙之笔。谁能给我解释下?!“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真能YY,活活把猗兰给操了! (我还是那句话,与全文兰的高洁独立操守形象有悖,谓之“操”。)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你还要玩前后呼应是吧! (作词的在这里用姜太公渭钓的典,大约是想说孔子就像出仕前的姜飞熊,若被某王所用,便能“奕奕清芳”了。但忘了姜是等着钓王,以便王为所用,是入世的姿态,而孔子是没王用之,而隐隐有出世之意。另外的问题,“奕”的本义是“大”,引申作“美”,叠用除了“大”还有“光明”的意思,像我们说“神采奕奕”,但是,总之都是用在能够看得见的东西上,“奕奕清芳”,说不通。)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原句“雪霜贸贸,荠麦之茂”改成雪霜茂茂。茂是什么意思?请去查查古汉语字典。“艸豐盛”,茂也。 (茂字的意思,草丰盛貌。雪霜茂茂,没这种说法。蕾蕾于冬,说兰草冬天依然含苞欲放,有没有这典存疑,事实上冬天兰能不能含苞也是可疑的。)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原句”君子之伤,君子之守“改的。趋炎附势,真是孙子昌了,这就是作者心中的幽兰气质! (韩的《猗兰操》赞美的是兰不为世所动的独立精神,好像我们今天说空谷幽兰,所谓“君子之伤,君子之守。”作词的改成这样就完全与原意相悖,结合“文王梦熊,渭水泱泱”,大意似乎是,孔子有君子之守,能为皇帝所用,所以子孙就能昌盛?)
附韩愈《猗兰操》原文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猗猗,美盛貌,美好貌。班固《西都赋》:“兰茝发色,晔晔猗猗。”)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何伤,犹言没有妨害。这句是韩愈以兰自比,我不被用,也没有什么妨碍。《文子》:“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止。”与“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一个意思。)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曷为,为何。)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礼记》:“贸贸然来。”《西京杂记》:“仲舒曰:‘荠夌枯,由阴杀也。……荠夌始生,由阳升也。’”)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Updated
猗兰操,一名幽兰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猗兰操》郭茂倩题解:“《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 ,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託辞於香兰云。’”操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韩愈因之拟《猗兰操》,其序言:“孔子伤不逢时作。”
写这篇文章,一是出于调笑之意纯粹为了好玩,二是希望这样的词能够写得更好,既然要仿古,起码要仿的象一些,不要连语法都拎勿清,而且违背了兰的传统审美意象,难免会有让人觉得是在糟践传统文化。
我只与想讨论交流的人讨论交流,至于旁的,就无暇顾及了。毕竟我还要准备论文考试一堆东西,没那个心情和时间来浪费。某人,不是有猫腻,只是觉得伤心,这样诋毁我没意思,所谓“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吧,我把你当朋友看,你也不要一再试探我的容忍,涵养不是用来试探的。
另外,有意见说所谓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跟这些东西计较较真啥的,大约是这个意思。那么我要说,真正做学问的人,更要有这种较真的精神,这方面,事例很多,不一一赘举。如果连这些关乎文化的东西都故作清高不去理会,传统从何而来因何而彰?
下面就几个问题做一下阐述。
一,韩愈有十琴操,这是其中的一篇。琴操,是琴歌的一种,能够抚琴而歌,和于音律。琴操也好,词也好,都是配乐而歌的。至于古韵的问题,他既然配乐使用就是的幽兰操,就能够和而歌之,没有什么问题,有疑问的,可以去查阅《弦歌雅韵》,自然能够有解答。
有人说“显然这个是为了押普通话的韵,作为歌词必须考虑读音。歌词和乐府、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歌词不能独立于曲,独立于口语。这一点如果搞不清楚,硬要拿词的标准来要求歌词,就没什么意思了”,歌词、乐府、词,都是有曲相配的,要不就不用讲格律讲平仄了,随便写写就是。另,这不是乐府或词,是琴操,是一种诗体,沧浪诗话曰:“有口号,有歌行,有乐府,有楚词,有琴操。”
二,茂与贸通假的问题。“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是古文特有的现象。但不是说读音相同或者字形相近就能通假,茂,说文“草丰盛也”,通“贸”的用法,据我所知只在《汉书·叙传》有,意思是贸易、买卖,“商以足用,茂迁有无”;贸,作形容词,混乱貌、纷乱貌,贸的通假用法,通“侔”,意谓相等。贸通不了茂。所以“雪霜茂茂,蕾蕾于冬”的写法,是错的,也不要把雪霜独立的敷衍出一个意思,把“茂茂”硬塞到后面去,没有这种语法,你想多了。“蕾蕾于冬”的问题,下面也有讲,不赘述。
三,你要反驳我,那么请你指出你论据的来源,我说的这些,都是有出处的。至于来源,不要用百度百科这种不靠谱的(它对猗兰操的解释狗屁不通),一次二次三次文献都分不清的,也不要用。真要做学术,怎样引用,是基本的素质。
四,一首歌词,再怎样基本要求,起码也得文理通顺晓畅。瞎唬烂,就是要被批判。
五,专业原因,我一直相信虽然真理不辩自明,但意见却需要自由市场,对于不文明的评论,我不会删,诸位请自重。
六,对于某些稍微有点文化素养的人都不成问题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猗兰操》一二句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出于何典?若不用典就不要装。 (众香拱之,一是并非用典,一是与全文兰的高洁独立操守形象有悖。)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猗兰操》三四句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猗兰操》八七句,这句就相当操蛋了,八七。韵不是这么押的,文法也不是这么通的。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天外飞仙之笔。谁能给我解释下?!“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真能YY,活活把猗兰给操了! (我还是那句话,与全文兰的高洁独立操守形象有悖,谓之“操”。)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你还要玩前后呼应是吧! (作词的在这里用姜太公渭钓的典,大约是想说孔子就像出仕前的姜飞熊,若被某王所用,便能“奕奕清芳”了。但忘了姜是等着钓王,以便王为所用,是入世的姿态,而孔子是没王用之,而隐隐有出世之意。另外的问题,“奕”的本义是“大”,引申作“美”,叠用除了“大”还有“光明”的意思,像我们说“神采奕奕”,但是,总之都是用在能够看得见的东西上,“奕奕清芳”,说不通。)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原句“雪霜贸贸,荠麦之茂”改成雪霜茂茂。茂是什么意思?请去查查古汉语字典。“艸豐盛”,茂也。 (茂字的意思,草丰盛貌。雪霜茂茂,没这种说法。蕾蕾于冬,说兰草冬天依然含苞欲放,有没有这典存疑,事实上冬天兰能不能含苞也是可疑的。)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原句”君子之伤,君子之守“改的。趋炎附势,真是孙子昌了,这就是作者心中的幽兰气质! (韩的《猗兰操》赞美的是兰不为世所动的独立精神,好像我们今天说空谷幽兰,所谓“君子之伤,君子之守。”作词的改成这样就完全与原意相悖,结合“文王梦熊,渭水泱泱”,大意似乎是,孔子有君子之守,能为皇帝所用,所以子孙就能昌盛?)
附韩愈《猗兰操》原文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猗猗,美盛貌,美好貌。班固《西都赋》:“兰茝发色,晔晔猗猗。”)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何伤,犹言没有妨害。这句是韩愈以兰自比,我不被用,也没有什么妨碍。《文子》:“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止。”与“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是一个意思。)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曷为,为何。)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礼记》:“贸贸然来。”《西京杂记》:“仲舒曰:‘荠夌枯,由阴杀也。……荠夌始生,由阳升也。’”)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Updated
猗兰操,一名幽兰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猗兰操》郭茂倩题解:“《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 ,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託辞於香兰云。’”操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韩愈因之拟《猗兰操》,其序言:“孔子伤不逢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