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的,與曖昧的
有一次放學,遇到已經沒有念下去的中學同學。她身體不好,家人於是不想她繼續唸書,便婉言勸她回家去幫家裡打點生意。再次碰到,我劈頭就問:“喜歡彭羚的新歌嗎?”她搖搖頭,說不喜歡,聽了一遍就放在一邊了。我記得她當初和同班同學的puppy love,是一直以來的話題和焦點,還記得「完全因你」出版時,大家打成一片的聽音樂寫歌詞。心想彭羚真的是下決心和過去說再見了,不僅是那些過眼雲煙的輝煌,還有那些保守的不願意為她改變的聽眾。「好好愛」彷彿是暗戰,因為始終要聽在耳朵裡才知道那種改變。這種看上去的地下情,總是在曝光後才了解改變的因由和發生。
人都有不光明的戀愛。或者說愛情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講出口的愛情變成一種宣言,卻未必等於每個人對愛情的想法和態度。人們對於愛情的細節,戀人腦中的枝節,最後常常化作一場自言自語。也有在細水長流之後,欣然大白的愛情,已經再無須解釋。
---------------------------------
愛,當然是彭羚唱片的主題。從樂意時期直來直去的,沒什麼裝點的愛,到EMI時期戲劇味濃郁,七情上面的愛,幸福與不幸福都去到一種極致。
隨著一切都還原生活本來面貌,去戲劇化在娛樂業產品中逐漸盛行起來。 SONY時期對彭羚當然是一種微縮化。情感和情緒被收窄,被縮小,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不再是某種宣洩。「一枝花」與「要多美麗有多美麗」講的是好好愛自己,「好好愛」這張國語就講如何將這些愛交出去。有喃喃自語,也有告白,有確定,也有疑慮。
1999年是台灣國語樂壇的轉折點,是新舊曲風決裂的重要年份。舊的苦情曲風逐漸地被公司放棄,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在文案中控訴苦情,主打清新和快樂。 Sony沒有明目張膽地給彭羚公然定下基調,「好好愛」卻明白地這樣轉變了。改掉「一枝花」裡的電子成分,國語傾囊解向band sound。以往專輯裡的磅礴和滴滴答答都由鼓點和吉他唱了主角。
同樣是「給我愛過的男孩們」那樣的情感梳理,當然同樣有豐富旅程。「好好愛」沒有講那個結局,筆墨都用在了經過。樓南蔚、李焯雄、姚若龍、鄔裕康,儼然台灣女性言情書。這次聚集在彭羚的國語專輯裡,他們一掃過去彭羚自怨自艾的國語形象,又區別開廣東歌裡的迷幻,寫出了她輕鬆自然,又有豐富過去的形象。
「絕色音展」中或許也曾經有這一面,不過在迷糊的整體安排和參差的歌曲素質讓新的元素被掩蓋起來。類似「住在隔壁」中的密集唱詞在「好好愛」裡倒是多了不少:“長長的大雨過後,要透氣想吹風在家裡悶太久了”、“愛到我眼睛不敢看,話也不敢大聲講,一口氣也不能用力喘”證明彭羚的演唱在技術指標上的進步。細節上的收放自如,又將平淡的歌詞唱出一些箴言的味道,林夕和周耀輝也沒有玩玄虛的課題,而是就平時的感情題材挖掘出新的比喻和情境,也足夠描寫情感裡的世間百態。
包小松包小柏為這張專輯貢獻最大的是將編曲和旋律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旋律並非上口的情況下為歌曲提供了相當多細節可供玩味。不僅是歌曲的副歌或主歌,就連前奏和過渡小節都打扮得豐滿與細緻。
最為大眾所記得的,無非是受新力一哥提攜的對唱曲成為彭羚最後一首國語熱門歌曲。這首歌在當年影響不小,直到現在都還能聽到人在KTV點唱。王力宏當年的人氣確實一時無兩,游鴻明的旋律也朗朗上口,雖說題材普通,歌詞也未必出彩,這首歌還是成為部分人醒目的記憶。如同那些明或不明的情感,「好好愛」跌宕又好像微風,恰到碰到壞的時機。老一輩歌迷對苦情歌和大起大落念念不忘,新的歌迷還沉浸在偶像魅力之中未能對音樂本身動心,只有「讓我取暖」還存在他們的回憶裡。
人都有不光明的戀愛。或者說愛情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講出口的愛情變成一種宣言,卻未必等於每個人對愛情的想法和態度。人們對於愛情的細節,戀人腦中的枝節,最後常常化作一場自言自語。也有在細水長流之後,欣然大白的愛情,已經再無須解釋。
---------------------------------
愛,當然是彭羚唱片的主題。從樂意時期直來直去的,沒什麼裝點的愛,到EMI時期戲劇味濃郁,七情上面的愛,幸福與不幸福都去到一種極致。
隨著一切都還原生活本來面貌,去戲劇化在娛樂業產品中逐漸盛行起來。 SONY時期對彭羚當然是一種微縮化。情感和情緒被收窄,被縮小,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不再是某種宣洩。「一枝花」與「要多美麗有多美麗」講的是好好愛自己,「好好愛」這張國語就講如何將這些愛交出去。有喃喃自語,也有告白,有確定,也有疑慮。
1999年是台灣國語樂壇的轉折點,是新舊曲風決裂的重要年份。舊的苦情曲風逐漸地被公司放棄,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在文案中控訴苦情,主打清新和快樂。 Sony沒有明目張膽地給彭羚公然定下基調,「好好愛」卻明白地這樣轉變了。改掉「一枝花」裡的電子成分,國語傾囊解向band sound。以往專輯裡的磅礴和滴滴答答都由鼓點和吉他唱了主角。
同樣是「給我愛過的男孩們」那樣的情感梳理,當然同樣有豐富旅程。「好好愛」沒有講那個結局,筆墨都用在了經過。樓南蔚、李焯雄、姚若龍、鄔裕康,儼然台灣女性言情書。這次聚集在彭羚的國語專輯裡,他們一掃過去彭羚自怨自艾的國語形象,又區別開廣東歌裡的迷幻,寫出了她輕鬆自然,又有豐富過去的形象。
「絕色音展」中或許也曾經有這一面,不過在迷糊的整體安排和參差的歌曲素質讓新的元素被掩蓋起來。類似「住在隔壁」中的密集唱詞在「好好愛」裡倒是多了不少:“長長的大雨過後,要透氣想吹風在家裡悶太久了”、“愛到我眼睛不敢看,話也不敢大聲講,一口氣也不能用力喘”證明彭羚的演唱在技術指標上的進步。細節上的收放自如,又將平淡的歌詞唱出一些箴言的味道,林夕和周耀輝也沒有玩玄虛的課題,而是就平時的感情題材挖掘出新的比喻和情境,也足夠描寫情感裡的世間百態。
包小松包小柏為這張專輯貢獻最大的是將編曲和旋律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旋律並非上口的情況下為歌曲提供了相當多細節可供玩味。不僅是歌曲的副歌或主歌,就連前奏和過渡小節都打扮得豐滿與細緻。
最為大眾所記得的,無非是受新力一哥提攜的對唱曲成為彭羚最後一首國語熱門歌曲。這首歌在當年影響不小,直到現在都還能聽到人在KTV點唱。王力宏當年的人氣確實一時無兩,游鴻明的旋律也朗朗上口,雖說題材普通,歌詞也未必出彩,這首歌還是成為部分人醒目的記憶。如同那些明或不明的情感,「好好愛」跌宕又好像微風,恰到碰到壞的時機。老一輩歌迷對苦情歌和大起大落念念不忘,新的歌迷還沉浸在偶像魅力之中未能對音樂本身動心,只有「讓我取暖」還存在他們的回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