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嗓,听者心;剑虽出,气先至!

前几日小妹推荐了这张名叫<冬来春去>的碟给我,说是能赶超我大爱了很多年的张歌神,并且和我欣赏了多年的许巍绝对能相提并论。仔细听过,发现正值花季的小妹如同当年我们迷恋小虎队一般中毒致深,花好稻花万般好。听了二十多年的歌,相比现今乐坛的其他选秀歌手的那些扯着嗓子飙高音或者唱些听不懂的R&B的碟,这算张可打四星瑕不掩瑜的碟,小妹说是这个歌手的第一张原创碟是值得鼓励的,所以给了五星。
听碟是靠主观,对不对胃口,是不是那杯茶,一听一品立马味道就出来了,没必要装客观好到天上,差到地上的。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出的碟必然也是投这个定位目标群的所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懂鲁迅先生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人人喜之的专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在我看来,这张专辑风格统一,情歌为主,偶尔穿插一些不羁作为创新。对一个创作型歌手来讲,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能让大众感受到这种风格是非常关键的,能在固有的风格上有所创新突破亦属难能可贵。不同于那些纯唱的歌手,嗓音的多变性才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Demo质感的制作,干净清澈的声音,这样的歌手多了去了,但这个歌手的细腻清透中还透露着一种有阅历有故事的男人的疏离和淡然,声线也多少有金属颗粒之感,整张专辑的80%以上的旋律琅琅上口,唱功虽有些瑕疵,尤其是高音假声常声悬一线,让人担心会唱破,可仔细聆听这些歌却是少有的平实自然让人感叹一种没有错过的真实。就象白描,不需要任何华丽绚烂的色彩,黑白间依然能够栩栩动人。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明天》,《奇幻之旅》,《鱼乐圈》,《离开》,《不想长大》和《一个人唱情歌》,《某某》。
-------------------------------------------------------------
主打歌《一个人唱情歌》是首小调的歌,在钢筋水泥中打拼碰撞到伤痕累累时,往往会被这种浅吟低唱一击而中。这首歌也是最能体现那种阅历故事后的疏离和淡然,看着别人的故事唱着自己的歌。陈楚生的歌有很奇妙的一点,不同的年纪能听出不同的感觉。这首失恋的歌,让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年过三张的剩男剩女以及已结婚生子却难忘初恋的人来听,绝对是不同的感觉。象牙塔中的悔不当初,剩男剩女的幽怨黯然,以及难忘初恋的事过境迁,折射的是不同的心境。
--------------------------------------------------------------
《离开》,可能在上海呆久了,不自然变得有些小资,尤其会爱些所谓蓝调的东西,因为蓝调的情怀很适合这个久居的城市。这歌有非常强的对比感,浮华却平实,软软诺诺的呢喃中透着一股子韧性。这首歌要是能做成黑胶碟,应该更能凸显这种冲击的感觉。
--------------------------------------------------------------
《奇幻之旅》,很有画面感的一首歌。人往往喜欢怀旧,是因为觉得失去的追不回来的弥足珍贵。比如童真,童心和记忆中的蓝天白云,午后的炊烟,路边的稻田。我们多么渴望自己还是追赶小贩的孩子,有闲情逸致看蝴蝶跳舞,鱼儿穿梭。面对生活的现实,万物都“各有各道理”中,还能回味这样美好的画面,多让人向往,连带让在功利的压迫中的心情深深呼口气。
---------------------------------------------------------------
《某某》,我极爱校园民谣,自然也会爱这首听上去简单明了的歌。这歌适合抛开嘈杂,以最安静的方式去聆听,一个人。当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爱你。爱情中坚持一方总是最受伤,姿态已低到尘埃中仍留不住负心情人。再相遇已非彼时身,郎有妻,妾有室。时间终究会过去,无法控制这纷繁的世界,因而也无法控制自己。会忘了吗?曾经牵过的手,吻过的脸,还有许下的诺言。会偶尔想起吗?年轻的岁月,走过的情路,还有那个已经记忆模糊的某某?
---------------------------------------------------------------
《鱼乐圈》,这首是穿插的不羁。这词这调非常能让人感到爽到爆。幻化成玻璃缸中的小鱼儿,看着想着感受着人世的纷杂。在现实中,有几个职场菜鸟没遇上过“自由和自在都远去说再见都来不及”,有几个被圈入政治漩涡的人看得懂“这风车旋转的道理”,有几个人在屋檐的能“摘下冬天戴上的面具”,除了感叹现实和实现之间越来越遥远,又有几人能大喊一声:大娘/老子,不干了!“我现在没时间再重头走一遍。”如此酣畅淋漓。
----------------------------------------------------------------
《不想长大》,自古到今赞美父爱如山的歌啊,词阿,诗啊绕地球估计可以好几圈。这歌的立意不见得有什么新意,歌词也非常直白粗浅,可不知为什么还是会触及心底最软的部分,想来是歌者心如皎月,直至人心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同身受。这歌又是一首不同的年纪能听出不同的感觉的歌。年轻时听来觉得可爱共鸣,那是因为尚在父母的照顾之中,无忧无虑;可三十好几的我,外表是浸着成长印迹的老皮老肉,眼见着父母鬓边的华发渐多,不再健壮的身躯渐渐弯成了弓;他们需要我照顾时,我却在一路的狠拼,反而需要他们体谅。他们对我的所有向往仅仅就是逢年过节能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嗑,居然是如此琐碎的生活场景。这歌听得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思绪万千。父母者,人之本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阿!
-----------------------------------------------------------------
《明天》和《且听风吟》似一对命运相连,可是个性截然相反的孪生子。因为从这对孪生子的眼睛中观察着大片《风声》,因为迥然各异的性格,所以就有了两首风格迥然不同的歌。《且听风吟》正室血统,中规中矩,沉稳自如却不易亲近。《明天》虽属庶出,却如同在社会摸爬滚打长大的小无赖,有自己的梦想,却没有社会负担和礼教压力,这样才活得灵动潇洒。这两首歌让我想到那句“鱼儿入水,花开无缺”。如同小鱼儿脸上的那道疤痕,明天的整体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比花开无缺更具人间烟火,让人喜爱。
-------------------------------------------------------------------------
其余的歌有点不功不过,《一个人的好天气》据说是来自本八零后写的小说,挺文学青年的;《无话可说》尚算平淡中见真淳;林夕大师的《我不是我自己》,明显工整有余,精彩不足;整张专辑最不受我待见的就是《想哭》。据小妹说这歌受很多陈楚生的歌迷痴狂,还把MV发给我培养感觉,我只感到一华丽丽的偶像派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三点三平方的小黑屋里故作深沉,冥思痛苦,演技尚需提高。
=====================================================
诚然,人无完人,乐亦无完乐。这张碟也许是因为张大师监制的风格,整体偏柔,声音偏小,仿佛属于午夜,清澈干净的声音记录的是失眠人的心声或是黏滞而香甜的美梦,是朦胧眼里摇晃的影子,昏黄灯下阑珊的心境……小妹说这是新式的温暖唱法,我也不知道温哪门子的暖,倒是听出了疏离和淡然。我觉得所谓“鸟鸣山更幽”,如果每首歌都如《鱼乐圈》一样更硬朗些,会更让人身临其境,可以直接把四星升到五星。我甚至会期待他出张全是摇滚风的专辑,“路的尽头是天涯,歌的尽头是剑。”的那种感觉。
一段旋律,一幅画卷,一道风景,一个声音,甚至是扑面而来的气息,冥冥中就不期而遇,也许会猝不及防地被这干净清澈的声音击中,唱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旋律,有感动就好。虽然唱功比歌神还有差,但痴迷地举着MARSHALL mini guitar speaker的造型还是比歌神帅太多了;虽然没有写出如同许神父游吟诗人般富有哲理,引人上进的词曲,但是如果可以试着将这张碟中或长或短的旋律加以还原,当这块块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摆在面前的时候,会蓦然发现这就是所经历过的,那些或明或暗的过往生活。陈楚生可加以发掘的正是这种以我手写我心,写尽市井生活的能力。
古代有形容柴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陈楚生这张80%以上好歌的的碟:歌者嗓,听者心;剑虽出,气先至!
听碟是靠主观,对不对胃口,是不是那杯茶,一听一品立马味道就出来了,没必要装客观好到天上,差到地上的。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出的碟必然也是投这个定位目标群的所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懂鲁迅先生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人人喜之的专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在我看来,这张专辑风格统一,情歌为主,偶尔穿插一些不羁作为创新。对一个创作型歌手来讲,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能让大众感受到这种风格是非常关键的,能在固有的风格上有所创新突破亦属难能可贵。不同于那些纯唱的歌手,嗓音的多变性才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Demo质感的制作,干净清澈的声音,这样的歌手多了去了,但这个歌手的细腻清透中还透露着一种有阅历有故事的男人的疏离和淡然,声线也多少有金属颗粒之感,整张专辑的80%以上的旋律琅琅上口,唱功虽有些瑕疵,尤其是高音假声常声悬一线,让人担心会唱破,可仔细聆听这些歌却是少有的平实自然让人感叹一种没有错过的真实。就象白描,不需要任何华丽绚烂的色彩,黑白间依然能够栩栩动人。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明天》,《奇幻之旅》,《鱼乐圈》,《离开》,《不想长大》和《一个人唱情歌》,《某某》。
-------------------------------------------------------------
主打歌《一个人唱情歌》是首小调的歌,在钢筋水泥中打拼碰撞到伤痕累累时,往往会被这种浅吟低唱一击而中。这首歌也是最能体现那种阅历故事后的疏离和淡然,看着别人的故事唱着自己的歌。陈楚生的歌有很奇妙的一点,不同的年纪能听出不同的感觉。这首失恋的歌,让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年过三张的剩男剩女以及已结婚生子却难忘初恋的人来听,绝对是不同的感觉。象牙塔中的悔不当初,剩男剩女的幽怨黯然,以及难忘初恋的事过境迁,折射的是不同的心境。
--------------------------------------------------------------
《离开》,可能在上海呆久了,不自然变得有些小资,尤其会爱些所谓蓝调的东西,因为蓝调的情怀很适合这个久居的城市。这歌有非常强的对比感,浮华却平实,软软诺诺的呢喃中透着一股子韧性。这首歌要是能做成黑胶碟,应该更能凸显这种冲击的感觉。
--------------------------------------------------------------
《奇幻之旅》,很有画面感的一首歌。人往往喜欢怀旧,是因为觉得失去的追不回来的弥足珍贵。比如童真,童心和记忆中的蓝天白云,午后的炊烟,路边的稻田。我们多么渴望自己还是追赶小贩的孩子,有闲情逸致看蝴蝶跳舞,鱼儿穿梭。面对生活的现实,万物都“各有各道理”中,还能回味这样美好的画面,多让人向往,连带让在功利的压迫中的心情深深呼口气。
---------------------------------------------------------------
《某某》,我极爱校园民谣,自然也会爱这首听上去简单明了的歌。这歌适合抛开嘈杂,以最安静的方式去聆听,一个人。当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爱你。爱情中坚持一方总是最受伤,姿态已低到尘埃中仍留不住负心情人。再相遇已非彼时身,郎有妻,妾有室。时间终究会过去,无法控制这纷繁的世界,因而也无法控制自己。会忘了吗?曾经牵过的手,吻过的脸,还有许下的诺言。会偶尔想起吗?年轻的岁月,走过的情路,还有那个已经记忆模糊的某某?
---------------------------------------------------------------
《鱼乐圈》,这首是穿插的不羁。这词这调非常能让人感到爽到爆。幻化成玻璃缸中的小鱼儿,看着想着感受着人世的纷杂。在现实中,有几个职场菜鸟没遇上过“自由和自在都远去说再见都来不及”,有几个被圈入政治漩涡的人看得懂“这风车旋转的道理”,有几个人在屋檐的能“摘下冬天戴上的面具”,除了感叹现实和实现之间越来越遥远,又有几人能大喊一声:大娘/老子,不干了!“我现在没时间再重头走一遍。”如此酣畅淋漓。
----------------------------------------------------------------
《不想长大》,自古到今赞美父爱如山的歌啊,词阿,诗啊绕地球估计可以好几圈。这歌的立意不见得有什么新意,歌词也非常直白粗浅,可不知为什么还是会触及心底最软的部分,想来是歌者心如皎月,直至人心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同身受。这歌又是一首不同的年纪能听出不同的感觉的歌。年轻时听来觉得可爱共鸣,那是因为尚在父母的照顾之中,无忧无虑;可三十好几的我,外表是浸着成长印迹的老皮老肉,眼见着父母鬓边的华发渐多,不再健壮的身躯渐渐弯成了弓;他们需要我照顾时,我却在一路的狠拼,反而需要他们体谅。他们对我的所有向往仅仅就是逢年过节能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嗑,居然是如此琐碎的生活场景。这歌听得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思绪万千。父母者,人之本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阿!
-----------------------------------------------------------------
《明天》和《且听风吟》似一对命运相连,可是个性截然相反的孪生子。因为从这对孪生子的眼睛中观察着大片《风声》,因为迥然各异的性格,所以就有了两首风格迥然不同的歌。《且听风吟》正室血统,中规中矩,沉稳自如却不易亲近。《明天》虽属庶出,却如同在社会摸爬滚打长大的小无赖,有自己的梦想,却没有社会负担和礼教压力,这样才活得灵动潇洒。这两首歌让我想到那句“鱼儿入水,花开无缺”。如同小鱼儿脸上的那道疤痕,明天的整体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比花开无缺更具人间烟火,让人喜爱。
-------------------------------------------------------------------------
其余的歌有点不功不过,《一个人的好天气》据说是来自本八零后写的小说,挺文学青年的;《无话可说》尚算平淡中见真淳;林夕大师的《我不是我自己》,明显工整有余,精彩不足;整张专辑最不受我待见的就是《想哭》。据小妹说这歌受很多陈楚生的歌迷痴狂,还把MV发给我培养感觉,我只感到一华丽丽的偶像派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三点三平方的小黑屋里故作深沉,冥思痛苦,演技尚需提高。
=====================================================
诚然,人无完人,乐亦无完乐。这张碟也许是因为张大师监制的风格,整体偏柔,声音偏小,仿佛属于午夜,清澈干净的声音记录的是失眠人的心声或是黏滞而香甜的美梦,是朦胧眼里摇晃的影子,昏黄灯下阑珊的心境……小妹说这是新式的温暖唱法,我也不知道温哪门子的暖,倒是听出了疏离和淡然。我觉得所谓“鸟鸣山更幽”,如果每首歌都如《鱼乐圈》一样更硬朗些,会更让人身临其境,可以直接把四星升到五星。我甚至会期待他出张全是摇滚风的专辑,“路的尽头是天涯,歌的尽头是剑。”的那种感觉。
一段旋律,一幅画卷,一道风景,一个声音,甚至是扑面而来的气息,冥冥中就不期而遇,也许会猝不及防地被这干净清澈的声音击中,唱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旋律,有感动就好。虽然唱功比歌神还有差,但痴迷地举着MARSHALL mini guitar speaker的造型还是比歌神帅太多了;虽然没有写出如同许神父游吟诗人般富有哲理,引人上进的词曲,但是如果可以试着将这张碟中或长或短的旋律加以还原,当这块块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摆在面前的时候,会蓦然发现这就是所经历过的,那些或明或暗的过往生活。陈楚生可加以发掘的正是这种以我手写我心,写尽市井生活的能力。
古代有形容柴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陈楚生这张80%以上好歌的的碟:歌者嗓,听者心;剑虽出,气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