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音乐新天地 《她在北纬26°》寻找上海梦
久违幕前的李泉日前推出了一张双语迷你专辑《她在北纬26°》,并且成为内地唯一代表入围了第20届台湾金曲奖,与方大同、周杰伦等人竞争最佳作曲人奖。作为一个音乐创作人、音盒娱乐的音乐总监以及一所音乐学校的老板,李泉的这几年都未曾离开过音乐,用回归这样强势的词语对于一向低调的李泉并不贴切,不过加盟当然音乐推出的这张《她在北纬26°》,之于李泉的确有几分厚积薄发的野心和企图。
从范晓萱、赵薇到林宥嘉一路走来,李泉为他人做的嫁衣不仅获得了业界和奖项的肯定,同时也将自己的文艺气质注入到了这些歌手的音乐个性当中,比方说近来很火的林宥嘉,身上便有着两个人的影子,其一陈奕迅是因为同样很能唱,而像李泉则是因为其演绎过的《走钢索的人》、《眼色》这种具有典型李泉特色的作品并且成为了自己音乐事业中重要的代表作。在这一点上李泉与张亚东两位国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就会有所不同,张亚东只在自选集上流露出自己对于某种音乐的极端偏好,在给他人的作品上则风格分裂。而李泉,自始至终经营着自己的音乐口味,从《上海梦》一路走来,坚持着精致典雅的风格,而这也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如今上海的流行音乐人已不多见,如果说上海世博会在流行音乐上需要一面旗帜来反映上海本土意识和国际化概念的话,身上带着浓郁精英文化气息的李泉再适合不过了。
与时下越来越多的老歌手注重网络行销不同的是这张《她在北纬26°》一如既往的是以典雅闷骚的李氏爵士为主导。原计划的专辑名《钓鱼岛》本来还具备些讨论的亮点,容易让人产生其他联想,不过改成“她在北纬26°”之后尽管文艺味十足,但却太过隐晦。《旺夫相》光看歌名和歌词也颇有几分流行相,不过还是被李泉处理得浪漫有余流传不足,或许正是这种不妥协,才成就了李泉如今特立独行的标志性特征。
《宝贝》是一首很特别的歌曲,绝非字面上理解的那般甜腻小品,而是具有宏大悲壮的画面感。整首歌的节奏起伏跟着心理感受走,时急时徐并且加入适当留白的间奏,就算没看过《成都我爱你》这部电影,也能够体会这首主题歌所表达的意境。在古典音乐中常会有这种强调听觉感受产生心理联想的乐曲,这也是有过古典音乐经验的李泉老师所擅长营造的。
《旺夫相》跳跃的旋律,慵懒无章的断句以及具有典型旧上海情调的间奏成就了一首难得的中文JAZZ,而这首歌的英文版《You and only you》则在爵士的方向上做得更为纯粹,之前有过王若琳为期一年的Easy-listening普及,这首歌在推出之后似乎比中文版更受好评,这也印证了艺术家李泉并非为了“双语”而双语。未来在英文歌方面,相信李泉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关于这张迷你专辑推出之后获得的好评与否我认为并不是最重要的,以当下乐坛的状况和李泉的水平要获得交口称赞并非难事,重要的是这张专辑如何能够争取更大的影响力。若要成为一部能够铭刻进历史的经典作品,单就五首歌的承载还有所不够,未来李泉或许可以朝着“北纬26°”的方向,再增加进来几首作品,形成一张有脉络有延展的完整专辑,超越《上海梦》,并且成为上海新声或者未来华语音乐的某种奠基。
2010年将会有很多国际友人来到我们的上海世博会,如果那时候从新天地风情的街巷当中流淌出的是李泉及我国音乐家的歌曲旋律,那将会是多么伟大的时代的晚上啊。
http://music.yule.tom.com/2009-06-09/0CG6/23605482.html
从范晓萱、赵薇到林宥嘉一路走来,李泉为他人做的嫁衣不仅获得了业界和奖项的肯定,同时也将自己的文艺气质注入到了这些歌手的音乐个性当中,比方说近来很火的林宥嘉,身上便有着两个人的影子,其一陈奕迅是因为同样很能唱,而像李泉则是因为其演绎过的《走钢索的人》、《眼色》这种具有典型李泉特色的作品并且成为了自己音乐事业中重要的代表作。在这一点上李泉与张亚东两位国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就会有所不同,张亚东只在自选集上流露出自己对于某种音乐的极端偏好,在给他人的作品上则风格分裂。而李泉,自始至终经营着自己的音乐口味,从《上海梦》一路走来,坚持着精致典雅的风格,而这也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如今上海的流行音乐人已不多见,如果说上海世博会在流行音乐上需要一面旗帜来反映上海本土意识和国际化概念的话,身上带着浓郁精英文化气息的李泉再适合不过了。
与时下越来越多的老歌手注重网络行销不同的是这张《她在北纬26°》一如既往的是以典雅闷骚的李氏爵士为主导。原计划的专辑名《钓鱼岛》本来还具备些讨论的亮点,容易让人产生其他联想,不过改成“她在北纬26°”之后尽管文艺味十足,但却太过隐晦。《旺夫相》光看歌名和歌词也颇有几分流行相,不过还是被李泉处理得浪漫有余流传不足,或许正是这种不妥协,才成就了李泉如今特立独行的标志性特征。
《宝贝》是一首很特别的歌曲,绝非字面上理解的那般甜腻小品,而是具有宏大悲壮的画面感。整首歌的节奏起伏跟着心理感受走,时急时徐并且加入适当留白的间奏,就算没看过《成都我爱你》这部电影,也能够体会这首主题歌所表达的意境。在古典音乐中常会有这种强调听觉感受产生心理联想的乐曲,这也是有过古典音乐经验的李泉老师所擅长营造的。
《旺夫相》跳跃的旋律,慵懒无章的断句以及具有典型旧上海情调的间奏成就了一首难得的中文JAZZ,而这首歌的英文版《You and only you》则在爵士的方向上做得更为纯粹,之前有过王若琳为期一年的Easy-listening普及,这首歌在推出之后似乎比中文版更受好评,这也印证了艺术家李泉并非为了“双语”而双语。未来在英文歌方面,相信李泉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关于这张迷你专辑推出之后获得的好评与否我认为并不是最重要的,以当下乐坛的状况和李泉的水平要获得交口称赞并非难事,重要的是这张专辑如何能够争取更大的影响力。若要成为一部能够铭刻进历史的经典作品,单就五首歌的承载还有所不够,未来李泉或许可以朝着“北纬26°”的方向,再增加进来几首作品,形成一张有脉络有延展的完整专辑,超越《上海梦》,并且成为上海新声或者未来华语音乐的某种奠基。
2010年将会有很多国际友人来到我们的上海世博会,如果那时候从新天地风情的街巷当中流淌出的是李泉及我国音乐家的歌曲旋律,那将会是多么伟大的时代的晚上啊。
http://music.yule.tom.com/2009-06-09/0CG6/2360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