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谢不得不说的往事
首先,我承认,这题目是个噱头,有点恶搞,如果再贴张微露还休得美女写真就更吸引人了。当然,还要附上“文图无关”“十八周岁以下者勿看”之类的屁话。这应该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小报的光荣传统。就跟你伸手去摸某个女生的屁股似的,还振振有词,“我看看这裙子是什么材料的”。
别急眼,我不是媒体人,不必去过多考虑这么多的道德承担,但上来就自我剖析一番,扯远了。
前些天去阅览室翻书,无意中翻出了07年的《非音乐》合订本,某期有篇小凤采访谢天笑的文字版,唏嘘感慨,好久没听老谢了。
先说《非音乐》。我无意贬低济南的文化价值,小时候来过济南一次,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才知道了大城市长什么样。大学期间在济南一直呆着(快走了),对于济南的情形有了大致的了解。有时候真想骂一句“真他妈的没文化,除了高楼林立还剩下什么!”才发现济南连这都不够份。课堂上老师调侃济南的趣事也不少,估计济南人大多也听说过了。一则是老美听说本拉登藏在济南,派飞机来轰炸,结果飞行员飞了一圈就回去了,“报告长官,济南刚被轰炸过!”另一则讲前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刚来济南,省委的领导同志们带着张书记四处转转,直接去了号称济南最繁华最具标志性最彰显济南商业文明之地——泉城广场,装了半天,张书记问了,“咱什么时候去市区啊?”当然,这大半是大伙编出来的笑话幽济南一把,当不得真,或可看作“爱之深,恨之切”。当然,沙漠中也不乏甘泉,济南也有两本可入眼的刊物:《非音乐》和《历史学家茶座》系列。当然,你如果把蜚声全国各地普及广泛号称销量突破9000万的马德高大爷“星火英语”系列也算上的话,我也无从反驳。刚开始看《非音乐》是,以为这是北京哪个地下工厂出的,后来详细审查竟是济南本土货,着实震了一下。济南啊济南,实在给我太多惊奇……
扯了这么远还没扯到正题上,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回忆我和老谢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来展现一个祖国花朵的发育成长,揭露一代伪文艺青年青春期的躁动与不安,从而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护航花季”健康发展。因此,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
其实我对老谢并不多么了解(又有人急眼了),虽然他是我唯一一个把其所有的歌曲听了一遍的歌手。曾有朋友问我,你听老谢那么久还装的挺痴迷为什么不写写老谢呢?说实话,我也想写,也因为写过一点与老谢的事幸运的获赠一张价值50元的老谢新年音乐会门票。但与他那些五、六年的事100个字以内就能说清楚,有必要吗?
或许有必要,我也不确定。总之,回顾一下自己近六年的成长轨迹,背景音乐里总会有老谢的嘶喊。昨天上自习复习考研,外面隐约传来某乐队排练的声音,唱的正是老谢的《向阳花》。搁在以往,我八成就会冲出去一探究竟,与之亲密握手互称同志了。可现在,我安静的坐在那里,阅读着“在新文化的构建上,要注意对人类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和消化”,我离一个文艺青年越来越远。或者换个角度,我撕下了伪文艺青年的伪装,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开始听老谢是高一下学期吧,同学推荐的,借给我当时通行的盒带。我听了一遍,没啥感觉,就还了回去。只是后来随着学习生活的起起伏伏,种种不顺遂,“心中有块垒,需用老谢浇之”,才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老谢的声音。老谢的歌词写得跟白酒一般,需要有一定酒龄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一遍一遍的品,反反复复的听、咀嚼。很少有像老谢这样旋律优美、歌词又如此有深度的音乐(乔老爷子跟黄沾除外)。有时候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行走,耳塞里放着老谢的歌,看着眼前匆匆的行人面无表情的走过,天地真大城市真忙我真渺小未来真渺茫,然而,给你感动的同时,老谢也给人以力量,“向阳花,你会不会害怕?!”不治无益之学,何以遣有涯之生?
也曾和同学组乐队,估计是全国最简陋的乐队,用两把断弦的吉他几个脸盆几个饭盒一个Ponsoniy和四节五号电池路过一盘“专辑”,也曾在黑夜里高喊“妈妈给了我身体,希望我能幸福的生活”,但毕竟都过去了,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有些懵懂无知。于是,我开始憧憬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多彩,也可能是高考后的青少年想象力都匮乏了。最初也积极去做那些貌似有重大人生意义实则确实是无聊扯淡的事,安静下来才发现,我不是那种类型的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大学生并不因为换了个环境而更加兼容并包,纯粹的个体也不会因为长大了几岁就更富有激情,生活是有规律的,循规蹈矩的,就像每一个人都要吃饭睡觉打嗝放屁,伟大的人也会有生理需求的。我以为大学里会有很多人喜欢谢天笑喜欢谈论文艺臧否时政扯扯形而上,我热情的给身边的人介绍老谢,把自己陶醉的屁颠屁颠。直到老谢来济南前几天,小屁孩给我打电话说这期小凤有老谢的访谈。我人生中第一次激动地拿着收音机在楼道里乱蹦,我迫不及待的要告诉每一个人,老谢要来济南了。可是等我寻找时,才发现楼道很空旷,来来去去的人都隐了形,许久不曾有过的怅然若失涌上心头。尽管如此,当我再济南冬天里一个酒吧里第一次在现场看到老谢跟着现场狂热的人群一起Pogo时,激情淹没了矜持,血液沸腾成汗水,犹记得全场一起高喊“谢天笑,牛B!”,犹记得当我走出酒吧时,全身由内而外浸透了汗水,嗓子也发不出什么声音,周围也都是眼睛里闪着光芒的朋友。
这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这句被许多人使用过文理不通只能用形而上解构的话语或许最能恰当的反映出此后的状况。热情高昂了一阵子,相当长的一阵子。2008年的元旦,我还想着再去看老谢,2009年的元旦,我还会和朋友提起前年看老谢。我是个喜欢过去的人,喜欢回忆的人。
我也在成长、成熟。我不会忘记那个沸腾的夜晚,在寒风里弥漫着热气。现在听到老谢的歌时,还是觉得那么坚定、有力量。只是当外面再有人高唱老谢,我不会再冲出去,而是安静的坐着,听着,回忆自己的过往时光。毕竟,我也要讨生活。
老谢不是摇滚的全部,这是很久之后才明白的道理。当朋友说你喜欢摇滚时,我也随声附和,时间久了,真以为自己是个发烧友了。然而,我真的只是个伪摇迷,只喜欢为数不多的几个本土乐队,只喜欢看看中超而不去关注五大联赛。
有人说,摇滚不代表什么,只是一种别样的音乐形式,只是表达的方式异于常人。革命、死亡、鲜血,这都是玩摇滚的人,不是摇滚乐。
有时候想想自己老了,做了爷爷,如果在小孙子面前听摇滚时多么好玩的一件事,就跟现在这帮非主流们年纪大了还在哼哼哈哈快使用双截棍一样恶搞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也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惜,老谢不是。幸好,老谢不是。
还有,很多人批评老谢商业化,向主流靠拢,就跟当年批许巍一样。这没什么错,吃不上饭就要反抗,吃饱饭就要思考。
济南的气温已达到40°C了,空气沉闷,似乎要下雨,身上粘糊糊的。作此文记之,完毕。
PS:文字是夏天写的,一直没时间也懒得敲上电脑,现在已是冬天。这两天发烧到了39度多,忙里偷闲在宿舍里潜伏了两三天,每天闲读陈寅恪,或许是烧的太重,理想和现实相交织,迷迷糊糊中常常梦到陈寅恪先生,欲随先师而去,奈何不遂人愿,百多元人民币输入身体,体温大降。闲来无事,打字练手,以助恢复。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扯淡的人生。
别急眼,我不是媒体人,不必去过多考虑这么多的道德承担,但上来就自我剖析一番,扯远了。
前些天去阅览室翻书,无意中翻出了07年的《非音乐》合订本,某期有篇小凤采访谢天笑的文字版,唏嘘感慨,好久没听老谢了。
先说《非音乐》。我无意贬低济南的文化价值,小时候来过济南一次,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才知道了大城市长什么样。大学期间在济南一直呆着(快走了),对于济南的情形有了大致的了解。有时候真想骂一句“真他妈的没文化,除了高楼林立还剩下什么!”才发现济南连这都不够份。课堂上老师调侃济南的趣事也不少,估计济南人大多也听说过了。一则是老美听说本拉登藏在济南,派飞机来轰炸,结果飞行员飞了一圈就回去了,“报告长官,济南刚被轰炸过!”另一则讲前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刚来济南,省委的领导同志们带着张书记四处转转,直接去了号称济南最繁华最具标志性最彰显济南商业文明之地——泉城广场,装了半天,张书记问了,“咱什么时候去市区啊?”当然,这大半是大伙编出来的笑话幽济南一把,当不得真,或可看作“爱之深,恨之切”。当然,沙漠中也不乏甘泉,济南也有两本可入眼的刊物:《非音乐》和《历史学家茶座》系列。当然,你如果把蜚声全国各地普及广泛号称销量突破9000万的马德高大爷“星火英语”系列也算上的话,我也无从反驳。刚开始看《非音乐》是,以为这是北京哪个地下工厂出的,后来详细审查竟是济南本土货,着实震了一下。济南啊济南,实在给我太多惊奇……
扯了这么远还没扯到正题上,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回忆我和老谢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来展现一个祖国花朵的发育成长,揭露一代伪文艺青年青春期的躁动与不安,从而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护航花季”健康发展。因此,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
其实我对老谢并不多么了解(又有人急眼了),虽然他是我唯一一个把其所有的歌曲听了一遍的歌手。曾有朋友问我,你听老谢那么久还装的挺痴迷为什么不写写老谢呢?说实话,我也想写,也因为写过一点与老谢的事幸运的获赠一张价值50元的老谢新年音乐会门票。但与他那些五、六年的事100个字以内就能说清楚,有必要吗?
或许有必要,我也不确定。总之,回顾一下自己近六年的成长轨迹,背景音乐里总会有老谢的嘶喊。昨天上自习复习考研,外面隐约传来某乐队排练的声音,唱的正是老谢的《向阳花》。搁在以往,我八成就会冲出去一探究竟,与之亲密握手互称同志了。可现在,我安静的坐在那里,阅读着“在新文化的构建上,要注意对人类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和消化”,我离一个文艺青年越来越远。或者换个角度,我撕下了伪文艺青年的伪装,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开始听老谢是高一下学期吧,同学推荐的,借给我当时通行的盒带。我听了一遍,没啥感觉,就还了回去。只是后来随着学习生活的起起伏伏,种种不顺遂,“心中有块垒,需用老谢浇之”,才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老谢的声音。老谢的歌词写得跟白酒一般,需要有一定酒龄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一遍一遍的品,反反复复的听、咀嚼。很少有像老谢这样旋律优美、歌词又如此有深度的音乐(乔老爷子跟黄沾除外)。有时候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行走,耳塞里放着老谢的歌,看着眼前匆匆的行人面无表情的走过,天地真大城市真忙我真渺小未来真渺茫,然而,给你感动的同时,老谢也给人以力量,“向阳花,你会不会害怕?!”不治无益之学,何以遣有涯之生?
也曾和同学组乐队,估计是全国最简陋的乐队,用两把断弦的吉他几个脸盆几个饭盒一个Ponsoniy和四节五号电池路过一盘“专辑”,也曾在黑夜里高喊“妈妈给了我身体,希望我能幸福的生活”,但毕竟都过去了,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有些懵懂无知。于是,我开始憧憬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多彩,也可能是高考后的青少年想象力都匮乏了。最初也积极去做那些貌似有重大人生意义实则确实是无聊扯淡的事,安静下来才发现,我不是那种类型的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大学生并不因为换了个环境而更加兼容并包,纯粹的个体也不会因为长大了几岁就更富有激情,生活是有规律的,循规蹈矩的,就像每一个人都要吃饭睡觉打嗝放屁,伟大的人也会有生理需求的。我以为大学里会有很多人喜欢谢天笑喜欢谈论文艺臧否时政扯扯形而上,我热情的给身边的人介绍老谢,把自己陶醉的屁颠屁颠。直到老谢来济南前几天,小屁孩给我打电话说这期小凤有老谢的访谈。我人生中第一次激动地拿着收音机在楼道里乱蹦,我迫不及待的要告诉每一个人,老谢要来济南了。可是等我寻找时,才发现楼道很空旷,来来去去的人都隐了形,许久不曾有过的怅然若失涌上心头。尽管如此,当我再济南冬天里一个酒吧里第一次在现场看到老谢跟着现场狂热的人群一起Pogo时,激情淹没了矜持,血液沸腾成汗水,犹记得全场一起高喊“谢天笑,牛B!”,犹记得当我走出酒吧时,全身由内而外浸透了汗水,嗓子也发不出什么声音,周围也都是眼睛里闪着光芒的朋友。
这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这句被许多人使用过文理不通只能用形而上解构的话语或许最能恰当的反映出此后的状况。热情高昂了一阵子,相当长的一阵子。2008年的元旦,我还想着再去看老谢,2009年的元旦,我还会和朋友提起前年看老谢。我是个喜欢过去的人,喜欢回忆的人。
我也在成长、成熟。我不会忘记那个沸腾的夜晚,在寒风里弥漫着热气。现在听到老谢的歌时,还是觉得那么坚定、有力量。只是当外面再有人高唱老谢,我不会再冲出去,而是安静的坐着,听着,回忆自己的过往时光。毕竟,我也要讨生活。
老谢不是摇滚的全部,这是很久之后才明白的道理。当朋友说你喜欢摇滚时,我也随声附和,时间久了,真以为自己是个发烧友了。然而,我真的只是个伪摇迷,只喜欢为数不多的几个本土乐队,只喜欢看看中超而不去关注五大联赛。
有人说,摇滚不代表什么,只是一种别样的音乐形式,只是表达的方式异于常人。革命、死亡、鲜血,这都是玩摇滚的人,不是摇滚乐。
有时候想想自己老了,做了爷爷,如果在小孙子面前听摇滚时多么好玩的一件事,就跟现在这帮非主流们年纪大了还在哼哼哈哈快使用双截棍一样恶搞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也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惜,老谢不是。幸好,老谢不是。
还有,很多人批评老谢商业化,向主流靠拢,就跟当年批许巍一样。这没什么错,吃不上饭就要反抗,吃饱饭就要思考。
济南的气温已达到40°C了,空气沉闷,似乎要下雨,身上粘糊糊的。作此文记之,完毕。
PS:文字是夏天写的,一直没时间也懒得敲上电脑,现在已是冬天。这两天发烧到了39度多,忙里偷闲在宿舍里潜伏了两三天,每天闲读陈寅恪,或许是烧的太重,理想和现实相交织,迷迷糊糊中常常梦到陈寅恪先生,欲随先师而去,奈何不遂人愿,百多元人民币输入身体,体温大降。闲来无事,打字练手,以助恢复。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扯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