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献给这个人。林先生。
其实,这行业中有太多人知道怎么红。简单一点不要想太多就可以红。你不能红的惊天动地,起码能八十分以上,买套房子养养家。靠八卦上个报纸头版,跟记者说些有的没的,有预设地爆爆料,搏一点存在感。
林宥嘉不是那样的人。速食年代,他的情绪却并非径直能得到的,他不规则的很真实。但又有别于很多叛逆的故事,太多的自我的不规则带着破坏性或者毁灭性,但巨蟹的他绝不可能如此,于是,便是你所看到的这个人——“无力任性”——是教养和善良所致,却“决不妥协”。
他总是不平静,很多次,大小活动,短短时间内,他各种眼色,悲辛欢喜,甚至尴尬都写在脸上,具体代表什么情绪,捉摸不透。
他好不安分,出戏入戏,不停转换。
每到这个时刻我眼前都会浮现一幅画,阴晴不定的天气,周边无耀眼艳阳,只有一条追光,照着一个小孩,他带着小小的神经质,跳房子。
林夕第一次给他写词,就觉得这个男孩很病态。不得不说,林夕真是久病成医,病态二字之于林宥嘉,无比精准。
没有病,怎么会去想,譬如,到底要不要哭:“因为我是一个艺人,我哭,别人就会觉得我在表演,但我不想表演,不想把一切情绪都被放大为廉价的表演。后来看到蔡康永的书,觉得还是应该哭啊,因为情绪是人生如此宝贵的赠与,这样就不会沦为廉价的表演。”哭,不哭,哭,不哭?
脑筋死循环了。
多病态。
会黑脸,会念稿,会不知所措,会慢一拍,会在人多的地方不顾一切地大声唱歌,会和陈小霞结为忘年之交。多病态。
后来发现,那种病态是他在寻找,在难得糊涂的日子,这种寻找变得很珍贵。
《感官/世界》的一版海报,林宥嘉双手托脸,直视林宥嘉的眼睛,会挺害怕,因为未知。眼前一个巨婴,别笑巨婴这个称呼,因为他有初生孩子才有的,不会躲闪的窥探,狠命地窥探。哪怕一句话不说,潜台词都像梗着脖子,问:为什么?
“疑问”是生命与艺术的源动力,他有,但很多人都已经缺失了。见过一些艺人,一看他们的眼睛就觉得,他们怎么可以去做所谓的“音乐”呢?那气质,充满城府,顾虑十足。
可音乐明明是一杯充满未知的彩色透明药水。
小时候,你们爱问为什么么?我小时候就特别爱问为什么,我妈封我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当然现在不这么问了。只有小孩子,永远不会说,你教给我一个既定规则,我便按照它们做。这是天性。
你看,不到一岁的小孩子,不会走,他们的直觉是,我跑一下怎么样,他们傻兮兮笑呵呵地在草地上跑,啪叽,摔了。小孩感觉到疼了,那很可能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疼,感觉到皮肤和大地碰撞的感觉,于是他哭了。
但他下次会再试试,我可不可以跑,一次又一次的,跟既定规则挑战。于是,他会走了,并且,会跑了。
如果没有那些傻兮兮的尝试,这小孩子会永远不知道怎么跑,人类也就无法直立行走了。
还有一段青春期,我们特别叛逆,那段时间正是我们快要变成大人的时候,同样面对太多既定规则。我们却一定要试一试,摔跟头也要试一试。如果韩寒不试一试,我们今天就不会兴高采烈地谈论他那句“男女有别”了。
林宥嘉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可有趣的是,做音乐,让他有机会重生,他的音乐生命从比赛结束开始。出生,成长,第一张专辑,第二张专辑,他坚持去做了那个“不会走却要跑”的孩子。他没有按照第一张的中规中矩或者浪漫动听靠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但他知道,担心,纠结,怕卖不好,他知道,也许要摔跟头,甚至会摔的很狠。却是要,执意地跑起来,因为,如果不摔跟头,这一辈子,可能都跑不起来了。
欣慰的是,现在这小孩,已经让一群人,在跟着他慢慢地,心惊胆战地跑着了。包括施人诚,包括陈小霞,包括王治平,包括很多看着他一路成长的老师,带着他们曾经一直不敢实现的东西,心惊胆战地跑起来。
见过不少艺人,林宥嘉是那种,你跟他聊书和电影,永远会给你新鲜感的人。我甚至每次都会随着他的介绍,去看那些电影和书,好多惊喜。
有的时候会感慨,看文艺电影和看奇怪的书,那不是一个艺人应该有的癖好吗,艺人在从艺之余,他不应该同时具有某种“精神榜样”的力量吗?但见到太多,你会觉得,哦,为什么这行业如今会很悲哀,万人踩呢,原来大家都知道怎样可以走捷径。内心空空如也,只是随便抓来几个上综艺节目屡试不爽的冷幽默,其他的,交给企划,交给宣传去做就好。
谎言说太多次就是真理,好莱坞都是伪造的,在华语区造带引号的天王天后又有什么难。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艺人,上电视节目很好看,却是容不得“文字推敲”。可是林宥嘉,执意地觉得,他不是太适合镜头,因为镜头会把他的游离,或者欲拒还迎放大。可你知道他写东西是多有天赋吗,我羡慕他的文笔,哦,他还适合广播节目,让他躲在电波背后。他很适合躲在什么东西背后。
他说过,“不要来关注我就好了”。明明知道,在他的身后,有一片未开发的广袤天地。他却希望那片天地是属于自己的。
所以,若想了解更多一点,每次都要狠命地感受它。用你全方位的感官。
用鼻子嗅他,用手触摸他。用耳朵听他,品尝他,阅读他,甚至只是用第六感,去感应。
他会给你不同的层次的味道。
嗯~~前面那个林宥嘉。
好香哦。
好香水有前味,中味,后味。
前味:是当你接触到香水的那么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所嗅到的,直达鼻内的昧道。前调通常是由挥发性的香精油所散发,味道一般较浓烈(含酒精的味道),大多为花香或柑橘类成分的香昧。她就象一首乐曲中突然拔起的高音,立即吸引人的注意,但前味并不是一瓶香水的真正味道,因为它只能维持几分钟而已。
——现在很多艺人都是如此。
中味:在前味消失之后开始发出香味,中味是香水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洒上香水的你就是带着这种味道示人,以这种味儿来表达自己其时的心境、情感等等信息。所以中调是一款香水的精华所在,这部分通常由含有某种特殊花香、木香、及微量辛辣刺激香制成,其气味无论清新或浓郁,都必须和前调完美衔接。中味的调配是香水师最重要的责任,他除了要选择适当的香精组合来突出香水的特色以外,还要想法来使香味能适当持久。中味的香昧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者更久一些。
——我想这是现在的林宥嘉
后味: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余”香。通常用微量的动物性香精和雪松、檀香等芳香树脂所组成,它不仅只是散发香味,更兼具整合香味的功能。后味刚刚开始作用时,往往散发出来的称不上香,所以此时已近尾声的中味还会暂时担待着,但过一会儿以后,后味的精致迷人香味便开始散发出来了。后味的作用是给予香水一种绕梁三日不绝的深度,它持续的时候最长久。
——我希望,这是将来的林宥嘉。
林宥嘉不是那样的人。速食年代,他的情绪却并非径直能得到的,他不规则的很真实。但又有别于很多叛逆的故事,太多的自我的不规则带着破坏性或者毁灭性,但巨蟹的他绝不可能如此,于是,便是你所看到的这个人——“无力任性”——是教养和善良所致,却“决不妥协”。
他总是不平静,很多次,大小活动,短短时间内,他各种眼色,悲辛欢喜,甚至尴尬都写在脸上,具体代表什么情绪,捉摸不透。
他好不安分,出戏入戏,不停转换。
每到这个时刻我眼前都会浮现一幅画,阴晴不定的天气,周边无耀眼艳阳,只有一条追光,照着一个小孩,他带着小小的神经质,跳房子。
林夕第一次给他写词,就觉得这个男孩很病态。不得不说,林夕真是久病成医,病态二字之于林宥嘉,无比精准。
没有病,怎么会去想,譬如,到底要不要哭:“因为我是一个艺人,我哭,别人就会觉得我在表演,但我不想表演,不想把一切情绪都被放大为廉价的表演。后来看到蔡康永的书,觉得还是应该哭啊,因为情绪是人生如此宝贵的赠与,这样就不会沦为廉价的表演。”哭,不哭,哭,不哭?
脑筋死循环了。
多病态。
会黑脸,会念稿,会不知所措,会慢一拍,会在人多的地方不顾一切地大声唱歌,会和陈小霞结为忘年之交。多病态。
后来发现,那种病态是他在寻找,在难得糊涂的日子,这种寻找变得很珍贵。
《感官/世界》的一版海报,林宥嘉双手托脸,直视林宥嘉的眼睛,会挺害怕,因为未知。眼前一个巨婴,别笑巨婴这个称呼,因为他有初生孩子才有的,不会躲闪的窥探,狠命地窥探。哪怕一句话不说,潜台词都像梗着脖子,问:为什么?
“疑问”是生命与艺术的源动力,他有,但很多人都已经缺失了。见过一些艺人,一看他们的眼睛就觉得,他们怎么可以去做所谓的“音乐”呢?那气质,充满城府,顾虑十足。
可音乐明明是一杯充满未知的彩色透明药水。
小时候,你们爱问为什么么?我小时候就特别爱问为什么,我妈封我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当然现在不这么问了。只有小孩子,永远不会说,你教给我一个既定规则,我便按照它们做。这是天性。
你看,不到一岁的小孩子,不会走,他们的直觉是,我跑一下怎么样,他们傻兮兮笑呵呵地在草地上跑,啪叽,摔了。小孩感觉到疼了,那很可能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疼,感觉到皮肤和大地碰撞的感觉,于是他哭了。
但他下次会再试试,我可不可以跑,一次又一次的,跟既定规则挑战。于是,他会走了,并且,会跑了。
如果没有那些傻兮兮的尝试,这小孩子会永远不知道怎么跑,人类也就无法直立行走了。
还有一段青春期,我们特别叛逆,那段时间正是我们快要变成大人的时候,同样面对太多既定规则。我们却一定要试一试,摔跟头也要试一试。如果韩寒不试一试,我们今天就不会兴高采烈地谈论他那句“男女有别”了。
林宥嘉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可有趣的是,做音乐,让他有机会重生,他的音乐生命从比赛结束开始。出生,成长,第一张专辑,第二张专辑,他坚持去做了那个“不会走却要跑”的孩子。他没有按照第一张的中规中矩或者浪漫动听靠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但他知道,担心,纠结,怕卖不好,他知道,也许要摔跟头,甚至会摔的很狠。却是要,执意地跑起来,因为,如果不摔跟头,这一辈子,可能都跑不起来了。
欣慰的是,现在这小孩,已经让一群人,在跟着他慢慢地,心惊胆战地跑着了。包括施人诚,包括陈小霞,包括王治平,包括很多看着他一路成长的老师,带着他们曾经一直不敢实现的东西,心惊胆战地跑起来。
见过不少艺人,林宥嘉是那种,你跟他聊书和电影,永远会给你新鲜感的人。我甚至每次都会随着他的介绍,去看那些电影和书,好多惊喜。
有的时候会感慨,看文艺电影和看奇怪的书,那不是一个艺人应该有的癖好吗,艺人在从艺之余,他不应该同时具有某种“精神榜样”的力量吗?但见到太多,你会觉得,哦,为什么这行业如今会很悲哀,万人踩呢,原来大家都知道怎样可以走捷径。内心空空如也,只是随便抓来几个上综艺节目屡试不爽的冷幽默,其他的,交给企划,交给宣传去做就好。
谎言说太多次就是真理,好莱坞都是伪造的,在华语区造带引号的天王天后又有什么难。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艺人,上电视节目很好看,却是容不得“文字推敲”。可是林宥嘉,执意地觉得,他不是太适合镜头,因为镜头会把他的游离,或者欲拒还迎放大。可你知道他写东西是多有天赋吗,我羡慕他的文笔,哦,他还适合广播节目,让他躲在电波背后。他很适合躲在什么东西背后。
他说过,“不要来关注我就好了”。明明知道,在他的身后,有一片未开发的广袤天地。他却希望那片天地是属于自己的。
所以,若想了解更多一点,每次都要狠命地感受它。用你全方位的感官。
用鼻子嗅他,用手触摸他。用耳朵听他,品尝他,阅读他,甚至只是用第六感,去感应。
他会给你不同的层次的味道。
嗯~~前面那个林宥嘉。
好香哦。
好香水有前味,中味,后味。
前味:是当你接触到香水的那么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所嗅到的,直达鼻内的昧道。前调通常是由挥发性的香精油所散发,味道一般较浓烈(含酒精的味道),大多为花香或柑橘类成分的香昧。她就象一首乐曲中突然拔起的高音,立即吸引人的注意,但前味并不是一瓶香水的真正味道,因为它只能维持几分钟而已。
——现在很多艺人都是如此。
中味:在前味消失之后开始发出香味,中味是香水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洒上香水的你就是带着这种味道示人,以这种味儿来表达自己其时的心境、情感等等信息。所以中调是一款香水的精华所在,这部分通常由含有某种特殊花香、木香、及微量辛辣刺激香制成,其气味无论清新或浓郁,都必须和前调完美衔接。中味的调配是香水师最重要的责任,他除了要选择适当的香精组合来突出香水的特色以外,还要想法来使香味能适当持久。中味的香昧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者更久一些。
——我想这是现在的林宥嘉
后味: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余”香。通常用微量的动物性香精和雪松、檀香等芳香树脂所组成,它不仅只是散发香味,更兼具整合香味的功能。后味刚刚开始作用时,往往散发出来的称不上香,所以此时已近尾声的中味还会暂时担待着,但过一会儿以后,后味的精致迷人香味便开始散发出来了。后味的作用是给予香水一种绕梁三日不绝的深度,它持续的时候最长久。
——我希望,这是将来的林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