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和平之月》里最喜欢的就是这张《兰》,邵容的演奏做到了真正令人感动。建议喜欢《bamboo dance》的朋友去听听看贾鹏芳的二胡《shanghai night》,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其实自己也学琵琶,也是十岁开始学起,可是年少总是叛逆,总是薄面皮,觉得人家家的小孩大多6岁习琴,10岁已小有所成,而自己却一把高龄才开始学。于是心里很是抵触每天反复枯燥的抡指训练,弹来弹去都是无比简短的《苏武牧羊》《紫竹调》。初中过后,总是磨蹭慢慢写作业,然后就可以直接洗澡睡觉,跳过练习。这样断续了好几年,真正潜心练习琵琶的也只有每年的寒暑假。学习进展极度缓慢,直到上到高中,才从演奏的《大浪淘沙》《飞花点翠》中领略到几许琵琶的魅力。之后出国,就再没有学习下去了。
可是今天听到了邵容的演奏,方觉年少时的幼稚可笑。10岁开始学习琵琶又如何,纵然天分有高下,但勤奋定能补拙。如果当时好好练,说不定能鼓起勇气参加学校春节晚会的表演,说不定可以信手拈来一曲《梅花三弄》。
不像现在,只能身在异国他乡,听一曲《Bamboo Dance》慰藉一下苦闷的心情。个人心境之不同,品味曲调个中滋味也大不一样。《竹舞》曲调分明轻快,连带着二胡协奏也活泼了起来。可是为何自己听来,就是觉得有一股‘知己已去,我且西风独自凉’的悲哀劲儿。恍然间回到了风流倜傥的魏晋时期,有一绿竹猗猗的男子在漫天桃花里衣袂翻飞纵情舞剑,迷乱了双眼。或是临江远眺,那人把酒问月,挽风当歌。旁人看来,那是何等风骚快意,恐怕只有自己心知那份忍将浮名换了浅斟低酌的寂寥苦闷吧。
唉,《bamboo dance》又让我乱yy了。可是那个人何尝不是每个人心底的写照呢。
------------------------------------------------------------------------
更正,现在最喜欢的是《wild rose》。总让我莫名的想起杨过和公孙绿萼在情花丛中初次相遇的片段,盈满了柔情。
其实自己也学琵琶,也是十岁开始学起,可是年少总是叛逆,总是薄面皮,觉得人家家的小孩大多6岁习琴,10岁已小有所成,而自己却一把高龄才开始学。于是心里很是抵触每天反复枯燥的抡指训练,弹来弹去都是无比简短的《苏武牧羊》《紫竹调》。初中过后,总是磨蹭慢慢写作业,然后就可以直接洗澡睡觉,跳过练习。这样断续了好几年,真正潜心练习琵琶的也只有每年的寒暑假。学习进展极度缓慢,直到上到高中,才从演奏的《大浪淘沙》《飞花点翠》中领略到几许琵琶的魅力。之后出国,就再没有学习下去了。
可是今天听到了邵容的演奏,方觉年少时的幼稚可笑。10岁开始学习琵琶又如何,纵然天分有高下,但勤奋定能补拙。如果当时好好练,说不定能鼓起勇气参加学校春节晚会的表演,说不定可以信手拈来一曲《梅花三弄》。
不像现在,只能身在异国他乡,听一曲《Bamboo Dance》慰藉一下苦闷的心情。个人心境之不同,品味曲调个中滋味也大不一样。《竹舞》曲调分明轻快,连带着二胡协奏也活泼了起来。可是为何自己听来,就是觉得有一股‘知己已去,我且西风独自凉’的悲哀劲儿。恍然间回到了风流倜傥的魏晋时期,有一绿竹猗猗的男子在漫天桃花里衣袂翻飞纵情舞剑,迷乱了双眼。或是临江远眺,那人把酒问月,挽风当歌。旁人看来,那是何等风骚快意,恐怕只有自己心知那份忍将浮名换了浅斟低酌的寂寥苦闷吧。
唉,《bamboo dance》又让我乱yy了。可是那个人何尝不是每个人心底的写照呢。
------------------------------------------------------------------------
更正,现在最喜欢的是《wild rose》。总让我莫名的想起杨过和公孙绿萼在情花丛中初次相遇的片段,盈满了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