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极其私人的回忆
推荐点歌吧!
最近听到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陌生的熟悉的人对我说这句话
我一直都不敢回答,
匪疑可思的是,我也不知道我听了那么多歌,到底音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朋友热心推荐我的歌,然后追问我怎么样?我不知道人们问我有什么好歌?这些我该怎么说呢?
直到昨晚,半夜睡不着,打开ipod,翻出God Is An Astronaut的一张后摇来听,熟悉的感觉让我兴奋了几分钟后,再度无聊的换到了podcast去听BBC催眠了。
我忽然发现,听歌的自己变得那么的浮躁。这到底是我们的浮躁?还是时下音乐创作的浮躁呢?
曾经独立是音乐一道闪亮的光圈,在这个招牌底下,有着类似梦想的一群热爱的年轻人,打着一些自我独立标榜的音乐旗帜,标榜着所谓真正的音乐,誓与主流相隔。
然而悖论就在于,独立一旦被一定数量的群体所接受,味道就肯定要变了。
如果有一天你随便在一家美发店里,都能听到张悬、苏打绿的歌。曾经那些美好的感觉,瞬间就会被蚕食得零零落落。我们究竟能留住什么?好的音乐?好的音乐人?还是,只是曾经听歌的当下,那份属于自我的心境?
你知道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价一首歌的好坏。甚至连“好听”“不好听”这样的词汇都是鲁莽的。当选秀节目里堂而皇之的搬出了知名音乐人坐落评委席的时候,我的感觉和那种在美发店里听到苏打绿是一样的。无言的悲伤。
失恋的时候,最绝望的一天晚上,实在是悲伤得睡不着。翻出了丁薇之前的专辑来听。《我亲爱的丁薇》,这张专辑是我上高中时候一次难忘的执着的回忆。没有理由,当这个女人的一切回荡在耳边的旋律,还有那漠然的弹着钢琴的背影。一切都是那个时期惊鸿的印象。这个女人的一切自此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神话。这是最好的音乐。不是因为有什么权威乐评人说它多么多么的优质,而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始终怀念着那个人的音乐曾经给你的不落的记忆。就如同《生如夏花》的朴树。可是,自那以后,五年,或许六年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或者你会相信他们并没有离去,只是,不会以一种你会泛滥的厌烦的方式轰炸在歌曲的榜单中。再或许你知道,得不到的远是最好的,而距离的两种效果是硬币的正反面,美好,而疏远。
再后来,我们在某某音乐选秀节目中看到了丁薇坐在了评委席上。那次我很快的转换了电台。我不想看下去,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事实。
多年前内地版由陆毅、鲍蕾等人拍的电视剧版《花样的年华》,收视平平,剧情文艺哀怨,跳跃性的腔调注定不会是部收视经典。但是,我记得我看了很多很多遍,每次都不厌其烦。只因为,那部剧的音乐,所有的背景音乐和片头片尾曲,都有种深刻的记忆。有一天我恍然,这音乐似乎是谁的风格?是丁薇!我确定!果然是她!当时的感觉很激动,就是一种小小的自我感觉的默契。
印象中关于她的第二个惊喜是最近看的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蜗居》,也是直到片子快结束,我才恍然那熟悉的旋律。再仔细在cast里找的时候,终于又找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这些是我记忆里所有关于丁薇的回忆。单薄,但是深刻。
当你们问我有什么好的音乐的时候
我还是舍不得把她拿出来分享
因为我不愿意别人的评价里给音乐的记忆沾上一点儿情绪的东西
那是极其私人的回忆。私人到,有时你连自己都无法提起。
最近听到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陌生的熟悉的人对我说这句话
我一直都不敢回答,
匪疑可思的是,我也不知道我听了那么多歌,到底音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朋友热心推荐我的歌,然后追问我怎么样?我不知道人们问我有什么好歌?这些我该怎么说呢?
直到昨晚,半夜睡不着,打开ipod,翻出God Is An Astronaut的一张后摇来听,熟悉的感觉让我兴奋了几分钟后,再度无聊的换到了podcast去听BBC催眠了。
我忽然发现,听歌的自己变得那么的浮躁。这到底是我们的浮躁?还是时下音乐创作的浮躁呢?
曾经独立是音乐一道闪亮的光圈,在这个招牌底下,有着类似梦想的一群热爱的年轻人,打着一些自我独立标榜的音乐旗帜,标榜着所谓真正的音乐,誓与主流相隔。
然而悖论就在于,独立一旦被一定数量的群体所接受,味道就肯定要变了。
如果有一天你随便在一家美发店里,都能听到张悬、苏打绿的歌。曾经那些美好的感觉,瞬间就会被蚕食得零零落落。我们究竟能留住什么?好的音乐?好的音乐人?还是,只是曾经听歌的当下,那份属于自我的心境?
你知道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价一首歌的好坏。甚至连“好听”“不好听”这样的词汇都是鲁莽的。当选秀节目里堂而皇之的搬出了知名音乐人坐落评委席的时候,我的感觉和那种在美发店里听到苏打绿是一样的。无言的悲伤。
失恋的时候,最绝望的一天晚上,实在是悲伤得睡不着。翻出了丁薇之前的专辑来听。《我亲爱的丁薇》,这张专辑是我上高中时候一次难忘的执着的回忆。没有理由,当这个女人的一切回荡在耳边的旋律,还有那漠然的弹着钢琴的背影。一切都是那个时期惊鸿的印象。这个女人的一切自此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神话。这是最好的音乐。不是因为有什么权威乐评人说它多么多么的优质,而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始终怀念着那个人的音乐曾经给你的不落的记忆。就如同《生如夏花》的朴树。可是,自那以后,五年,或许六年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或者你会相信他们并没有离去,只是,不会以一种你会泛滥的厌烦的方式轰炸在歌曲的榜单中。再或许你知道,得不到的远是最好的,而距离的两种效果是硬币的正反面,美好,而疏远。
再后来,我们在某某音乐选秀节目中看到了丁薇坐在了评委席上。那次我很快的转换了电台。我不想看下去,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事实。
多年前内地版由陆毅、鲍蕾等人拍的电视剧版《花样的年华》,收视平平,剧情文艺哀怨,跳跃性的腔调注定不会是部收视经典。但是,我记得我看了很多很多遍,每次都不厌其烦。只因为,那部剧的音乐,所有的背景音乐和片头片尾曲,都有种深刻的记忆。有一天我恍然,这音乐似乎是谁的风格?是丁薇!我确定!果然是她!当时的感觉很激动,就是一种小小的自我感觉的默契。
印象中关于她的第二个惊喜是最近看的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蜗居》,也是直到片子快结束,我才恍然那熟悉的旋律。再仔细在cast里找的时候,终于又找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这些是我记忆里所有关于丁薇的回忆。单薄,但是深刻。
当你们问我有什么好的音乐的时候
我还是舍不得把她拿出来分享
因为我不愿意别人的评价里给音乐的记忆沾上一点儿情绪的东西
那是极其私人的回忆。私人到,有时你连自己都无法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