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色的小花
肖邦的夜曲,在我脑海中一直是朦朦胧胧的,我似乎永远也捕捉不到它。它太美了,美得让人手足无措,美得让人心慌意乱。
语言,在这里显得示那么的无力,它更像是一种颜色、一种味道、一种温度。
这21首夜曲,融入了肖邦的所有。他的乡愁、他的病态、他的苍白,都在这里婆娑地忽隐忽现;他怀念故土的热情、他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他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在这里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在病魔的折磨和马约岛的风情的刺激下,悲剧性的激情最终化解为纯净的诗意。诺安的最后六首夜曲,肖邦近乎病态的美感,谱出了美丽的生命终曲。洪奈克(Huneke)说得好:“肖邦编织着他生命的夜曲,直到死亡之日。”
纯粹的、安详的、欲言又止的旋律;理性的、雅致的、如魅似幻的断奏,在这里,几乎所有的装饰音之后,都闪着一股诗般的高贵。肖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了!
这是一种复杂而又统一的感觉。那个贵妇们怀中的“小白脸”;那个文弱但充满激情的浪子;那个消瘦而又苍白的诗人;那个敏感神经质而又浪漫小资的“贵族”,他在叙说着什么,所有的一切,请听他娓娓道来……
听这部作品是需要环境的。夜,深夜——是必需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那美妙的感觉才会一点点、一点点地渗出来。
戴上耳机,我脑海中会浮动着各种幻象:雪、秋叶、月光、湖面、酒、风信子、玛瑙灯、海伦……淡淡的、柔和的光,清泠的、不厚重的诗。一个幽幽的精灵在我周围飞舞,晶莹而脆弱,稍微的触碰,就会使他消解得无影无踪……
一瞬间,我捕捉到了一些具体。那原来是紫罗兰的清香、沙龙的光线、马约加的气候。
如果这时身旁坐着一位佳人,我可能会注视她很久,会伸出手去撩动她的长发,会吻她的额头。我握到她的手,那一定是冰冷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一种博拉图式的冲动,在这里,连拥抱我认为都是过分的。
美妙的琴声还在律动着,渐渐的、渐渐的,我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结束,就像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开始一样。
演奏这部作品的艺术家很多,而哪位真正掌握了它的精要,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当然首推鲁宾斯坦;有人觉得富兰索瓦的感觉更有沙龙气息,更接近肖邦的本真;有人觉得阿劳的录音颗粒感好、厚重度强;有人觉得傅聪的音色比较甜美、柔腻;有人觉得齐夫拉的演绎更充满青春的骚动;有人觉得皮耶斯的手法才算唯美……
谁才能弹出肖邦夜曲的精髓呢?
巴黎的沙龙之夜,暖风与美酒共醉,贵妇伯爵和文人画家们抽着鸦片,带点唯美的颓废。这种感觉,需要钢琴同时弹出柔情和奢靡;既要弹出醉生梦死的放纵,又要弹出高贵而约束的自伤气质,还要不经意地使人感觉到一种温暖典雅的格调,可以有一些浮夸,但一定要有别于维也纳的宫廷气息……要做到这些,真的是不容易。
试问演奏家里,哪位做到了这些?
我期待着,我想肖邦也期待着。
较早前的随笔
语言,在这里显得示那么的无力,它更像是一种颜色、一种味道、一种温度。
这21首夜曲,融入了肖邦的所有。他的乡愁、他的病态、他的苍白,都在这里婆娑地忽隐忽现;他怀念故土的热情、他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他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在这里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在病魔的折磨和马约岛的风情的刺激下,悲剧性的激情最终化解为纯净的诗意。诺安的最后六首夜曲,肖邦近乎病态的美感,谱出了美丽的生命终曲。洪奈克(Huneke)说得好:“肖邦编织着他生命的夜曲,直到死亡之日。”
纯粹的、安详的、欲言又止的旋律;理性的、雅致的、如魅似幻的断奏,在这里,几乎所有的装饰音之后,都闪着一股诗般的高贵。肖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了!
这是一种复杂而又统一的感觉。那个贵妇们怀中的“小白脸”;那个文弱但充满激情的浪子;那个消瘦而又苍白的诗人;那个敏感神经质而又浪漫小资的“贵族”,他在叙说着什么,所有的一切,请听他娓娓道来……
听这部作品是需要环境的。夜,深夜——是必需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那美妙的感觉才会一点点、一点点地渗出来。
戴上耳机,我脑海中会浮动着各种幻象:雪、秋叶、月光、湖面、酒、风信子、玛瑙灯、海伦……淡淡的、柔和的光,清泠的、不厚重的诗。一个幽幽的精灵在我周围飞舞,晶莹而脆弱,稍微的触碰,就会使他消解得无影无踪……
一瞬间,我捕捉到了一些具体。那原来是紫罗兰的清香、沙龙的光线、马约加的气候。
如果这时身旁坐着一位佳人,我可能会注视她很久,会伸出手去撩动她的长发,会吻她的额头。我握到她的手,那一定是冰冷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一种博拉图式的冲动,在这里,连拥抱我认为都是过分的。
美妙的琴声还在律动着,渐渐的、渐渐的,我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结束,就像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开始一样。
演奏这部作品的艺术家很多,而哪位真正掌握了它的精要,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当然首推鲁宾斯坦;有人觉得富兰索瓦的感觉更有沙龙气息,更接近肖邦的本真;有人觉得阿劳的录音颗粒感好、厚重度强;有人觉得傅聪的音色比较甜美、柔腻;有人觉得齐夫拉的演绎更充满青春的骚动;有人觉得皮耶斯的手法才算唯美……
谁才能弹出肖邦夜曲的精髓呢?
巴黎的沙龙之夜,暖风与美酒共醉,贵妇伯爵和文人画家们抽着鸦片,带点唯美的颓废。这种感觉,需要钢琴同时弹出柔情和奢靡;既要弹出醉生梦死的放纵,又要弹出高贵而约束的自伤气质,还要不经意地使人感觉到一种温暖典雅的格调,可以有一些浮夸,但一定要有别于维也纳的宫廷气息……要做到这些,真的是不容易。
试问演奏家里,哪位做到了这些?
我期待着,我想肖邦也期待着。
较早前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