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新竹的苗栗青年

时至1987年,台湾流行音乐终于熬尽风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7月15日,台湾地区解严,歌曲审查制度废除,所有禁歌开禁,解除报禁。整个社会的大换气让台湾地区的文化界又恢复了自由的呼吸。在流行音乐界,对于每一个新老歌手来说,立刻着手去做的就是去打开一个“全新的自己”。而最终真正实现这一野心的却寥如晨星。
当我们把台湾流行音乐的唱片库快要翻到八十年代后期时,一个冷飕飕的名字出现了。在马兆骏发表第一张专辑《我要的不多》的十四天前,在庾澄庆发表《我知道我已长大》的一个月前,在齐秦发表专辑《狼2》的两个月前,在王杰发表第一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的三个月前,在苏芮发表《台北东京》的四个月前,在姜育恒发表《一世情缘》的五个月前,在黄舒骏发表第一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高明骏发表第一张专辑《年轻的喝彩》、张镐哲发表第一张专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的六个月前,在陈升发表第一张专辑《拥挤的乐园》的八个月前,在黄舒骏所称的“八八届同学”(指1988年发表第一张专辑的所有新人)还没有入学报道之前,一个名叫张洪量来自新竹的苗栗青年提前四个月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张成绩单:《祭文》。此时,他时年二十七岁零九个月。
唱片封面上是这样一句话,“年轻的医生唱一首快乐的祭文”。这张发表于1987年9月5日的唱片是优秀牙医张洪量的第一张专集,当年由他自费制作,大理石音乐工作室出品,喜玛拉雅唱片公司发行。在帅哥美女争奇斗艳你情我爱的畅销市场上,这是一张离题万里的怪种唱片。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听不懂,这张专辑最终以一个惨淡的新纪录终结了这位年轻牙医企图“让大家突然快乐一下”的野心。事实上,在过去了十九年后,这张专辑到现在依然没有被大众传唱。为了看清沙漠中那朵奇蕾的绽放,也许我们还要再等十九年。在那些莫名的荒野、沙漠、池塘、痛惜、伤感甚至外星里兀自流淌的旋律间,人们发现,这是一个有些病态的歌手。人们更似乎不敢相信,发出这些怪异气味的黑色歌曲是输出于一个台湾歌手的脑海。《祭文》里那一次次黯然消魂的悲喜,验证了专辑倒数第三首的歌名,“我想我疯了”。也许正是职业的原因,让张洪量在创作时训练出一种有别于“正常”和“健康”的审视惯性。在常年对着各种牙齿的“劳动改造”(张洪量自语)中,张洪量发现了另一个伶牙俐齿的世界。那是一个凿通了阴间和阳界、花蕾和枯萎、遗忘和渴望、固执和哭泣、诺言和谎言、张狂和受创阻隔之墙的异域。那是对着一片春光的流行音乐海面漠然张望后决意要不顾一切变质的四十分五十二秒。
开门见山的《祭文》果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夹杂着阴气的电音。华语音乐史上有哪张专辑会这样开头呢,“奉天承运/上帝诏曰/要你蒙主宠招/虽心系红尘也得魂归道山/驾返瑶池/驾鹤西归逍遥”。歌手把人在世间的生描述得既刻苦又慌张,无论是清真的微笑、佛前的祈祷、教堂的唇印还是土地庙的叩拜,都是为了名利而汲汲奔波。而这虔诚而摩登的一切,天上的圣母和皇帝都在颔首品赏,最终奖赏给他一件缝满恩怨情仇的寿衣。在电子乐的节拍中,歌手把歌曲唱得既阴森又欢快,活像阎王殿里的一只小鬼在手舞足蹈。在幻像得有些越界的开场白中,歌手表现出一股对人辛苦一世的深深同情。当时的台湾虽然解禁已一个半月,但顽固的遗风依然藕断丝连。也正是这首歌,使得这张专辑被有关单位界定部分歌词对民风过于敏感,它在发行后不久,就遭到新闻局禁播。张洪量几乎一出世就成为了烈士。
基调既然已经注定了沉重,那么就一路“别扭”下去。因为歌手不想掩饰自己心痛的成分,所以《沙漠之花》长势异常的崎岖,旋律极为浪漫,唱腔却极为怪诞。这是一首从创作、演唱到编曲都古典至极的作品,也是比《你知道我在等你吗》问世早了五个月的情歌。
《浮萍》,走势更加浪漫,张洪量不太优美的音色如江边的夕阳般一点点沉淀下去了。人们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地势。当歌手唱完第一遍歌词的最后一段“郎才女貌终将过去/才子佳人又有何意义”后,校园草地上的木吉他弹奏声吹来了,但随声附赠的是“黄花落地”、“狂风暴雨”这样警世性的词句。这是《祭文》中最富青春质感的一抹颜色。
在《情为何物》里,张洪量残存的童音显露得更加明显。终于良心发现的摆上了一台坚强的钢琴。但歌手的情深款款中却随处可见欲哭无泪式的神经质。在孤身一人的心境中,无法压抑的对爱的渴望在缓缓的漂浮。最长久的焦灼不一定非要用最疯狂的方式发泄,最强悍的恐惧不一定非要用最熙攘的人潮来冲淡。海呀,你可以为情洗礼。
《外星恋》像幻梦般幽暗而奇美。这样的旋律肯定启发了《你找到我在等你吗》,电子乐的编排增添了太空出游的想象力。到了中途,你还可以听到烈日下滚烫的非洲鼓声。这是一个人在对尘世沉闷的生存秩序厌恶至极后一次正常的幻觉反弹。一颗高傲不愿媚俗的灵魂,可能只有在银河的独行中才能寻觅到最后一道奇缘。这样的爱,是为理想而恋。原来在十九年前,张洪量就已经宣布了自己的恋爱观。
《心碎》,相比专辑中其他的歌,这首可能是KTV房唯一准备挑选的歌,事实上,这首旋律最“正常”的歌传唱率的确是最高的。
与歌名完全相反的是,《我想我疯了》一点都不慌乱。站在一道精神的门槛前,前后是两种选择答案,而如果心中的热火已冷却为死火,那么里外已都不是人。当一个人清醒的知道“我疯了”时,你能想象到那种是即将崩溃还是即将寂静的状态吗?
《中国的小孩》。歌手又恢复了疯癫的精神世界。歌曲开头的对白式编排应该比黄舒骏早了半年多。这是专辑中批判色彩最浓重的一首,歌手在痛心疾首连四书五经诗辞歌赋都已忘记,孔子孟子老子周子都已分不清的八十年代崇洋的台北小孩怎么称得上是龙的传人。而在十九年后,这种忧患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正大化日常化了。所以,十九年后,张洪量已被迫改口,“今天的华语乐坛里有资格当歌手的没几个。”
《凝结的泪》的前奏在五秒钟内却神奇的浓缩了两首八七年粤语经典之作的身影,《倩女幽魂》和《跳舞街》。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奇迹的汇合。
幸亏十九年前的生不逢时,才让我们把一位年轻战士单枪匹马的战斗檄文保留到了今天。当我们回首二十年前的大多数专辑,不外乎是琅琅上口的佳作。那是一条条顺流而下的小船,一生都没有经历过海中央的狂涛巨浪,它们无法感受到接受海的心脏洗礼的滋味。它们现在都静静的停靠在那一个个发黄的港湾。而《祭文》依然在伺机启航,它不会停泊在任何一个码头,这是一张为未来创作的专辑。尽管没有一鸣惊人,但在五个月后,一首名为《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的榜首之作证明了偏执而正直的张洪量并非昙花一现。
当我们把台湾流行音乐的唱片库快要翻到八十年代后期时,一个冷飕飕的名字出现了。在马兆骏发表第一张专辑《我要的不多》的十四天前,在庾澄庆发表《我知道我已长大》的一个月前,在齐秦发表专辑《狼2》的两个月前,在王杰发表第一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的三个月前,在苏芮发表《台北东京》的四个月前,在姜育恒发表《一世情缘》的五个月前,在黄舒骏发表第一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高明骏发表第一张专辑《年轻的喝彩》、张镐哲发表第一张专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的六个月前,在陈升发表第一张专辑《拥挤的乐园》的八个月前,在黄舒骏所称的“八八届同学”(指1988年发表第一张专辑的所有新人)还没有入学报道之前,一个名叫张洪量来自新竹的苗栗青年提前四个月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张成绩单:《祭文》。此时,他时年二十七岁零九个月。
唱片封面上是这样一句话,“年轻的医生唱一首快乐的祭文”。这张发表于1987年9月5日的唱片是优秀牙医张洪量的第一张专集,当年由他自费制作,大理石音乐工作室出品,喜玛拉雅唱片公司发行。在帅哥美女争奇斗艳你情我爱的畅销市场上,这是一张离题万里的怪种唱片。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听不懂,这张专辑最终以一个惨淡的新纪录终结了这位年轻牙医企图“让大家突然快乐一下”的野心。事实上,在过去了十九年后,这张专辑到现在依然没有被大众传唱。为了看清沙漠中那朵奇蕾的绽放,也许我们还要再等十九年。在那些莫名的荒野、沙漠、池塘、痛惜、伤感甚至外星里兀自流淌的旋律间,人们发现,这是一个有些病态的歌手。人们更似乎不敢相信,发出这些怪异气味的黑色歌曲是输出于一个台湾歌手的脑海。《祭文》里那一次次黯然消魂的悲喜,验证了专辑倒数第三首的歌名,“我想我疯了”。也许正是职业的原因,让张洪量在创作时训练出一种有别于“正常”和“健康”的审视惯性。在常年对着各种牙齿的“劳动改造”(张洪量自语)中,张洪量发现了另一个伶牙俐齿的世界。那是一个凿通了阴间和阳界、花蕾和枯萎、遗忘和渴望、固执和哭泣、诺言和谎言、张狂和受创阻隔之墙的异域。那是对着一片春光的流行音乐海面漠然张望后决意要不顾一切变质的四十分五十二秒。
开门见山的《祭文》果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夹杂着阴气的电音。华语音乐史上有哪张专辑会这样开头呢,“奉天承运/上帝诏曰/要你蒙主宠招/虽心系红尘也得魂归道山/驾返瑶池/驾鹤西归逍遥”。歌手把人在世间的生描述得既刻苦又慌张,无论是清真的微笑、佛前的祈祷、教堂的唇印还是土地庙的叩拜,都是为了名利而汲汲奔波。而这虔诚而摩登的一切,天上的圣母和皇帝都在颔首品赏,最终奖赏给他一件缝满恩怨情仇的寿衣。在电子乐的节拍中,歌手把歌曲唱得既阴森又欢快,活像阎王殿里的一只小鬼在手舞足蹈。在幻像得有些越界的开场白中,歌手表现出一股对人辛苦一世的深深同情。当时的台湾虽然解禁已一个半月,但顽固的遗风依然藕断丝连。也正是这首歌,使得这张专辑被有关单位界定部分歌词对民风过于敏感,它在发行后不久,就遭到新闻局禁播。张洪量几乎一出世就成为了烈士。
基调既然已经注定了沉重,那么就一路“别扭”下去。因为歌手不想掩饰自己心痛的成分,所以《沙漠之花》长势异常的崎岖,旋律极为浪漫,唱腔却极为怪诞。这是一首从创作、演唱到编曲都古典至极的作品,也是比《你知道我在等你吗》问世早了五个月的情歌。
《浮萍》,走势更加浪漫,张洪量不太优美的音色如江边的夕阳般一点点沉淀下去了。人们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地势。当歌手唱完第一遍歌词的最后一段“郎才女貌终将过去/才子佳人又有何意义”后,校园草地上的木吉他弹奏声吹来了,但随声附赠的是“黄花落地”、“狂风暴雨”这样警世性的词句。这是《祭文》中最富青春质感的一抹颜色。
在《情为何物》里,张洪量残存的童音显露得更加明显。终于良心发现的摆上了一台坚强的钢琴。但歌手的情深款款中却随处可见欲哭无泪式的神经质。在孤身一人的心境中,无法压抑的对爱的渴望在缓缓的漂浮。最长久的焦灼不一定非要用最疯狂的方式发泄,最强悍的恐惧不一定非要用最熙攘的人潮来冲淡。海呀,你可以为情洗礼。
《外星恋》像幻梦般幽暗而奇美。这样的旋律肯定启发了《你找到我在等你吗》,电子乐的编排增添了太空出游的想象力。到了中途,你还可以听到烈日下滚烫的非洲鼓声。这是一个人在对尘世沉闷的生存秩序厌恶至极后一次正常的幻觉反弹。一颗高傲不愿媚俗的灵魂,可能只有在银河的独行中才能寻觅到最后一道奇缘。这样的爱,是为理想而恋。原来在十九年前,张洪量就已经宣布了自己的恋爱观。
《心碎》,相比专辑中其他的歌,这首可能是KTV房唯一准备挑选的歌,事实上,这首旋律最“正常”的歌传唱率的确是最高的。
与歌名完全相反的是,《我想我疯了》一点都不慌乱。站在一道精神的门槛前,前后是两种选择答案,而如果心中的热火已冷却为死火,那么里外已都不是人。当一个人清醒的知道“我疯了”时,你能想象到那种是即将崩溃还是即将寂静的状态吗?
《中国的小孩》。歌手又恢复了疯癫的精神世界。歌曲开头的对白式编排应该比黄舒骏早了半年多。这是专辑中批判色彩最浓重的一首,歌手在痛心疾首连四书五经诗辞歌赋都已忘记,孔子孟子老子周子都已分不清的八十年代崇洋的台北小孩怎么称得上是龙的传人。而在十九年后,这种忧患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正大化日常化了。所以,十九年后,张洪量已被迫改口,“今天的华语乐坛里有资格当歌手的没几个。”
《凝结的泪》的前奏在五秒钟内却神奇的浓缩了两首八七年粤语经典之作的身影,《倩女幽魂》和《跳舞街》。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奇迹的汇合。
幸亏十九年前的生不逢时,才让我们把一位年轻战士单枪匹马的战斗檄文保留到了今天。当我们回首二十年前的大多数专辑,不外乎是琅琅上口的佳作。那是一条条顺流而下的小船,一生都没有经历过海中央的狂涛巨浪,它们无法感受到接受海的心脏洗礼的滋味。它们现在都静静的停靠在那一个个发黄的港湾。而《祭文》依然在伺机启航,它不会停泊在任何一个码头,这是一张为未来创作的专辑。尽管没有一鸣惊人,但在五个月后,一首名为《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的榜首之作证明了偏执而正直的张洪量并非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