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到“当我歌唱的时候我爱你”

二十世纪又十年,许巍成为了音乐时代的一个标志。他既是一个温情的老男人,又是许多人眼中的音乐叛离者。他用真诚感染了一代青年,又被又一代青年指为不够真诚。冰火两重天的许巍,一下子从长发飘飘的摇滚青年转变为和谐人物中的佼佼者。
三年前我听着名不见经传的李志,仿佛看到了莫名的光影。还不流行的《梵高先生》大可以用王晓峰先生当初评价许巍在别处时的那句话:这张专辑还不火,那听歌的人都应该拉出去毙了。
于是李志火了。随着豆瓣一起迅速升温。他直接、柔软,带着青春最适合的标志,成为了又一代青年的青春向导。
我也在许巍留下的青春谜团中第一次看到了另一缕阳光。当然,李志比许巍更有个性,比许巍更直白,比许巍更具备在个性时代呼风唤雨的条件。当许巍成为青春的精神层面创造者与埋葬者的现在,一个张牙舞爪的“李BB”醒了过来。
三年前我说李志让我找到了第一次摸到许巍专辑的那种振奋与平静。我刻意把他们区别开来,现在又不得不把他们连在一起。
故乡中“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和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当我歌唱的时候我爱你”,都仿若来自无边世界中的黯然哭泣。只是许巍三十而立时,永远也想不出这样更加煽情更加清晰的句子。他宁愿在歌词中写“就在我进入的瞬间”,也不会写“姑娘你的咪咪很大”。他的旋律踏着灰蒙蒙的乡间小路,却走不到平坦宽广的国道。60年代的人是内敛的,即便个性十足如许巍,却也不会像新世纪的人们一样肆无忌惮、追求极乐。或许在更久远的将来,他将会被世人归为“循规蹈矩”之流。他的开端与结束之间的过程,大概会被省略为从一个坏青年变成好先生的标志性题材。
无疑李志赶上了好时代。他拥有独立的姿态,丰柔的创作,良好的音乐环境和一大批甘于追随的崇拜者。在这个以个性为荣,以才华为重的时代,你可以崇拜各种各样的人:既可以是海豚音张靓颖,也可以是绵羊音曾轶可,可以是铁血汉子李宇春,当然也可以是李志这样间或歇斯底里间或轻柔耳语的文艺流氓。他们用个性填补了时代的空虚,用一个人的声音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仅凭声音便可蛊惑人心,甚至是人的身体。
李志火起来的速度超乎意料。他提高了人民运用“逼”字的频率,并且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届“逼王”。当身边的人谈起李志,习惯性的运用李逼逼这词眼时,后面紧跟的必然会有“傻逼、二逼、装逼”,一时间装逼热红得发紫,没人再觉得承认自己装逼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儿,反倒大方的承认自己就是那么一个装逼青年。
时代被颠覆了,美感被一波又一波的逼毁掉了。
李志依然可以写出美轮美奂的调子,那调子就如同被月光抚摸过一般柔软。他的专辑充满两个极端的对峙,是力量和平缓的适度结合。但我依然不知道在向不知道李志的朋友介绍起李志时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想想过去,我一般这么说:他是一个爱抽红梅的文艺青年,但是不是好青年,还是亲自验证吧。
我没有花一百二十块钱去买那张新的专辑,虽然我知道李志的唱片对于这个价格来说是物超所值。但我决定花六十块钱去看李志的动物凶猛演唱会。那时候我的耳边会想起周围人们一个又一个的逼字,而李志在一个又一个的逼字当中会唱得更加卖力和幸福。
我想起在某一个夏天我跑到西安去看许巍的演唱会,而现在我准备在秋天听李志的演唱会。其实这两个颠倒了,许巍是秋天的,李志才是夏天的。
许巍、李志,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相同的印记不同的形式。为生命歌唱未免崇高,但为生活歌唱是一种幸福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还好,他们都还是草根歌手,他们贴着大地卖力歌唱,听李志的人用不着将许巍作为李志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筹码,因为从根上来说,他们都是永远向着远方的浪子,都是歌唱的时候充满爱意。
三年前我听着名不见经传的李志,仿佛看到了莫名的光影。还不流行的《梵高先生》大可以用王晓峰先生当初评价许巍在别处时的那句话:这张专辑还不火,那听歌的人都应该拉出去毙了。
于是李志火了。随着豆瓣一起迅速升温。他直接、柔软,带着青春最适合的标志,成为了又一代青年的青春向导。
我也在许巍留下的青春谜团中第一次看到了另一缕阳光。当然,李志比许巍更有个性,比许巍更直白,比许巍更具备在个性时代呼风唤雨的条件。当许巍成为青春的精神层面创造者与埋葬者的现在,一个张牙舞爪的“李BB”醒了过来。
三年前我说李志让我找到了第一次摸到许巍专辑的那种振奋与平静。我刻意把他们区别开来,现在又不得不把他们连在一起。
故乡中“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和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当我歌唱的时候我爱你”,都仿若来自无边世界中的黯然哭泣。只是许巍三十而立时,永远也想不出这样更加煽情更加清晰的句子。他宁愿在歌词中写“就在我进入的瞬间”,也不会写“姑娘你的咪咪很大”。他的旋律踏着灰蒙蒙的乡间小路,却走不到平坦宽广的国道。60年代的人是内敛的,即便个性十足如许巍,却也不会像新世纪的人们一样肆无忌惮、追求极乐。或许在更久远的将来,他将会被世人归为“循规蹈矩”之流。他的开端与结束之间的过程,大概会被省略为从一个坏青年变成好先生的标志性题材。
无疑李志赶上了好时代。他拥有独立的姿态,丰柔的创作,良好的音乐环境和一大批甘于追随的崇拜者。在这个以个性为荣,以才华为重的时代,你可以崇拜各种各样的人:既可以是海豚音张靓颖,也可以是绵羊音曾轶可,可以是铁血汉子李宇春,当然也可以是李志这样间或歇斯底里间或轻柔耳语的文艺流氓。他们用个性填补了时代的空虚,用一个人的声音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仅凭声音便可蛊惑人心,甚至是人的身体。
李志火起来的速度超乎意料。他提高了人民运用“逼”字的频率,并且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届“逼王”。当身边的人谈起李志,习惯性的运用李逼逼这词眼时,后面紧跟的必然会有“傻逼、二逼、装逼”,一时间装逼热红得发紫,没人再觉得承认自己装逼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儿,反倒大方的承认自己就是那么一个装逼青年。
时代被颠覆了,美感被一波又一波的逼毁掉了。
李志依然可以写出美轮美奂的调子,那调子就如同被月光抚摸过一般柔软。他的专辑充满两个极端的对峙,是力量和平缓的适度结合。但我依然不知道在向不知道李志的朋友介绍起李志时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想想过去,我一般这么说:他是一个爱抽红梅的文艺青年,但是不是好青年,还是亲自验证吧。
我没有花一百二十块钱去买那张新的专辑,虽然我知道李志的唱片对于这个价格来说是物超所值。但我决定花六十块钱去看李志的动物凶猛演唱会。那时候我的耳边会想起周围人们一个又一个的逼字,而李志在一个又一个的逼字当中会唱得更加卖力和幸福。
我想起在某一个夏天我跑到西安去看许巍的演唱会,而现在我准备在秋天听李志的演唱会。其实这两个颠倒了,许巍是秋天的,李志才是夏天的。
许巍、李志,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相同的印记不同的形式。为生命歌唱未免崇高,但为生活歌唱是一种幸福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还好,他们都还是草根歌手,他们贴着大地卖力歌唱,听李志的人用不着将许巍作为李志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筹码,因为从根上来说,他们都是永远向着远方的浪子,都是歌唱的时候充满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