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又迎春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1292503-6.jpg)
《梦驼铃》:经典的曲目,时常听些中老年朋友在歌厅露一手,大概可衬出他们的实力。费氏唱腔果然高出一截,此高指音高,大概他是那个时代的张信哲吧。
《一剪梅》:小时候常听,不知是费唱,只觉古典得烂醉。一剪,原来以为是动词,现在觉来不是,“剪”是量词。一枝梅当然不及一剪梅好听。傲立雪中,却只为伊人飘香,铁汉柔肠般的温暖。
《挑夫》:是山歌号子吗?倒有些民歌小调的意思,一声长长的“嗨”和轻快的节奏,既有励志又有抒情,即使换个歌词,也很适合在婚宴上唱,很喜庆,就像邓丽君的《采槟榔》——劳动人民总是快乐的。
《送你一把土》:前面部分很柔情,颇类《秋蝉》,副歌部分却突然加速,“这把泥土这把泥土”很耳熟,似乎八十年代像费翔之类的歌手唱过,有种对故土的热恋,时至今日听来,的确有些“土”了。
《变色的长城》:前奏竟然像电子琴,还有鼓子架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人声合唱,听起来像是台湾版的屠洪纲,只是不似屠的荡气回肠,更接近通俗流行歌曲,那时候的张明敏之类一定唱过不少这样的“爱国歌曲”。尽是感叹国土被侵后的惨淡,不及徐小凤的《长城》好听。
《美斯乐》:不知曲名何义,一查原来是泰国北部山区一个村落,住着原国民党九十三师,不过这儿却被称作泰国的春城(云南)。词曲作者陈彼得肯定对此地怀有无比的同胞之情,台湾人都有“眷村”情结,看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就知道了。难怪叙事性的歌词颇有纪录风格,间以女声的哼唱,更将美斯乐比作一位落难的中国女子。听到最后像首宣传歌,但是曲调很柔婉,很温暖,令人感动。
《船歌》:配乐竟然像警车声,实在是个失败,也许是摹仿水声。后来才听出是《星星索》,一首我很喜欢的民间情歌。
《长江水》:又是硬梆梆的爱国歌曲。
《白云常在天》:特别喜欢里面的钢琴伴奏,只是录音的年代太早,人声是很久远的声音,如果重新录音会好很多,也让人亲近些。
《走过我自己》:也是一首久经传唱的老歌。小哥真是一位老歌收藏家,什么歌都要亲自唱一遍,亦或他本来就是原唱?一遍高过一遍的副歌重复,放在晚会很能煽动人。
《又见柳叶青》:庄奴的词。一首等人歌,桃花、柳叶的存在,暗示不见心上人出现,阿牛的《桃花朵朵开》多半受此启示,但已然将一首情意绵绵的歌演绎成过年的闹腾歌了。
《楚留香新传》:吓人,竟然还唱过古龙电影的歌曲,不过歌词不错,没有局限在楚香帅,而是放诸“五湖四海”皆准的江湖义肠,曲调起伏不大,所以费的嗓音吊得很高,乍一亮嗓,很有惊艳之势。
《思念总在分手后》:好像是《相思总在风雨中》的对偶句。词曲作者叶佳修是校园民谣歌手,以前不认识,近年突然见他在大学生校园歌曲演唱会现身,已值中年仍有年青人的笑容。歌曲因此也是年青的,只是这首淡得很,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
《晚安曲》:很轻柔优美的曲调。
《初恋女》:戴望舒的词,阿歌辛的曲,赤裸裸的曲名,结尾句“终日我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让我想到泰戈尔的诗歌。蔷薇是妻么?那心中的初恋却是幽兰,静静盛放又默默凋谢。
《南屏晚钟》:后来在杭州坐车时路过,一愣,原来歌里说的是杭州景点。我果真是个傻子,歌早会唱,却不晓哪儿的景,也从未去玩过。真该抽空去,趁着斜阳未凋,秋意的一个下午吧。
《心声泪痕》:柔情到断肠。
《梦中人》:是根据俄罗斯民歌改编的么?熟悉得很。“没有蔷薇的春天,好似竖琴断了线”,蔷薇指爱人,夫妻有琴瑟合奏之意,梦中的人儿该是明朗化的爱人,而不是深藏心底的“幽兰”。
《水长流》:探戈的舞曲风格。舞厅曲目。
《明日天涯》:是电影主题歌吧,一查才知是九十年代余力为导演的一部动作片。不知对不对,歌曲一般。动作片用此曲可谓失败。
《黄叶舞秋风》:自然界的歌曲,要是留意费玉清的歌曲,绝大多数与自然有关,借景抒怀,古人胸怀。昨晚在张至璋《镜中爹》中看到歌词,刚巧白天听过这首,因此记得歌词。原来是周璇的老歌,上海一些歌厅经常会有人演唱此曲。
《我要你忘了我》:又是柔情,听起来有点厌倦了。
《在银色月光下》:听过好几个版本,蔡琴的浅吟低唱,腾格尔的纵情欢唱,以及这首抒情版——为什么小哥不去灌发烧碟呢?
《心上人》:听多柔情,倒喜欢起这点轻快来。听多小哥的歌声,只觉得他的长音拖得很好,带一点颤,
《好春宵》:记得是吴莺音的老歌,重新演绎更多了一些柔情。费的声音要比吴的柔很多,不似前者更像一只春啼的莺,欢快得很。真想不通,一个男人,为何只用一种柔情?
《我要为你歌唱》:又是探戈。但编曲很好听,和人声配搭得调。
《莫负青春》:有意思的叙事歌,又轻快又有趣。这样想来,费玉清的歌曲一般分为这几类:爱国歌、情歌、民歌。情歌又分小调、叙事歌、柔情歌、翻唱老歌。基本上都属八十年代的靡靡之音,但不晓得为什么,更爱邓丽君些,只觉男人像他这样唱歌,唱多了会阳萎。
《不变的心》:快四。
《水仙》:这首第一次听,迷醉人的芳香。
《天长地久》:独特的一点是和女声一起唱,竟然像佛歌。但又是以恩爱点题,便又有点像戏。大概男女之爱本来便是戏。才会“天长地久”。比起前面的情歌要好听得多。
《我在你左右》:又是可恶的电子琴前奏。又是情歌。
《梦里相思》:这首好听,不似别的那般通俗到耳满。听一大堆情歌,孰好孰俗,一听便知。这个曲子就写得好听得多。
《爱神的箭》:少男的爱情歌,所以是欢乐的。但缺少了回味。
《留恋》:探戈音乐。
《生命如花篮》:又是探戈。热情、激动人心。激动不了我的心。
《雪山盟》:季节+等人歌。
《昨夜你对我一笑》:柔软温暖的词,轻快的节奏,这样搭配竟然也十分合拍。
《阿兰娜》:明朗气息,是人名亦或地名?
《山歌姻缘》:跟刘三姐唱的无大区别,优势就是柔情和文雅,不似原汁原味的那般野性、挑逗。
《忆良人》:探戈探戈探戈……探戈是我八十年代和我妈妈跳的舞,她教我。可是现在全忘了,所以很恨。
《梦里苏州》:苏杭大约是古典情怀的抒发地,才子佳人们的聚集地,所以歌曲也多聚焦此地。其实,实在让人厌倦了。也许某一天单独来听,会觉得好听,听多了又心烦。
《永远的微笑》:喜欢潘迪华的版本,而且自己也正准备用此名写个中篇小说。潘迪华沧桑的嗓音徐徐哼来,让人感动。费的版本有点靠近舞曲风格,未免太过欢乐。
《昨天》:如果这首歌用在回忆三十年中国变革的某部纪录片中,也许会很得体。
《刮地风》:过年歌曲。只是热闹,喜庆。他的歌路又宽了一条。
《爱的开始》:快得令人咋舌。
《星夜的离别》:像台语歌曲的中文翻唱。
听完整张专辑,边听边写,未免有些匆忙,但可以肯定的是,完整听完会觉得厌倦,千篇一律的抒情表意,差不多的曲风,只挑得出几首特别优美的。所以建议不要整碟听下来,会听得耳满,最好挑几曲调济一下流行歌曲肆虐的耳朵。
《一剪梅》:小时候常听,不知是费唱,只觉古典得烂醉。一剪,原来以为是动词,现在觉来不是,“剪”是量词。一枝梅当然不及一剪梅好听。傲立雪中,却只为伊人飘香,铁汉柔肠般的温暖。
《挑夫》:是山歌号子吗?倒有些民歌小调的意思,一声长长的“嗨”和轻快的节奏,既有励志又有抒情,即使换个歌词,也很适合在婚宴上唱,很喜庆,就像邓丽君的《采槟榔》——劳动人民总是快乐的。
《送你一把土》:前面部分很柔情,颇类《秋蝉》,副歌部分却突然加速,“这把泥土这把泥土”很耳熟,似乎八十年代像费翔之类的歌手唱过,有种对故土的热恋,时至今日听来,的确有些“土”了。
《变色的长城》:前奏竟然像电子琴,还有鼓子架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人声合唱,听起来像是台湾版的屠洪纲,只是不似屠的荡气回肠,更接近通俗流行歌曲,那时候的张明敏之类一定唱过不少这样的“爱国歌曲”。尽是感叹国土被侵后的惨淡,不及徐小凤的《长城》好听。
《美斯乐》:不知曲名何义,一查原来是泰国北部山区一个村落,住着原国民党九十三师,不过这儿却被称作泰国的春城(云南)。词曲作者陈彼得肯定对此地怀有无比的同胞之情,台湾人都有“眷村”情结,看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就知道了。难怪叙事性的歌词颇有纪录风格,间以女声的哼唱,更将美斯乐比作一位落难的中国女子。听到最后像首宣传歌,但是曲调很柔婉,很温暖,令人感动。
《船歌》:配乐竟然像警车声,实在是个失败,也许是摹仿水声。后来才听出是《星星索》,一首我很喜欢的民间情歌。
《长江水》:又是硬梆梆的爱国歌曲。
《白云常在天》:特别喜欢里面的钢琴伴奏,只是录音的年代太早,人声是很久远的声音,如果重新录音会好很多,也让人亲近些。
《走过我自己》:也是一首久经传唱的老歌。小哥真是一位老歌收藏家,什么歌都要亲自唱一遍,亦或他本来就是原唱?一遍高过一遍的副歌重复,放在晚会很能煽动人。
《又见柳叶青》:庄奴的词。一首等人歌,桃花、柳叶的存在,暗示不见心上人出现,阿牛的《桃花朵朵开》多半受此启示,但已然将一首情意绵绵的歌演绎成过年的闹腾歌了。
《楚留香新传》:吓人,竟然还唱过古龙电影的歌曲,不过歌词不错,没有局限在楚香帅,而是放诸“五湖四海”皆准的江湖义肠,曲调起伏不大,所以费的嗓音吊得很高,乍一亮嗓,很有惊艳之势。
《思念总在分手后》:好像是《相思总在风雨中》的对偶句。词曲作者叶佳修是校园民谣歌手,以前不认识,近年突然见他在大学生校园歌曲演唱会现身,已值中年仍有年青人的笑容。歌曲因此也是年青的,只是这首淡得很,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
《晚安曲》:很轻柔优美的曲调。
《初恋女》:戴望舒的词,阿歌辛的曲,赤裸裸的曲名,结尾句“终日我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让我想到泰戈尔的诗歌。蔷薇是妻么?那心中的初恋却是幽兰,静静盛放又默默凋谢。
《南屏晚钟》:后来在杭州坐车时路过,一愣,原来歌里说的是杭州景点。我果真是个傻子,歌早会唱,却不晓哪儿的景,也从未去玩过。真该抽空去,趁着斜阳未凋,秋意的一个下午吧。
《心声泪痕》:柔情到断肠。
《梦中人》:是根据俄罗斯民歌改编的么?熟悉得很。“没有蔷薇的春天,好似竖琴断了线”,蔷薇指爱人,夫妻有琴瑟合奏之意,梦中的人儿该是明朗化的爱人,而不是深藏心底的“幽兰”。
《水长流》:探戈的舞曲风格。舞厅曲目。
《明日天涯》:是电影主题歌吧,一查才知是九十年代余力为导演的一部动作片。不知对不对,歌曲一般。动作片用此曲可谓失败。
《黄叶舞秋风》:自然界的歌曲,要是留意费玉清的歌曲,绝大多数与自然有关,借景抒怀,古人胸怀。昨晚在张至璋《镜中爹》中看到歌词,刚巧白天听过这首,因此记得歌词。原来是周璇的老歌,上海一些歌厅经常会有人演唱此曲。
《我要你忘了我》:又是柔情,听起来有点厌倦了。
《在银色月光下》:听过好几个版本,蔡琴的浅吟低唱,腾格尔的纵情欢唱,以及这首抒情版——为什么小哥不去灌发烧碟呢?
《心上人》:听多柔情,倒喜欢起这点轻快来。听多小哥的歌声,只觉得他的长音拖得很好,带一点颤,
《好春宵》:记得是吴莺音的老歌,重新演绎更多了一些柔情。费的声音要比吴的柔很多,不似前者更像一只春啼的莺,欢快得很。真想不通,一个男人,为何只用一种柔情?
《我要为你歌唱》:又是探戈。但编曲很好听,和人声配搭得调。
《莫负青春》:有意思的叙事歌,又轻快又有趣。这样想来,费玉清的歌曲一般分为这几类:爱国歌、情歌、民歌。情歌又分小调、叙事歌、柔情歌、翻唱老歌。基本上都属八十年代的靡靡之音,但不晓得为什么,更爱邓丽君些,只觉男人像他这样唱歌,唱多了会阳萎。
《不变的心》:快四。
《水仙》:这首第一次听,迷醉人的芳香。
《天长地久》:独特的一点是和女声一起唱,竟然像佛歌。但又是以恩爱点题,便又有点像戏。大概男女之爱本来便是戏。才会“天长地久”。比起前面的情歌要好听得多。
《我在你左右》:又是可恶的电子琴前奏。又是情歌。
《梦里相思》:这首好听,不似别的那般通俗到耳满。听一大堆情歌,孰好孰俗,一听便知。这个曲子就写得好听得多。
《爱神的箭》:少男的爱情歌,所以是欢乐的。但缺少了回味。
《留恋》:探戈音乐。
《生命如花篮》:又是探戈。热情、激动人心。激动不了我的心。
《雪山盟》:季节+等人歌。
《昨夜你对我一笑》:柔软温暖的词,轻快的节奏,这样搭配竟然也十分合拍。
《阿兰娜》:明朗气息,是人名亦或地名?
《山歌姻缘》:跟刘三姐唱的无大区别,优势就是柔情和文雅,不似原汁原味的那般野性、挑逗。
《忆良人》:探戈探戈探戈……探戈是我八十年代和我妈妈跳的舞,她教我。可是现在全忘了,所以很恨。
《梦里苏州》:苏杭大约是古典情怀的抒发地,才子佳人们的聚集地,所以歌曲也多聚焦此地。其实,实在让人厌倦了。也许某一天单独来听,会觉得好听,听多了又心烦。
《永远的微笑》:喜欢潘迪华的版本,而且自己也正准备用此名写个中篇小说。潘迪华沧桑的嗓音徐徐哼来,让人感动。费的版本有点靠近舞曲风格,未免太过欢乐。
《昨天》:如果这首歌用在回忆三十年中国变革的某部纪录片中,也许会很得体。
《刮地风》:过年歌曲。只是热闹,喜庆。他的歌路又宽了一条。
《爱的开始》:快得令人咋舌。
《星夜的离别》:像台语歌曲的中文翻唱。
听完整张专辑,边听边写,未免有些匆忙,但可以肯定的是,完整听完会觉得厌倦,千篇一律的抒情表意,差不多的曲风,只挑得出几首特别优美的。所以建议不要整碟听下来,会听得耳满,最好挑几曲调济一下流行歌曲肆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