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时代到少年故事

一定得为达达、彭坦,为我们共同有过的青春期写点什么。
看题目就知道我要说的是达达和彭坦。达达总共出过三张专辑,分别是01年的《天使》、03年的《黄金时代》以及05年的一张现场专辑《黄金时代 Live》。这支曾经是内地第一支签约五大国际唱片公司华纳的摇滚乐队,曾经辉煌到半年内囊括唱片发行以来的所有国内新人、传媒推荐大奖、最佳摇滚乐队等十五项音乐大奖,销量高居年度摇滚唱片首位的乐队最终还是在06年解散了。多遗憾。谁会想到达达会在巅峰时期解散。个中原因有中国唱片工业环境的问题当然也有乐队成员之间性格和音乐理念磨合的问题。相对国外的乐队布言,国内的乐队短命得很,不到几年就解散了,像铁风筝、木马……甚至连搞校园民谣的水木年华解散了。由此可见国内的音乐水平去到怎样的水平。因为在短短的几年内,乐队的风格差不多定型下来,恰恰这时面临解散,怎么能做出成熟的专辑?说归说,既然达达都解散了,不妨重温下他们当年的专辑,好歹算是个纪念。
《天使》
这是达达的第一张专辑,2000 年11月初录制完毕。专辑中的十一首歌基本上都是乐队最近的作品,创作于1999年至2000年初,制作人是高旗。专辑充满明亮跳跃的情绪,彭坦的声音还是有点稚嫩,不过曲风倒是挺丰富的,热情轻松的“节日快乐”,迷幻的“1999”,平静中略带伤感的“瞬间”。听过彭坦单飞后的《少年故事》就会觉得它里面有很深的”瞬间“的烙印。难道这是伏笔吗,早早就暗示了达达将来的命运。基本上乐队的风格大体上取决于主唱的风格,原来这话是不假的。
“达达”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画派。但彭坦说了,它跟画派没什么关系,就觉得它好听又好玩,还挺与众不同。但我觉得多少还是有点关系的,如果当初他没有学画画,很大程度上没有接触到“达达”画派,从而对这个名字闻所未闻,他就不会给乐队起名为达达了。
听过这张就会发现,专辑的风格有了个很大的转变,开始更加偏重旋律和强调一种对青春期总结的淡淡的忧伤情绪,不像第一张明亮十足。这是一张过渡的专辑,不是过渡到达达的下一张(没有下一张,说达达发了三张专辑,真正算数的只有两张,第三张是前两张的LIVE版。)而是直接过渡到彭坦的个人首张专辑《少年故事》了。这张标志着达达风格的成熟,是他们的巅峰之作。像《黄金时代》、《南方》、《收音机之恋》、《不经意间》、《Song F》……整张专辑的歌几乎都是经典之作,更是得奖无数。达达和木马、现在的谢天笑明显不同,把流行和摇滚结合得那么完美,始终渗透着一种青春期的理想和单纯,明亮和忧伤。这或者是他们受欢迎的原因吧。
《少年故事》
好了,终于要到我要说的彭坦。我是先知道彭坦再知道达达乐队的,彭坦比达达对我的影响更大。知道彭坦是07年夏天偶然听到《少年故事》这张专辑。天,听完后我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了彭坦,说他的音乐更准确些。记得曾经有次梦到他,也记下了,摘录如下:
————————
昨晚居然梦到彭坦。他可能是我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歌手之一,或者根本就是第一个。而且我居然记得一大半情境:
首先是大概从报纸(杂志?)看到一篇他写的采访歌手的稿(他什么时候变成记者了,呵呵)。然后不知道怎么了,我模糊到了一个地方,是学校,有陈旧的灰色,好像是开学前,校园里没有几个人,我在操场上随便走着,顺便怀念一下我的高中,再后隐约听到谁和我说话(类似一个浮在空中的声),它说这学校里有个女生,是从云南那边(或者可能不是云南,反正是少数民族的)作为特招生进来的,歌唱得非常好。说完我就听到宿舍楼有人在唱歌。我循楼梯上去,走到三楼没看到人(但我上楼梯的目的好像是要回宿舍),我左右耳细细听了一下,终于找到了声源。
然后我就过去了。我看到一个皮肤很白的女生。她在唱歌,唱山歌,声音很尖,很高。我当即对她佩服得不得了,惊讶得不得了。然后某个浮在空中的声音就说,那当然,人家从小就开始唱,唱了几十年了。
后来我就下楼了,等到我来到操场,我就看到了一个男人.操场上还停了一辆采访车。我突然被谁告知要和他一起采访这个女生。然后那女生就下来了。我和那个他开始采访。但我始终只能看到他的背面。他爬上车顶拿什么东西,我就知道他是彭坦了,因为他的衣服背上写着“彭坦”。我高兴得一把扯他下来,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坐在我身边的居然就是彭坦。我说你帮我签个名,立刻摸出钱包,从内层里拿什么东西(某张有特殊意义的纸?)可是没有找到。我很沮丧。彭坦说,有 CD 没?我耸耸肩。他没说什么,开始采访,并且用小型录音机录音。我那时没有心情了,心里乱得很,在一旁发呆。彭坦采访得很认真,他问,你怎么没所事事?我没回答。他把他的笔记本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翻着,上面写满了他的行程安排,间或有些歌词,思考语之类的。内容基本忘记了,但心情记得很清楚。那时,我想,原来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远比我的生活丰富和忙碌得多。
我问他,你知道我听你的第一首歌是什么吗,四个字的,哦,不是,是五个字的。他没想出来。我说,《美丽的漩涡》,其他的歌没听,我觉得它不好听。但后来我听一首爱一首。
他已经不和我说话,继续认真写采访稿。
再后来的事忘记了,隐约是和父亲吵架,然后好像什么力量让我突然处在父亲所在的位置,我一下明白他的艰难,非常内疚……醒来后,发现MP4没关,电台一直放着某人唱的山歌,连绵不断一首接一首。我原是听着它睡去,又醒来了。
————————
从上述“深情”的文字可见我对彭坦的深情。关于这张砖,以前写过一段,把它贴在这里:
题目取名少年故事,来自彭坦的新专辑《少年故事》。其实也不算新专辑了,2007年7月发行,到现在近9个月了。可是我还是愿意定义它是新专辑。因为这是达达解散后,沉寂了三年的彭坦复出的首张专辑。
那天听《少年故事》,前奏响起熟悉的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我沉默良久,外面是寂静阴暗的下午。《少年故事》的封面上,彭坦仰着一张安静清秀的脸,阳光洒在他身上。少年故事,这是多么煽情和奢侈,我们都不再是少年了,戴红领巾在红旗下宣誓的日子过去了,操场上跳橡皮筋的也不是我们,黑板角写的值日生名单消失了,弹弓被男孩遗弃在尘埃角落。
达达1996 年成立于武汉,差不多是读初中那儿。那时在校听得最多的是《伤心太平洋》,到处在放整天在放,再后来是谢霆锋的《游乐场》、《边走边爱》、《爱后余生》。我们没有卡带机也没有MP3。下节课如果是英语,学习委员就早早把放英语磁带的卡带机拿过来,换上谢霆锋的卡带,音量调到最大。这段记忆现在想起很是窝心。对于蜗居于小城镇的我们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摇滚,不知道零点也没有听过鲍家街43号,在听的是谢霆锋和别安。而谢霆锋的歌不能算是摇滚,只是沾边。
与记忆相关的还有一个女生。我们前后桌,她是班上的文娱委员。谢霆锋的卡带是她从家里带过来的。她暗恋着谢霆锋,我暗恋着她。前年在Q上遇到她,视频中看到她衣柜上还贴着谢霆锋的海报。从初三到现在,近7年时间如此坚定地喜欢谢霆锋的音乐,让我很震撼。和她唯一的一次约会是陪她去买谢霆锋的卡带。那天我们找遍了整个小城,走到腿隐隐地酸痛起来才各自回家。现在许多事情已经事过境迁了,物是人非。咳,扯远了,还是说彭坦,这个皮肤白净,目光清澈的单眼皮男孩。达达没有解散时出了2张专辑。我很喜欢《黄金时代》里的《南方》,在南方里沉溺了一段时间,MP4里面仅仅只有两首歌,南方和少年故事,或者南方和美丽的旋涡。为什么我如此迷恋南方?因为多雨的季节还是曝晒的太阳?我在南方出生长大,直到十九岁离开它来到重庆。高考填志愿时按照广州一模的成绩,我上Z大没问题。W说他想去重庆,你去不去?我想了想,咬牙和W填了X学校,我实在太想看长江,学文言文时读到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总是一番感慨。结果是W没考上,我只身单赴重庆。重庆其实也算是南方,但在心理上我更愿意叫它北方或者非南方。南方应该是海南的天涯海角,彻年的太阳暴晒,下着台风,树叶茂密,街上是穿着吊带裙,趿拉着拖鞋的女孩。南方的人想要离开南方,北方的人想要离开北方。我们都这样地向往着彼岸。
许多那里的颜色不知觉心已经轻轻飞起
…………
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
那里总是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红和蓝
《少年故事》这张专辑,我很喜欢《美丽的旋涡》。最喜欢这一句:
幸福的旅程有无数的方向
幸福的光芒有无数的颜色
我曾用它作背景音乐给L做了个flash。曾经用歌词“从清晨,到日落”写了一篇小说……太多的曾经了,这首歌带给我的已经超出字面和旋律的意义。另一首《孔雀》,是他根据同名电影写的歌。那天在路上,L突然和我说一直在听这歌。我很意外。想想这倒也是情理中的事情。每次彭坦唱到那句“野花开在山坡,开在路边,挂着水滴,蓝白相间”,L和我总是不由得会心一笑。
我们现在经历的青春期,18到22岁,四年里的痛苦和快乐,失去和得到,爱情和仇恨比过去要集中得多,像把几年的雨水下在一起,止不住地流淌。丁点的忧伤是天大的忧伤,丁点的光线都欣喜若狂,再多的伤痛也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处于青春期,有被原谅的理由,被安慰的借口,正如张爱玲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乐队其实不容易,牵涉到队员的风格配合,乐队理想和签约公司的要求,乐队和大众的审美取向等。达达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在2007 年的青年节正式宣布解散,其实2005年就差不多解散了。少年彭坦带着自己的理想沉灭,三年后带来了少年故事。彭坦没有变,因为他的再度出现,青春期里的单车车轮铁锈脱落,铮铮作响。
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忧伤
都飞出窗外随着风飘荡
是谁的青春期如此的漫长
在豆瓣上看到这句话:“四五年后的时光却未曾在这个年轻的面容上刻上痕迹,只是这个声音传达的是比过去更加多的沉静和更加少的稚嫩。”青春是这样的单纯,而未来却充满着不确定。
我从《少年故事》里得出的情绪和想法实在太多了。上面只是冰山一角。我对彭坦无比痴迷。但我很少听他的现场也没想过要他的签名。我只是在歌曲的旋律、歌词里无法自拔。尤其是《甜蜜蜜》。每次当我在家里或者路上听起这首歌,都禁不住哼唱,因为读大学时,一个我追求了三年的女生最终都没有爱上我。大三的某天晚上,我们在体育馆的草地上,她让我闭上眼睛,轻轻地吻了我一下。顷刻,我觉得过去所有为她的哭泣、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如彭坦所唱,那一吻带走了所有的忧伤。
彭坦有什么呢,不算很出色的音乐人。但他无比深刻地写出了我们共同的青春期里面的成长故事。他和我们一样无比怀恋单纯美好的过去。后来当我听到钟立风的《在路旁》我也有这种感觉。但远不及彭坦这样影响深远。
看题目就知道我要说的是达达和彭坦。达达总共出过三张专辑,分别是01年的《天使》、03年的《黄金时代》以及05年的一张现场专辑《黄金时代 Live》。这支曾经是内地第一支签约五大国际唱片公司华纳的摇滚乐队,曾经辉煌到半年内囊括唱片发行以来的所有国内新人、传媒推荐大奖、最佳摇滚乐队等十五项音乐大奖,销量高居年度摇滚唱片首位的乐队最终还是在06年解散了。多遗憾。谁会想到达达会在巅峰时期解散。个中原因有中国唱片工业环境的问题当然也有乐队成员之间性格和音乐理念磨合的问题。相对国外的乐队布言,国内的乐队短命得很,不到几年就解散了,像铁风筝、木马……甚至连搞校园民谣的水木年华解散了。由此可见国内的音乐水平去到怎样的水平。因为在短短的几年内,乐队的风格差不多定型下来,恰恰这时面临解散,怎么能做出成熟的专辑?说归说,既然达达都解散了,不妨重温下他们当年的专辑,好歹算是个纪念。
《天使》
这是达达的第一张专辑,2000 年11月初录制完毕。专辑中的十一首歌基本上都是乐队最近的作品,创作于1999年至2000年初,制作人是高旗。专辑充满明亮跳跃的情绪,彭坦的声音还是有点稚嫩,不过曲风倒是挺丰富的,热情轻松的“节日快乐”,迷幻的“1999”,平静中略带伤感的“瞬间”。听过彭坦单飞后的《少年故事》就会觉得它里面有很深的”瞬间“的烙印。难道这是伏笔吗,早早就暗示了达达将来的命运。基本上乐队的风格大体上取决于主唱的风格,原来这话是不假的。
“达达”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画派。但彭坦说了,它跟画派没什么关系,就觉得它好听又好玩,还挺与众不同。但我觉得多少还是有点关系的,如果当初他没有学画画,很大程度上没有接触到“达达”画派,从而对这个名字闻所未闻,他就不会给乐队起名为达达了。
听过这张就会发现,专辑的风格有了个很大的转变,开始更加偏重旋律和强调一种对青春期总结的淡淡的忧伤情绪,不像第一张明亮十足。这是一张过渡的专辑,不是过渡到达达的下一张(没有下一张,说达达发了三张专辑,真正算数的只有两张,第三张是前两张的LIVE版。)而是直接过渡到彭坦的个人首张专辑《少年故事》了。这张标志着达达风格的成熟,是他们的巅峰之作。像《黄金时代》、《南方》、《收音机之恋》、《不经意间》、《Song F》……整张专辑的歌几乎都是经典之作,更是得奖无数。达达和木马、现在的谢天笑明显不同,把流行和摇滚结合得那么完美,始终渗透着一种青春期的理想和单纯,明亮和忧伤。这或者是他们受欢迎的原因吧。
《少年故事》
好了,终于要到我要说的彭坦。我是先知道彭坦再知道达达乐队的,彭坦比达达对我的影响更大。知道彭坦是07年夏天偶然听到《少年故事》这张专辑。天,听完后我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了彭坦,说他的音乐更准确些。记得曾经有次梦到他,也记下了,摘录如下:
————————
昨晚居然梦到彭坦。他可能是我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歌手之一,或者根本就是第一个。而且我居然记得一大半情境:
首先是大概从报纸(杂志?)看到一篇他写的采访歌手的稿(他什么时候变成记者了,呵呵)。然后不知道怎么了,我模糊到了一个地方,是学校,有陈旧的灰色,好像是开学前,校园里没有几个人,我在操场上随便走着,顺便怀念一下我的高中,再后隐约听到谁和我说话(类似一个浮在空中的声),它说这学校里有个女生,是从云南那边(或者可能不是云南,反正是少数民族的)作为特招生进来的,歌唱得非常好。说完我就听到宿舍楼有人在唱歌。我循楼梯上去,走到三楼没看到人(但我上楼梯的目的好像是要回宿舍),我左右耳细细听了一下,终于找到了声源。
然后我就过去了。我看到一个皮肤很白的女生。她在唱歌,唱山歌,声音很尖,很高。我当即对她佩服得不得了,惊讶得不得了。然后某个浮在空中的声音就说,那当然,人家从小就开始唱,唱了几十年了。
后来我就下楼了,等到我来到操场,我就看到了一个男人.操场上还停了一辆采访车。我突然被谁告知要和他一起采访这个女生。然后那女生就下来了。我和那个他开始采访。但我始终只能看到他的背面。他爬上车顶拿什么东西,我就知道他是彭坦了,因为他的衣服背上写着“彭坦”。我高兴得一把扯他下来,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坐在我身边的居然就是彭坦。我说你帮我签个名,立刻摸出钱包,从内层里拿什么东西(某张有特殊意义的纸?)可是没有找到。我很沮丧。彭坦说,有 CD 没?我耸耸肩。他没说什么,开始采访,并且用小型录音机录音。我那时没有心情了,心里乱得很,在一旁发呆。彭坦采访得很认真,他问,你怎么没所事事?我没回答。他把他的笔记本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翻着,上面写满了他的行程安排,间或有些歌词,思考语之类的。内容基本忘记了,但心情记得很清楚。那时,我想,原来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远比我的生活丰富和忙碌得多。
我问他,你知道我听你的第一首歌是什么吗,四个字的,哦,不是,是五个字的。他没想出来。我说,《美丽的漩涡》,其他的歌没听,我觉得它不好听。但后来我听一首爱一首。
他已经不和我说话,继续认真写采访稿。
再后来的事忘记了,隐约是和父亲吵架,然后好像什么力量让我突然处在父亲所在的位置,我一下明白他的艰难,非常内疚……醒来后,发现MP4没关,电台一直放着某人唱的山歌,连绵不断一首接一首。我原是听着它睡去,又醒来了。
————————
从上述“深情”的文字可见我对彭坦的深情。关于这张砖,以前写过一段,把它贴在这里:
题目取名少年故事,来自彭坦的新专辑《少年故事》。其实也不算新专辑了,2007年7月发行,到现在近9个月了。可是我还是愿意定义它是新专辑。因为这是达达解散后,沉寂了三年的彭坦复出的首张专辑。
那天听《少年故事》,前奏响起熟悉的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我沉默良久,外面是寂静阴暗的下午。《少年故事》的封面上,彭坦仰着一张安静清秀的脸,阳光洒在他身上。少年故事,这是多么煽情和奢侈,我们都不再是少年了,戴红领巾在红旗下宣誓的日子过去了,操场上跳橡皮筋的也不是我们,黑板角写的值日生名单消失了,弹弓被男孩遗弃在尘埃角落。
达达1996 年成立于武汉,差不多是读初中那儿。那时在校听得最多的是《伤心太平洋》,到处在放整天在放,再后来是谢霆锋的《游乐场》、《边走边爱》、《爱后余生》。我们没有卡带机也没有MP3。下节课如果是英语,学习委员就早早把放英语磁带的卡带机拿过来,换上谢霆锋的卡带,音量调到最大。这段记忆现在想起很是窝心。对于蜗居于小城镇的我们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摇滚,不知道零点也没有听过鲍家街43号,在听的是谢霆锋和别安。而谢霆锋的歌不能算是摇滚,只是沾边。
与记忆相关的还有一个女生。我们前后桌,她是班上的文娱委员。谢霆锋的卡带是她从家里带过来的。她暗恋着谢霆锋,我暗恋着她。前年在Q上遇到她,视频中看到她衣柜上还贴着谢霆锋的海报。从初三到现在,近7年时间如此坚定地喜欢谢霆锋的音乐,让我很震撼。和她唯一的一次约会是陪她去买谢霆锋的卡带。那天我们找遍了整个小城,走到腿隐隐地酸痛起来才各自回家。现在许多事情已经事过境迁了,物是人非。咳,扯远了,还是说彭坦,这个皮肤白净,目光清澈的单眼皮男孩。达达没有解散时出了2张专辑。我很喜欢《黄金时代》里的《南方》,在南方里沉溺了一段时间,MP4里面仅仅只有两首歌,南方和少年故事,或者南方和美丽的旋涡。为什么我如此迷恋南方?因为多雨的季节还是曝晒的太阳?我在南方出生长大,直到十九岁离开它来到重庆。高考填志愿时按照广州一模的成绩,我上Z大没问题。W说他想去重庆,你去不去?我想了想,咬牙和W填了X学校,我实在太想看长江,学文言文时读到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总是一番感慨。结果是W没考上,我只身单赴重庆。重庆其实也算是南方,但在心理上我更愿意叫它北方或者非南方。南方应该是海南的天涯海角,彻年的太阳暴晒,下着台风,树叶茂密,街上是穿着吊带裙,趿拉着拖鞋的女孩。南方的人想要离开南方,北方的人想要离开北方。我们都这样地向往着彼岸。
许多那里的颜色不知觉心已经轻轻飞起
…………
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
那里总是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红和蓝
《少年故事》这张专辑,我很喜欢《美丽的旋涡》。最喜欢这一句:
幸福的旅程有无数的方向
幸福的光芒有无数的颜色
我曾用它作背景音乐给L做了个flash。曾经用歌词“从清晨,到日落”写了一篇小说……太多的曾经了,这首歌带给我的已经超出字面和旋律的意义。另一首《孔雀》,是他根据同名电影写的歌。那天在路上,L突然和我说一直在听这歌。我很意外。想想这倒也是情理中的事情。每次彭坦唱到那句“野花开在山坡,开在路边,挂着水滴,蓝白相间”,L和我总是不由得会心一笑。
我们现在经历的青春期,18到22岁,四年里的痛苦和快乐,失去和得到,爱情和仇恨比过去要集中得多,像把几年的雨水下在一起,止不住地流淌。丁点的忧伤是天大的忧伤,丁点的光线都欣喜若狂,再多的伤痛也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处于青春期,有被原谅的理由,被安慰的借口,正如张爱玲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乐队其实不容易,牵涉到队员的风格配合,乐队理想和签约公司的要求,乐队和大众的审美取向等。达达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在2007 年的青年节正式宣布解散,其实2005年就差不多解散了。少年彭坦带着自己的理想沉灭,三年后带来了少年故事。彭坦没有变,因为他的再度出现,青春期里的单车车轮铁锈脱落,铮铮作响。
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忧伤
都飞出窗外随着风飘荡
是谁的青春期如此的漫长
在豆瓣上看到这句话:“四五年后的时光却未曾在这个年轻的面容上刻上痕迹,只是这个声音传达的是比过去更加多的沉静和更加少的稚嫩。”青春是这样的单纯,而未来却充满着不确定。
我从《少年故事》里得出的情绪和想法实在太多了。上面只是冰山一角。我对彭坦无比痴迷。但我很少听他的现场也没想过要他的签名。我只是在歌曲的旋律、歌词里无法自拔。尤其是《甜蜜蜜》。每次当我在家里或者路上听起这首歌,都禁不住哼唱,因为读大学时,一个我追求了三年的女生最终都没有爱上我。大三的某天晚上,我们在体育馆的草地上,她让我闭上眼睛,轻轻地吻了我一下。顷刻,我觉得过去所有为她的哭泣、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如彭坦所唱,那一吻带走了所有的忧伤。
彭坦有什么呢,不算很出色的音乐人。但他无比深刻地写出了我们共同的青春期里面的成长故事。他和我们一样无比怀恋单纯美好的过去。后来当我听到钟立风的《在路旁》我也有这种感觉。但远不及彭坦这样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