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生阅历有关
别人看到我MP3中如此多的古典音乐后经常问我是不是学音乐的,我总反问对方难道一定是音乐系毕业的才有资格欣赏?还是只有认得五线谱的人才有资格把对古典音乐的感受写出来?当然我无法像专业乐评人那样听得出“这曲子的第N乐章的第N节错了一个音符”,抑或像常年在豆瓣浸淫的文艺青年般写出自己在听完Gould后人生是如何升华的。我只能用稚嫩的文笔写出一个20岁的古典音乐轻度爱好者对Gould的理解,文笔不好的人很难把自己内心感受完整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来的东西经常和自己真实想法南辕北辙,我只好按着网上的建议,多看、多写、多被大家批评。
个人认为所谓音乐欣赏,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欣赏经过了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和听众感受的三度创作后,几乎很难再把握作曲家的真实寓意了。而不同演奏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数演奏者都力求完整地表达作品最原始的内涵,再现作曲家对作品的解读(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而有些人如Gould则按照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了重新创作,他的《二三部创意曲》完全褪去了原有的宫廷味道,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深深地染上了他那近似癫狂又含情脉脉的味道。听过他的创意曲后也曾找过别的版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同样的乐符,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后来才知道那是最标准的版本,专为教学所用。)而Gould的创意曲中最吸引我的便是他随着乐曲轻轻的哼唱,用同样的乐符前后两曲却能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境,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估计没个十年八年的阅历是写不出来喽。
说到阅历与音乐理解的关系,最明显的就应该是Gould分别在55年和81年分别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了。在听了大概30多次81年版本后在上周于下载到了55版,在网上看大家的评论大也都是先入为主,都更喜欢先听到的那个版本。我也不例外,我觉得55版速度快了些,表现的更多是年轻人的朝气,演奏充满了激情。最为明显的就是两版本在第一只曲子的明显区别,23岁的Gould表现的更多是对未来的憧憬,节奏要快很多,全曲的演奏如行云流水。50岁的Gould则在即将步入晚年时对人生进行了更深的思考:在黄金年龄就告别了演奏会的钢琴家、近乎流浪汉的造型、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让他的巴赫演奏褪去宫廷的浮华,更完美地表达了内心推自然的无限眷恋。演奏时自然会慢慢地去品味每个音符的味道,每个音符似乎都浸满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成名后的Gould痛恨演奏家疯狂为名利而举办无休止的演出,厌烦站在镁光灯前把自己当做商品来卖的同行们,一头钻进如子宫般纯净的录音棚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在网上看Gould在81年演奏哥德堡时全身心投入进音乐的感觉,特别是他演奏时的姿势,要是给从没听说过Gould的人看,第一感觉必定是“一个疯狂的小老头猥琐地碰触着键盘”。但之后必定会被他那精灵般的音乐深深吸引。受阅历所限,20岁的我很难对81版哥德堡有再深的感受,在欣赏完Var30中巴伐利亚民歌旋律的淳朴后,又再次回到了开头就演奏过的Aria,这两曲虽不像55版与81版那样的南辕北辙,但它就如同Gould的人生一般,始于哥德堡,终于哥德堡。
个人认为所谓音乐欣赏,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欣赏经过了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和听众感受的三度创作后,几乎很难再把握作曲家的真实寓意了。而不同演奏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数演奏者都力求完整地表达作品最原始的内涵,再现作曲家对作品的解读(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而有些人如Gould则按照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了重新创作,他的《二三部创意曲》完全褪去了原有的宫廷味道,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深深地染上了他那近似癫狂又含情脉脉的味道。听过他的创意曲后也曾找过别的版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同样的乐符,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后来才知道那是最标准的版本,专为教学所用。)而Gould的创意曲中最吸引我的便是他随着乐曲轻轻的哼唱,用同样的乐符前后两曲却能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境,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估计没个十年八年的阅历是写不出来喽。
说到阅历与音乐理解的关系,最明显的就应该是Gould分别在55年和81年分别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了。在听了大概30多次81年版本后在上周于下载到了55版,在网上看大家的评论大也都是先入为主,都更喜欢先听到的那个版本。我也不例外,我觉得55版速度快了些,表现的更多是年轻人的朝气,演奏充满了激情。最为明显的就是两版本在第一只曲子的明显区别,23岁的Gould表现的更多是对未来的憧憬,节奏要快很多,全曲的演奏如行云流水。50岁的Gould则在即将步入晚年时对人生进行了更深的思考:在黄金年龄就告别了演奏会的钢琴家、近乎流浪汉的造型、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让他的巴赫演奏褪去宫廷的浮华,更完美地表达了内心推自然的无限眷恋。演奏时自然会慢慢地去品味每个音符的味道,每个音符似乎都浸满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成名后的Gould痛恨演奏家疯狂为名利而举办无休止的演出,厌烦站在镁光灯前把自己当做商品来卖的同行们,一头钻进如子宫般纯净的录音棚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在网上看Gould在81年演奏哥德堡时全身心投入进音乐的感觉,特别是他演奏时的姿势,要是给从没听说过Gould的人看,第一感觉必定是“一个疯狂的小老头猥琐地碰触着键盘”。但之后必定会被他那精灵般的音乐深深吸引。受阅历所限,20岁的我很难对81版哥德堡有再深的感受,在欣赏完Var30中巴伐利亚民歌旋律的淳朴后,又再次回到了开头就演奏过的Aria,这两曲虽不像55版与81版那样的南辕北辙,但它就如同Gould的人生一般,始于哥德堡,终于哥德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