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细节派
Album:Grace
Artist:中村 遥(Haruka Nakamura)
From:Tokyo, Japan
Type:Ambient/Post-Rock/Electronica
Publish time:2008-05-02
Web:http://www.harukanakamura.com/
也许这个观点确实片面,但日本发展后摇跟本国一样是没有什么优势的,或者说本国那本来很强的优势却不是那么容易开发出来,大概主要还是在于语言,不论用汉语或日语,确实比英语或别的什么欧洲语言要别扭的多,这毋庸置疑,就国内后摇来说,虽然还不够成熟、有些僵硬,但我们确实也在渐渐褪去模仿的外壳。相比下部分日系后摇就很有本土特色,不论是他们的动画、电影,都是“两极化”,就像“重口味”和“小清新”,他们都发挥到了极致。中村遥这类美好清新的派别,稍微的动作就能够煽动到你的意识,不需要你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她,也没有欧洲后摇那样难以咀嚼。其实从古至今他们就被“知物哀”深深影响着,所以他们更擅长体味纯粹的感情,这样的他们我称之为:细节派。
细节派,就像中村遥这类的日系氛围后摇,没有庞大到震撼人类的世界观,一切来源于自身对周围事物的细微观察。他们感情力度把握的刚好,没有滥情到做作,也没有理性到难以理解;他们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说商业,但同时也是风格;他们可以用很小的事物,反映无限广的视野;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能力认识一切未知的感性问题,却常被人误解其目的;他们不需要我们自身曾有的记忆修饰,才会更能诠释他们本身的含义。在我看来他们独有的美丽是不需要任何事物来修饰就能够打动别人的。他们本身就是感性的产物,不需要用客观语言评论,或者说,面对这样的美丽我拿不出理性的态度。同时,我也无法告诉你《Grace》里讲了什么内容,抑或是表达什么主题,这都违反了规则。
不管作为辅音或主音,吉他都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听着那样祥和、稳重的音色,就像在表达一种“给你安全”的信号:“累了就过来吧,不要再管与此以外的事情了!”稍微不留神就会被这样的讯息给“骗”到,细节派就是扮演着这样一个不道德的角色,他们的电影、动画、音乐等一切能够被细节派所渲染的任何事物,直至我们心里最深处的软肋。写到这里时,正好听到Grace这首,突然的就像再感叹那么两句:如果这部作品坚持用日文表达,效果绝不会差吧!这样的音乐确实每次听起都会有流泪的感觉,她细腻,并且真实,这样一个真实摆在面前,而我不知道是因为没拥有这样的真实而痛苦,还是庆幸这样的真实在自己的身边觉得幸福,也许是两者皆有。这样的矛盾感觉太柔软了,或者说,为一个柔软的矛盾所困恼着有些任性、矫情、娘娘腔。
09年初次听到这张专辑,至今3年也依然为之心动,相比Spangle call Lilli line或Texas Pandaa等同类美好清新派,还是《Grace》更耐人寻味。PChome Online里写到《Grace》是张勾起人淡淡回忆的专辑,音乐灵感源自日落、季节的气味和寻常生活之间。其实我始终觉得听后摇是不该勾起自己回忆的,因为那是他人的世界,我们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不能左右那个世界的任何场景。但与此同时,我们无法停止的是思考自己,通过感官接受他们后,思考自己。在音乐面前我们变得微不足道,而这般庞大的事物却出自于渺小的我们,人类就像怪物一样,总是能够创造出可以毁灭自己的一切事物。当思考结束,回过神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
Artist:中村 遥(Haruka Nakamura)
From:Tokyo, Japan
Type:Ambient/Post-Rock/Electronica
Publish time:2008-05-02
Web:http://www.harukanakamura.com/
也许这个观点确实片面,但日本发展后摇跟本国一样是没有什么优势的,或者说本国那本来很强的优势却不是那么容易开发出来,大概主要还是在于语言,不论用汉语或日语,确实比英语或别的什么欧洲语言要别扭的多,这毋庸置疑,就国内后摇来说,虽然还不够成熟、有些僵硬,但我们确实也在渐渐褪去模仿的外壳。相比下部分日系后摇就很有本土特色,不论是他们的动画、电影,都是“两极化”,就像“重口味”和“小清新”,他们都发挥到了极致。中村遥这类美好清新的派别,稍微的动作就能够煽动到你的意识,不需要你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她,也没有欧洲后摇那样难以咀嚼。其实从古至今他们就被“知物哀”深深影响着,所以他们更擅长体味纯粹的感情,这样的他们我称之为:细节派。
细节派,就像中村遥这类的日系氛围后摇,没有庞大到震撼人类的世界观,一切来源于自身对周围事物的细微观察。他们感情力度把握的刚好,没有滥情到做作,也没有理性到难以理解;他们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说商业,但同时也是风格;他们可以用很小的事物,反映无限广的视野;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能力认识一切未知的感性问题,却常被人误解其目的;他们不需要我们自身曾有的记忆修饰,才会更能诠释他们本身的含义。在我看来他们独有的美丽是不需要任何事物来修饰就能够打动别人的。他们本身就是感性的产物,不需要用客观语言评论,或者说,面对这样的美丽我拿不出理性的态度。同时,我也无法告诉你《Grace》里讲了什么内容,抑或是表达什么主题,这都违反了规则。
不管作为辅音或主音,吉他都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听着那样祥和、稳重的音色,就像在表达一种“给你安全”的信号:“累了就过来吧,不要再管与此以外的事情了!”稍微不留神就会被这样的讯息给“骗”到,细节派就是扮演着这样一个不道德的角色,他们的电影、动画、音乐等一切能够被细节派所渲染的任何事物,直至我们心里最深处的软肋。写到这里时,正好听到Grace这首,突然的就像再感叹那么两句:如果这部作品坚持用日文表达,效果绝不会差吧!这样的音乐确实每次听起都会有流泪的感觉,她细腻,并且真实,这样一个真实摆在面前,而我不知道是因为没拥有这样的真实而痛苦,还是庆幸这样的真实在自己的身边觉得幸福,也许是两者皆有。这样的矛盾感觉太柔软了,或者说,为一个柔软的矛盾所困恼着有些任性、矫情、娘娘腔。
09年初次听到这张专辑,至今3年也依然为之心动,相比Spangle call Lilli line或Texas Pandaa等同类美好清新派,还是《Grace》更耐人寻味。PChome Online里写到《Grace》是张勾起人淡淡回忆的专辑,音乐灵感源自日落、季节的气味和寻常生活之间。其实我始终觉得听后摇是不该勾起自己回忆的,因为那是他人的世界,我们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不能左右那个世界的任何场景。但与此同时,我们无法停止的是思考自己,通过感官接受他们后,思考自己。在音乐面前我们变得微不足道,而这般庞大的事物却出自于渺小的我们,人类就像怪物一样,总是能够创造出可以毁灭自己的一切事物。当思考结束,回过神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