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幸福遇见还是接近幸福?

依晨的这张专辑在台湾推出也有一段的时间,各大排行榜,电台,电视台也是打的相当的火。而我这个散粉好像一直没有提起多大的兴趣要赶紧将整张专辑都听上个N遍,只是给予了适当的关注度,然后比较变抽离的分析着宣传力度等客观因素。也许就像某位亲说的,我是把这张专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它当成了是依晨的周边产品。而对于艺人的周边,我职业性的没感觉。话虽如此,但当每波主打歌滚动播放的时候我也会认真的收听,MV也会去鉴定下花了多少钱拍,有没有爱,漂不漂亮。但我对第一波主打《甜蜜花园》和《萤火虫》似乎都不甚满意。第一次听到《甜蜜花园》的时候被告知也是依晨代言的汽水广告歌,不得不承认,先入为主的对这首歌注入了商业标签,平淡的听完,中规中矩,台湾流行乐坛美少女歌手路线,立刻脑子里会闪现出,杨丞琳,王心凌,卓文萱等一批美少女歌手的影子。当时对这首歌的打分为60分。随即看到了这首歌的MV,很梦幻,大量的花朵充斥在画面里,搭配着依晨在MV中的纯属演技,提升了整个歌给我的感觉。起码变成了一个不让人觉得做作的美少女歌手。整体歌曲打分变成80分。再再后来。后知后觉的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歌的歌词部分的80%是依晨写的,好啦,我必须要承认,我这个人就是欣赏才女,对整个歌的好感度再上升,整体歌曲打分90分。而对于一首歌在不同阶段给予了不同分数在我历年来听歌的历史上是少见的,没想到得是,后面听依晨的这张专辑一直都是这样的模式。分数不停的再刷新。
《萤火虫》是依晨的第二波主打歌,还是先听的电台版,又一次的无感。觉得在情感表现上不太投入,淡淡的,始终就是差一口气,让我我没有感动到起鸡皮疙瘩。也知道艾回还请来了SJ的始源和东海来跨刀拍摄MV,用意再清楚不过,希望能通过两人的人气让依晨的这首歌在关注度上再更上一层楼。MV的拍摄方式也是故事性的,似乎两支曝光的MV都有想要展现依晨的演技,而对于我加分的地方倒是在于MV开始时依晨的那段独白,有使整个MV的意境提升。歌曲难度上是属于琅琅上口,传唱度很高。
目前在打的,也就是第三波主打歌《Come To Me》。也许我本身真的对小女生的歌不怎么喜欢吧。依晨也演绎这首歌的时候也是用了比较甜腻的唱腔。艾回在选择主打歌上的思路是在第一波主打是大家最为熟悉,也最为能接受的,雅俗共赏的中板《甜蜜花园》。第二波主打则是慢板但有看点和话题性的《萤火虫》。第三波主打则是快歌《Come To Me》展现依晨的不同性。思路是对的,但是这三波主打真的是不太对我的胃口就是了。MV的拍摄也让我不太满意,好像这首歌也是有搭配某一部卡通影片,所以在MV中穿插了差不多一半的影片内容。而依晨的部分在于我看来是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只是美美的拉到外景去对了一些嘴型。没有看到特效,和一些巧思。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没花什么钱在拍。则第三支的MV对我来说真的是应付了点。
如果只是听这三首歌的话我也许真的没有办法说服我自己去买这张专辑,好在专辑中另外有2首歌叫醒了我的耳朵。《依靠》和《接近无限的蓝》。第一次知道《依靠》这首歌是依晨在电台访问时透露录制完这首歌就和小芬老师大哭,小芬老师的高要求的确是有名的,所以在专辑录制的时候知道小芬老师做依晨的配唱老师我是真的放心不少。依晨在这首歌中有让我找回之前她唱OST的感觉。姚文龙的词很有意境,真挚,细腻。真假音的转换让我欣喜,气息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尾音的处理也花了心思。依晨的小小身体能把这首歌诠释下来真的是不容易。这首歌需要一些小小的爆发力和很多的歌唱技巧。有了小芬老师的打磨,这首歌让我看到了依晨在歌唱上的真正实力。
《接近无限的蓝》在我的昂贵的铁三角耳机里可以清晰听到配乐和编曲上的巧心思。歌曲的序幕一拉开欢快的节奏点就感觉到调皮玩闹的氛围。依晨在演绎的时候也有游戏的口气。同样是快板的歌曲,相对《COME TO ME》,依晨在这首歌的副歌表现上层次分明,感觉的出是有真正放开,很是期待这首歌如果能拍成MV,砸点钱做点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另外最后要说的是《恶作剧》和《面包的滋味》。有很多乐评人士有质疑这两首歌收录在专辑中有充数的嫌疑。而我倒是觉得收录这两首歌在第一张专辑里有一定里程碑的意义。《恶作剧》也不是说依晨的演绎的不好,我倒是觉得是编曲的问题比较大。基本上《恶作剧》这首歌能唱下来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副歌的部分非常难驾驭。口气和节奏稍有疏漏就会导致整首歌七零八落,依晨的表现没有大纰漏,只是抽调了感情部分,像是在看别人家的恶作剧。《面包的滋味》可以听的出是新录制的,唱功上又见进步,喜事一件,不过我总是脑海里会自然跳到第二段是该小综来唱。大概是跨年的那次合唱配合的太好,印象大为深刻,不过这首歌还真是适合改成对唱歌曲。
艾回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看的出是非常的小心谨慎,在走市场最保险的一条路。作为一个对依晨有好感的我会觉得这样是掩盖掉了依晨和时下女歌手的区别,还有和其他演而优则唱的艺人的界限。依晨的声线不算有辨识度,她胜在本身乐感不错,对歌曲的领悟力和拿捏度有天赋。所以在一些歌唱老师的点拨之下,加强歌唱技巧。依晨要做的只是将感情度投入进去就会是一首属于林依晨口气的歌曲,无以复制。而这一张,艾回明显没有替依晨找到她的真正定位。只能说本色出演罢了。希望下一张艾回能让依晨多唱点真正能表现她内心情感面的歌曲。推荐许慧欣的《爱无限》戴佩妮《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的专辑风格。依晨应该可以从这两张专辑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总而言之,依晨的这张专辑是需要有耐心慢慢的品,如果乐迷在拿到专辑前本身就对依晨没有好感度,我相信他听完一遍也就丢到了角落。而对于真正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林依晨想要表达的,和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孩,对她本身有一定好感度的听众对于这张专辑则会一品再品。对专辑的打分不停攀高。专辑如此,人也如此。在这点上依晨和她的专辑称得上是殊途同归。
《萤火虫》是依晨的第二波主打歌,还是先听的电台版,又一次的无感。觉得在情感表现上不太投入,淡淡的,始终就是差一口气,让我我没有感动到起鸡皮疙瘩。也知道艾回还请来了SJ的始源和东海来跨刀拍摄MV,用意再清楚不过,希望能通过两人的人气让依晨的这首歌在关注度上再更上一层楼。MV的拍摄方式也是故事性的,似乎两支曝光的MV都有想要展现依晨的演技,而对于我加分的地方倒是在于MV开始时依晨的那段独白,有使整个MV的意境提升。歌曲难度上是属于琅琅上口,传唱度很高。
目前在打的,也就是第三波主打歌《Come To Me》。也许我本身真的对小女生的歌不怎么喜欢吧。依晨也演绎这首歌的时候也是用了比较甜腻的唱腔。艾回在选择主打歌上的思路是在第一波主打是大家最为熟悉,也最为能接受的,雅俗共赏的中板《甜蜜花园》。第二波主打则是慢板但有看点和话题性的《萤火虫》。第三波主打则是快歌《Come To Me》展现依晨的不同性。思路是对的,但是这三波主打真的是不太对我的胃口就是了。MV的拍摄也让我不太满意,好像这首歌也是有搭配某一部卡通影片,所以在MV中穿插了差不多一半的影片内容。而依晨的部分在于我看来是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只是美美的拉到外景去对了一些嘴型。没有看到特效,和一些巧思。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没花什么钱在拍。则第三支的MV对我来说真的是应付了点。
如果只是听这三首歌的话我也许真的没有办法说服我自己去买这张专辑,好在专辑中另外有2首歌叫醒了我的耳朵。《依靠》和《接近无限的蓝》。第一次知道《依靠》这首歌是依晨在电台访问时透露录制完这首歌就和小芬老师大哭,小芬老师的高要求的确是有名的,所以在专辑录制的时候知道小芬老师做依晨的配唱老师我是真的放心不少。依晨在这首歌中有让我找回之前她唱OST的感觉。姚文龙的词很有意境,真挚,细腻。真假音的转换让我欣喜,气息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尾音的处理也花了心思。依晨的小小身体能把这首歌诠释下来真的是不容易。这首歌需要一些小小的爆发力和很多的歌唱技巧。有了小芬老师的打磨,这首歌让我看到了依晨在歌唱上的真正实力。
《接近无限的蓝》在我的昂贵的铁三角耳机里可以清晰听到配乐和编曲上的巧心思。歌曲的序幕一拉开欢快的节奏点就感觉到调皮玩闹的氛围。依晨在演绎的时候也有游戏的口气。同样是快板的歌曲,相对《COME TO ME》,依晨在这首歌的副歌表现上层次分明,感觉的出是有真正放开,很是期待这首歌如果能拍成MV,砸点钱做点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另外最后要说的是《恶作剧》和《面包的滋味》。有很多乐评人士有质疑这两首歌收录在专辑中有充数的嫌疑。而我倒是觉得收录这两首歌在第一张专辑里有一定里程碑的意义。《恶作剧》也不是说依晨的演绎的不好,我倒是觉得是编曲的问题比较大。基本上《恶作剧》这首歌能唱下来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副歌的部分非常难驾驭。口气和节奏稍有疏漏就会导致整首歌七零八落,依晨的表现没有大纰漏,只是抽调了感情部分,像是在看别人家的恶作剧。《面包的滋味》可以听的出是新录制的,唱功上又见进步,喜事一件,不过我总是脑海里会自然跳到第二段是该小综来唱。大概是跨年的那次合唱配合的太好,印象大为深刻,不过这首歌还真是适合改成对唱歌曲。
艾回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看的出是非常的小心谨慎,在走市场最保险的一条路。作为一个对依晨有好感的我会觉得这样是掩盖掉了依晨和时下女歌手的区别,还有和其他演而优则唱的艺人的界限。依晨的声线不算有辨识度,她胜在本身乐感不错,对歌曲的领悟力和拿捏度有天赋。所以在一些歌唱老师的点拨之下,加强歌唱技巧。依晨要做的只是将感情度投入进去就会是一首属于林依晨口气的歌曲,无以复制。而这一张,艾回明显没有替依晨找到她的真正定位。只能说本色出演罢了。希望下一张艾回能让依晨多唱点真正能表现她内心情感面的歌曲。推荐许慧欣的《爱无限》戴佩妮《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的专辑风格。依晨应该可以从这两张专辑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总而言之,依晨的这张专辑是需要有耐心慢慢的品,如果乐迷在拿到专辑前本身就对依晨没有好感度,我相信他听完一遍也就丢到了角落。而对于真正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林依晨想要表达的,和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孩,对她本身有一定好感度的听众对于这张专辑则会一品再品。对专辑的打分不停攀高。专辑如此,人也如此。在这点上依晨和她的专辑称得上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