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愛沙尼亞音樂家Arvo Pärt生於1935年,1980年離開蘇聯取得奧地利公民權,現居德國,是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影響力與日遽增,將簡單旋律予以重複堆疊,體現了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精神,1978年的名作"鏡中之鏡"(Spiegel im Spiegel)令人難以忘懷。
其實,以Arvo Pärt的創作歷程來看,宗教音樂的元素佔了更大的比重,他深受單旋律聖歌、東正教祈禱歌曲,以及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和聲法的薰陶。紐約時報樂評Allan Kozinn曾指出,這種古老和現代並存的特質,可以說是現代音樂裡的「神秘主義樂派」(Mystical school),重要作曲家包括俄國的Sofia Gubaidulina、喬志亞的Giya Kencheli、波蘭的Henryk Gorecki,地理範圍再放大的話,還有英國的Jonh Tavener和日本的佐藤聰明(Somei Satoh)。我更喜歡"神聖極簡主義"(Holy minimalism)這個形容詞。
Arvo Pärt移居西歐之後,在德國音樂廠牌ECM推出多張重要專輯,許多是富有宗教色彩的管弦及合唱作品,創立了以三和音構成的「鈴聲風格」(tintinnabuli) ,如他所說這是「如銀鈴般悅耳的聲音」,常讓聽眾有置身於天堂的想像,而這張1991年於ECM新音樂系列(New Series)發行的「Miserere」就是最好的作品之一,與擅長巴洛克時期曲目,以精準的和聲對位聞名的合唱團體The Hilliard Ensemble合作,由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揮Beethovenhalle Orchestra管弦樂團,陣容相當堅強,聲樂及管弦共織,值得靜下心來好好欣賞,
"Miserere",求主憐憫之歌,曲長三十五分鐘,一開始三人吟唱勾勒出東正教的想像,直到五分鐘左右,氣氛急遽轉變,雷聲般急促定音鼓突然襲來,迸出氣勢磅礡的大編制合唱,在鐘聲與管風琴的伴奏下,顯現神聖、澄澈、寧靜之感,九分鐘乍然停止,回到有如巴哈《馬太受難曲》的男中音與女中音對唱,中段的單簧管讓人印象深刻,彷彿陪伴歌者經歷未知的試煉之旅。歌詞內容取自舊約聖經《詩篇》第五十一篇,大衛祈禱渴求慈愛憐恤之詩,節錄部分經句如下。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17世纪意大利音樂家阿雷格里(Gregorio Allegri)曾以這段經文譜寫偉大聖樂《垂憐曲》(Miserere),非常建議一同參照聆聽。第二首"Festina Lente"則讓我想起了莫札特的《安魂曲》,深沈的弦樂燦爛、哀傷而動人。
我特別喜歡第三首曲子"莎拉九十歲"(Sarah Was Ninety Years Old),長度二十五分鐘,三段鼓聲與合唱交替的結構,陣陣如心跳般的鼓聲從遠方傳來,非常特別,彷彿秉燭夜遊隅隅而行,神秘又超越現實,穿插的和聲聖樂讓人彷彿見到光明,而幽幽鼓聲再度傳來時,心裡湧起平靜釋然的感受,第三段的鼓聲更有著太鼓的穿透力,我想,這個鼓聲象徵的是時間,這股世上最強大最公平的力量,逐步進逼,洗淨一切,絕不會為誰而停留。最後出現了壯麗神聖的管風琴樂聲,的確,人何其脆弱,只有神可以超越時空的侷限。「Miserere」這張專輯顯現了Arvo Pärt結合傳統與現代的作曲才能,讓意念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這躁動不安的時代,音樂是最好的救贖。
其實,以Arvo Pärt的創作歷程來看,宗教音樂的元素佔了更大的比重,他深受單旋律聖歌、東正教祈禱歌曲,以及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和聲法的薰陶。紐約時報樂評Allan Kozinn曾指出,這種古老和現代並存的特質,可以說是現代音樂裡的「神秘主義樂派」(Mystical school),重要作曲家包括俄國的Sofia Gubaidulina、喬志亞的Giya Kencheli、波蘭的Henryk Gorecki,地理範圍再放大的話,還有英國的Jonh Tavener和日本的佐藤聰明(Somei Satoh)。我更喜歡"神聖極簡主義"(Holy minimalism)這個形容詞。
Arvo Pärt移居西歐之後,在德國音樂廠牌ECM推出多張重要專輯,許多是富有宗教色彩的管弦及合唱作品,創立了以三和音構成的「鈴聲風格」(tintinnabuli) ,如他所說這是「如銀鈴般悅耳的聲音」,常讓聽眾有置身於天堂的想像,而這張1991年於ECM新音樂系列(New Series)發行的「Miserere」就是最好的作品之一,與擅長巴洛克時期曲目,以精準的和聲對位聞名的合唱團體The Hilliard Ensemble合作,由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揮Beethovenhalle Orchestra管弦樂團,陣容相當堅強,聲樂及管弦共織,值得靜下心來好好欣賞,
"Miserere",求主憐憫之歌,曲長三十五分鐘,一開始三人吟唱勾勒出東正教的想像,直到五分鐘左右,氣氛急遽轉變,雷聲般急促定音鼓突然襲來,迸出氣勢磅礡的大編制合唱,在鐘聲與管風琴的伴奏下,顯現神聖、澄澈、寧靜之感,九分鐘乍然停止,回到有如巴哈《馬太受難曲》的男中音與女中音對唱,中段的單簧管讓人印象深刻,彷彿陪伴歌者經歷未知的試煉之旅。歌詞內容取自舊約聖經《詩篇》第五十一篇,大衛祈禱渴求慈愛憐恤之詩,節錄部分經句如下。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17世纪意大利音樂家阿雷格里(Gregorio Allegri)曾以這段經文譜寫偉大聖樂《垂憐曲》(Miserere),非常建議一同參照聆聽。第二首"Festina Lente"則讓我想起了莫札特的《安魂曲》,深沈的弦樂燦爛、哀傷而動人。
我特別喜歡第三首曲子"莎拉九十歲"(Sarah Was Ninety Years Old),長度二十五分鐘,三段鼓聲與合唱交替的結構,陣陣如心跳般的鼓聲從遠方傳來,非常特別,彷彿秉燭夜遊隅隅而行,神秘又超越現實,穿插的和聲聖樂讓人彷彿見到光明,而幽幽鼓聲再度傳來時,心裡湧起平靜釋然的感受,第三段的鼓聲更有著太鼓的穿透力,我想,這個鼓聲象徵的是時間,這股世上最強大最公平的力量,逐步進逼,洗淨一切,絕不會為誰而停留。最後出現了壯麗神聖的管風琴樂聲,的確,人何其脆弱,只有神可以超越時空的侷限。「Miserere」這張專輯顯現了Arvo Pärt結合傳統與現代的作曲才能,讓意念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這躁動不安的時代,音樂是最好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