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 威尔士血 英伦音乐魂

早年稿件,刊登于不知道哪期的《通俗歌曲》。
一直是Catatonia的fan,所以重新贴上来。
文/icier
若不是被一张蓝色底的白金精选集和一个熟悉的名字惊扰了回忆,或许人们已经忘记了曾经在英伦流行乐坛有一支乐队的音乐令人揪心的疼过。很多时候,音乐中的情绪甚至不需要通过歌词就可以感受得到。这支乐队是如此神经质,苍白又布满色彩。伴随着永无休止的痛苦与猜疑,它好似可以随时从这世上昏厥过去,其实都只是因为单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有着如他们音乐一般的名字——“紧张症”乐队(Catatonia)。而他们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就是因为这个能把人心紧紧抓住的女主唱——塞瑞斯•马修斯(Cerys Matthews)。
从天堂到地狱 塞瑞斯与“紧张症”一路走来
塞瑞斯于1969年4月出生于加的夫(威尔士的主要海港),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家里绕着威尔士进行过几次搬迁——从斯旺西,最后到彭布鲁克郡。利用学校放假的时间,塞瑞斯从拿起吉他弹奏披头士的歌曲和威尔士民歌开始,逐步开始了她的音乐旅程。离开学校后她在巴塞罗那做了一段时间的保姆工作,同时学习精神治疗学。回到威尔士后塞瑞斯于1992年在加的夫遇到了马克•罗伯茨(Mark Roberts),“紧张症”的雏形就这么形成了。
1992年,塞瑞斯成立了“紧张症”乐队。在那个充满了希望的年代,“紧张症”除了作为主音的塞瑞斯和和声/吉他手马克,还网罗到了吉他手欧文(Owen), 贝斯手保罗(Paul Jones)和鼓手阿莱德(Aled)。一支乐队就这么风风火火的成立了起来。1993年“紧张症”发行了第一张单曲《修钟》(Tinkerbell),成为英国《NME》杂志的“本周单曲”。接下来,一系列的单曲出版了,从《勾引》(Hooked)到《你总有的回答》(You've Got A Lot To Answer For),电台广泛的播放与媒体的关注都对于“紧张症”的走红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致使1996年9月首张专辑《冲破忧郁之路》(Way Beyond Blue)一经发行,便登上UK排行榜前40位,同时也为他们奠定了大量的歌迷基础。转年夏天本该发行《摩德与斯库里》(Mulder And Scully)这张单曲,由于某种原因耽搁了下来,转发了另一张后来也登上了UK前40名的单曲。这似乎是“紧张症”对于唱片市场耍的一点小伎俩。终于在1998年1月,《摩德与斯库里》顺利发行,之后毫无悬念的冲到排行榜第三名。媒体这时已经不得不重视这支具有巨大爆发潜力的乐队了,几乎所有的杂志封面都出现了塞瑞斯的大照片。一周后,专辑《国际丝绒》(International Velvet)面世,封面上蓝天白云与奔跑的骏马似乎在预示着,他们真的越跑越快了。
在又发行了两支成绩不错的单曲后,乐队开始巡演,环绕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这时的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也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就在这时,塞瑞斯与马克的分歧越来越大,这对因为“紧张症”走到了一起的恋人在制作《国际丝绒》时,就已到了几近分裂的局面。但出于对乐队的考虑,他们打算先把个人问题放在一边,努力把乐队经营下去。很显然,一忍再忍对任何人都全无好处,只能使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乐队成员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增长。
1999年,乐队发行了第三张专辑《毁誉参半》(Equally Cursed And Blessed),继续延续“紧张症”外表的繁荣昌盛局面。这张专辑虽然在排行榜上直冲到了第一名,但销量却令人失望。主打曲《腰部以下死亡》(Dead From The Waist Down)令人们觉得那不是典型的“紧张症”,虽然它很好听。后来一系列单曲的发行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媒体对他们音乐的关注在下滑。直到令人失望的口水单曲《卡拉OK女皇》(Karaoke Queen)的发行,这场音乐游戏开始愈演愈烈。“紧张症”取消了1999年冬季的英国巡演但坚持去了澳大利亚和日本,期间塞瑞斯精神已经濒临崩溃。音乐方向的迷乱,长期以来的曝光压力以及声誉的下滑,都给塞瑞斯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可是直到这时,她与汤姆•琼斯(Tom Jones)合作的二重唱《孩子外面很冷》(Baby It's Cold Outside)依然取得了排行榜前20位的成绩。
在这种压力之下,虽然“紧张症”的结局已不难猜到,但他们依旧重新聚集起来发行了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剪刀,石头,布》(Paper Scissors Stone)。评论界的赞誉并不能挽救商业失败的局面。终于在2001年7月,塞瑞斯因为长期哮喘与四肢无力症状的发作停止在“紧张症”的演出,而这些病的原因都是因为她抽烟喝酒的程度太深了。同年9月,乐队正式解散。这是个并不出人意料的结局,但所有人都为这样一支优秀的乐队最后得到如此结局而感到惋惜。无论怎样,“紧张症”乘上了上个世纪英伦音乐最盛行的列车,为人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东西。
分裂后的新开始 回归自然才是真
而塞瑞斯的音乐旅程并没有停止。威尔士是民谣/乡村音乐的圣地,经过在流行乐界摸爬滚打了一溜够后,塞瑞斯回归了儿时的梦想——做乡村音乐。不过才几年前的光景,谁能预见2003年的她不但移居乡村乐圣城纳什威尔(Nashville),更下嫁当地的制作人塞斯(Seth Riddle)。令人惊讶的是被称为“威尔士摇滚第一夫人”的她表示自小就梦想嫁给农夫,在心中她自己是个非常乡村的女孩。所以不难想象她找上了伯克利(Bucky Baxter)这位从鲍勃•迪伦(Bob Dylan)等前辈到新宠瑞安•亚当斯(Ryan Adams)一致指定的吉他手,担任生平首张个人专辑的制作。原本计划是张传统歌谣的翻唱辑,却在等待伯克利一边搭建录音室、一边帮忙溜狗的时光里,塞瑞斯写下了《就是个傻瓜》(Only A Fool)与《困在中央》(Caught In The Middle)等新的音乐体验。随后便在吉他手瑞查德(Richard Bennett)、鼓手肯(Ken Coomer)与一群曾为桃丽•巴顿(Dolly Parton)与强尼•卡什(Johnny Cash)伴奏的资深乐手间,开心地以古法录下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可乐拉环》(Cockahoop)。
仿佛是入境随俗地,歌曲间满溢纯朴的草根乡谣风情。其实这对于塞瑞斯来讲并不奇怪。若你仔细体会过“紧张症”乐队的作品,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带有专门属于威尔士音乐的乡村感。她的音乐比其他英伦流行乐队更多了一分原始的乡土气息,配合她时而纯真如小女孩般的唱法,似乎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天真姑娘脱离了尘世,就站在马棚前对你微笑。比如“紧张症”时期的《不需要阳光》(Don’t need the sunshine),轻松的木吉他配上塞瑞斯清甜的嗓音,完全勾勒的是小女孩坐在草地上满不在乎的说“我不要阳光,你也可以对我说谎”的情景。虽然主题是典型的“紧张症”的拧巴感觉,但从唱法上来说,绝对可以算是民谣佳作。这种隐隐的乡村感始终贯穿在“紧张症”的音乐中,由此就不难理解塞瑞斯为什么到乡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里没有压力,我觉得一切都很自然。我反对以现代方式录制音乐很久了。我希望听到每个乐器最细微的声音差别与那些粗糙的边缘。如果你把它们都清除了,对我来讲就是失去了灵魂。我就是想回来以最纯粹的方式来做音乐。”
于是,塞瑞斯回来了,从摇滚女王变回了乡村小姑娘。而这旅程一直继续到现在,从不停止。
音乐的女皇 人民的英雄 对于时代的意义
说回这张白金精选集的出版。2006年3月发行的这张精选显然对于一支于5年前就已经解散的乐队来说,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它充其量也就只会变成歌迷的收藏品。其中收录的歌大都是“紧张症”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没有隐藏曲目什么的。而这样的英伦乐队千千万,为什么塞瑞斯和她的“紧张症”这么值得拿出来一说呢?首先,因为她是英伦摇滚狂潮中不可忽视的女性之一。在英式流行乐兴起的十几年中,中坚力量大都是男子乐队。无论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英伦摇滚的开创性乐队史密斯(The Smith),“石玫瑰”(The Stone Roses)和詹姆士(James),到90年代中英伦“黄金五年”内为民众所熟悉的“污点”(Blur),“绿洲”(Oasis),“电台司令”(Radiohead),“山羊皮”(Suede)和“果浆”(Pulp)等乐队,再到21世纪新生代的“酷玩”(Coldplay),“浪子”(The Libertines)和“星航者”(Starsailor),始终都是男人们的天下。在这其中真正有参与的名气最大的乐队也许是“得克萨斯”(Texas),但总感觉音乐始终和英伦摇滚有一定的距离。再者如“橡皮筋”(Elastica)乐队,大多数人也只能记住女主音曾是“污点”乐队主音戴蒙的前女友。“浮光掠影”(Gloss)确实是支从旋律和唱法上都很出色的乐队,然而比起归为英式摇滚,倒是令人觉得更像梦幻流行。况且他们发片的时候连Nude唱片公司都要倒了,远远错过了英伦最盛的年代。只有“紧张症”是真真正正参与到了其中,一路走来见证英伦摇滚的变迁,并且在大浪淘过后抽身而退的(虽然初衷并非自愿)。即使解散了,他们也曾是一支伟大的以表达女性思想为主体的英式乐队,缔造出的辉煌不可磨灭。
再者,作为一支威尔士乐队,塞瑞斯对于威尔士人民来说,她本人的意义甚至大于乐队音乐的意义。这是一种民族的骄傲,她要让英国民众都看看,不是只有出生在伦敦的人才能得到排行榜第一名,才能做出好的音乐。她在民众票选出来的“威尔士100位英雄人物”中排名第77位,这对于一名非主流音乐人来讲,已经实属不易了。专辑的开场曲塞瑞斯曾这样唱“每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我都因为我是威尔士人而感谢主。”这些词句甚至被威尔士官方采用,并且“紧张症”曾在1999年橄榄球世界杯上演唱过。她不仅是位音乐人,也是个女权主义者,这从她的歌词里就可以全面看到。那些凄婉的,充满幻想,使人落泪又无比坚强的词句反映了她的内心,虽然对这世界神经质且充满怀疑,但她敢爱敢恨的作风也是最为人们称道的一点。听过她音乐的人都会说,那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塞瑞斯有多美?她的样貌其实并不像她的音乐那样美得摄魂。她的声音是最尖利的武器,拥有Bjork般天真,扭曲,多变的种种神韵。只是动的时候旋律比她顺畅的多,静的时候又比她多了分来自乡村的温柔。这也是其他英式摇滚女伶无法媲美的。她曾经用撕心裂肺的声音放过你的血,又用无比的哀怨的声调摄过你的魂,还拿轻松无所谓的心态伤过你的神。而如今塞瑞斯回归了自然,用她自己的乡村乐开始洗涤你的枝枝节节,让你跟随她放平心态,好好生活。“如果说我现在的音乐有个主题的话,那就是回归乡野,重新开始生活。就像找到你的支撑点一样。学习怎样去树立信心,品味你曾经也许失去了的东西。没有否定,没有恶意。如果人们能喜欢现在的我的音乐,我会很高兴。因为这是我最真诚的东西,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好的可以拿来分享了。”
虽然“紧张症”以一张白金专辑结束了他们的旅程,可塞瑞斯还在继续向前,永不停歇。
一直是Catatonia的fan,所以重新贴上来。
文/icier
若不是被一张蓝色底的白金精选集和一个熟悉的名字惊扰了回忆,或许人们已经忘记了曾经在英伦流行乐坛有一支乐队的音乐令人揪心的疼过。很多时候,音乐中的情绪甚至不需要通过歌词就可以感受得到。这支乐队是如此神经质,苍白又布满色彩。伴随着永无休止的痛苦与猜疑,它好似可以随时从这世上昏厥过去,其实都只是因为单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有着如他们音乐一般的名字——“紧张症”乐队(Catatonia)。而他们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就是因为这个能把人心紧紧抓住的女主唱——塞瑞斯•马修斯(Cerys Matthews)。
从天堂到地狱 塞瑞斯与“紧张症”一路走来
塞瑞斯于1969年4月出生于加的夫(威尔士的主要海港),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家里绕着威尔士进行过几次搬迁——从斯旺西,最后到彭布鲁克郡。利用学校放假的时间,塞瑞斯从拿起吉他弹奏披头士的歌曲和威尔士民歌开始,逐步开始了她的音乐旅程。离开学校后她在巴塞罗那做了一段时间的保姆工作,同时学习精神治疗学。回到威尔士后塞瑞斯于1992年在加的夫遇到了马克•罗伯茨(Mark Roberts),“紧张症”的雏形就这么形成了。
1992年,塞瑞斯成立了“紧张症”乐队。在那个充满了希望的年代,“紧张症”除了作为主音的塞瑞斯和和声/吉他手马克,还网罗到了吉他手欧文(Owen), 贝斯手保罗(Paul Jones)和鼓手阿莱德(Aled)。一支乐队就这么风风火火的成立了起来。1993年“紧张症”发行了第一张单曲《修钟》(Tinkerbell),成为英国《NME》杂志的“本周单曲”。接下来,一系列的单曲出版了,从《勾引》(Hooked)到《你总有的回答》(You've Got A Lot To Answer For),电台广泛的播放与媒体的关注都对于“紧张症”的走红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致使1996年9月首张专辑《冲破忧郁之路》(Way Beyond Blue)一经发行,便登上UK排行榜前40位,同时也为他们奠定了大量的歌迷基础。转年夏天本该发行《摩德与斯库里》(Mulder And Scully)这张单曲,由于某种原因耽搁了下来,转发了另一张后来也登上了UK前40名的单曲。这似乎是“紧张症”对于唱片市场耍的一点小伎俩。终于在1998年1月,《摩德与斯库里》顺利发行,之后毫无悬念的冲到排行榜第三名。媒体这时已经不得不重视这支具有巨大爆发潜力的乐队了,几乎所有的杂志封面都出现了塞瑞斯的大照片。一周后,专辑《国际丝绒》(International Velvet)面世,封面上蓝天白云与奔跑的骏马似乎在预示着,他们真的越跑越快了。
在又发行了两支成绩不错的单曲后,乐队开始巡演,环绕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这时的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也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就在这时,塞瑞斯与马克的分歧越来越大,这对因为“紧张症”走到了一起的恋人在制作《国际丝绒》时,就已到了几近分裂的局面。但出于对乐队的考虑,他们打算先把个人问题放在一边,努力把乐队经营下去。很显然,一忍再忍对任何人都全无好处,只能使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乐队成员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增长。
1999年,乐队发行了第三张专辑《毁誉参半》(Equally Cursed And Blessed),继续延续“紧张症”外表的繁荣昌盛局面。这张专辑虽然在排行榜上直冲到了第一名,但销量却令人失望。主打曲《腰部以下死亡》(Dead From The Waist Down)令人们觉得那不是典型的“紧张症”,虽然它很好听。后来一系列单曲的发行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媒体对他们音乐的关注在下滑。直到令人失望的口水单曲《卡拉OK女皇》(Karaoke Queen)的发行,这场音乐游戏开始愈演愈烈。“紧张症”取消了1999年冬季的英国巡演但坚持去了澳大利亚和日本,期间塞瑞斯精神已经濒临崩溃。音乐方向的迷乱,长期以来的曝光压力以及声誉的下滑,都给塞瑞斯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可是直到这时,她与汤姆•琼斯(Tom Jones)合作的二重唱《孩子外面很冷》(Baby It's Cold Outside)依然取得了排行榜前20位的成绩。
在这种压力之下,虽然“紧张症”的结局已不难猜到,但他们依旧重新聚集起来发行了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剪刀,石头,布》(Paper Scissors Stone)。评论界的赞誉并不能挽救商业失败的局面。终于在2001年7月,塞瑞斯因为长期哮喘与四肢无力症状的发作停止在“紧张症”的演出,而这些病的原因都是因为她抽烟喝酒的程度太深了。同年9月,乐队正式解散。这是个并不出人意料的结局,但所有人都为这样一支优秀的乐队最后得到如此结局而感到惋惜。无论怎样,“紧张症”乘上了上个世纪英伦音乐最盛行的列车,为人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东西。
分裂后的新开始 回归自然才是真
而塞瑞斯的音乐旅程并没有停止。威尔士是民谣/乡村音乐的圣地,经过在流行乐界摸爬滚打了一溜够后,塞瑞斯回归了儿时的梦想——做乡村音乐。不过才几年前的光景,谁能预见2003年的她不但移居乡村乐圣城纳什威尔(Nashville),更下嫁当地的制作人塞斯(Seth Riddle)。令人惊讶的是被称为“威尔士摇滚第一夫人”的她表示自小就梦想嫁给农夫,在心中她自己是个非常乡村的女孩。所以不难想象她找上了伯克利(Bucky Baxter)这位从鲍勃•迪伦(Bob Dylan)等前辈到新宠瑞安•亚当斯(Ryan Adams)一致指定的吉他手,担任生平首张个人专辑的制作。原本计划是张传统歌谣的翻唱辑,却在等待伯克利一边搭建录音室、一边帮忙溜狗的时光里,塞瑞斯写下了《就是个傻瓜》(Only A Fool)与《困在中央》(Caught In The Middle)等新的音乐体验。随后便在吉他手瑞查德(Richard Bennett)、鼓手肯(Ken Coomer)与一群曾为桃丽•巴顿(Dolly Parton)与强尼•卡什(Johnny Cash)伴奏的资深乐手间,开心地以古法录下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可乐拉环》(Cockahoop)。
仿佛是入境随俗地,歌曲间满溢纯朴的草根乡谣风情。其实这对于塞瑞斯来讲并不奇怪。若你仔细体会过“紧张症”乐队的作品,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带有专门属于威尔士音乐的乡村感。她的音乐比其他英伦流行乐队更多了一分原始的乡土气息,配合她时而纯真如小女孩般的唱法,似乎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天真姑娘脱离了尘世,就站在马棚前对你微笑。比如“紧张症”时期的《不需要阳光》(Don’t need the sunshine),轻松的木吉他配上塞瑞斯清甜的嗓音,完全勾勒的是小女孩坐在草地上满不在乎的说“我不要阳光,你也可以对我说谎”的情景。虽然主题是典型的“紧张症”的拧巴感觉,但从唱法上来说,绝对可以算是民谣佳作。这种隐隐的乡村感始终贯穿在“紧张症”的音乐中,由此就不难理解塞瑞斯为什么到乡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里没有压力,我觉得一切都很自然。我反对以现代方式录制音乐很久了。我希望听到每个乐器最细微的声音差别与那些粗糙的边缘。如果你把它们都清除了,对我来讲就是失去了灵魂。我就是想回来以最纯粹的方式来做音乐。”
于是,塞瑞斯回来了,从摇滚女王变回了乡村小姑娘。而这旅程一直继续到现在,从不停止。
音乐的女皇 人民的英雄 对于时代的意义
说回这张白金精选集的出版。2006年3月发行的这张精选显然对于一支于5年前就已经解散的乐队来说,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它充其量也就只会变成歌迷的收藏品。其中收录的歌大都是“紧张症”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没有隐藏曲目什么的。而这样的英伦乐队千千万,为什么塞瑞斯和她的“紧张症”这么值得拿出来一说呢?首先,因为她是英伦摇滚狂潮中不可忽视的女性之一。在英式流行乐兴起的十几年中,中坚力量大都是男子乐队。无论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英伦摇滚的开创性乐队史密斯(The Smith),“石玫瑰”(The Stone Roses)和詹姆士(James),到90年代中英伦“黄金五年”内为民众所熟悉的“污点”(Blur),“绿洲”(Oasis),“电台司令”(Radiohead),“山羊皮”(Suede)和“果浆”(Pulp)等乐队,再到21世纪新生代的“酷玩”(Coldplay),“浪子”(The Libertines)和“星航者”(Starsailor),始终都是男人们的天下。在这其中真正有参与的名气最大的乐队也许是“得克萨斯”(Texas),但总感觉音乐始终和英伦摇滚有一定的距离。再者如“橡皮筋”(Elastica)乐队,大多数人也只能记住女主音曾是“污点”乐队主音戴蒙的前女友。“浮光掠影”(Gloss)确实是支从旋律和唱法上都很出色的乐队,然而比起归为英式摇滚,倒是令人觉得更像梦幻流行。况且他们发片的时候连Nude唱片公司都要倒了,远远错过了英伦最盛的年代。只有“紧张症”是真真正正参与到了其中,一路走来见证英伦摇滚的变迁,并且在大浪淘过后抽身而退的(虽然初衷并非自愿)。即使解散了,他们也曾是一支伟大的以表达女性思想为主体的英式乐队,缔造出的辉煌不可磨灭。
再者,作为一支威尔士乐队,塞瑞斯对于威尔士人民来说,她本人的意义甚至大于乐队音乐的意义。这是一种民族的骄傲,她要让英国民众都看看,不是只有出生在伦敦的人才能得到排行榜第一名,才能做出好的音乐。她在民众票选出来的“威尔士100位英雄人物”中排名第77位,这对于一名非主流音乐人来讲,已经实属不易了。专辑的开场曲塞瑞斯曾这样唱“每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我都因为我是威尔士人而感谢主。”这些词句甚至被威尔士官方采用,并且“紧张症”曾在1999年橄榄球世界杯上演唱过。她不仅是位音乐人,也是个女权主义者,这从她的歌词里就可以全面看到。那些凄婉的,充满幻想,使人落泪又无比坚强的词句反映了她的内心,虽然对这世界神经质且充满怀疑,但她敢爱敢恨的作风也是最为人们称道的一点。听过她音乐的人都会说,那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塞瑞斯有多美?她的样貌其实并不像她的音乐那样美得摄魂。她的声音是最尖利的武器,拥有Bjork般天真,扭曲,多变的种种神韵。只是动的时候旋律比她顺畅的多,静的时候又比她多了分来自乡村的温柔。这也是其他英式摇滚女伶无法媲美的。她曾经用撕心裂肺的声音放过你的血,又用无比的哀怨的声调摄过你的魂,还拿轻松无所谓的心态伤过你的神。而如今塞瑞斯回归了自然,用她自己的乡村乐开始洗涤你的枝枝节节,让你跟随她放平心态,好好生活。“如果说我现在的音乐有个主题的话,那就是回归乡野,重新开始生活。就像找到你的支撑点一样。学习怎样去树立信心,品味你曾经也许失去了的东西。没有否定,没有恶意。如果人们能喜欢现在的我的音乐,我会很高兴。因为这是我最真诚的东西,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好的可以拿来分享了。”
虽然“紧张症”以一张白金专辑结束了他们的旅程,可塞瑞斯还在继续向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