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开始了。
一周前,我在凤凰。
那天早晨,我五点钟站在沱河边等天明。身后古旧的城楼上夜晚狂欢仍有余味,远处深巷里早起人家的竹帚在石板上刷刷作响。月渐渐落下虹桥的那一头,而太阳在山那边欲言又止。
半明半昧,恬静而蓬勃,那是我在凤凰所感受到的最美好的时刻。天色是淡到近乎无的青色。
回家以后去听周笔畅的新专辑,边听边把玩手中的封套。大片的留白,人像在底部,仰望的姿态带一点点虔诚。最爱的是颜色,近乎于那个早晨的天空的淡淡青色,端的契合了这张专辑以及演唱者本人的气质——如我所说,恬静而蓬勃。
第一次听到season的时候我坐在洞庭湖边等人。太阳最炽烈的下午时分,热气一阵阵扑过来,闺女千辛万苦帮我切割到能飞信下载的大小。于是,通过手机平庸的外放,吉他轻巧三两声,她的尾音带着呼吸,甚至有时候唯有低语软软拂过,裹挟着惆怅和带秋意的微凉。彼时恰好湖面有微风徐徐来,无论是客观主观,那个瞬间,和煦怡人极了。
这真是个精巧的开头。无论是从音乐性还是从专辑概念的完整性上,都体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周笔畅一向质地厚重的声音在这首歌里像是落进水里的一滴墨,自如且温和的在整首歌里渲染情绪。她的声音着实是多变的,而这张专辑在情感的辅助下将这种多变性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没有强调十六度,没有点明这个那个曲风,也没有羊咩音(其实我挺喜欢羊咩音的嘿嘿嘿),只是用明显内敛和成熟的方式轻轻唱起人在时间里种种的幸福,甘美,卑微,渺茫,无能为力,感染力却足够让你沉浸,并想念。
就比如,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听了《倒叙的时光》之后就会想翻出尘封的莫扎特奏鸣曲集找出这么一首简单轻快的曲子来重新弹。莫扎特没有肖邦缱绻,也不似贝多芬决绝,他没有巨大的乡愁或坎坷的命运,但他真适合童年,尤其是545这一首,简单明朗,灵动跳脱,几个变调交叠,跳音连音交错。周笔畅在这首歌里明媚婉转又温暖的唱法,像是秋千悠悠高低,再远去,生生是那条小学时代的归家路。下雨天,太阳裙,小花伞,红皮鞋,那些一路走一路唱的儿歌和着踩出来的水花,小男孩试着去拉小女孩的手,未遂,便揪其辫子让她一路哭回家的小情节,多到眼花缭乱,一点点在眼前回放。这首歌像是一条细细的线头,连结上一些可能不再清晰的旧画片,一桢桢往外,拉出泛黄但安详的一场默片。
《你们的爱》其实已经反复听了许久,但至今仍是我的爱。开始与结束流水般的钢琴契合时间中无语情愫的脉脉,她的声音铮铮然,高音润泽,低音沉实,玩难度也玩的低调又潇洒,带着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之前看到他人评论,说歌词不够积极,然而我最初就是被那句“就算人生不是精彩,我也要勇敢的姿态”一击即中。我一向以为只有敢于失败且敢于承认失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是的,你说我不够成功,我不够精彩,但是那又如何,我依然站在这里,年轻,并且无所畏惧,即将勇往直前。这种姿态,真骄傲,真漂亮。
你可以把这首歌看做周笔畅的总结,带着一点失意的感激,但是在我,这更是一个宣言,宣告她重新回来,更重要的是,宣告她已不是曾经青涩的茫然的不知所需的她,宣告她已从四年的经历中涅槃重生。
在还没有听到这张碟的时候,朋友就发来短信信誓旦旦,《青睐》肯定是你喜欢的。回来一听,果不其然。其实一直不希望周笔畅唱那些风格太过明确的创作人的歌,毕竟是选秀中走出来的歌手,翻唱自当是入心入肺,因而日后再唱,听者总容易先入为主的去冠以模仿某某某的名头,而在没有找到自己的路之前,也确实容易陷入模仿误区。很高兴,虽然有人说这首歌太过陈珊妮,我听起来,却更多的是周笔畅被陈珊妮挖掘出的不同感觉。
“你依赖我吗,你轻视我吗,你拿什么爱与我交换,你想吻我吗,你想恨我吗,我爱你身分一人一半”。
我尤其喜欢周笔畅在里面拿捏的情绪,没有刻意去冷峻或骄矜让自己陈珊妮。全篇用简单的keyboard贯穿,加上电子感很强的贝司带入情绪的顶点,编曲非常陈珊妮,冷酷而自恋。但在这样的音乐之下,周笔畅的声音反而带着的是丝丝缕缕的惶惑,有种想要隐匿的错觉。我总想着这样唱着的她应该是坐在舞台上的,身上的衣服有被风鼓起来一些,追光一束,但绝不打在她身上,大约是在身前,映出一点面容的轮廓,眼睛沉沉下垂,眼镜反射光芒,然后唱,唱完即转身走开。
这不是崭新的她,这是另一面的她。
如果是《醒着梦游》做ending曲,该有多完美。不是说《唱响幸福》不好听,事实上它很可爱,带着阳光的嚣张恣肆,明朗且快乐,歌名也直白的点出了方向——为幸福唱,应该说是一个干脆利落的结束语。可是就像总觉得惊叹号不如省略号来得韵味悠长,太直接太放肆容易左右情绪方向。
所以,如果是《醒着梦游》……
你会觉得时间是什么?海里容纳无数的水以及生物?天空上漂浮白云及游荡飞鸟?听《醒着梦游》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时间是一块飞毯,人在上面,在天与海之间悠悠的漂浮。时间是个载体,它让你在浩渺中有所依托,可是却永远不能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它本身却是无所依托的。这就是这首歌,带着迷离的细微的安全感,但更多的是飘渺,是游离。编曲大气磅礴,营造出几乎是太空感的失重状态,而周笔畅的声音第一次显现出的空灵特质,让她像烟雾,跳升下沉,渺然而袅娜,每一个尾音结束都让你觉得它是在渐渐向上飘,直至散淡不见。
这张专辑中的周笔畅,已经有太多人说起,轻则称之成长,重则言说涅槃。对我,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因为太靠近,所以一点一滴的细微变化都在眼里,别人说,她长大了,我才会惊觉,哎,她已经这么成熟。
“时间”,这个概念真好,一条从未断绝的河流。它是时光,那是回忆;是时刻,那是珍藏;是时代,那是梦想。看似低调平凡不张扬,包裹的却是周笔畅四年来一直不变的骄傲。
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这张专辑的封面是那样的青色。
那是从夜入晨的第一缕熹微光芒渲染而来。
而它宣告的是,时间,开始了。
那天早晨,我五点钟站在沱河边等天明。身后古旧的城楼上夜晚狂欢仍有余味,远处深巷里早起人家的竹帚在石板上刷刷作响。月渐渐落下虹桥的那一头,而太阳在山那边欲言又止。
半明半昧,恬静而蓬勃,那是我在凤凰所感受到的最美好的时刻。天色是淡到近乎无的青色。
回家以后去听周笔畅的新专辑,边听边把玩手中的封套。大片的留白,人像在底部,仰望的姿态带一点点虔诚。最爱的是颜色,近乎于那个早晨的天空的淡淡青色,端的契合了这张专辑以及演唱者本人的气质——如我所说,恬静而蓬勃。
第一次听到season的时候我坐在洞庭湖边等人。太阳最炽烈的下午时分,热气一阵阵扑过来,闺女千辛万苦帮我切割到能飞信下载的大小。于是,通过手机平庸的外放,吉他轻巧三两声,她的尾音带着呼吸,甚至有时候唯有低语软软拂过,裹挟着惆怅和带秋意的微凉。彼时恰好湖面有微风徐徐来,无论是客观主观,那个瞬间,和煦怡人极了。
这真是个精巧的开头。无论是从音乐性还是从专辑概念的完整性上,都体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周笔畅一向质地厚重的声音在这首歌里像是落进水里的一滴墨,自如且温和的在整首歌里渲染情绪。她的声音着实是多变的,而这张专辑在情感的辅助下将这种多变性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没有强调十六度,没有点明这个那个曲风,也没有羊咩音(其实我挺喜欢羊咩音的嘿嘿嘿),只是用明显内敛和成熟的方式轻轻唱起人在时间里种种的幸福,甘美,卑微,渺茫,无能为力,感染力却足够让你沉浸,并想念。
就比如,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听了《倒叙的时光》之后就会想翻出尘封的莫扎特奏鸣曲集找出这么一首简单轻快的曲子来重新弹。莫扎特没有肖邦缱绻,也不似贝多芬决绝,他没有巨大的乡愁或坎坷的命运,但他真适合童年,尤其是545这一首,简单明朗,灵动跳脱,几个变调交叠,跳音连音交错。周笔畅在这首歌里明媚婉转又温暖的唱法,像是秋千悠悠高低,再远去,生生是那条小学时代的归家路。下雨天,太阳裙,小花伞,红皮鞋,那些一路走一路唱的儿歌和着踩出来的水花,小男孩试着去拉小女孩的手,未遂,便揪其辫子让她一路哭回家的小情节,多到眼花缭乱,一点点在眼前回放。这首歌像是一条细细的线头,连结上一些可能不再清晰的旧画片,一桢桢往外,拉出泛黄但安详的一场默片。
《你们的爱》其实已经反复听了许久,但至今仍是我的爱。开始与结束流水般的钢琴契合时间中无语情愫的脉脉,她的声音铮铮然,高音润泽,低音沉实,玩难度也玩的低调又潇洒,带着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之前看到他人评论,说歌词不够积极,然而我最初就是被那句“就算人生不是精彩,我也要勇敢的姿态”一击即中。我一向以为只有敢于失败且敢于承认失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是的,你说我不够成功,我不够精彩,但是那又如何,我依然站在这里,年轻,并且无所畏惧,即将勇往直前。这种姿态,真骄傲,真漂亮。
你可以把这首歌看做周笔畅的总结,带着一点失意的感激,但是在我,这更是一个宣言,宣告她重新回来,更重要的是,宣告她已不是曾经青涩的茫然的不知所需的她,宣告她已从四年的经历中涅槃重生。
在还没有听到这张碟的时候,朋友就发来短信信誓旦旦,《青睐》肯定是你喜欢的。回来一听,果不其然。其实一直不希望周笔畅唱那些风格太过明确的创作人的歌,毕竟是选秀中走出来的歌手,翻唱自当是入心入肺,因而日后再唱,听者总容易先入为主的去冠以模仿某某某的名头,而在没有找到自己的路之前,也确实容易陷入模仿误区。很高兴,虽然有人说这首歌太过陈珊妮,我听起来,却更多的是周笔畅被陈珊妮挖掘出的不同感觉。
“你依赖我吗,你轻视我吗,你拿什么爱与我交换,你想吻我吗,你想恨我吗,我爱你身分一人一半”。
我尤其喜欢周笔畅在里面拿捏的情绪,没有刻意去冷峻或骄矜让自己陈珊妮。全篇用简单的keyboard贯穿,加上电子感很强的贝司带入情绪的顶点,编曲非常陈珊妮,冷酷而自恋。但在这样的音乐之下,周笔畅的声音反而带着的是丝丝缕缕的惶惑,有种想要隐匿的错觉。我总想着这样唱着的她应该是坐在舞台上的,身上的衣服有被风鼓起来一些,追光一束,但绝不打在她身上,大约是在身前,映出一点面容的轮廓,眼睛沉沉下垂,眼镜反射光芒,然后唱,唱完即转身走开。
这不是崭新的她,这是另一面的她。
如果是《醒着梦游》做ending曲,该有多完美。不是说《唱响幸福》不好听,事实上它很可爱,带着阳光的嚣张恣肆,明朗且快乐,歌名也直白的点出了方向——为幸福唱,应该说是一个干脆利落的结束语。可是就像总觉得惊叹号不如省略号来得韵味悠长,太直接太放肆容易左右情绪方向。
所以,如果是《醒着梦游》……
你会觉得时间是什么?海里容纳无数的水以及生物?天空上漂浮白云及游荡飞鸟?听《醒着梦游》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时间是一块飞毯,人在上面,在天与海之间悠悠的漂浮。时间是个载体,它让你在浩渺中有所依托,可是却永远不能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它本身却是无所依托的。这就是这首歌,带着迷离的细微的安全感,但更多的是飘渺,是游离。编曲大气磅礴,营造出几乎是太空感的失重状态,而周笔畅的声音第一次显现出的空灵特质,让她像烟雾,跳升下沉,渺然而袅娜,每一个尾音结束都让你觉得它是在渐渐向上飘,直至散淡不见。
这张专辑中的周笔畅,已经有太多人说起,轻则称之成长,重则言说涅槃。对我,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因为太靠近,所以一点一滴的细微变化都在眼里,别人说,她长大了,我才会惊觉,哎,她已经这么成熟。
“时间”,这个概念真好,一条从未断绝的河流。它是时光,那是回忆;是时刻,那是珍藏;是时代,那是梦想。看似低调平凡不张扬,包裹的却是周笔畅四年来一直不变的骄傲。
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这张专辑的封面是那样的青色。
那是从夜入晨的第一缕熹微光芒渲染而来。
而它宣告的是,时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