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转一位美女的文)
朋友大毛很认真地对我讲,周笔畅这张《时间》专辑如何体现了其最美好部分的音色音质云云。
很惭愧,其实我听歌不大仔细的,通常一边忙活着别的事情,一边从头到尾听一遍,如果不能留下任何印象,估计从此就束之高阁了。像麦浚龙的唱片这样在我心目中谷底反弹的,极其少数。
所以如果说《season》是第一眼美女,应该不过分吧。主旨很好,很切题;英文吟唱很好,行云流水地划过,没有急躁强势的侵略性;声音很好,随着音符起伏得松软富有弹性,底蕴却是厚实的,一下子岁月的流淌和摇曳就这样清淡平和地铺开了,着实开了个好头。整张专辑最爱的旋律投给这一首,听过一次,有几句调调就深刻地留在脑中挥之不去了。
最喜欢的歌词是《青睐》。陈珊妮啊,作词其实很有特点,有人说鬼魅,有人说小众,其实我觉得更应该讲“极端”。文青包装下,她内里其实是个很热情和疯狂的人,所以总爱把歌里的情境放到一个极端的假设下去考量。就像这首歌,“你依赖我吗,你轻视我吗”,“你想吻我吗,你想恨我吗”,爱到极致之后变成轻蔑和践踏,她把人性把握得很玄妙。不想过度解析这首歌词,就像林夕那首《小城大事》一样,徒弟林若宁觉得写得有点大而空,却偏偏喜爱者众,也是因为每个不同的人能够在词里投射自己的故事桥段和情爱幻想。这首《青睐》也是如此,如果让陈珊妮自己来唱,一定是女王式的睥睨和孤傲;但是周笔畅唱,她唱出的却是不舍,和不忍。一个刚懂情爱的少女,还没到达看透世情的阶段,依然会不舍一双双放下或者递过来的手;依然会不忍爱的残酷与卑劣。 而对于那些仰视那些聚光,也依然有一丝无措和茫然。我觉得她表达得恰如其分。
最惊艳的声音表现是《醒着梦游》。一开始游离在中音区的假声气音很像清晨透过森林的薄雾透射出的阳光,慵懒、迷幻而无辜;前后反复的两段高潮——第一段用了假声,第二段用了真声,绝妙地展现了一派从迷离梦境到逐渐明朗的意境,声音全然具像化了,非常有层次感和戏剧张力的一次演绎。常常觉得唱功这回事没什么统一的标准,能超越极限的高音算吗?现场直播不喘气不走样算吗?严宽之间很难拿捏;但是用心的、富有感染力的、能够完美诠释歌曲本身意念的演绎还是很容易听得出的,这种具体而微的表达,不是捏着小嗓子唱几句不在调上的“孩子”“狮子”之类就能糊弄过去的。
《学会感觉》,范晓萱写这类型的主流情歌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前天晚上有个小mm失恋,很激动很崩溃地对我诉说,我条件反射,讲这首歌很适合你听。周笔畅的声音唯有在演绎苦情歌的时候是完全超龄的,锃亮决绝,但是又超脱内敛,好像声音本身也有表情和态度。主流且易于释放的一首别离曲,主流式的好听,标志式的动人。
《你们的爱》也运用了类似《醒着梦游》的多层次式唱法,首遍假音细腻的倾诉到反复处深沉而澎湃的歌颂,把整首歌支撑得圆融而饱满至极;《这句话》和《倒叙的时光》给轻松的节奏式R&B小品包上了华丽得堪称艺术品的编曲外壳;《唱一半的歌》、《上帝咬过的苹果》和《唱响幸福》,干脆利落的励志,我是没有想到的。
我没有想到,这个刚刚经历完一轮挫折和考验的女歌手,如何痛苦地唱纠结地唱幻灭地唱都可以理解的女歌手,这一张专辑,居然是这样充满着半熟时代的阳光明媚和清新明快的。那些幽暗的瞬间,被轻轻掩埋在时间的后头了;而很多人那些千疮百孔的伤口疤痕,她没有试图强行刨挖揭开,只是温柔的抚慰。
一点小小的治愈和疗伤,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也许是绝不起眼的。
可也许是绝对重要的。
每次写所谓“乐评”,总会很沮丧,觉得自己很没资格。整天叫嚣“音乐已死”“市场惨淡”可以很容易,按照喜好和偏见把一个个待价而沽的作品分成三六九等可以毫不困难,然而自己也并无办法写出任何一句救世的旋律;又或者曾经写出过,如今却连说话都可以违背真心。
而真正的音乐爱好者,真正有资格的,其实是大毛这样的普通听者。为了听到好的歌曲效果,可以去买森海塞尔的贵价耳机,可以把尘封已久的CD机找出来安上电池重新运作。他们不写乐评,可能也并不懂得或关心什么音乐流派风格模式,但他们,才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青睐
词曲:陈珊妮
制作人:陈珊妮
你对我的明天 若是有预感
我弹琴的指尖 你可有灵感
要是我眉眼之间 有一点不平凡
且让我感激你的青睐
这天色多昏暗 你认出我来
这场景我习惯 有一点孤单
要是我站上了舞台 有一点不安
且让我感激你的青睐
你依赖我吗
你轻视我吗
你拿什么爱与我交换
你想吻我吗
你想恨我吗
我爱你 身分一人一半
你在乎我吗
你厌恶我吗
你拿什么爱与我交换
我能吻你吗
我能恨你吗
我爱你 身分一人一半
我对我的明天 从没有预感
我弹琴的指尖 总还有灵感
要是我歌词之间 透露一点辛酸
那是我的眼泪和无奈
加上你无怨无悔的青睐
---------------------我用糖果杀死你
很惭愧,其实我听歌不大仔细的,通常一边忙活着别的事情,一边从头到尾听一遍,如果不能留下任何印象,估计从此就束之高阁了。像麦浚龙的唱片这样在我心目中谷底反弹的,极其少数。
所以如果说《season》是第一眼美女,应该不过分吧。主旨很好,很切题;英文吟唱很好,行云流水地划过,没有急躁强势的侵略性;声音很好,随着音符起伏得松软富有弹性,底蕴却是厚实的,一下子岁月的流淌和摇曳就这样清淡平和地铺开了,着实开了个好头。整张专辑最爱的旋律投给这一首,听过一次,有几句调调就深刻地留在脑中挥之不去了。
最喜欢的歌词是《青睐》。陈珊妮啊,作词其实很有特点,有人说鬼魅,有人说小众,其实我觉得更应该讲“极端”。文青包装下,她内里其实是个很热情和疯狂的人,所以总爱把歌里的情境放到一个极端的假设下去考量。就像这首歌,“你依赖我吗,你轻视我吗”,“你想吻我吗,你想恨我吗”,爱到极致之后变成轻蔑和践踏,她把人性把握得很玄妙。不想过度解析这首歌词,就像林夕那首《小城大事》一样,徒弟林若宁觉得写得有点大而空,却偏偏喜爱者众,也是因为每个不同的人能够在词里投射自己的故事桥段和情爱幻想。这首《青睐》也是如此,如果让陈珊妮自己来唱,一定是女王式的睥睨和孤傲;但是周笔畅唱,她唱出的却是不舍,和不忍。一个刚懂情爱的少女,还没到达看透世情的阶段,依然会不舍一双双放下或者递过来的手;依然会不忍爱的残酷与卑劣。 而对于那些仰视那些聚光,也依然有一丝无措和茫然。我觉得她表达得恰如其分。
最惊艳的声音表现是《醒着梦游》。一开始游离在中音区的假声气音很像清晨透过森林的薄雾透射出的阳光,慵懒、迷幻而无辜;前后反复的两段高潮——第一段用了假声,第二段用了真声,绝妙地展现了一派从迷离梦境到逐渐明朗的意境,声音全然具像化了,非常有层次感和戏剧张力的一次演绎。常常觉得唱功这回事没什么统一的标准,能超越极限的高音算吗?现场直播不喘气不走样算吗?严宽之间很难拿捏;但是用心的、富有感染力的、能够完美诠释歌曲本身意念的演绎还是很容易听得出的,这种具体而微的表达,不是捏着小嗓子唱几句不在调上的“孩子”“狮子”之类就能糊弄过去的。
《学会感觉》,范晓萱写这类型的主流情歌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前天晚上有个小mm失恋,很激动很崩溃地对我诉说,我条件反射,讲这首歌很适合你听。周笔畅的声音唯有在演绎苦情歌的时候是完全超龄的,锃亮决绝,但是又超脱内敛,好像声音本身也有表情和态度。主流且易于释放的一首别离曲,主流式的好听,标志式的动人。
《你们的爱》也运用了类似《醒着梦游》的多层次式唱法,首遍假音细腻的倾诉到反复处深沉而澎湃的歌颂,把整首歌支撑得圆融而饱满至极;《这句话》和《倒叙的时光》给轻松的节奏式R&B小品包上了华丽得堪称艺术品的编曲外壳;《唱一半的歌》、《上帝咬过的苹果》和《唱响幸福》,干脆利落的励志,我是没有想到的。
我没有想到,这个刚刚经历完一轮挫折和考验的女歌手,如何痛苦地唱纠结地唱幻灭地唱都可以理解的女歌手,这一张专辑,居然是这样充满着半熟时代的阳光明媚和清新明快的。那些幽暗的瞬间,被轻轻掩埋在时间的后头了;而很多人那些千疮百孔的伤口疤痕,她没有试图强行刨挖揭开,只是温柔的抚慰。
一点小小的治愈和疗伤,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也许是绝不起眼的。
可也许是绝对重要的。
每次写所谓“乐评”,总会很沮丧,觉得自己很没资格。整天叫嚣“音乐已死”“市场惨淡”可以很容易,按照喜好和偏见把一个个待价而沽的作品分成三六九等可以毫不困难,然而自己也并无办法写出任何一句救世的旋律;又或者曾经写出过,如今却连说话都可以违背真心。
而真正的音乐爱好者,真正有资格的,其实是大毛这样的普通听者。为了听到好的歌曲效果,可以去买森海塞尔的贵价耳机,可以把尘封已久的CD机找出来安上电池重新运作。他们不写乐评,可能也并不懂得或关心什么音乐流派风格模式,但他们,才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青睐
词曲:陈珊妮
制作人:陈珊妮
你对我的明天 若是有预感
我弹琴的指尖 你可有灵感
要是我眉眼之间 有一点不平凡
且让我感激你的青睐
这天色多昏暗 你认出我来
这场景我习惯 有一点孤单
要是我站上了舞台 有一点不安
且让我感激你的青睐
你依赖我吗
你轻视我吗
你拿什么爱与我交换
你想吻我吗
你想恨我吗
我爱你 身分一人一半
你在乎我吗
你厌恶我吗
你拿什么爱与我交换
我能吻你吗
我能恨你吗
我爱你 身分一人一半
我对我的明天 从没有预感
我弹琴的指尖 总还有灵感
要是我歌词之间 透露一点辛酸
那是我的眼泪和无奈
加上你无怨无悔的青睐
---------------------我用糖果杀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