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人生即旅途,思考沉淀之后更重要的是回归
林一峰依旧不断的上路,从地球的这一段飞往另一端,从白天飞向黑昼,从一个国家飞往另一个国家。正是在旅途中遇见的人或物给了林一峰最真实的灵感,因此继《思.生活》之后,另一张以旅途作为主题的双碟概念唱片《思路》上市。 《思路》已成为我个人心目之中的09年华语乐坛最有深度且不生涩难懂的唱片,这张唱片之下的一峰,不再是那个简单的弹着木吉他,穿着白色T恤唱歌的男孩,他长大了,在一次又一次的旅途中,思考了许多人生当中很必要的问题:旅途与回归,生命与死亡,世界与爱。
人生即旅途
人的一辈子就是在旅途的状态中度过的。有人抱怨自己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金钱去旅行,只是一种比较荒谬的说法,是一种比较狭义的对旅行的认识。 旅行在我看来并不是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欣赏美丽的风光,品尝美味的食品。旅行也可能是从某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某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甚至是搬家这样小距离的移动。如果一个人想清楚了什么是旅行,应该在旅行的过程中得到什么认识什么的话,他会觉得旅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不断的移动中,很容易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很容易想清楚一些事情从而转变自己原有的观念和态度。而且旅行是一场不确定的冒险,谁也不知道会在旅途中遇到什么样的人,会伤害你的还是会爱你的,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悲伤的或雀跃的。
林一峰从香港出发,历经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细腻的记录下了旅途之中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故事,同时阐明了自己对一切的思考和态度。我们可以听到一峰在《维多利亚》里对家乡香港的思念与赞颂,《鼓浪雨》中对大陆背包行的心动感觉的描述,《从百乐门到百老汇》中对上海和纽约两座相隔半个世纪的大都市的无限畅想,《心雪》中在维也纳相遇恋人,品味得到与失去的坦然等。随着“版图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小”,林一峰获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不在是那个抵达目的地后兴奋的睡不着觉的男孩,他已经可以在旅途中不断的沉淀,有一种更加坦然更加成熟更加沉静的眼光去注视这个世界,去理解,去爱。
旅途即回归
“归途”是林一峰概念唱片的第二个部分,但就聆听这一部分的感觉来说,大大不同于“去路”。如果说“去路”是记录每个地方发生的小故事带了的感触的话,“归途”可以把这张唱片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一部分里,林一峰更多的是把自己对与旅途回程,生命与死亡,以及爱这些命题的理解谱写成了一首首动人的歌。《红沙漠》中一个生命即将耗尽的流浪长者对生命的理解,《小白船》中死亡一刻的平静与释然,《老榕树》中一个树对人生的见证,甚至《春夏秋冬》中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感动人的母亲的歌颂(当我听到“我想好好看着你长高,踏出第一步,说第一句话,在你毕业典礼亲手送上一束花,为你高兴当你有自己的家”的时候,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了出来),一峰似乎成了一名沧桑的老者,细数生命中的过往。他的成熟和内敛是这张唱片比起《思.生活》更加珍贵的地方。
一峰回家了,在流转了世界各地之后,带着一丝疲惫一丝欣慰会家了。中国的旧说法“落叶归根”,虽然花花世界精彩有趣,但是不会是你累了的时候保护你的港湾,哪里都有可能会抛弃你,只有你的家不会。相对于“家的意识”来说,旅途是一场回归的过程,辗转一个个未知的目的地之后,最终我们会再次回到家乡,走过小时候买棒棒糖的便利店,越过自始至终流淌没有干涸过的小河,重新观察和审视自己不在时,这里的种种变化,仔细想来也是一种淡淡的幸福。而且可以重获一些对生命的感知。于是一峰回家了,香港,他心中的维多利亚。当然旅途没有停止,回归其实又代表着一个新的旅途的即将开始。下一次,他又会去哪里,遇见什么样的人,会不会遇到爱情等等,有些他自己也不会知道和预料,这就是旅途的玄妙。
关于一峰
说起林一峰,我就会不自觉的想起艾敬,很独立,并且通过旅行寻找灵感与热情的音乐人! 虽然对林一峰的个人生活或者新闻访谈并未过分关注(知道他和小娟同办了一场音乐会,他和小娟一样,拥有单纯的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不过通过他的歌映射出的他,应该算是对旅途中的任何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好奇与想象的人,一座古老的建筑,一个弹奏提琴的街头艺人,一片火车掠过的田野黄昏等等都会让他沉醉流连。他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变得十分可爱又不失内涵。而且林一峰可以把概念唱片玩到精准的地步,是很多音乐人做不到了,《思路》正是这样像一本激发人进行思考的biography一样的好唱片(相比之下,苏打绿的那个“四季”计划显得苍白无力了许多)。
而且林一峰的出现,正好映射出了小半个自己,作为一个旅者,我们该怎么去感受,怎么去面对,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爱。
人生即旅途
人的一辈子就是在旅途的状态中度过的。有人抱怨自己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金钱去旅行,只是一种比较荒谬的说法,是一种比较狭义的对旅行的认识。 旅行在我看来并不是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欣赏美丽的风光,品尝美味的食品。旅行也可能是从某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某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甚至是搬家这样小距离的移动。如果一个人想清楚了什么是旅行,应该在旅行的过程中得到什么认识什么的话,他会觉得旅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不断的移动中,很容易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很容易想清楚一些事情从而转变自己原有的观念和态度。而且旅行是一场不确定的冒险,谁也不知道会在旅途中遇到什么样的人,会伤害你的还是会爱你的,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悲伤的或雀跃的。
林一峰从香港出发,历经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细腻的记录下了旅途之中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故事,同时阐明了自己对一切的思考和态度。我们可以听到一峰在《维多利亚》里对家乡香港的思念与赞颂,《鼓浪雨》中对大陆背包行的心动感觉的描述,《从百乐门到百老汇》中对上海和纽约两座相隔半个世纪的大都市的无限畅想,《心雪》中在维也纳相遇恋人,品味得到与失去的坦然等。随着“版图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小”,林一峰获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不在是那个抵达目的地后兴奋的睡不着觉的男孩,他已经可以在旅途中不断的沉淀,有一种更加坦然更加成熟更加沉静的眼光去注视这个世界,去理解,去爱。
旅途即回归
“归途”是林一峰概念唱片的第二个部分,但就聆听这一部分的感觉来说,大大不同于“去路”。如果说“去路”是记录每个地方发生的小故事带了的感触的话,“归途”可以把这张唱片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一部分里,林一峰更多的是把自己对与旅途回程,生命与死亡,以及爱这些命题的理解谱写成了一首首动人的歌。《红沙漠》中一个生命即将耗尽的流浪长者对生命的理解,《小白船》中死亡一刻的平静与释然,《老榕树》中一个树对人生的见证,甚至《春夏秋冬》中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感动人的母亲的歌颂(当我听到“我想好好看着你长高,踏出第一步,说第一句话,在你毕业典礼亲手送上一束花,为你高兴当你有自己的家”的时候,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了出来),一峰似乎成了一名沧桑的老者,细数生命中的过往。他的成熟和内敛是这张唱片比起《思.生活》更加珍贵的地方。
一峰回家了,在流转了世界各地之后,带着一丝疲惫一丝欣慰会家了。中国的旧说法“落叶归根”,虽然花花世界精彩有趣,但是不会是你累了的时候保护你的港湾,哪里都有可能会抛弃你,只有你的家不会。相对于“家的意识”来说,旅途是一场回归的过程,辗转一个个未知的目的地之后,最终我们会再次回到家乡,走过小时候买棒棒糖的便利店,越过自始至终流淌没有干涸过的小河,重新观察和审视自己不在时,这里的种种变化,仔细想来也是一种淡淡的幸福。而且可以重获一些对生命的感知。于是一峰回家了,香港,他心中的维多利亚。当然旅途没有停止,回归其实又代表着一个新的旅途的即将开始。下一次,他又会去哪里,遇见什么样的人,会不会遇到爱情等等,有些他自己也不会知道和预料,这就是旅途的玄妙。
关于一峰
说起林一峰,我就会不自觉的想起艾敬,很独立,并且通过旅行寻找灵感与热情的音乐人! 虽然对林一峰的个人生活或者新闻访谈并未过分关注(知道他和小娟同办了一场音乐会,他和小娟一样,拥有单纯的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不过通过他的歌映射出的他,应该算是对旅途中的任何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好奇与想象的人,一座古老的建筑,一个弹奏提琴的街头艺人,一片火车掠过的田野黄昏等等都会让他沉醉流连。他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变得十分可爱又不失内涵。而且林一峰可以把概念唱片玩到精准的地步,是很多音乐人做不到了,《思路》正是这样像一本激发人进行思考的biography一样的好唱片(相比之下,苏打绿的那个“四季”计划显得苍白无力了许多)。
而且林一峰的出现,正好映射出了小半个自己,作为一个旅者,我们该怎么去感受,怎么去面对,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爱。